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咏柳的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5 11:51:52

课文咏柳的教学设计范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六、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七、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八、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拓展阅读

1、新标下的

材分析:

《池上》描绘了乡村儿童偷采白莲的可爱的形象,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

时,以朗读为主,读中感悟,培养生的想象力,让生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

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

重点:

感受诗中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和朴素的美感。

重点解决: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儿童的形象和诗的意境。

具:挂图等

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

激趣。同们已经过不少古诗,有的是从来的,有的是后自己习的,大家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会背的古诗背给同们吗?一句两句也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自己的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导入。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诗,那就是:(板书)池上。

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人常常临池而立,观察池上独特的风景。本诗就是描写的他在池边看到动人的画面。

二、感知的诗歌,了解大意。

2、新标下的

作者简介:陈凯亮 (1994―),男,福建福清人,西北师育技术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信息化

陆岩 (1994―),男,黑龙江鹤岗人,西北师育技术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随着大数据、云算、网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普及,育工作面临着在信息时代变革背景下如何的深刻问题,其中网络环境下个性化与实现便是其中的重要热点。在网络环境下,师不再是育的核心,方法不再以灌输为主,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幅度扩展,习时的时空限制也越来越少,这一系列变化的出现都可以促进育工作者“因材施”理想的实现。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信息技术基础建突飞猛进,网络育方兴未艾,因此如何利用好网络的独特优势、弥补传统的不足是当代育工作者不可逾越的命题,而本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剖析,挖掘各种习风格的不同,探讨网络育环境下的技术实现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一、个性化的核心及其必要性

个性化习是指习者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习途径、习适合自己的习内容、完成适合自己的习活动。在习过程中,师占据主导地位,具有习环境创者的地位,可以说个性化师根据习者的个性特征及需求,提供合适的环境、策略的模式。需要说明的是个性化与个别化不同,前者主要强调师对习者的了解及采取的相应策略,后者主要强调师生人数的多少。

个性化是“因材施观念在现代中的实现方式,是提高效率、达成目的的重要方法,其实现有以下几方面的必要性。一是适应习者的习能力差异,避免得慢的跟不上、得快的不耐烦而造成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二是适应习者的习惯媒介差异,有些生更容易接受字方面的知识,有些生更容易接受视频、音频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些差异,个性化可以采用特别的媒介;三是适应生生活经验的差异,不同的生活经验对知识的理解有不同的影响;四是适应生兴趣及性格的差异,兴趣与性格的不同对习的影响非常重要,针对其性格与兴趣的个性化习方案对效率有重要作用。

二、基于习风格的网络育环境

个性化网络环境不同于传统的环境,在基于习风格的环境需要检测生的习风格,然后进行提取,提取之后根据不同的习风格方案。具体网络育环境见下图:

习风格是最初属于心理畴,后来逐渐扩展到育心理、职业

基于习风格的个性化网络育环境框架图

心理科,其内容包含知识、情感、心理、社会等各个层面。在习方面,习风格与认知风格不同,认知风格仅限于直觉、认知过程、认知控制等方面,而习风格具有更大的畴,可以说认知风格是习风格的一个部分。关于习风格,英国习与技术研究中心将习风格确定为71种,并重点研究了其中13种;我国者在研究习风格时一般将习风格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行动者、反思者、理论者以及实践者。

(1)行动者。行动者喜欢活动具有刺激性,喜欢做中,因此在时,必须安排做什么。例如成立习小组,让行动者担任组长,完成竞争性的团队任务。行动者表现欲强烈,喜欢与他人交流,因此可以建立微信群,让行动者担任群主,老师甚至可以在群内向行动者匿名请。行动者的缺点是喜欢冲动,所以在习环境时可以提醒行动者先思考再行动。

(2)反思者。反思者喜欢行动之前对习内容做充分的考察,喜欢观察与思考,不乐意做无背景的事情,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得好好想想。在对反思者习环境时,可以给要习的内容加上充分的背景资料,满足其热爱思考的特点。反思者与行动者不同,不喜欢抛头露面,更喜欢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做事细致,因此在小组习中可以担任收集资料的工作。

(3)理论者。理论者对字、图片的敏感度不高,更喜欢有逻辑性的习资料;理论者对习资料中的含有逻辑性的字眼非常敏感。理论者逻辑敏感度高,喜欢有难度的习内容,在小组习中,理论者可以担任小组任务中与关键技术相关的角色。理论者的缺点是对动手活动的积极性差,因此需要适当培训。

