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人生命运的两个字随笔
生活中,没有什么比茅塞顿开更令人激动、更让人受用。茅塞顿开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不只是改变,而且使之变得更好。当然,这样的时刻并不多见,但仍然会发生在我们所有人身上。茅塞顿开有时来自书本,有时来自别人的言说,有时来自一句诗,有时来自朋友之口。
记得那是一个寒冬的下午,我坐在曼哈顿的一个法国小餐馆等人,我当时的心情十分郁闷。由于几次失算,我把有生以来一个相当重要的项目给搞砸了。为此,甚至连很快就能见到我一位关系甚密的朋友(我私下常常亲切地称为老朋友)的情形都无法像往常那样令我高兴起来。我坐在桌边,神情恍惚地看着桌子上的杂色方格台布,后悔不迭。
终于,他穿过了街道。他裹着旧棉袄,一顶没有什么特别形状的帽子从他的光头上挂下来,看上去压根不像什么有名的心理医生,倒活脱脱像个精力充沛的土地神。他的办公地点就在附近,我知道他刚看过自己当天最后一个病人。他年近80,但仍然夹着一只公文包,里面装得满满的,依然宛如一家大公司的主管,一有空,仍然喜欢去高尔夫球场找乐子。
他过来在我旁边落座,此时服务员已把他总是要点的淡啤酒摆好。我已经数月没有见我的老朋友了,但他似乎依然如故,十分刚强。和我打过招呼后,他就开门见山地问道:“说吧,年轻人,怎么啦?”
对他的敏锐,我早就见怪不怪了,所以我便详细地向他诉说令自己烦恼的到底是什么。忧伤中带着自豪,我竭力道出实情。除了责备自己,我没有因为失望而怨天尤人。我分析了整件事情,所有不明智的判断以及走错的每一步棋。我讲了约有十五分钟,而这期间我的老朋友只是静静地听着,慢慢地品着淡啤酒。
说完后,他放下手中的啤酒杯,说道:“走,到我办公室去谈吧。”
“到你办公室去?是不是你忘了什么东西?”
他和蔼地说:“不是,我想看看你对一样东西的反应,没什么别的意思。”
此时,外面下起凉飕飕的小雨,但他的办公室内既暖和又舒适:墙壁边是摆满书的书架,一张皮沙发,一张西格蒙?弗洛伊德亲笔签名的照片,窗子边放着一台录音机。秘书已经回家了,所以,此刻只有我们俩。
我的老朋友先从硬纸盒里拿出一盘磁带放进录音机,然后说道:“磁带里面有三个简短的录音,是三个到我这里来求助的人的录音。当然,没有透露这三个人的具体身份。我想让你听听这几段录音,看看你能否找出其中的一个词,两个字组成的词,这个词三段录音中都有。”他微微一笑,说道:“无须这么茫然,我自有我的道理。”
我一听,录音中三个说话人共有的东西似乎都是不开心。第一个说话的是个男的,他在生意中显然蒙受了某种损失或遭到某种失败,他埋怨自己工作不够努力,埋怨自己缺乏远见。接下来说话的是个女的,她从未成过家,原来她的母亲寡居,而她守着母亲的责任意识很强,因而她放过了所有成家的机会,为此她伤心不已。第三个说话的是位母亲,她十多岁的儿子给警方抓了,为此她不停地自责。
我的老朋友关掉录音机,身子往椅子靠背一仰,说道:“这几段录音中有个词出现了六次,这个词危害性极大。你发现了吗?没有?噢,也许那是因为刚刚你在餐馆那边自己也使用了三次。”他把装着磁带的盒子拿了起来,扔给了我,然后说道:“自己看看吧,就在标签上。那两个字是所有语言中最令人伤心的语言。”
我低头一看,上面清晰地打印着两个红字:要是。
