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课文的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0 14:38:54

杨氏之子课文的教案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

教学准备

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 曰 禽 诣 为 应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3)反复熟读

[设计意思: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六、课外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本次任务布置后,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并且要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可与“回顾·拓展”中的“展示台”相配合,也可结合语文课、语文活动积极创造展示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拓展阅读

1、《》五年级设计

是由语工作室上传的:五年级下册《设计。

材分析:

出自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篇是义务程标准实验材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它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风趣睿智,语言灵动,人物鲜活。通过记叙在招待客人时机敏而巧妙地应答,不仅使一个聪慧机智的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语言的简要与精当也得到清晰地凸显。

学情分析: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一般会觉得很难读、很难懂,如果引导不慎,就会让学生厌恶了。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打算按照学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学习真有趣!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应对语言的巧妙,感受的韵味。

学重难点:

读懂全,感受应答的巧妙聪慧。

前准备:

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收集有关《世说新语》及刘义庆的资料。

学时间:

1

学过程:

一、活引话题,激发兴趣。

1. 刚才我们说到的语言称为言,以言写成的章叫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板书)

2.读题,解题。 指对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称,可以解释为家,意思是姓人家的儿。老师姓竺,在古代就是那你就是(指2个不同性别的学生回答。)

二、反复朗读,感悟添趣。

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板书:),中每个字或词也许包含丰富的意思,在朗读上和也有很多不同处,先听老师怎么读出古的韵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请你用停顿线在中做上记号。

2.校对。你的停顿记号做对了吗?校对、修整好了就赶紧也学着老师的样把字音读正确,注意停顿把读出味道来。

梁国//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家/禽。

3.检查,开火车读正音请同学帮助读。评价:注意了停顿,如果能用气息把词语连起来会更有古的味道。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为 应(多音字,读第四声)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家禽 (平时的家禽指的是?这里的家禽意思是?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齐读句)

(3)连起来读齐读

4.那何许人也?中怎么介绍的?出示句:梁国九岁,甚聪惠。

(1)读句理解意思。

(2)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理解意思是学习古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板书:注释

5.剩下的四句话,请同学们一边读句一边借助注释来理解意思。

6.检查,你们读懂哪些句的意思啦?一句也行。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理解意思。

7.现在老师来说意思,你们读准这句话好吗?

8.增加点难度,我们用对歌的形式来读吧!怎么对呢?请男生问,女生来答。何许人也?为何设果?孔如何曰?儿又如何曰?

9.现在我们配上舒缓的音乐再来读,把古的韵味读出来。

三、咬嚼字,探究生趣。

1.后人读这篇古,认为最精彩、吸引人的是与孔君平的对话。出示对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家禽。你读懂他们两人的话外意了吗?

2. 也巧用姓作答,让我们来读读这精妙的回答。师生对话男女生对话

3. 的话外意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心中不得不承认:梁国九岁,甚聪惠。齐读

4.从对话中,你们还从哪里看出甚聪慧?应声可见他反应敏捷?还可以换成什么词?你们能否应声答老师的话?师生直接对答两人对话

5.惠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那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老师在前查了《辞海》,《辞海》中惠主要有这么3层意思:1、仁慈2、柔顺3、跟慧相通,意思是聪明。仁慈、柔顺合起来就是说有礼貌、有养,说话做事得体,那你们还从哪些词句看出来有礼貌、有养?(未设果、夫、未闻:去掉未闻比较读)

6. 妙哉妙哉,迅速巧妙地婉转应答使孔君平不得不叹服梁国九岁,甚聪惠。

7.小练笔:当然孔君平也绝非凡人,后来官至为九卿一的廷尉---掌管国家的刑法,他知道低估了了。如果你是孔君平,会夸怎么?而聪慧的而如何拱拱手谦虚地应答呢?可以学着古人或现在我们说话的样来写写他们间的对话吗?