(4)实用者。实用者喜欢能够以致用的习材料,他们希望所知识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实用者最常见的问题是这东西有什么用。实用者喜欢将所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因此针对他们的习环境应该成能够支持人们生活的事物。实用者的缺点是过于注重现实,对长远发展有利的知识和能力缺乏兴趣,因此在培养时需要提供这方面的提示。

三、个性化的相关技术及实现

3、新标下的

一、坚持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目标是衡量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目标对的方式,以及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到哪些知识?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习哪些知识做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生受到哪些思想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来培养?等等。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电能转化为化能》这节材的目标可确定为:(1)掌握电解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应用,记住电解池的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而离子在电极上放电顺序不做要求)。(2)引导生通过实验、练习、思考、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调动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能力等。(3)本节内容中关于电池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作为对立统一规律的实例,让生认识化科的价值,增强习化的动机。

目前,受“应试育”的影响,许多师对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对生科态度和科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等。在全面推行新标的今日,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二、坚持过程的科化是根本

过程的科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师精心搞好以下四个

(一)结构。一般认为,按把化划分为的开始、的中心和的结尾。的开始,应向生明确一节习目标和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的中心部分是一节的核心,目标的完成、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的开始和结尾都要紧密围绕的中心来进行。在的结尾部分,要使生对所到的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和下节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问题。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生的习积极性,使**迭起。如在《物质的聚集状态》这节中,必须明确决定气体微粒间距的因素是什么,疑:(1)夏天,自行车车胎的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温度)(2)节假日放飞的气球最后到哪儿去了?(压强)由于生带着问题去习,必然对所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三)堂练习和作业。新的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中,师要重视知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把激发和发展习化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减轻生负担。”认真实施这一要求,加强化堂练习和作业的是极为必要的。对于堂练习的,主要是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知识的作用。所以师要紧密配合上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绝大多数生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生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

(四)板书要体现以下原则。1.体现目标性,能揭示一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的精髓;2.体现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3.体现的全过程,成为上的注意中心。

三、坚持方法的多样化是关键

有法,无定法,要得法”。目前的化方法有探索法、自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法、单元结构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法……一堂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要视型、内容及师、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实践中师要重视掌握好化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针对高中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法等,并注意多种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过程的最优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实验在化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化师必须认真开展实验,让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原电池》一节可以下实验来突破:①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②在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③在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连结,观察现象;④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四、后反思是的有益部分

我对《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节有以下反思:

(一)材处理方面。新程强调“用材”而不是“材”,程包含材、师、各种资源,因此本节作以下调整:

1.从生产、生活事例引入新,增加二氧化硫污染的3个图画和污染来源的视频,加强生的情感体验。

2.改两个演示实验为生探究实验,师生合作了二氧化硫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的实验方案,对本漂白实验作了改进。因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实验应简单、易行、环保。

3.结合所的知识,增加让生讨论二氧化硫的污染现象及防治方法。

(二)在师生关系处理方面。新程强调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是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在师应力求从习活动的角度进行,而不是从知识结构角度去讲授。具体处理如下:

1.讲授SO2的性质力求提要求,让可行性实验。

2.整个过程多次合作实验和问题探讨,力求使不同程度的生通过合作互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在情感、态度方面。在中努力体现STS育,培养生参与意识和习的兴趣,养成用化的视角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终身习化的习惯。为了让生辩证看待二氧化硫,本节除了讲授二氧化硫的危害,还讨论了几种变害为利的做法。

该节最终顺利完成了目标,突破了重点难点,调动了堂气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感到今后的有待优化:如何更好组织生讨论、生汇报和生评价方面。师是过程的组织者,应有一定的策略,如四人一组还是三人一组,谁是小组负责人,谁是小组代表发言人,等等,应事先安排好。

由上可知,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我们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效果就会越好。

参考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育部。普通高中化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育出版社,2003.7.

点击查看更多课文咏柳的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26576.html

热门阅读

  1. 成语迫在眉睫造句
  2. 父爱的细节描写好段摘抄
  3. 中秋节给领导们的祝福语
  4. 中外道德名言35则
  5. 元宵节QQ群祝福语大全
  6. 端午节给客户的祝福语短信
  7. 我的妈妈三八节教案
  8. 大学生暑期家教社会实践报告汇集
  9. 幼儿园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活动总结
  10. 结婚祝福语有哪些
  11. 品味凉秋美文
  12. 早安温馨祝福语
  13. 关于中秋节的祝福语
  14. 价值规律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教案
  15. 《江南春》教学设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