我的老朋友说道:“要是你知道我坐在这把椅子上,听过这两个字开头的话成千上万次的话,你准会感到不可思议。大家总是如是对我讲:‘要是我换一种方法去做的话或根本不去做的话。要是我当初不发脾气,没有说得那么绝情,没有那么虚伪,没有撒那愚蠢的谎言。要是我能更明智点,或更大度一些,或更自制一些。’要是我不打断他们,他们会一直这么说呀说。有时我也让他们听一听你刚听过的几段录音。我跟他们讲:‘要是你不再说要是的话,我们或许就有救了。’”
我的老朋友伸直了双腿,说道:“现在的问题是,光说‘要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光说‘要是’只能让人把握错自己的方向——向后看而不是向前看。光说‘要是’只是浪费光阴。要是一味这么下去的话,最后,说‘要是’就会成为自己的积习,这么一来,‘要是’就会成了真正的绊脚石,成了自己不再尝试的托词。”
“现在我们以你为例:你的方案没有成功,为什么?因为你犯了一些错误。不过,这并没什么关系,犯错误人皆难免,我们都得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但是,刚才你在向我讲述自己的错误,一时悔恨这个,一时抱怨那个,那就说明你并没有真正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那你凭什么这么说我呢?”我为自己辩白,但有些底气不足。我的老朋友接着说道:“因为,这表明你从未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你对未来只字未提。而且,老实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当时还陶醉于谈论自己的过去。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人性弱点,那就是,我们都乐于回味自己以往犯过的一些错误。毕竟,自己讲述遭受过的灾难和挫折时,自己依然是主角和舞台的焦点。”
我悔恨不已,摇了摇头,问道:“那么,有什么补救的法子吗?”
“有啊,转移焦点,”我的老朋友立即答道,“换掉关键字,换上一个催人奋进而不是令人不思进取的词。”
“那你有什么高见吗?”
“当然有!去掉‘要是’,换上‘下次’。”
“下次?”
“一点不错!在这房间里,我已多次看到它创造出小小的奇迹。只要病人反复对我说‘要是’,那他就麻烦了。不过,假如他能正视着我,说‘下次’,我便知道他即将渡过难关了,因为这意味着:不论以往多么艰辛或多么痛苦,他已决定运用从往事中吸取的教训了;这意味着:他即将推开悔恨这一绊脚石,振作起来,采取行动,重新生活。你自己也尝试一下看看,你会明白。”我的老朋友不再说了。此时,我能听到窗外雨点溅落在窗户玻璃上的声音。我试着从大脑中慢慢驱出一个词并替换上另一个词。当然,这只是在想象之中进行的,但我却清晰地听到新词在大脑中相应之处安家落户。
“还有,对于能够补救的事情,那就不妨试一试此法。”然后,我的老朋友从身后的书架上抽出一本日记一样的东西,接着说道:“这是一本日记,日记的主人是十几年前我家乡的一位老师。她的丈夫为人随和,但游手好闲,虽然长得好看,但是养家糊口却完全不称职。这么一来,养儿育女和其他一切责任全落在她的肩上。她的日记充满气愤,尽是数落乔纳森的弱点、缺陷和不足。后来,乔纳森*,此后多年她也再也没有提及此事,只有一次例外。你看这里:今天我当选学监,所以我认为我理当自豪。然而,要是我知道乔纳森在天上哪个地方,而且要是能够到他身边的话,我今夜就会去他那里。”
老朋友轻轻地合起了日记,说道:“明白了吧?她反复在说‘要是’。‘要是’我接受了他,包括他所有的缺点;‘要是’我在当初爱他的话,那该有多好啊!”
