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寇准 《踏莎行》 原文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09 23:00:55

北宋寇准 《踏莎行》 原文翻译赏析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译文] 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着春残夏初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注释:

阑:消失。

红英:红花。

屏山:屏风。

杳杳:深远无边际。

菱花:镜子。

销魂:形容极度伤心。

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着春残夏初了。蒙蒙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

遥想当年,我们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如今一别经年,远方的他依然杳无音讯,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么。妆奁久未开,菱饰尘灰满,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只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心下纵万语千言,却又向谁人说起?惟有无语凝噎,暗自销魂罢了。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衔着绵绵不尽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

百花盛开的春天即将过去,黄莺的啼叫声也渐渐涩老。争奇斗艳的红花已经落尽,梅树上结出的青梅果还小。华丽的堂舍内沉寂、宁静,舍外细雨蒙蒙,画着山水的屏风半开半掩,香炉里的*如轻烟袅袅。

昔日里密约山誓海盟,离别后却未赴约音信杳杳。菱花镜上落满了灰尘,是因为自己懒于梳妆。独自地倚着妆楼默默无语,极度地悲伤愁苦神魂欲销。万里长空黯淡无光,不尽的情思连着绵绵芳草。

这首词应该更象电影中的一个场景,画面描绘非常到位,既有全方位的场景描写,又有细致入微的景物刻画,不但画面清晰,声音描摹形象,而且移情入景,情景交融,好一幅仕女倚楼相思图!

在暮春时节的一个烟雨濛濛的日子里,女主人百无聊赖,满腹心事找不到人倾诉,独自倚楼伤怀。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中,雨好像都是伤情的诱因,点点 雨滴就如人的眼泪,一颗颗从天而落,总会让感伤的人更痛心。在这样一个丝雨细如愁的场景中,女主人眼看着春天就要离自己远去了,曾经娇美的朵朵花儿已被雨 打风吹去!春的离去怎不让人想到红颜易老?自己曾经如花的容颜也将在这时间的流逝中一天天凋零!“春色将阑”,春将去,春将去!那清脆的鸟啼似乎也随着春 光的消逝而透出了苍桑,入耳再也不是良辰美景时的百媚千娇了。女主人的目光掠过远方,只见无边无际的绿已逐尽了芳踪,心中对春的留恋与伤感越发浓重。收拢 目光,细看楼前的梅树,早已是红英落尽,再也看不见春日的满树繁花,小小的青梅已从枝叶间探出头来,似在无言地告诉女主人春已随落花流水远去了,任多么伤 情的心也挡不住时间的脚步!

看楼外,春的离去让女主人伤心欲绝,而楼内呢?却是“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袅”。本来就幽静的画堂,在满 天烟雨的映衬下,更显出了无限凄清,而半掩的绣屏遮住了兰香,只见袅袅香烟萦绕在堂内,让这安静的画堂平添了几许凄迷与悲凉。想当初男主人没有离去时,这 精美的画堂该是何等快乐的地方!两情缱绻,比翼齐飞,可以一起吟风咏月,一起弄墨调丹。只是此际人去楼空,睹物思人,更让人愁肠百结。这烟雨濛濛中的画 堂,这*袅袅中的屏山,物是人非,情怀难遣,怎不让女主人悲从中来?

