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以拾到很多麦穗美文摘抄
有一段时间我很无聊,觉得日子那么灰色,每天上班下班,拿一份同定的薪水,看领导脸色,朋友越来越少,大家各忙各的,如果这样下去,我怕自己会提前进入老龄化,但与我同龄的娟子却活得生机盎然,甚至我怀疑我们之间是否有了“代沟”。当看到她在电视上光彩夺目时,我约了她,在一个茶楼里我们谈了一个下午。那个下午,我和娟子喝着茶,慢慢谈着人生,娟子说,其实,每个人都有和生活隔阂的那一段,接着,她讲了自己的故事——
刚毕业那阵,因为找不到工作,我常常感觉十分郁闷。所以,回到家常常会把自己关在屋里,一个学中文的女孩子,竟然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选错了专业?
那时外婆还活着,当我把自己关在屋里时她总是来敲我的门,我在屋里嚷着:我累了,能不能让我休息一会儿?无名的怒火总是乱发。外婆其实是一个慈爱的人,一生劳碌奔,波,一个人把四个孩子拉扯大。外公去世得早,她又在“文革”中遭到冲击,妈妈和我说,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外婆还是微笑着养着几盆串红。外婆说,有那几盆红艳艳的花,心里就觉得温暖。
出来吃饭时外婆盯着我说:“记得小时候跟我去麦田里拾麦穗吗?”
我低头吃着饭,不知道吃饭和拾麦穗有什么联系,茫然地点着头。外婆接着说:“那时很多人去收割过的麦田里拾麦穗,有人拾得多有人拾得少,但只要弯下腰,只要努力地找,每个人都会拾到麦穗。”
我抬起头看着外婆,外婆说:“只要慢慢地找,总会找到麦穗的。”
说完,外婆走了,背影很安宁。这个吃了一辈子苦的女人告诉我,只要仔细地寻找,一定会找到麦穗的。
我一阵哽咽,外婆是要告诉我不要灰心,要努力去找机会啊。
接下来的那些日子,我不再抱怨,而是静下心来和那些有意向的公司联系着,终于,我找到了一份比较合适的丁作,虽然薪水不太高,但我很喜欢。
外婆在我24岁生日那天又对我说,虽然每个人都能拾到麦穗,但是,要想拾得多,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啊。
是啊,去和外婆拾麦穗时,没有人比她拾得更多,她总是会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拾起那些散落的麦穗,而我们往往只举着几支。
以后的几年,我一直记得外婆的话,只要努力,就会拾到更多的麦穗。
果然,几年后我做得很出色,有了自己的公司,还被人称为成功人士。
听完娟子的故事,我知道自己没有再去弯腰,相比较而言,我比娟子幸运得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然后一路稳妥地恋爱结婚,不再努力上进,所以,觉得生活无聊是件太正常的事情了。
和娟子谈心后,我和几个人组织了一个自助旅游队,自己驾车去拍片子,这是以前很向往却没有做的事情。我还和别人搞了一次摄影展,还学会了手工刺绣,时间终于在我的支配下变得忙碌起来,每天的生活那么鲜活。原来,只要认真寻找,一支支幸福的麦穗就在自己手里啊。
拓展阅读
1、读每个人都有会飞的翅膀有感700字作文
今天,我拿起语文报,如饥似渴地阅读,这时,《每个人都有会飞的翅膀》这个文章标题映入我的眼帘。哦,它是什么意思呢?我带着疑问往下阅读。
原来,这篇文章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奇丑无比而有滑稽的人―汉斯的故事。她的母亲怀他的时候,因误食了药物,使他一出生身体变成了畸形,所有见到他模样的人都会笑得岔了气。这使汉斯很自卑,慢慢地,他开始自暴自弃,曾经两次*未遂,但只有他的母亲坚信,汉斯有一双会飞的翅膀,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终于,汉斯的喜剧天赋,被一位叫威尔逊的导演挖掘,最终攀上了事业的顶峰。
读了这篇文章,我颇有感触。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潜能和长处,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相貌的美丑,不在于身体的完整或残缺,只在于他对这个社会的贡献,就像文中的汉斯一样,他以他滑稽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欢乐,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古往今来,还有许多像汉斯那样的人,也许他们的身体并不是完整无缺的,但是,他们仍然投身于追求成功的信念之中。比如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他在32岁那年,不幸耳聋了,这对于音乐家来说,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但是贝多芬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果敢的意志,最终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第九交响曲》;还有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张海迪,她因患小儿**症而造成高位截瘫,终生与轮椅相伴,但她顽强地同命运作*,刻苦学习,学出了一部部著作,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正如张韶涵歌中所唱的那样,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双会飞的翅膀,只不过它是隐形的,只要怀着一颗热爱生活和追求成功的心,它就能载着我们越飞越高。
2、巡游毛虫与人生目标美文摘抄