他把书放回书架,接着说道:“这是这两个令人伤心的字说得最令人伤心的时候,因为此时一切为时已晚,回天无力。”
我的老朋友有些僵硬地站了起来,说道:“好啦,下课了!小伙子,见到你,我非常开心,一直都是如此!现在,请你帮我拦辆出租车,或许我也该回家了。”
我们走出大楼,进入雨夜。我看到一辆空车在招揽客人,便向前跑了一下准备拦下,可是却被另一个行人捷足先登了。
“哎呀,哎呀,‘要是’我们早来一步的话,我们就会拦到那辆出租车了,你说对不对?”我的老朋友狡黠地说道。
我会心地笑了笑,说道:“下次我再跑快点。”
“对啦!这就对啦!”说着,我的老朋友拽了拽自己那滑稽的帽子,盖在自己耳朵的四周。
又一辆出租车放慢了车速。我为我的老朋友打开了车门。车子慢慢地开走,他冲我笑了笑,挥了挥手。此后,我一直未见过他。一个月之后,他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可以这样说,他死时问心无愧。
而今,那个曼哈顿雨夜已过去一年多了。然而,时至今日,每当我脑海想“要是”这个词的时候,我马上换上“下次”一词。然后,我等待着那几乎听得到的“喀嚓”声。而每当听到这个声音时,我就想起我那位老朋友。
当然,这只是永恒中的一个小小插曲,他要是在世的话,他也希望我如此。
拓展阅读
1、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的杂文随笔
山水有清音
夏天来了,风是热的,空气是滚烫的。
随便动一动便要出汗,懒得出门。
心情也比以前急躁了些。
雪糕,*冻汽水,*箱里的西瓜、桃子、樱桃就登场了。
再来一根清脆的黄瓜,蘸点儿白糖,入口清甜。
这时候就不必刷微博,看八卦,浏览微信朋友圈。
比如看一部电影。
电影要符合此刻的心境。
你可以看《小森林》。
电影是清新治愈的。
满足你关于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幻想。
浮躁的心灵也平静了。
影片从开头就给你降温。
花开,飞鸟,满山氤氲的青绿,把你带到幽深宁静的境地。
一股淡淡的,缓缓的,平静的氛围开始围绕着你。
一股山风向你吹来。
女主人公市子,在氤氲朦胧的山间雾气的小道中独自骑行,顺势而下,回到小森,影片开始了。
小森青山连绵,云雾缭绕,*宁静。
小森中的人都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一种古朴的乡村生活模式。
她自己在田间*秧种稻,在稻田除草,田间空气清新湿润,蛙鸣阵阵,但潮湿闷热的空气,也常生有惹人厌的蚊虫。
《小森林》和《舌尖上的*》一样,也在做菜,小森的方式是平淡的,缓慢的。每道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她自己拌面粉,放酵母,劈叉,生火,烘烤面包
她自酿*米酒,存放在*箱,从稻田回来时畅饮,凉透心底。
她把自然馈赠又被人们常忽略的食材充分利用来获得美食。她用胡颓子树的果子自制果酱,用锅巴就着果酱下咽,吃着鲜美可口。
她的菜园里面有胡萝卜,芹菜,香*,生姜等食材,她用这些自制酱油。
她吃用冷水*镇西红柿和黄瓜,用番茄做番茄罐头.
地里种着各式各样的青菜,有吃起来咔擦咔擦响的水菜,莲花座的塔菜,胭脂豆,小松菜等。
她炒菠菜,炖胡萝卜……继承了从妈妈那来的手艺。
里面还有一个爱情故事。
这是夏秋篇。
还有冬春篇。
住在繁华都市的人常说,有机会一定要去一个环境优美的乡村生活。找一处有院落的所在,摇着蒲扇,听蝉鸣虫声,喝茶,吃*镇西瓜,晚上看月亮,看划过的流星……
“山水有清音”,当为世俗生活所羁绊,人们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自然。
自然宁静*,自由纯粹,人们在物我融合中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超脱,回到那个最初的混沌的地方,保持真正的自我。
当“世与我而相违”,陶渊明辞彭泽县令,与世俗彻底划清界限,投身于田园,寻求人*的复归。
苏轼被贬到黄州,一度穷困潦倒,他把目光投向山间清风,*上明月,写出千古绝唱《赤壁赋》,《念奴娇》。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当生存都成了问题,极其穷困的时候,还有醉心自然的心思吗?
