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秋望》全诗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5 11:35:18

《云州秋望》全诗翻译赏析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出自清代诗人屈大均《云州秋望》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

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

注释

1、云州:唐置,曾一度改称云中郡,故治在今山西大同。

2、白草:草名。生长在西北地区。

3、黄羊:哺乳动物,毛黄白色,有光泽,角短而稍弯,尾短,四肢细,生活在草原和半沙漠地带。肉味鲜美,毛皮可做衣服。

4、觱篥(bì lì):汉代传自西域的一种管乐器。

5、苏武: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留,劝降不允,徙北海,持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留匈奴十九年,及还,须发全白。归国后,任典属国。

6、李陵:李广之孙。武帝时奉命出击匈奴,兵败投降。燕然山有李陵台。

7、鹰击:《左传》文公十八年,鲁大夫季文子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鹳之逐鸟雀也。”暗用此典故,这里有驱逐入侵者的意思。

8、关:指雁门关。

9、龙堆:白龙堆,即天山南路的沙漠地带。这里泛指塞外辽远地区。

参考译文

塞外空旷荒凉风光很少,只剩黄羊游动白草也衰。

觱篥一声声不断地吹,思乡的游人听着心哀。

爱国苏武万人敬慕,远寻祠庙永不忘怀。

投敌李陵卑鄙可恨,无人乐意上他的台。

群鹰展翅在天空飞翔,搏击生风把云雾拨开。

万马奔腾在原野上,白云飘忽伴着随来。

长城自古防灾祸,柳树万株城前栽。

一夜凉风萧萧刮起,落叶铺满龙堆地带。

创作背景

清康熙七年(1668)秋,屈大均携妻王华姜北出雁门,来到云州。诗人在西北已留居三年,奔走联络,毫无结果,但他的豪情壮志并未稍衰。塞外雄奇壮丽的风光,激起了昂扬的诗情,于是诗人便写下这首诗。

《云州秋望》是清代诗人屈大均的诗作。诗的颔联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就游踪言志,敬重汉代出使匈奴、持节不屈之苏武,鄙视降志屈节之李陵,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顽强*精神;颈联中联想到群鹰随风而动,万马驰骋,携压城乌云而至,最后笔触落在关河两岸的柳树一夜尽落关外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决心奋起反抗、誓将满清王朝驱赶到遥远的塞外的志向。

诗一开始,即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塞上秋景图。白草黄羊,写目中所见。深秋时草已枯萎,其色近白,故云“白草”。出句以云州野外所特有的典型景物——白草中的黄羊,来表现塞上的单调、荒凉。对句则写所闻。由于吹奏者远在视野之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故云“空闻”。诗用一个“哀”字状觱篥之声,实际上是把诗人主观的感受,强加给客观的声音的结果,是诗人心声的吐露。出句与对句用一“外”字勾连,不仅具有使所见、所闻共置于一个画面之效,同时,也形象地写出了云州原野之广漠。两句诗有声有色,既有平面的秋景,又有空间的哀音,虽为景语,但亦微露故国之思,极富情韵。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两句,以褒苏贬李言志。苏武一向被人们视为具有爱国气节的典型。苏武与李陵,在对待国家民族的态度上截然相反,完全属于对立的两类人物,因而诗人对待两人的态度亦迥然不同。虽然李陵台近在咫尺,但诗人却“不上”,轻蔑之情溢于言表。尽管苏武庙远在他乡,但诗人却不畏路途遥远,拟“遥寻”之。这样,就把自己仰慕苏武坚贞不屈,而鄙薄李陵投降变节之心志,曲折地表现出来。屈大均写作此诗,并非是无病呻吟,为怀古而怀古,而是他在明亡之后,表示自己决不同清廷合作,矢志不渝忠于明室的心志的委婉流露,是他对叛降清廷的汉族士大夫的一种侧面的谴责。

颈联“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由言志又转入写景。两句诗写景极为传神。群鹰展翅搏击长空,已见奋飞碧霄的身影;作品于“群鹰击”之前,又着“风助”二宇,更可表现出苍鹰那种顺着风势急速飞行的矫健不凡之态。“万马来”之前,又着“云随”二字,更可表现出骏马四蹄腾空,凌厉飞驰,呼啸而来的气势。两句诗极力突出一种大气磅礴的动态。但搏击的群鹰,疾驰的万马却并非实写,而是虚写诗人眼中的幻觉。这种假想中的幻觉,又寄托了诗人巨大的希望。诗人希望在中华大地出现群鹰搏击长空,万马奔驰原野那种抗清的场面。这种虚幻的景象,显然是诗人出于反清扶明的渴望,而于无中生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但这种精神活动,却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法直言的隐秘,是渴望得到心理满足的一种主观情感的表露。

