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美味的早餐》健康教案
设计背景
我园刚刚开设早餐,由于很多幼儿在家都不吃早餐,只是简单带点,又或者是来得晚吃不上早餐,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使幼儿知道早餐的多样化和营养搭配,及其早餐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早餐的渴望。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理解早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熟悉各种早餐的名称,激发幼儿对早餐的渴望。
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早餐搭配的方法, 体验动手制作早餐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知道早餐对身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早餐的搭配方法,动手制作早餐。
活动准备
保鲜膜、盘子、面包、各种形状、大小的饼干、火腿、等等各种食物。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通过提问了解幼儿最喜爱吃的早餐名称,并导入活动。
(二)基本环节:
1、情景表演,幼儿分别扮演面包、鸡蛋、牛奶、米粥向小朋友介绍自己所含的丰富营养。
2、谈话活动——早餐的搭配 教师提问
(1)小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哪些食物朋友?
(2)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
(3)小朋友除了这些早餐食物,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早餐食物?
(4)吃早餐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它的营养搭配一定要丰富,那是不是我们一定要把这么多的食物都吃掉呢?我们的肚子能装下这么多的食物吗?
(5)有没有好的办法?
(6)原来可以在早餐时选择几种食物,搭配在一起吃,到底怎样才是合理的搭配呢?
3、教师小结:我们早餐中的食物有很多种,要合理搭配在一起,营养才充分。早餐不但营养要丰富,而且还要漂亮美观,味道还要很香!接下来,老师也带来特别的早餐,它是怎样的特别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欣赏美味早餐)教师依次出示娃娃早餐、小狗早餐、小兔早餐,引导幼儿观察它们都是用那些餐料制成的?
(三)结束环节:
是啊,看见这些漂亮的早餐我很开心,想一口把它们都吃掉。这些食物中有着丰富的营养,小朋友不但要吃早餐,而且各种食物要搭配在一起吃,这样才是美味又健康的早餐!
(四)延伸环节:动手制作早餐
1.小朋友利用各种食物搭配制作美味早餐。
2.分享、品尝自己动手制作的早餐。
活动反思:
幼儿扮演的食物介绍的非常好,很吸引其他的幼儿.动手制作早餐时,幼儿都参与了活动,但是在活动后我感觉到很多不足,应该多方面考虑,如果在制作早餐前就分好小组,不是以点名的形式进行,而是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那样就会更积极,踊跃。
拓展阅读
1、幼儿园大班健康主题教案
活动目的
1、幼儿认识到三无食品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2、教育幼儿自觉抵制三无食品,坚决拒食三无食品。
3、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吃的科学,培养幼儿自觉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三无食品我不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三无食品吗?
例:蜜饯、爆米花、棉花糖等。
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这些食品吗?
师小结:这些可都是三无食品哦!我们不能吃三无食品,这些三无食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危害。
二、欣赏故事—《馋嘴皮皮猴的梦境之旅》
动物森林里一只叫皮皮的小猴子,它特别的喜欢吃这些垃圾食品。我们一起来看看皮皮吃了这些三无食品后发生了什么事!(下面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看看故事里的小猴子发生了什么事!)
1、有那位小朋友记得,刚才故事里面说皮皮猴梦见自己去哪里了?
2、兔子先生对皮皮猴说了些什么?
3、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不能吃三无食品了吗?
师小结:三无食品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害哦!会让我们营养不良,降低*力,容易生病,还会越来越胖!
