课文江南的教学设计范文
1、认识8个生字,认识新部件,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第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美。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展示的美好意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诗文画面)、朗读录音带。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背诵课文。
建议课时:1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看动画片!(播放江南荷塘美景)
2、观察表达,你看到了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初读全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相互比赛读生字。
3、教师检测掌握生字情况。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全诗,了解诗意
1、抽学生读诗句,采取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2、请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画面,心情怎么样。
四、指导朗读、背诵
1、自由练习读诗,一边练习读一边想画面。
2、采用多种形式比赛读。
3、背诵诗歌。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特别指导学生写好采和鱼两个字
附:板书
鱼
鱼 莲叶 鱼
鱼
拓展阅读
1、动物作文教学设计
1、通过交流欣赏,体验欣赏习作的快乐 。
2、在拟题,描写外形和习性等方面习得一些诀窍,能够展开一定的想象、使观察和想象能力不断提高。
3、提高写作能力的信心和热情,培养生活情趣。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对选文进行赏评、展示、修改,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得习作之法,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下课的时候课件出示下面两句话:(名家赠言) A: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
B:我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二百遍才最后付印。——海明威 师:你从这两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是啊,两位大作家虽然在不同的国度,却对作文的修改如此重视,可见修改是写作多么重要的环节啊!(板书:修改)
2、同学们,一直以来,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可爱的外形,有趣的动作,各具特色的生活习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上一次我们对各自喜欢的小动物进行了描写,这节课,我们将针对同学们的习作情况进行一次作文讲评。
二、概述作文情况、明确评改要求
1、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呢? (
1、写出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特点;
2、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这是一篇写小动物的文章,写作时要抓住小动物的什么来写?(板书:特点)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小动物的特点呢?(板书:动物的外形、活动、生活习性、和我之间发生的趣事等)学了第二单元的课文后,我们知道写作时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生动形象地把小动物的特点给表现出来呢?(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把小动物的特点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
2、这次讲评我们就着重根据本次习作要求来进行修改:
1、能写出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特点;
2、是注意到段与段之间的衔接。(齐读)
3、在这次习作中,我们大部分同学都能能认真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抓住外形、动作的、生活习性等方面来突出小动物的特点,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但也有部分习作内容简单,描写还不够具体生动,小动物的特点还不够突出。
三、佳作欣赏
1、老师在品味大家的作品时,发现有一位同学的作文写得很不错,想不想一起来欣赏一下他的佳作呢?
2、学生欣赏佳作
请同学们拿出作文《 鸡棚“小卫士”》,边读边欣赏,
欣赏要求:
1、划出描写公鸡的外形和动作的句子,体会一下小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在描写上有哪些成功的地方值得你学习?
2、文章又是怎样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的?
3、交流赏评意见。师相机用波浪线划出写得好的地方,并归纳总结。 (1)描写外形时能注意写作顺序和抓住特点; (2)描写它的动作时能注意写出它的活动形态和过程; (3)巧妙使用过渡语,使文章结构完整,前后连贯; (4)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作者能将自己的喜爱之情自然地流露在文中,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满,更加感人; (5)能仔细观察,所以才会这样具体、栩栩如生; (6)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动物描述得更加具体形象,更加可爱。
4、自赏片段 (1)、组内品析精彩片段
刚才我们一起赏析了这篇佳作,同学们的发言很不错,但是像这样的好作品并不是人人都有,不过,每个同学的习作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下面请同学选择一个你认为写得比较精彩的句子或片段,大声地、自豪地读给本组的同学听一下。然后小组里推选一名同学到前面来交流。 (2)、集体交流、品析
(课件展示)学生习作的精彩片段。(描写动作、外形的段落) 指名本组同学为什么选他上来交流。