昔人已去,所有说过的话都如石沉海底,正是“密约沉沉”,“海誓山盟言 犹在,奈何却有别离时”,一切都是人意无法改变的,哪怕再不情愿,哪怕还有太多的理由,时空的阻隔都让一切变得虚幻!不能牵手,没有音信,心爱的人现在何 方?如果女主人生活在现代,有了信息高速,两地分离的恋人还可以凭借现代化通信手段来慰藉相思,而在遥远的古代,不能相守的两个人除了用想像来安慰自己, 还能有什么办法?所以那离别的情更切,恨更深。因为“密约沉沉”,更觉得“离情杳杳”,长久没有音信,让曾经的感情都变得渺茫起来。虽说“密约”仍在,但 什么时候才能聚首?这看不见希望的守候怎么不让女主人终日恹恹,慵于梳妆?都说“女为悦己者容”,爱人早已离去,自己的容颜又有谁能怜惜?对镜只能伤情,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镜中的自己一天天变老,还不如自欺欺人!让它“菱花尘满”!对爱人的刻骨思念,深深感情,只在“慵将照”三字中就表露无遗,因为心爱的人 不在,才没心思梳妆,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爱人喜欢,没有了欣赏自己的爱人,自己所做的还有什么意义?情切切,意真真,“菱花尘满慵将照”,直让闻 者落泪。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因为情重,才会思深。女主人倚楼而望,恨春光易逝,容颜易老,而心上人却音信茫茫,何日是归 期?花儿谢了可以再开,春天走了可以再来,而人的青春呢,一旦不在了,却再也不会回来!想到自己遥遥无期的等待,可能真的要等到“鬓发染白霜”,怎么不“ 黯然销魂”?而这深深的相思、无尽的离愁又能向谁诉说?只能是“倚楼无语欲销魂”,心中有苦不能言,所有的痛只能默默承受!这愁这恨就如“长空黯淡连芳草 ”一样,没有尽头,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芳草连天的画面,形象地揭示出女主人缠缠绵绵无穷无尽的相思。

整首词通过暮 春时节,女主人倚楼而望的画面,表现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词以情写景,景皆带情,情思缠绵,虽只是一个画面,但极具表现力,让我们看到了一幅仕女相思 的图画,让我们读到了一颗为爱而跳动的心。虽然时间早已流逝,这画面早已让时间雨打风吹去,但这唯美的感情,却永驻人间,让每一个读者都为之动容,为之感动。

拓展阅读

1、短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白天何其太短暂,百年光阴很快就过去连。苍穹浩渺无际,万劫之世实在是太长连。就连以长寿著名的仙女麻姑,头发也白连一半连。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连千亿次连。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用斗酌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出发。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注释

短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三十列入《相和歌辞》,属《平调曲》。因其声调短促,故名。多为宴会上唱的乐曲。

“白日”二句:此用曹操《短歌》句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百年:一生;终身。苍穹:苍天。

浩茫茫:作“浩浩茫”,据王本改。

万劫:犹万世,中容时间极长。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杨齐贤注:“劫,世也。儒谓之世,道谓之尘,佛谓之劫。”

太极:这里指天地未分以前的元气。

麻姑:神话中仙女名。

“天公”二句:传说天公与玉女在一起玩投壶之戏,投中者则天公大笑。

玉女:仙女。

“吾欲”二句:此化用《楚辞·远游》“维六龙于扶桑”句意。

六龙: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

扶桑:神话中的树,在东海中,日出于其上。

斗”句:此化用《楚辞·九歌·东君》“援斗兮酌酒浆”句意。

与:一作“为”。

驻:留住。

颜光:一作“颓光”。逝去的光阴。

《短歌》是乐府相和歌平调七曲之一。古乐府中有《长歌》与《短歌》之分,关于二者的命意,《乐府解题》有两种说法:一是“言人寿命长短,有定分,不可妄求”;一是“歌声之长短耳,非言寿命也”。在李白之前,以此题为诗者,多为慨叹人生短暂,主张及时乐。李白的这首诗,却以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精神,在喟叹生命短促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时间本是个抽象的概念,用“白日”来指代,便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了。“短短”两个叠字,强调它稍纵即逝。由时光的流逝,自然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这样,诗意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起首两句,貌似平平,实则恰到好处。既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又为诗意的拓展预留地步,而且格调质补,语势流走,转承自然。