三、看图辨别对错
逐一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
小结:小朋友们要记住,路边的那些不干净的小食品大部分都是一些对身体有害的三无食品。要多吃水果,蔬菜,远离三无食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2、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
何谓全面质量管理?即企业班组全体员工以及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将专业技术、管理科学、数理统计等与教育培训相结合,建立起从产品的设计试验、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产品的一项管理活动。
中航工业黎明外贸钣金件厂特种检验班通过开展全员、全过程、全班组以及多方法的全面质量管理,大力加强班组质量管理工作和班组质量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班组成员的质量意识,使产品质量达到员工自己满意、上下工序满意和客户满意的标准。努力打造质量第一的品牌价值体系、规范的现代组织、严谨细实的职业素质和用户满意的改进机制,为推动质量型班组建设作出了积极探索。
坚持创新方法,进行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
在班组全面质量管理中,班长针对班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和现象,及时组织开展全员质量分析活动,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并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解决本班组各工作岗位出现的质量问题。班组成员谨慎操作,互相进行质量监督,发现问题互相提示,使员工做到了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不接受缺陷、不隐瞒缺陷。在质量问题管理上,更加注重事前预防,能够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开展思想*工作,质量教育常抓不懈。
班长随时注意观察每名班组成员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寻找引起员工情绪变化的主要原因,耐心细致地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避免因情绪变化而造成的工作质量下降。班组每天召开班前会,详细分析、讲解每个人在当天分到的工作任务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难题和危险点。班长还经常组织员工开展质量教育活动,针对班组内部出现的各类质量问题编写质量警示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做到了以案说法、警钟长鸣。
培养员工养成良好习惯,运用科学方法处理质量问题。
特检班有“四不原则”,即不把随意当熟练、不把蛮干当经验、不把侥幸当聪明、不把习惯当标准。一旦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不是简单凭感觉去查找问题原因,而是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发动全班员工集思广益,从多角度分析质量问题。在分析过程中,寻找并列举每个原因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直到找到问题症结并采取相应措施为止。通过查找问题原因,寻求质量改进的最佳方法。
明确并处理好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之间的关系。
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质量管理活动,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的。前者更注重发挥现有能力,维持现有质量,防止并消除突发性故障和差错问题的发生;后者则着眼于消除经常性故障,改进目前质量,重点在于提高质量保障的能力。稳定的质量控制,可以保障质量改进的效果。
首先搞好质量控制,发挥现有质量控制系统的能力,使产品零件或服务符合质量要求规定,时刻处于全过程受控状态。特种检验工作主要负责检测零件的内部缺陷,针对每年检测的200多种零件专门制定了标准班产,分析总结出每一个零件的检测难点、重点,规定了每一个零件的标准检测时间,保证零件的检测结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其次持续开展质量改进,在控制的基础上,应用一系列的改进工具和方法。例如推行PDCA循环工作方法、开展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活动等,使产品零件的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断满足客户的要求。
班组成员始终致力于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特检班全体员工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对班组工作过程的每一项环节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班组的质量保障能力。在质量改进的过程中,还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步骤和不同目的,有区别地选择和使用相应的工具和技术,做到了零件检测质量、效率的双提高,为工厂节约了大量成本。
比如,某机匣系列零件是一种精密零件,客户对这些零件的表面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些零件在进行检测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磕碰伤,轻则返修,重则报废,直接影响零件的交付质量和交付周期。特检班在接到这项任务以后,班长充分调动班组成员的积极性,通过对该系列产品的分析,设计出合理的工装模型。班组利用废旧材料自行焊接了该系列工装,每个工装可以装配多个零件,既使零件在荧光检测时避免出现磕碰,又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为工厂节省工装制造费用6万余元。
3、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测行业;全面质量管理
民以食为天,消费者对食品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商品,而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在国人心中是挥之不去的阴霾,也让食品安全成为居民十大热门话题之前三,使人民的幸福指数大大降低。食品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得到了高度重视,为促进检测行业的良好有序发展,必须立足现实,全面系统地解决食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管理体制与模式、方法技术、仪器设备、检测试剂与人员素养等。当前,检测行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成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课题,现作简要分析探讨。
1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现状
生命重于泰山,食品安全首当其冲,在举国关注之下,*监管力度大幅加强,投入大幅提高,检测机构、仪器设备、试剂材料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食品安全检测的五大要素中存在不少问题,急需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下面分别扼要概述。