恐怕不会有。不过那都是过去的*时代的事了,现在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嘛。
沈从文写《边城》,描绘了一个自然*,未被都市文明所扭曲的湘西世界,在人与自然的契合中散发出浓郁的诗意。
汪曾祺写《受戒》,同样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而又不虚空的自由自在,天人合一的自然*世界。小县城里的故事,纯净,温和。
程虹在《低吟的荒野》译序中说“奥尔森通过亲身的经历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心中都有对荒野的需求,除非我们精心呵护好那些充实和滋润人类心灵的地方,否则,我们就会毁掉我们的文化及我们自身。”
2、被推回来的生命生活随笔
这是个蹩脚的标题,本来“生命”跟"推”这个动词沾不上边,而且,把生命“推回来”也让人莫名其妙,没听说过。没错,其实笔者这一辈子只遇见一次推生命的奇事,而且,若没有这次推生命,笔者本身早就烟飞灰灭了,这篇文稿也不可能出现了。
那一年,栁众函大学三年级,到上海实习,因为他们的专业是要研制新型合金钢,安排在钢铁研究所试验钢厂实习。
一踏进炼钢车间,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那是转炉吹钢的隆隆声,电炉电极打火的呲呲声,吊着钢包的天车的警铃声,数不清的大风扇的呼呼声,以及人们紧张沟通的呼喊声。这震耳欲聋的混声合奏,宛如势如破竹的进行曲、钢铁工人奉献祖国的交响曲。
转炉前的师傅正在从炉中取样,以便检验本炉钢的化学成份是否合格,同时,天车的电铃响起来,炉长指挥天车吊来钢包,准备出钢。
同学们的实习可不是参观,他们要跟班劳动,拜工人为师,学技术、学思想品德。
栁众函的师傅是赵正平,三十多岁,中等个,身才健壮,红红的脸膛,那是常年被火红的钢水烘烤成的,记载着炼钢人在炉前战高温,流大汗,勇夺优质特殊钢的**夜夜。赵师傅在转炉车间干了十来年了,他是当班的炉长,在这个炉前班里,他是指挥者。
栁众函学习师傅们的每一种操作,这一天,他学习捅开转炉的出钢口,这个操作是在钢水冶炼合格后,准备出纲之前,工人要用钢钎捅开耐火泥堵住的出钢口,这耐火泥本来是湿的,炼钢前堵在出钢口上,炼了一炉钢之后,一千多度的高温,将它烧结到炉衬上了,需要用钢钎迅速冲击捅开它,才能出钢。
这天,午饭之后,炉前工们准备出钢,赵师傅把钢钎交给柳众函,嘱咐他捅出钢口要猛冲、要快,他信心满满地举着钢钎走上去,奋力捅,一次、两次……时间一秒一秒的逝去,他全神盯住出钢口,看不到任何其他情况,听不到任何其他声言,突然间,他的身体像被雷击了一样,这力量之大,使他飞出十几米远,把他一直扔到操作平台边沿的护栏上,就在这瞬间,只听到噗噗的巨大响声,一坨坨熔融的炉渣从巨大的转炉口涌出来,噗噗地落到炉前,落到栁众函刚才站的位置上,那是一大片熔融的钢渣,这一大片足有七、八平方米,液态的钢渣又飞溅开来,操作平台变成了火海,飞溅的钢渣把栁众函变成了火人,师傅们急忙扑打他身上的火苗,栁众函抬头看见师傅身上的火苗比他的更大。火苗扑灭了,他们的工作服上布满了烧破的洞。
原来,在他捅出钢口的时候,转炉里钢水上面浮漂着钢渣,钢水表面高温气体的膨胀力量把钢渣推到了炉口,而且即将涌出炉口,师傅们喊他、叫他快撤离,他都没听见,火红的熔渣在炉口上下浮动着,就在它们将要扑出炉口的瞬间,赵师傅迅速跑来猛推了他一把,救命的一把。
本来,师傅们有经验、力气大,他们上去用巨大的冲击力,一下就可以把出钢口捅开了,万一捅不开,他会先退下来,让转炉摇起来吹掉钢水上面的钢渣,再操作。栁众函即耽误了时间,又听不到师傅指导的喊叫声,酿成了如此危险的状况。
扑灭了身上的火,抬头看看炉前,操作平台那一大片火红的钢渣还在流动,四周尽是溅开的一片片的钢渣,如果赵师傅不推开他,这一千七百度熔融的钢渣盖住他的身体,那将是不可想象的灾难,柳众函震惊、后怕、甚至颤抖……
师傅们议论着:
“太危险了!”
“老赵好样的!”
“赵师傅救了你!”
“烫痛了吧,快到医务室去。”
事后,栁众函回想当时的情景,在那瞬间,熔融的钢渣不仅可能吞噬掉他的生命,赵师傅也可能为救自己而牺牲,他不知道赵师傅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勇气、力量,是啊,人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会迸发出无比强大的力量,但是,赵师傅这股力量并不是为了他自己的生存,这强大的力量是怎么产生的呢?