法国博物学家让.亨利.法布尔经过反复观察发现,巡游毛虫在树上的时候,往往排长的队伍前进,由一条虫带队,其余的毛虫则紧紧跟着,心无旁鹜,鱼贯而行,从不分离。于是法布尔就把一组毛虫放到一个圆形大花盆的盆沿上,使它们首尾相接,排成一个圆形。这些毛虫开始行动了,像一个长长的*队伍,没有头,也没有尾。法布尔在毛虫队伍旁边摆了一些食物,如果毛虫要想吃到食物就必须解散队伍,不再一条接一条前进。法布尔预料,毛虫很快会厌倦这种毫无用处的爬行,而转向食物,可是毛虫没有这样做,依然有序地、执着地循序环行,一直以同样的速度沿着花盆边沿走了7天7夜,直到饿死为止。
这个小实验经常被学家们作为著名例证,用以说明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没有确定人生目标的人,就如这些毛虫一样碌碌无为空耗人生。毛虫们遵循的是它们的本能、习惯、传统、惯例、过去的经验,或者随便你叫它什么好了。它们没有自己的目标,只是盲目地"跟进",尽管工作很,生活很忙碌,但最终是一事无成,还落了个饿死的*。所以用这么个"有点残忍的实验"来劝说人们要树立人生目标,的确是再有说服力不过了。
但是,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也就是说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目的的确很重要,目的决定了人生的走向,但人生不等于目的,人生应该是向着目的运行的整个过程。人生目标是我们永远的明天,我们的人生永远是今天,是此刻,是实实在在的分分秒秒,是转瞬即逝的现在!
相对于滚滚流逝的历史长河而言,如"白驹过隙"的短短人生究竟为了什么?也就是说,到底是为了一个"光辉灿烂"的目标一生操劳一生辛苦一生值得,还是踏踏实实"过日子"、舒舒服服度好人生"每一天"来得更实在?这么一个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人探究过的大道理,要想以这么一个小实验来加以说明,恐怕还真有点"勉为其难"。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成本效益核算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每一个市场主体发生的每一个行为首先考虑的基本问题就是"成本效益比"。所以,对待人生这个大问题,我们不妨也来"核算核算"。
中国姑娘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开始,就定下目标要有一套自己满意的住房,于是每一天辛勤工作节俭生活定期存钱,直到变成老太太的那一天,终于存够了钱,如愿购得一套称心如意的住房,长舒一口气说"我的目标终于实现了",于是兴高采烈地搬进新居安度余年。美国姑娘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开始,就*购房并搬进了新居,从此每一天辛勤工作愉快生活定期还贷,直到变成老太太的那一天终于还清了*然后安度余年。在这个的对比中,中国姑娘是有明确目标的,但美国姑娘是否有目标还真不敢妄下结论,但是任何人都不难看出,她们尽管最终都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但这之前的生活质量是不可比拟的。她们付出的购房成本大致相当,但享受住房的效益却差得太多。看来,人生需不需要制定目标还真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再说,在毛虫实验中,法布尔也仅是站在人的角度在观照毛虫,"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怎么能肯定毛虫在围绕花盆巡游的过程就不呢?你怎么非要认为毛虫散开队列来吃你提供的食物才是正确的选择呢?只要毛虫认为值得,这个绕花盆爬行7天7夜的行动就是合理的。
所以,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核算"人生,就不能简单地把"有无制定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有人生目标的人固然是活得有意义的人,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含义是"想当元帅"是当"好士兵"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如果一门心思只想当元帅的士兵恐怕也不会是一个好的士兵,所以能看重人生本身这一过程并把握住过程的人,应该是活得而真实的人,而真正使人生的成本效益比达到"黄金分割"的人,才是目的和过程两方面都有质量"没有白活一辈子"的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你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志存高远,正如法布尔不能只是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巡游毛虫整齐划一的行动一样。进退沉浮皆人生,喜怒哀乐乃生活。我们不能用唯一的"效益坐标"来评判人生的状况--前进为正,后退为负,上升为优,下沉为劣。其实,人生远比这个坐标复杂,进退沉浮所涵盖的人生情趣也远不是胜负优劣的单一。人生的本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正是因为人生的多元,我们这个地球才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生机与魅力。我们不能把人生都变成一种期待回报的付出,变为目标实现的成本,变成达成目标之后在硬盘上可以删除的"安装"文件。我们要把人生变成富有人性化的、充满情趣的、蓝天白云般的旅程。
3、孩子不是你的人生补丁美文摘抄
因为一个曼哈顿球,我和老公小崔生气了。
那天下午,朋友给我传来一段她家宝宝玩曼哈顿球的视频,建议我也买一个,可用来辅助宝宝练习抓握。我第一次听说这种玩具,当即按惯例给小崔留言,让他午休时在某网站买一个,这样女儿小豌豆隔日就能玩到了。
结果,半天过后,小崔回复:不买。
我问原因,他说:“百度了下,很多宝妈不建议买,没有太大意义。再说,咱家玩具太多了,有的小豌豆连看都不看,都没地方放了!”