时间永恒,无始无终,漫漫无垠;生命短暂,代谢荣衰,转瞬即逝。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强烈的反差,进一步驰骋瑰丽神奇的想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上句从“空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则从“时间”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万劫太极”,何其久远!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那曾经见过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麻姑仙女,如今也已两鬓斑白了。这种浪漫的夸张只能出自李白的笔下。据传为汉代东方朔所作的《神异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东王公常和玉女用箭作投壶游戏,每次要投一千二百支,若未投中,天便开口大笑,这就是下界所见到的电光。如今这种电闪雷鸣已历成千上亿次了。诗人巧妙地把这两个故事融入诗篇,将人们带进奇伟的*世界。这里有苍茫的穹宇,人世的兴替,麻姑仙女蝉鬓染霜,天公玉女嬉戏作乐,倏忽又是雷鸣电闪,风雨将至……,多么光怪陆离,神奇而诡谲!这些奇异的境界,极其有力地渲染铺排了“万劫太极长”的内涵。至此,空间的浩渺、时间的无垠,通过诗人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表达得淋漓尽致。继而,诗人笔锋一转,拓出另一番意境。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诗人要揽住为太阳驾车的六条神龙,把太阳所乘之车挂在东方“日出之所”的扶桑树上,用斗作酒勺盛满美酒,请六龙各饮一杯。这样便会使时光停歇下来,人生似乎便能得以长久。结尾二句道出诗人的意愿:“富贵非吾愿,为人驻颓光。”自古帝王们,即使秦皇、汉武一代雄主,也无不遣人访*,求长生,无非为了富贵*。诗人要揽六龙、回朝日,“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绝非为个人富贵。对他人,为的是“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李贺《苦昼短》);对诗人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书》)他要拯物济世,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像大鹏一样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即使暂时受挫,也要“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这也许就是诗人的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吧。唐司空图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与李生论诗书》)。对诗人的意蕴似乎应作如是观。

纵观全诗,诗人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美丽的神话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塑造出瑰奇壮观,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辞如云流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诗人雄奇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他以吞吐千古,囊括六合*襟和气魄,天马空般地驰骋想象,从思想到艺术都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在继承借鉴前人的同时作了重大的突破,比如,“斗酌美酒”就是反用《诗·小雅·大东》“唯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的典故。前人的《短歌》在慨叹人生短促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乐,纵情声色的颓废情绪。同样的歌题,在李白的笔下,虽也同样发出“百年苦易满”的叹喟,然而,全诗贯穿的却是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基调。这是诗人的个性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使然。再如,屈在《离**》中唱道:“吾令曦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徜徉”。李白显然对此是有所借鉴的。但同样的素材到他手里,便刻意铺排为新颖、诡谲的艺术境界、包蕴着更为深广的内涵。“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力的活动。”(黑格尔语)李白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这一论断。正如皮日休对他的评价:“言出天地外,思出**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李白是当之无愧的。

2、短歌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古诗简介

《短歌赠王郎司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感慨怀才不遇的诗作。此诗前五句表达劝慰王郎之意,后五句抒写送之情。全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作者通过这首诗的短促节奏,来表达感慨友人王司直空有满腔抱负,却无处可施的一种悲愤之情。

王郎你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愤慨,不必悲哀,我能举荐你这个忧郁而坦荡的人间奇才。

船帆在风中摇摆,鲸鱼在大海里乘浪而,你先放下手中之剑,不要犹豫,划船去见西蜀的诸侯。

以你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

仲宣楼那边已经是春末,我以青眼看着你,放声高歌,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我却已衰老无用了。

注释

短歌:乐府旧题。乐府有《短歌》也有《长歌》,其分别在于歌声长短。郎:年轻男子称谓。司直:官名。

斫(zhuó):本义为大锄。引申为砍,斫地:砍地。莫哀:不要悲哀。

拔:提拔,推举。抑塞:犹抑郁,郁闷,愤闷,被压抑。磊落:形容胸怀坦白。

豫章:两种乔木名,樟类,都是优良的建筑材料。风:风中摇动。白日动: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

跋浪:涉浪,乘浪。沧溟(míng):海水弥漫的样子,这里指大海。

且:暂且。脱:卸下,取下,这里做放下讲。休徘徊:这里指不要犹豫不决的意思。

西得诸侯:即得到西蜀诸侯的遇合。得,得其信任。棹(zhào):摇船的工具,也泛指船。锦水:即锦江。

趿(tà):拖着拖鞋。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

仲宣:即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春色深:春末。

青眼:魏国诗人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对人表示好感,白眼对人表示蔑视。高歌:放歌。吾子:指称王司直。

眼中之人:有两说,一说指作者自己,一说指王司直。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春天,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沿江至江陵寓居。暮春时遇王司直正要西入蜀中谋求出路,王司直向杜甫极言其怀才不遇之感。杜甫在送别时作此诗以劝慰。

上半首(前五句)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两句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后五句)抒写送之情。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用饮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够施展才能。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长叹道:王郎啊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含有劝勉王郎及时努力之意。