尾联“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以景语结束全诗。前人论诗论词有所谓“清空一气”之说。所谓“清空一气”,不过是一种“化景物为情思”,使物中有我的一种写法。这两句诗即具有“清空一气”的特点。诗人用干枯的柳叶整夜在狂风吹动下,不断地飘飘洒洒从树上落下的景象,使眼前景象具有一种难以摆脱的忧郁气氛,从而渲染内心的哀愁。同时,又以柳叶自况飘零的身世。这样,就使读者在景物描写中似乎看到了诗人自我的形象,而诗人自我的形象也似乎化入了景物。是写物抑或是写人。给人不即不离之感,物我似乎已融为一体。以“清空一气”的景物收束全诗,既能宕出远神,又得含蓄蕴藉之美,令人品味无穷。

拓展阅读

1、杜牧《寄扬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文解释】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远远流消,天快要过去了,草木还没有凋落。明月映照着二十四桥,你又在何处教歌女吹箫。

【词语解释】

二十四桥:扬名桥二十四。

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与韩绰是同僚。

2.迢迢:一作遥遥,指江水悠长遥远。

3.草未凋(diao):一作草木凋(diao)谢。

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鼓吹词序,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5.玉人:美人。一解指扬的歌女;一解为杜牧戏称韩绰为玉人。

这首是唐代人杜牧被任为*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唐代的扬,是长江中下游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性疏野**”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寄赠。

之盛,唐世艳称,历代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篇。这首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这首当作于人离开江南之后。人想念友人,很关心友人近期的状况,充满了深厚的情意。这首意境优美,风调悠扬。

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间(833—835)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这首当作于他离开江南以后。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人不堪晚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月明桥上看*”(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徐凝《忆扬》),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感喟,从而使此平添了许多风韵。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艳情却并不流于轻薄。这首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见叶燮《原》),正是这首成功的奥秘。

2、蝶恋花文及

伫倚危楼风细细,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伫,长时间站立。危楼,高楼。黯黯,心情沮丧,无精打采。会,理解。疏狂,狂放不羁。

久久地倚靠着高楼的栏杆,在微风习习中极目远,一缕春愁从天边黯然升起。残阳中苍茫的大地霭缭绕,有谁能理解我凭栏远的意思呢?

想要放纵身心一醉方休,以酒当歌排潜心中的愁苦,怎奈强作的欢颜终究索然无味。那么就让我无怨无悔地在相思中消瘦下去吧,为了你而憔悴老去也心甘情愿。

《蝶恋花》又作《凤栖梧》,是同一词调的不同名称。这一词调经常用来表达“男女相思”的主题。

上阕情、景交融,写作者登高远,触景生情,春愁油然而生,由远而怀远。下阕抒感,写作者为了排解相思之苦借酒浇愁,而结果相思未解更觉无趣,于是索性任自己的思绪飞扬,发出为了思念中的情人甘愿消瘦憔悴的感慨。

“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作者久久地站立在高楼之上,轻轻吹拂着他的面颊的春风勾起了他对远方情人的相思之情,于是在目力所及的天际,一股愁绪黯然升起并迅速蔓延开来。让愁绪生于天际,是为了让这愁绪由远而近、由小而大,这样既使人感受到作者的相思是那样的博大、那样的久长,也给无形的相思赋予了一种如似雾的形象,使人们仿佛看到了愁绪的涌、思念的流动。另外,魂牵梦绕的情人远在他乡,人们不由得会产生这样的联想――那生于天际的愁绪或许就是她“放飞”的!虽然天各一方,无法相见,但思念的愁绪将两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样的意境,这样的表现手法,巧妙、浑厚而又浪漫天成。

“草色烟光残照里”,既是作者眼前的实景,也是他内心愁苦的写照。草色青青、暮霭氤氲,黄昏的落日将一抹斜阳泼洒在苍茫的大地上,使得目力所及是那样的空旷寂寥。然而,更加寂寥的是内心,思念已经使他的内心如眼前的大地般荒芜。一个“残”字,道出了作者的无奈和凄凉。是的,除了思念,他还能做什么呢?他只能默默“无言”,独倚高楼,极目远方,遥寄相思。此时无声胜有声,这里的“无言”,胜过万语千言,包含万千思绪,囊括万千风情。可是,有谁能理解这种无言凭阑念远相思之意呢?远方的情人,你能理解吗?很少有人没有尝过相思之苦,然而苦到让人无法“会”意、不能理解,当是苦到了极致。