赵师傅抚摸着栁众函的肩,他只是向着师傅憨憨的笑,也许当时太紧张了,也许刚躲过死神还在惊魂落魄,他连个感谢的话也没说出来。
他知道,一千多度的钢渣扣住身躯,不用说生命,他将烟飞灰灭,连骨头也找不到了,我的救命恩人----赵师傅啊,我如何报答你啊!……
青涩无知的柳众函虽然没对赵师傅亲自重谢,师傅这冒险的救命恩情却时时记忆在脑海里,师傅的忘我精神深深影响着他的心灵。
瞬间重重的一推,把柳众函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推回来了,他有一条被推回来的生命。
3、有关花语人生的散文随笔
春日观花,别有一番情趣!
但见花园里的花品种繁多,花色各异,大小不同,形状不一,高低有别,姿态迥异。而且,开花的时间也有迟早之分,花期长短也不一样。
真可谓花的世界,无奇不有,有的含苞欲绽,有的花蕊怒放;有的芬芳浓郁,有的素洁淡雅;有的傲视群芳,有的含羞不语;有的叠影成塔,有的串联如珠。各具形态,各显风姿,争奇斗艳,缤纷异彩。
桃花艳丽,显示出自己的清高;杏花淡雅,显示出自己的素洁;牡丹娇美,显示出自己的高贵;玫瑰小巧,显示出自己的妩媚;玉兰洁白,显示出自己的淳朴.........各种的花儿,以自己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内质,展示自己的价值所在。
各种的花儿气味也有别,有的花浓艳,但香味平淡;有的花淡雅,但香味浓烈。花味不同,也决定了人们的喜爱不一样。
看花之万千,色彩纷呈,形状各异,气味有别,我们切勿以色而论其优劣;以形而断其好坏;以味而判其是非。观花亦然,观人亦如此也!
有的花不但可观可赏,可闻可品,还可以入药、可食、可饮,食之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饮之爽心悦目、提神健脾,真可谓聚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于一体,实属大自然的妙作。
有的花艳丽无比,但系毒物,可观而不可用之,虽然具有诱惑,但沾染之后便迷离不觉,轻则倾家荡产;重则致人死亡,真是害人又害己。因此,我们观花,不能被美丽的面纱所蒙蔽,如果恣肆沾染、放纵亲近,爱得无分寸,捧得太痴情,往往中毒最深,当毒性攻心,深入骨髓,悔之晚也!
花之形、色、味、意、状,往往被借用来比喻人和事。
人生十六七,被誉为花季;“花心”常指春心萌动;“沾花惹草”喻一个人的行为不检点;“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喻指婚姻的不般配。如此种种,花意亦人生也!
以花来借代美人,古今常有,实属一种文化现象。因为花是美的象征,女人又是美的结合体,花即美女,美女如花,花容月貌。看来,花和美女真是难分秋色、难比高下。
花和人关联之广泛,渊源之绵长,于事于物也如此,有的看似平庸,却美名远扬;有的看似高贵,却臭名昭著;有的名不经传,却福祉无限;有的光彩灼人,却贻害众人。由此看来,观花如此,观人亦如此,切不可取其貌而忽略其内质也!
花语人生,悟道无穷!启发亦无穷也!