我上网查了下,确实有不少宝妈把它列入鸡肋行列,但还是有部分宝妈认为它很有必要,于是,我简单地认为小崔拒绝下单就是为了省那百八十块钱。
我气哼哼地没理他,一边哄小豌豆入睡,一边手忙脚乱地网购,顺便还买了备受广大宝妈欢迎的小鹿牙胶、香蕉牙胶等。付款完毕,我看着躺在小床上睡得香甜的小豌豆,内心柔软无比,默默说:“宝贝,妈妈会给你我所能给的一切!”
第二天,我给小豌豆置办的各式玩具悉数送到。小崔一边腾地方一边嘟囔:“不是一个曼哈顿球吗,怎么又买了这么多?”
“反正都要买的,不如一次性买齐。”说完,我抓起曼哈顿球送给小豌豆面前,结果一切真如小崔预料,她看都不看一眼。我抓住她的小手,想让她摸一摸、碰一碰,她马上露出特别不情愿的表情,小嘴巴一咧,竟然哭了。
“我就说吧,她未必会喜欢,你偏不听。”小崔埋怨道。
我自知理虧,默默把曼哈顿球装起来,想塞进小豌豆的整理箱里,这才发现,我们这个小家,已经快被她的专属物品占满了。
蓝色的箱子里,装的是小豌豆的各种玩具,旁边还有几个盒子因为体积太大没有被收纳其中;粉色的箱子里,装的是小豌豆的衣物,目测至少有五件衣服连包装都没拆;白色的箱子里,装的是小豌豆的各种用品,大小玻璃奶瓶、硅胶奶瓶,红外线体温计、水银体温计,黑白彩色卡、早教书、早教机等。这些物件,多是我闲时边读宝妈经验分享边在网上购来的,很多东西我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处,但觉得别人家宝宝有了,我的小豌豆就一定要有。
为此,小崔和我沟通过,他觉得“爱娃成痴”没错,但处处与人攀比不可取。我的回答是:“别人家宝宝有的,我的宝宝为什么没有?我们又不是买不起!”小崔无言以对,只是一声沉沉的叹息。
我读得懂他那声叹息背后的情绪,有无奈也有心疼。但我心里很清楚,这种无限给予,除了基于对孩子的爱,还有另一层原因,是我想通过她解开自己的心结,通过她穿越时光来圆满我的童年。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妈妈仍在过年的时候给我和姐姐买新衣服穿。过年成为我和姐姐最快乐的时刻。可是七岁那年,我们第一次没能在过年的时候穿新衣服。初一早上,妈妈看着我们的时候,眼里噙着眼泪。邻居家的小朋友找我们玩,他们走后,妈妈轻轻揉着我的脸,内疚地问:“今年没有新衣服穿,是不是不高兴了?”
这些年来,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回味的更多的是自己失落的感受。直到做了妈妈,我才能体会到妈妈当时的感受。
那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一想到将来的某一天,小豌豆用充满渴望的眼神看着别人都有而她却没有的东西,独自面对想而不得的残酷现实时,做妈妈的我就觉得心要碎了。为此,我常常对旁人说,我要把小时候没玩过的玩具、没吃过的好东西、没穿过的好衣服,全都买给小豌豆,不让她有一个黯淡的充满遗憾的童年。
小崔看着我说:“看你为了小豌豆不停地买买买,我很担忧。”
我从电脑屏幕前抬起头,朝他展示钱包里的银行卡。
他说:“不是钱的事儿。我能很肯定地告诉你,小豌豆不一定喜欢过你曾经憧憬的生活,但你极有可能成为你讨厌的那种家长。”
哪种家长?我愣了。
比如我的表姐,她小时候想成为一个钢琴家,但因为当时家里的条件支撑不起这个梦想,所以她一直遗憾至今。后来她有了女儿,恨不得天天把女儿绑到钢琴凳上;再如小崔的阿姨,没上过大学是她的心结,后来她有了儿子,每天逼儿子考名牌大学,结果孩子不堪压力,临考前竟然突然躲起来;又如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同事,他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回到他们当年停下的地方,用自己的人生帮他们把剩下的路走完。
如今看来,我与那些家长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对孩子的牵制、左右,哪一个不是从婴儿时期开始?表面上看,我们是爱孩子的;实际上,我们爱的只是自己。爱自己超过爱孩子的家长,才会让孩子去圆自己的梦、解自己的心结,活成自己的人生副本。
是的,一个什么都不缺、别人有我也要有的童年,其实只是我想要的。我的孩子,终究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她不是我的人生补丁,不必承载我想要她承载的一切。这一刻,我终于醒悟过来,幸好一切来得及,把选择的自由真正还给孩子,也许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1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