下阕,作者似乎豁然开朗,想痛痛快快地大醉一场,“对酒当歌”,强作欢颜,借此放纵身心,把苦涩的愁绪抛到九霄外。然而,思念是根植于心的,用酒来麻醉自己和强迫自己开心,简直就是自欺欺人,到头来不仅没有排遣愁苦,反而使自己越发地感到无聊、无趣、无味。不过作者并不是以此来说明“借酒浇愁愁更愁”这一尽人皆知的道理,而是进一步反衬自己对远方的情人的感情是多么的真挚和强烈,更重要的是,为下一句起到转承的作用。

结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是词之睛、通篇之警策。既然“对酒当歌”也无法排遣心中的愁苦,那么就索性任由自己的愁绪漫天飞舞,让相思来得更猛烈些吧!相思是一种折磨,但这种折磨苦中含蜜,为了心爱的人,哪怕被相思折磨得瘦骨嶙峋、憔悴老去也在所不惜!一个“终”字,使得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至死靡他的才子词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对“消得”的解释稍有争议,胡翼先生的《宋词选》里注释为“值得”,可谓深得其解。这两句把天下有情人彼此思念的真挚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古十九首》里有“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的句,以上结穴或许是从这两句演化而来,但古显然表现得较为含蓄、平和,与之相比,柳永的表达更直白,感情更浓烈,态度更决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王国维借用柳永的这两句词来说明成大事业、做大学问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忘我、坚韧、锲而不舍的精神,虽然和词的原意不合,但足见他对这两句词非常欣

柳永小史

柳永(984年-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因在族内排行第七,俗称柳七,当时他和兄长三复、三接被世人誉为“柳氏三绝”。

3、蝶恋花文及

圣树之巅,灵泪暗殇,南柯一梦,流渡水。(思颖)

紫陌纵横,相念永随,可悲可叹,命运弄人。(艾琦)

人生浮华,花开花落,宁静致远,水碧山青。(水碧)

前尘忆念,生死置外,旷古绝恋,梦醒不再。(晗熙)

月影万变,暮苍幽怨,思念暗礁,搁浅微笑。(弘文)

还魂幽草,又有谁怜,千千情结,郁藏心间。(锦葵)

千年轮回,只为一朝,所谓承诺,注定等待。(铃兰)

空吟诵,一叶扁舟,月下萤火,瑶思相寄。(紫堇)

桃花柳林,苔上白雪,追忆佳人,一纸寂寞。(逸阳)

水影镜天,晨星慕凡,眉头深锁,空叹宿命。(影晨)

冬去春来,珞黄萧青,音容笑貌,永刻脑海。(冬青)

天涯尽头,紫晶熏衣,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熏伊)

烟尘飘渺,梦回雪舞,枫旋涟漪,随风入景。(雪涟)

往事成烟,旧梦难圆,凝冬青,墓边谁言。(皓轩)

春华碧,相思空蒙,萧萧暮雨,泽被天下。(雨泽)

等待千年,为你而来,守君承诺,却成悲殇。(主题)

寂寥哀愁,千樽夙愿,只待一瞬,灰飞烟灭。(主题)

4、蝶恋花文及

一条长长的红尘路,一段深深的烟雨情。

循着记忆的颜色,我漫步在心灵的空间,穿越岁月的长河,叩问生命的奇迹。

烟雨濛濛,杨柳依依,思绪飞飞。

犹记当年七月,你涉一纸墨香远远走来,谁知今年四月,我拽两袖牵挂依然牵不住你日渐疏远的双手,此情此景,叫我情何以堪?

故事还是悠荡在江南三月的雨巷,幽怨的丁香花早已不再岀现,就像记忆的抽屉深处,那把崭新如昨的油纸伞,只适合用时光来擦拭,不适合用来遮挡伤心的泪雨。

如果日子还能倒流过去,也许红尘情歌就能永远传唱下去。那些倚窗伴明月,坐灯数星辰的情画意,总是那么惬意,那么醉美,那么欢愉。携手唱,拥梦织文的快乐何等潇洒,只需两个喜庆的“精华”便可以让自己美美地,甜甜地笑上一整天。

2.

推开春天的窗台,感受世界的精彩。

窗帘内,多少秘密隐藏在其中。心事半闭半合,一触及发。

曾经拥有过的未必能够永远锁住,不曾拥有的自然不会留恋。

多少次细数灯下的孤影,心里却在暗自庆幸,天涯若比邻,此生能够拥有一段奇缘,对我来说已经是上天赐予的最大恩赐。

窗外的春色如此多娇,我常常会为了那一簇簇绿色而顿悟,原来人们是这样酷爱生命力。

家家户户精心培育的盆花,自豪地站在阳光下争奇斗艳,抢着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就在我们身边。

当目光与花儿碰撞的那一刻,我的脸变红了,突然间想起你那惊艳的话语:人比花儿俏!