1.1管理体制与模式问题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与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职能部门多头监管,权力义务边界不清,导致管理有漏有重;招标漏洞巨大,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发展;检测项目、标准不够统一;检测覆盖面偏低,抽检率偏低;个人送检程序不明、收费不合理;跨区执法衔接不够,检测环节之间衔接不够,造成小作坊“游击式”违法违规严重;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偏低,一些人心存侥幸,以身试法;行业内部缺乏标准作业程序,关键绩效指标管控不力,没有高效的人机料协同模式。诸类问题的存在,必然会滋生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对策。
1.2方法技术问题
标准缺失,不严谨不统一,结果遭质疑;技术不成熟、不够硬化,结果再现性不好;机构设置不科学,分级机构有漏有重、三方机构失衡;工作程序不严谨、效率低下,甚至三方间结果不一致。这些情况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食品行业的需求,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钻,引发了系列食品安全事故,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都是活生生的案例。
1.3仪器设备问题
在仪器设备方面,高端仪器价格昂贵,难以普及,限制了应用范围;中低端仪器,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良好的检测结果,无法普及。仪器设备在食品安全检测上起着重要作用,两种问题都限制了其推广普及,与食品安全的实际情况矛盾,是很重要的问题[1]。
1.4试剂材料问题
试剂材料没有规范要求,市场上有不少假冒伪劣产品,尤其是生化材料,试错成本极高,一处出错会造成连环错误;快速检测试剂国内生产企业数量较多,大部分规模小,质量差;思想上轻视,研发投入不够,隐形问题很大。试剂材料在食品检测中不可或缺,没有高质量的试剂就没有食品安全的良好未来。
1.5人员素养问题
人员素养特别是专业知识、操作规范性会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存在人员流动性过大,高校毕业新生较多,专业不硬,操作不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导致检测结果与实际存在偏差,阻碍了食品安全事业的快速发展[2]。
2优化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不能全面保证食品安全检测质量,甚至还会衍生出许多问题乃至纠纷,所以必须针对五大要素采取有效措施,全面系统地优化,否则仍然会问题不断、顾此失彼。
2.1管理体制与模式的优化
管理体制与模式至关重要,必须下功夫完善法律法规;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强化检测结果的定期公开制度;职能部门要分工协作,明确权力义务,保证管理标的不漏不重,并在综合协调的基础上推进专业化,与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形成复合立体的监管系统,创造官方、民间互补互动的局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应知应会,提高执法效率;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确保检测记录易存易查;优化举报制度;提高抽检率、覆盖面;明确送检程序、收费标准等;加强跨区执法衔接,遏制小作坊“游击式”违法违规;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严格招标程序,严查贪污*,对标询价,严控质量;检测机构要下功夫制定并硬化标准作业程序,严控关键绩效指标,建立高效的人机料协同模式;严格把控关键环节,完善质量管理机制,促进食品安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3]。
2.2方法技术的优化
多方协同下大功夫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保证结果准确;研发与引进相结合,认真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列举对比现有技术,尽快整合出成熟成套的方法技术并加以强化;科学设置检测机构,保证分级机构不漏不重,三方机构布置合理;严格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第三方检测的全面质量管理,保证结果一致互认;专项突击提高快检技术,发挥现场筛查的独特作用,高效遏制食品安全事件,有力震慑违法违规行为[4]。方法技术是组织实施安全检测的前提和决定性力量,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制定有效的研发激励机制,让技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仪器设备的优化
准确的检测必须以高质量的仪器设备为基础。对于高端仪器,重视投入并广泛招标,严格筛选,用最少的资金配置最优的仪器设备;对于中低端仪器,突出实用性指标,制造方与使用方充分互动,贴出自己的性价比标签,最大程度地在市场上推广;实际工作中确认好用的仪器设备,在行业内列表推荐,在明确使用规范的基础上大幅推广共享仪器。有了这些措施,必将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为食品安全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2.4试剂材料的优化
试剂材料在检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用好了既节约又高效。针对前述问题,应明确标准、规范要素指标,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尤其是生化材料,避免连环差错;加强对快速检测试剂生产企业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对于确认优良的试剂材料,在行业内列表推广,减少试错成本,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为行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做出独特贡献。
2.5人员素养的优化
人员素养既是基础又是关键。专业知识、操作规范性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划定专业知识,提炼操作技能,明确应知应会,隔期强化培训,对应考核测试。严格按照这样的方法,循环强化,在行业内大面积推广,使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大幅提高继而大幅扩展业务,更好地把关食品安全。在行业内推进人员交流,树立行业标杆,向标杆学习,到标杆机构培训,复制成功模式,大范围推广。
3结语
科学推进实施以上措施,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全面质量管理必定得到优化,保证人们舌尖上的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舒心,继而形成食品安全中国方案,甚至为世界人民的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叶彩。我国食品检测行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展望[J].现代食品,2018(22):11-13.
[2]庞磊,胡颖。我国食品检测行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展望[J].食品安全导刊,2019(12):32-33.
[3]桑莹莹,孔晓梦。我国食品检测行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展望[J].食品安全导刊,2018(9):112.