件出示:孔君平笑曰:____________。

儿拱手答曰:____________。

8.交流:展示和古两组对话,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到精炼、简洁的特点。

9.小结:这思维敏捷,言语巧妙,让人回味无穷!

四、熟读成诵,外延趣。

1.只有短短5句话,仅仅55个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这么有趣的故事,能把它背下来吗?指名背1个你怎么背出来的?(多读、抓住关键词,理解了背)指名背2个齐背

2.《》选自南朝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在这部书中,像这样生动睿智的故事还有很多,例如: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3.希望后同学们多读些古,搜集一些精妙的语言,如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广告词、 对联、歇后语等,和同学们交流交流。也可以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我们一起来开展一次语综合性学习活动。

简练 孔君平 孔雀

目标检测题:

1.背诵

2、拓展延伸,开展综合学习。

学反思:

学这篇时,我把重点放在读通章,理解句意上,我先范读,让学生感知读古的语感,画出停顿,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在理解本的基础上,我抓住章的中心句九岁,甚聪慧。这句话,让学生说说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的聪慧?引导学生去中感受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孔君平在姓上做章,孩也在姓上做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难道梅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我想,学生在领会章的妙处时,也一定能激发他们感悟祖国语言字的兴趣。

2、《诚实的孩参考

学要求

1、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理解内容;学习列宁做了错事主动认错的好品质。

2、理解词和句;掌握生字和相关词语,能用“互相”“注意”口头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按照提示的顺序复述

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第一

一、板书题。齐读后问:“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要想回答刚才的问题我们只有认真读

二、初读。要求:

1、尽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3、思考: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效果。

1、出示生字词(生字加拼音)指名读,强调“宁”“岁”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帮助正音。

四、师范读,注意自然段间的停顿;注意长句的读法。

五、再读。要求:

1、努力把句读流畅,争取把整篇读流利。

2、思考: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同桌可讨论解决。

(出示书后练习3的提纲,讨论与自然段对应起来)

六、分段细读。我们知道这篇主要说的是列宁小时侯做错事后来又主动认错的事。要想清楚的知道这件事,我们可以仔细读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哪几个人出场了?)列宁去姑妈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可是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花瓶是怎么打碎的?(提醒:注意“不小心”)

3、讨论:花瓶是怎么打碎的?结合

朗读句回答。(板书“不小心”)

4、练读第二自然段,指导:第一句突出高兴;第二句注意在房间里;第三句读时要突出“不小心”,读的轻一点、打碎了可以读慢一些,读出惋惜的语气。花瓶碎了有人承认吗?有人看见吗?下节我们再继续读后面的

七、小结。

八、作业:朗读

第二

一、复习。

1、出示词语:(后练习2的所有词语)指名读,齐读。

2、上节我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知道在姑妈家列宁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当时有人看到吗?今天我们继续读下面的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阅读第三自然段。

1、花瓶打碎了,孩们发现了吗?他们还在你追我赶,姑妈进来了出现了怎样的场面?练习分角色朗读。(四人小组)

2、指名分角色朗读。首先讨论:A、姑妈的话应该怎么读?B、表兄弟表姐妹和列宁说的都是“不是我”三个字,语气一样吗?(提醒:他们的心理不一样,标点符号也不一样。)读第一句话的重音应该在哪个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语气是否正确。

3、评议。结合理解“注意”“互相”在句中的意思。

4、通过刚才的阅读你感觉

列宁是个爱说谎的孩吗?注意“也低声”“都笑,只有列宁没有笑”看书上的插图观察个人的表情。

5、列宁确实不是一个爱说谎的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场面表演出来,(一个同学做列宁,一个演姑妈,两个男的两个女的演表兄弟表姐妹)评议。

三、阅读第四自然段。

1、自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谈想法,

2、列宁给姑妈写信了吗?写了什么?读姑妈的信,理解意思。

四、总结全

题,结合再一次理解“诚实”的含义。列宁做错了什么事?(1、打碎花瓶;2、当时没有承认。)