花儿花儿为谁开,蝶儿蝶儿为谁来?朝着缤纷的花朵许愿,如果能够与他化蝶双双飞,一起穿越沧海,飞过桑田,一起守着句静待地老,祈祷天不荒,情不落,那会是多么幸福的事儿。

3.

因了你的眷顾,春绿了,梦绿了,心也绿了。

我打从心里感激这来之不易的缘分,记忆由绿变红,喜盈盈的水总是含笑带情,渴透过指尖飞翔的文字,把这份怎么诉也说不完的情话传递给你听。

长长的黑发缠绕着不死不休的爱恋,深深的梦海涌动着错综复杂的情潮,何时才能穿越那千言万语的阻隔,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我的心在哭泣,在一个人的夜里哭泣,为了那些不再返青的记忆。

一次次地重温你的体贴,你的细致,你的温柔,一次次地回顾你的责怪,你的埋怨,你的冷落,难道这些遗失的美好都是你逃脱过去的替代品?如何才能把你我困在网*,让思念的心不再疼痛,让黑夜不再如影随形?

我不愿被你的忧伤困住,更不愿意忧伤困住你。为何失落的灵魂总会在放弃与不放弃之间挣扎?难道除了对与错外,我们再也没有第三种选择?

4.

雨一直下,不停不止。

暮春时节,南方已经开满了黄色的小菊花,零零星星,一丛一丛。你那里是否已经是人面桃花相映红?

想起与你雨中告别的情景,雨下得那么大,雨声盖住了我的哭声,雨水遮挡了我的泪水,我是一直在笑的,因为我不想看到你为我而哭。

多么想延迟离别的时间,多么留恋相聚的一点一滴,多么想再*一句白痴,为什么你就不明白我的心意呢?约定的誓言都可以不作数,惟有真实的体验才能证明,原来相识并不是一场了无痕的春梦。

美丽的梦总是容易醒,当再见的钟声惊醒美梦时,我才意外地发觉,原来雨中的分别竟然只是南柯一梦,而我也暗自庆幸,今生不必面临这样的梦醒时分。

抱着这样的欣慰,我终于可以勉强自己再次携你入梦,只是做梦而已,应该没有不可以之说,只需能够梦见,再久的冷落都可以淡然接受,因为我们原本就说好永远不放开彼此的手,只要你不说,我可以假装一切远离都不是现实,只要我不吵不闹,只要我不猜不忌,你一定会遵守约定的。

5.

一片孤海,一个空梦。

梦瘦了,海哭了,桃花碎了。蝶儿孤单地径自去飞,它再也不等待桃花微笑了。

心事款款地低飞,想要抓住春天的衣袖,让风儿带走自己的忧郁。

端起一杯苦涩的酒,独自饮下这杯春色。

柳丝无端飞舞,卷起了感伤的思绪。此时此刻,应该是桃红柳绿梨白时,此时此刻应该是草长茑飞蝶舞时,我怎么整天以泪洗脸呢?

夏日的邂逅,被春天关在门外了。

梦还是那个梦,人还是那个人,说不上来,究竟是什么改变了。

悲也好,喜也罢,我不是还在做梦吗?梦想等到那个千方百计虐待自己,巴不得自己天天泡在醋坛子里的坏蛋。

放得开吗?握得住吗?

放不开,就紧紧地抓住,只要梦锁牢,不让蜜蜂蝴蝶飞进,不就可以了?

千错万错,都是一个人的错,千难万难,都挡不住前进的决心。

红尘情歌依然在唱,伤感的旋律依然在响,恹恹的灵魂该醒啦!

点击查看更多《云州秋望》全诗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26070.html

热门阅读

  1. 重阳节精选祝福短信
  2. 关于什么事都有风险的说说
  3. 利用高校大型仪器进行人才培养的探讨和实践论文
  4. 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论文
  5. 新疆开斋节祝福语精选
  6. 2019办公室后勤人员工作计划
  7. 他们都离我们而去了散文
  8. 资金拆借合同模板
  9. 毛毛和长鼻子树睡前故事
  10. 军训学生手抄报资料内容
  11. 最新押韵生日祝福短信
  12. 与杰出青年代表座谈上的演讲稿
  13. 景阳冈教案范文
  14. 家长给教师节祝福语锦集
  15. 圣诞节个性的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