师:在欣赏别人的习作时,能把自己的习作情况和别人的习作作比较,并进行反思,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老师相信你的习作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的。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片段。
四、出谋划策
1、欣赏完这些优美的文章和片段后,老师想请各位同学来出谋划策,帮帮本次作文还不够理想的同学,老师从其中选择了一篇文章,请大家来修改一下。
2、那么怎么修改一篇文章呢?有人曾请教叶圣陶先生“怎样修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叶老的这句话强调了要多读,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所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要修改的习作多读几遍,对照习作要求划出要修改的地方,然后用修改符号帮他修改一下。
3、学生修改作文,小组交流。
4、交流,集体评改。(在交流过程中,再次引导学生注意习作要求) 5.“文章不怕改,越改越精彩。”通过刚才的修改,老师发现作文比原来的更具体、生动了。希望每一个同学们记住这一句话“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改了10年才成为世界名著。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千锤百炼为一绿》都成为美谈。我们应该向这些先人学习这种严谨的写作态度,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六、布置作业
1、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可以请别人帮助修改。
2、动物作文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写出完整有趣的故事。(
一. 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王国旅行:听动物王国传来什么声音?(播放声音)
1、说说这个动物王国有哪些公民。板书:公鸡、小鸭等 (可板图画)
2、你还喜欢那些动物?板书。
7、开拓思路,
8、选好题材。
在这个动物王国里,有许许多多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他们每天在一起学习,生活,游戏,会发生许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同学们能不能猜猜谁和谁会发生什么事情?(让学生独立想,同桌说,指名说)(此处是让学生粗略的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同学们猜的真好,今天我们就来把猜的事情编成童话故事,比比看,谁编得最好,谁最会编。板书:编写动物童话
我们将设故事大王奖,名额不限,只要大家认为故事有趣就能获奖。还要设一个最佳评委奖,名额也不限,同学们认为你评得好就行。出示“故事大王奖、最佳评委奖”奖章。 三,具体指导,
1.想故事。
刚才同学们猜想了一些动物们在一起发生了有趣的故事,为了把故事编的条理清楚,我们要想好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有几个小动物、在干什么事情,相机板书: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下面我们就沿着这条思路去具体编,看谁编的故事别人最喜欢听。
2,说故事
(自己编,编完后同桌相互说,四人小组说也行。通过试教,由于学生边的故事长,四人小组交流7分钟都未讲完。)
评故事。
A、刚才同学们讲了自己编的童话故事,也听了同学们的童话故事。你觉得谁的故事讲的好,好在哪里?(任学生说)
B、刚才同们推荐了那么多同学,你们最想听谁的故事?指两名学生上台讲故事,其它同学注意听,等一会儿要评评故事哪儿讲的好,你可以向他提什么建议。(师生共同评价中引出编童话要求。)
四、书面编写。
板书设计: 编写动物童话
主人公:老虎 兔子 小马 猫 狗 鸭子
顺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注意:句子写通顺
意思写清楚
想像要丰富
3、动物作文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习作,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动物的外形特点。
3、抓住动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具体。
4、愿意将自己的写作读给别人听,和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把喜欢的动物表达清楚,写出真情实感。
一、猜谜导入
谜语导入主题——动物(PPT)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几个谜语,大家猜猜看。(出示PPT) 师:猜对了,那这些都属于什么呀?
师:没错,就是动物。这就是我们今天作文课的主题。(PPT) 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听到你们的回答,老师觉得很高兴。我们应该怎样和它们相处呢?这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地球上。我们应该把它们当朋友一样,和谐、友好地相处,更要保护它们。
二、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那现在,谁来说一说你喜欢的动物朋友是什么?
大家都有爱心,那么我们怎么向别人介绍你喜欢的动物呢?
现在和你的同桌讨论,然后我们请同学说说讨论结果。
所以我们描写动物应该抓住它的特点来写。PPT
三、试写动物外貌片段并评点。
师: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着不同的特征。
小鸭子,你们一定见过吧,可能有些同学还亲自养过呢.
你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它们?PPT
师**,抽一两个评点。然后给出范文片段,生自由读。(ppt)
四.观察生活习性
其实小鸭有许多可爱之处呢,你看……请仔细观察.发挥想像力.现在请同学们把小鸭的生活习性用文字表达出来.
给出范文片段,学生自由读。PPT
五.介绍写作步骤ppt
写文章前我们要拟好提纲,写介绍动物的文章,我们可以这样列出提纲。PPT
一篇好文章,标题是关键。好标题能够吸引眼球,通常我们可以这样拟题。
如何拟题。转到第10张ppt文章开头的一些写法:(ppt)
六、描写小动物应该注意什么?(ppt)
平时要注意积累好词好句,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七、课后学生进行写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1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