五、识记生字。

出示书后的生字。

1、边读边记

特别注意:岁表房互“这几个字形。”互“字的笔顺。

2、指导书写”表、互、岁、房“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练习。

六、作业。1、书写生字。

第三

一、复习。

1、默写生字。

二、练习复述

1、出示作业3的提纲,每小组说一部分,先说完的可以多说。

2、各小组派代表说。评比那一组最好。、

3、练习说全。重点说花瓶怎么打碎的,列宁怎样认错的。

三、完成作业2的听写和造句练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听写。

3、理解互相、注意

中的意思,练习造句

四、作业。

1、用”互相、注意“造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说说你对列宁的看法、

板书设计:

做客

捉迷藏

打碎花瓶(不小心)

写信认错

不说话

姑妈回信

认错

3、《云房》的

材分析:

是一篇童话故事,全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惹人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得洁净、艳丽。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以小鸟的目光来观察空中的景色,符合儿童心态,体现了童话特点,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儿童喜爱,要注重指导进行朗读,背诵,启发学生想象,进行语言积累。字里行间充满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育。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的长期培养,我班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较强,特别是童话类的故事更能提起学生学习、朗读的兴趣,孩们在学中自主求知欲和表现力都较强,上该类堂气氛较活跃。

设计理念:

结合新学以人为本的学理念,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以读为本,以读带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力求使语的语味更浓,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下学习,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增强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乐于观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会“房、公、及、客”四个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观察、爱想象的良好习惯。

学重点:

以读感悟:有云时,云朵的千姿百态;无云时,天空的洁净。能诵背

学难点:

发挥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游戏复习生词:(1)开火车读词语。(2)件游戏“打雪人”生口头填词,师操作。

2、激趣导入

(1)读了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2)学生质疑:云房是什么?小鸟是怎样造云房的?造了怎样的云房?(带着问题学习

二、初读,感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型。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师范读,分小组读。(相应进行师生、生生互评)

三、深入感知内容

1、师背第一自然段,同时出示画图及句“哇,这么多的白云,我们来造云房!”

2、生练读此句,在评议中感受“!”的读法。

3、引入:不一会,云房造好了,在哪个自然段写出来?(生答)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后同桌互读,互相说说小鸟们造了哪些云房?互相画画。

(2)指名同桌读,(生评议,在请同桌练读),派一名学生拿着画说说小鸟造了哪些云房

(3)贴出学生的画,小鸟造的云房怎样?(学生指出应读出的语气)练习朗读,后看着画背

(4)引:小鸟还会造出怎样的云房呢?下面请你们也当当可爱的小鸟来造自己心目中的云房吧!

(5)小组按“白云真()呀!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的句式练说说自己想造的云房

(6)指名各组代上黑板画云房,再按句式说说黑板上的云房。(评想象小明星奖)

(7)引入:这么多美丽的云房,勤劳的“小鸟们”,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哪几自然段写小鸟开心的心情?(生答)

5、学生自读三、四自然段。

(1)指名读,分组读,读出快乐的语气。

(2)师生进行“做客”的表演。(评议)

(3)练习背诵这两段。

(4)引:正在小鸟开心的时候,忽然,吹来一阵风,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生答,件演示)。

6、学习五、六自然段。

(1)学生自读这两段,后同桌互读,讨论从这两段中读懂了什么?不明白什么?

(2)分别指名练五、六自然段。(自评,生评)

(3)学生回答弄懂的地方,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互相解决。

(4)进行颂背练习。

7、说说用什么办法把云房留下来?(生用朗读、背诵、画画、写小作的方法留下云房。)

8、生汇报各自留下云房的情况。

9、师小结全,生朗读或背诵全

四、写字练习

1、出示“房、公、及、客”,学生认读。

2、分组说说如何记住这些字,后指名记字,口头组词。

3、互助描红,进行评议。

点击查看更多杨氏之子课文的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can.com/articles/2012.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