我爱花,拍花,已经到如痴如醉的地步了,自封为“花痴”,一点也不为过,名副其实,因为馨煜很喜欢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山水游鱼。曾有个梦想,它日不为生活所迫、工作所缠、感情所累,定会携相机带世行卡满世界游走,拍下世间所有花卉,留下那份美丽、那缕芳香。爱花、养花、赏花成了我的爱好,每每闲暇之时,流连于花丛不舍离去。看那一朵朵花开得更加热烈了,在初秋的余热中,奔放而自信。她让我执着一种信念,要像这花一样,让世人欣赏不只是美丽,还有内在的智慧,所以要做一个不仅有美丽外表,而且还要有内涵的女人。
我喜欢花,但是从小到大,并没有养花种草的好习惯,一来是自己粗心疏懒,有时竟然几天也不给花浇水,二来是因为工作和生活的紧张忙碌,忽略那个闲情逸致,再一个性格中也少有那种温情婉约的性情。看到别人家怒放的花朵,心头还是一惊一喜的,总是跑到人家那里赏花看草的,所以,朋友或者同事家的花若是开了,总是告诉我去欣赏,拍照。直到前年搬到了新家,才养了几盆听说能*的花草,也是非常好侍弄的花。也许因为馨煜是北方人,我们这里长达半年的白雪皑皑冬天,冻结了一切生机,只有在短暂的夏季,才能看到盛开的花,所以馨煜抓住机会,有时逮着一朵花,就像蜜蜂吸吮花蜜一样,翻来覆去的拍,拍得花都谢了,兴致依然浓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留不住的过往,掬不下的花香,到处奔走,试图追赶流年,稍纵即逝的时光永远只能被定格,回眸凝视,身后花瓣一路翩舞倾听花语,闻过花香,这样足够了。心花,放肆地绚烂,拼命地开放,终抵不过秋霜侵凌,花殇残缺是一种凄美的壮丽。一朵花,就是一个生命,一个轮回,一个世界。像一朵花般的绽放,享受生活,享受美丽,享受自然;像一朵花般的凋零,感知平静,感知洒脱,感知淡然;像一朵花般的思索,孑然傲立,容纳天地,历练沧桑。
生命中那些曾经华美、曾经绚丽、曾经灿烂的时刻短暂绽放,季节过后会隐没在岁月的尽头。留下的,只有零星碎散的记忆。风起,花飞,伴随着过去点滴一起离去。此时,我多想我是一朵花啊!剔除枝节的牵绊,花开的动人和落红的归根。就让我轻快地被风带走,不要问目的在何处,一切随缘便罢了。我抬起手,让手中的残花随风而逝。我认为这是是种细腻的幸福。尽管花会再开芬芳,花香会飘扬四方,但,再开的花已不是当年的花。
自然界的花儿开了,果子熟了,庄稼成了,就是成熟,就是收获,人生的成熟就是人生从一种境界到另一种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生活就是一个使人成熟的试卷,我们勇敢的做好每一题,才能得到成熟的高分。成熟是一种人生境界,不到生命的终止那刻,你都会有再次成熟的机会。即使你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或许看到蝴蝶破蛹而出,都会有新的感悟,新的人生境界。生活中一切事件,你经历了,懂得了,悟出道理了,都说明你达到了成熟的人生境界。
生命就像旅程,赏一季风景,看一季落红。秋天的风总是那样无情,清扫着荒凉。树叶问秋风:“你为什么要把我带走?”秋风说:“我要把你带到那属于你的地方”。然而土地张开了双臂:“这就是你的归宿”。树叶无言无悔地投入了大地的怀抱……
一朵可爱的小花美丽一个世界,一段美好的情感精彩一个人生。愿我们的人生像花一样美丽,我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幸福!
年轻的时候我独爱花,五颜六色的花,千里飘香的花,梦想中的家一定要有一个大花园的,花园里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甚是好看,当花儿已完全开放,剪下一些硕大的、娇艳的花朵装饰华丽的客厅。
对人也如对花一样,我喜欢长的漂亮的、潇洒的;说话好听的;做事完美的。
人过了三十忽然一切都变了,我不再爱娇艳的花,却偏爱不开花的植物,我家阳台上摆满了样子不好看的植物,有净化空气的文竹;治蚊虫叮咬的芦荟;吸甲醛的吊兰;夜间放氧的仙人掌。
我常常一个人看着这些植物发呆,多么伟大的植物啊,比如文竹,我总是忙的顾不上浇水,本已长的又高又密的叶子都枯*,落了一地,我心疼的把它们都剪了,但我仍不死心的浇了几天水,奇迹出现了,根部又重发了新芽,一个月之后又郁郁葱葱了;芦荟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植物,当水浇多了时,它的叶子吸收了水分变得异常的饱满,仿佛可以冲破外皮儿流出来一样,当水很少别的花的叶子都蔫了时,它却还是很绿很绿,再细看它的叶子,已经很瘪很瘪了;仙人掌的生命力更顽强了,有点土就可以生根,剪断的片片叶子也可以成活,有水就发新枝,没有水依然翠绿。