这首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从“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劝他“莫哀”,到“我能拔尔”,是一喜。“拔剑斫地”,情绪昂扬,是一扬,“我能拔尔”,使情绪稍缓,是一落。“抑塞磊落”呼应悲歌,“我能拔尔”照应“莫哀”。接着引出“奇才”,以“豫章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激起轩然大波,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脱剑佩”趋向和缓,是再落。指出“得诸侯”,应该是由哀转喜,但又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由喜转悲。既然“我能拔尔”,别人青眼相望,这才是可喜的事情,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转变无穷,终不免回到“拔剑”悲歌。“莫哀”只成了劝慰的话,总不免归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两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强抑塞磊落的可悲,抒发了作者对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愤,它的意义就更深刻了。这首诗在音节上很有特色。开头两个十一字句字数多而音节急促,五、十两句单句押韵,上半首五句一组平韵,下半首五句一组仄韵,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

名家点评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刘云:“西诸侯”以下,谓王司直知我,我复舍此何向?刘云:豪气激人,堂堂复堂堂(末句下)。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通篇飞舞豪爽,末收住有力。范德机曰:结句七字而含无限之意,势力如截奔马。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蒋一葵曰:起棹弄有笔意,通篇飞舞豪爽,末收住有力。顾璘曰:尾语深而劲。陆时雍曰:短掉处,人所难能。“豫章”二语,谓时方多难,所以下有“且脱佩剑休徘徊”之句。周珽曰:前述司直告己之词,玩“莫哀”、“我能拔尔”、“且脱佩剑”、“欲问何门”俱王酣歌内意。故后答言:承君青眼相盼,然眼中之人;惟我最老,恐不能副“风”“跋浪”之望也。“仲宣楼”借粲依刘以自况,盖致望于王者深也。结大悲壮,真有截珊瑚手段。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诸侯”即谓王郎,而下数语,词短而情长,不容再着一语。此篇乃老杜歌之奇绝者。

明末清初黄周星《唐诗快》:起句如太华五千仞,劈地插天,安得不惊其奇崛。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子美歌,此首为短,其层折最多,有万字收不尽之势,一芥子内藏一须弥山,奇绝之作。

清代查慎《初白庵诗评》:十一字长句(“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太白所未有。通篇磊落英奇,集中别调也。

清代何焯《义门读*》:世情多猜,不敢竟其词焉,故命之曰“短歌”。

清高宗敕编《唐诗醇》:卢世?曰:突兀横绝,跌宕悲凉。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二句形奇才(“豫章风”二句下)。上下各五句,复用单句相间,此亦独创之格。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仲宣”句,点地点时。在王则劝之“莫哀”,在我则“高歌”以“望”。照耀生动。结又以单词鼓励之。言下跃然。如此歌,才配副得英年人。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李云:如此可称悲壮。二句形奇才(“豫章风”二句下)。竟住“老”,不惟含蓄余情,亦且掉动上意(“眼中之人”句下)。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前半是王郎语杜,后半是杜答王郎,一问一答,截然两段章法,大奇。

3、短歌

朝代:唐代

作者:佚名

寂寞草中兰,亭亭山上松。贞芳日有分,生长耐相容。

结根各得地,幸沾雨露功。参辰无停泊,且顾一西东。

君但开怀抱,猜恨莫匆匆。

白天那么短暂啊,百年一瞬间就消失。

苍穹浩浩茫茫,太极经历了万劫的时光。

连麻姑下垂的两鬓,已有一半已成白霜。

天公看见玉女,曾经大笑亿千次。

吾欲揽转为太阳驾马车的六龙,回车驶向东方,挂在扶桑树傍。

斗星酌满美酒,劝六龙各饮一觞。

富贵非我所愿,但愿能停驻青春的容光。

古往今来,人生寿夭乃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多少人曾为之发出过无穷的浩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置酒高堂,悲歌临觞”(陆机《短歌》),久尔久之,《短歌》遂成专咏这一问题的篇章。歌而谓之“短”,既指歌调之短促,也隐含人生短促之意。李白这首同名诗作,沿袭了古老的主题,但写法上却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极富浪漫色彩。