4、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
关键词: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实施
正文: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具有稳定的产品质量,以保障企业每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作为企业生产、检验过程中的计量仪器仪表是保障产品生产稳定的关键。加快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是保障企业计量器具精准度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计量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加强计量管理,控制计量误差,引入新的计量检测设备来淘汰高能耗、误差率高的计量检测设备,是目前企业对于计量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对于计量的要求。
1.计量重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领导对于计量的认识还不够,不能直接看到计量带来的经济效益,企业领导者只看到了计量校验的花费,而看不到计量检验后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促进。其实准确的计量提供准确的量化数据,使大生产的精确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计量校验中有这样一件能够说明计量检验重要性的经典案例,某化肥厂,厂里有一批定量包装机,以前一直不检,因为领导认为花钱,但是后来通过我们做工作,他们检定了,不检不知道,一检吓一跳,50公斤每袋的化肥,每袋要多给一公斤,全厂算下来,一年的损失在150万元,而原凶就是定量包装机误差超差。从那以后,他们单位是到期就检,有时只要发现有一点问题,就要求去检测。由此可见计量管理对于企业经济的重要促进作用。在很多企业中需要计量人员的努力,才能使企业重视。计量人员不但要完成检定工作,而且需要不断地向企业管理层提出计量的重要性,让企业的管理层看到计量工作产生的效果。
2.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
计量工作是工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大部分工业企业中把计量工作作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推动技术进步的基础工作来抓。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加强计量管理,使资源合理有效地配置,避免资源浪费,降低了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计量工作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计量是产品质量最基本的保证,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进厂的检测分析,到生产工艺流程中各工序的质量监测控制,直至成品、半成品检验,都必须有计量测试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如果没有计量的测试,监督保证,产品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加强计量机构的全面质量管理,保障计量校验仪器仪表的准确,对于我国的经济有着重要作用。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首先要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
2.1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
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菲根鲍姆首先提出来的。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把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都纳入统一的质量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其有效的运用到计量机构需要管理者通过对计量管理工作的贯通,有效的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解,将二者有机的融合起来。首先,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是保障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要通过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与管理结构,加强内部质量审核,对质量体系作出诊断,对已查出的不合格及时纠正,对潜在的不合格有效预防,才能使质量体系步入良好循环,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改进机制。内部审核和日常工作管理和考核结合起来,制定内部审核的考核标准,开展质量体系的自查自改活动等等,从而有效推动质量体系的运行和改进。
2.2加快计量机构质量管理奖惩制度的实施,促进全员质量管理的实施
通过奖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加快人员对于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实施的相关性,同时通过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全员的参与。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3加强检验工作相关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质量工作的实施
计量校验与管理的有关技术人员,必须加大培训力度,促进企业专业技能的成长,有效保障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加强质量管理工作,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要通过技术人员的经济效益与计量检验质量紧密挂钩的措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质量终身制原则,落实检验报告互检制度,严格履行审查制。通过加大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提高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作用,组织技术交流会,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对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培训和论文交流活动,为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促进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
3.建立质量管理中心,加快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
为了更好的实施计量机构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建立质量管理中心,对机构的质量工作进行管理与监督。质量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体系。首先,必须保证质量体系建立过程的完善。一个完整的建立程序是建立有效质量体的基本保证,质量体系是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稳定存在的,没有严格的制订程序作为保障是很难产生这样的体系的,全面质量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在实践中质量体系的建立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分析质量环。质量环就是指在质量形成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它是质量体系建立的基础。在这一阶段中必须明确各环节的质量职能,为全面质量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确立目标,实现产品质量的全程目标管理。
研究具体组织结构。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企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各环节的质量要求、采用的具体措施、设备的配备以及人员的安置。这是质量体系建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它关系到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应用地程度和实施效果。
形成文件。质量体系必须是一个文件体系,这样才能使质量管理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全员培训。最高管理者有力而持久的领导和组织全体成员的教育及培训对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时非常重要的,在质量体系的建立中这一步也是不容忽视的。
质量体系审核。没有严格的审核,就没有质量体系的有效运作。监督审核是判断质量体系文件被贯彻执行好坏的有效途径,是质量体系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质量体系复审。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必须通过不断的复审、反馈信息,以达到质量体系的不断改进,更好的贯彻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结论:
全面质量管理通过的实施,还需要计量机构对本身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来进行加速。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加强各个部门间的有效联系,提高质量管理中心的监控效率。通过多方面的管理与监督促进计量机构的全面质量管理,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明。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分析[m].海南工业机械出版社,2007,3.
[2]赵怀柔。计量的重要性[m].工业技术出版社,2006,12.
[3]王晓明。计量机构校验质量对于企业经济的影响[m].内蒙古出版社,2007,5.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can.com/articles/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