痴痴的欣赏着我的植物,我那么爱它们,是任何美丽的花都无法比拟的,这些植物身上所蕴含的正是我一直想追求的人性的美,那么朴实无华、坚韧顽强,默默地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倔强、自己的简陋、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坚强、自己的纯净的心灵与无私的奉献,它们总是需要的那么少却给予的那么多,它们总在顺境时积蓄能量,等到逆境到来的时候可以顺利的度过,我爱它们,决心做一个像它们一样的人。
4、你靠近什么人就会得到什么人的影响生活随笔
靠自己的智慧愿力可以让自己升华超越,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非常的慢,很不容易。有一种最最快速、最最实际、最最实用的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方法,就是你想达到什么境界、达到什么目的,就要选择你要达到目的的人,接受他们的教化,跟随着你选择的人就可以达到你要的效果,就可以满足你要选择的命运。你想做什么人、想达到什么目标,就要按照你的目标跟随他身边,必然得你选择的善知识的加持,他的言行能会帮助你加持你,达到你想达到的成果。
比如你想当企业家,就要多和有能力的大企业家联络,接受企业家的熏陶,向企业家学习;你要想当*家,就要与有能力的*家学习;你要想当科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等等,无论你选择什么目标,就要选择你要选择的内容,选择一个最具有高层次的高人,向他学习,跟随他必定能达到你想达到的目的。
如果你想见性成佛,就要跟随能让你见性成佛的善知识学习,得善知识的加持,你才能有资格进入明心见性成佛的光明之路。总而言之,你这一生选择了什么样的导师来加持你,帮助你达到你想达到的目标。这个道理现代的科学家也承认,证明有一种无形的磁场在加持着你,很多的成功成就的菩萨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你选择跟随的善知识已经把道理说明白之后,就看你自己如何选择。善知识已经把成佛的道理、十法界的内容给你说得透透彻彻,让你的内心非常的清楚明白,让你知道明白怎么成佛,什么是魔,什么是菩萨,什么是小乘的自了汉,让你的心中没有丝毫的疑惑,看你的内心如何来选择任何一个法界。十法界都是你自己的内心变现的,你的内心想到哪一个法界里边去做游戏,这是你自己的权利,没有任何人能够干涉你自我选择的自由。
千万不要说我没有这个成佛的能力,更不要再说我业障深重,一切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内心造出来的幻心、幻相、幻法、幻境,没有一点真实不变的东西存在,就看你自己当下的心如何选择。你的选择不是盲目的,是明明白白最最明智的正确选择,你的内心没有一丝一毫的糊涂,更没有一丝一毫的疑惑。因为你的内心已经彻底全部透彻的明白了,只有见性才能成佛,也只有彻底打死整死磨死我我我,才能够真正的明心见性。因为佛性只是了了常知,并没有一个我我我。这个道理是你深入细致认可,不会再有一念的怀疑。在你选择彻底放下,把自己的身心我我我彻底交给依止师的时候,是你深入细致的参悟透彻,没有一念的舍不得,更不会再产生一念的放不下。
5、那是一次改变命运的尝试初一作文
北风呼呼的刮进了教室, 刮到了坐在教室最后面的我,想到我在班里的地位,不觉的感到了一丝凉意。
我在班里不是很突出,也不是经常上课回答问题举手,老师也不大关注我,我在 班里好朋友只有一个,她叫李红云,她经常一下课就到教室后找我,还经常*我她说;“你脑子并不笨,但是你上课总是不举手,你让老师 怎么关注你。”我~我我我什么我,我相信你。
上课铃响了,她回到了座位上,用一种渴望的 眼神看着我,这节是语文老师的课,语文老师提问的问题特别多,当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时,她回头看我,我不敢看她 的眼神,但是,我又不能让 她失望,慢慢的抬起手来,好想压着千斤重的石头,经过一段时间我终于抬起手来了,老师叫了我,我回答得也很顺利,从此我举手渐渐平凡了起来, 成为班上的'红人。李红云她也为我高兴。
北风呼呼的刮着,刮到了我的脸上,刮到了在同学堆中的我,刮到了在操场上奔跑的我,那是一次改变命运的尝试。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can.com/articles/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