诗分上下两段。前八句言百年(人的一生)易满,天地无穷,时间无限,*尚且两鬓成霜,凡人何堪;只有天公、玉女才能与时长存,千年万载,操控天象(玉女投壶不中者天笑。天笑,天无雨闪电)。后六句诗人突发奇想,欲阻拦六龙,留住时光,使人生不老,青春永驻。

4、长歌

代陆游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一个人活在世上,就算没法做个安期生那样的仙人,喝醉了,在东海里骑着鲸鱼玩耍游荡;

也该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带兵杀敌,收复沦陷的国土与首都长安。

可怜我,什么功名也没建立,年龄却已老大,白发萧**;

傍晚躺在这成都的古庙,眼见着落日的余晖,装点这僧房的`纱窗。

哎,难道我这个驰骋沙场的杀敌能手,就成了这么个做做诗的无用之辈,像寒蝉那样?

酒兴来时我把桥边酒家的酒都买光;长长的酒瓶,把大车全都堆满。

唤来了乐队奏起悲壮的音乐助兴,喝起来犹如黄河水倾倒在钜野中一样。

我平时滴酒不沾,这番豪迈气概,顿时令许多人惊讶感叹。

国仇还没报,壮士已衰老;匣中宝剑耐不了寂寞,半夜里发出阵阵吟啸。

什么时候在三更大雪中收复了飞狐城,凯旋归来,与将士宴会欢笑!

注释

长歌:汉乐府曲调名。

安期生:传说是秦始皇时的仙人。

犹当:应当。表愿望。

李西平:唐朝名将李晟(成)因平定叛乱有功,封为西平王。

枭(xiāo):杀。

旧京:指唐朝京城长安。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六月,李晟从叛将朱泚手中收复长安城。

种种:头发短的样子。

来无情:无情地生长。

成都:今在四川省成都市。陆游时在成都,寄寓在多福院。

岂其:难道。表反诘。

寒螿(jiāng):寒蝉。似蝉,体较小。

市桥:桥名,在成都石牛门。

磊落:酒瓶堆叠的样子。

哀丝豪竹:指悲壮的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剧饮:放量喝酒。

钜野:古代大泽名。旧址在今山东钜野县附近,临近黄河。

顿:立刻。

匣:剑鞘。

宝剑夜有声:这是表示壮志难酬的不平之鸣。

何当:哪时能够。

凯旋:胜利归来。

飞狐城:在今河省涞源县。当时被金人侵占。

诗用浪漫手法开始,前四句谈自己生平的抱负:或者做个安期生那样的*,游戏人生;要么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杀敌立功。这四句写得气势很雄壮,与李白《将进酒》等古风一样,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激励,使人进入振奋的状态。就表达上来说,前者又只是后者的陪衬,做*是幻想,做名将才是诗人努力想实现的方向。同时,用李西平事又十分贴切当时时局,陆游正是想要同李西平扫平逆贼、收复旧京长安一样扫平金虏、收复旧都汴京。

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愿望是那么地虚无缥缈。诗人回到了现实,便把前四句放出的狂澜一下子倒挽回来,进而感叹自己,年龄老大,功业无成,只能闲居在僧寮,无聊地躺着,默送着夕阳西下。他想着,像自己这样的战士,就不能只作个诗人,发出凄苦的吟声,这决不是自己所愿意的,于是诗在沉重的压抑中再度放开,故作豪语,先写自己放浪于酒,意气奋发,从而在吐露心中郁结的烦闷时,又表现自己的豪情、对未来的向往,这就是收复失地,饮酒庆功。末两句结得很自然,既承上饮酒而来,又与起首要做李西平遥遥呼应。

后人评放翁诗十九都是从军之作,这首诗虽然是闲居遣怀,主题仍与从军诗保持了一致。诗的格调雄放豪轶,悲中带壮,既有不满与牢**,又充满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无论是醉歌作达还是自我排遣,都紧密围绕对国事的关心与对未来的信心,所以很有鼓舞力。

创作背景

这首七古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当时陆游五十岁,离蜀州通判任,闲居成都,住安福院僧寮。回想一生走过的路程,想到自己从前方被调回,杀敌的希望落空,他心中很苦闷,因此借这诗抒发胸中的抱负。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5、《钱塘湖春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朝时期陈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面。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点击查看更多北宋寇准 《踏莎行》 原文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can.com/articles/17.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