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歌声的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6 12:07:24

永远的歌声的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温暖的回忆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学习的要求是: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

本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因老师嗓子突然哑了,唱不出好听的歌,还一声一声的咳嗽,于是和小伙伴二牛、二兰、石花冒着危险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下河捉鱼的故事。表达了师生间的情谊,体现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敬爱之情。

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深刻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思想感情。抓住文中一些含义深刻、饱含深情的句子,引导学生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2.了解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了解人物形象。

2. 画出含义深刻、饱含深情的句子,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和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培养学生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教学突破

1.快速阅读,划分层次,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生准备

搜集尊师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课《永远的歌声》,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语,理清了层次,并且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它的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因老师嗓子突然哑了,唱不出好听的歌,还一声一声的咳嗽,于是和小伙伴二牛、二兰、石花冒着危险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下河捉鱼的故事。表达了师生间的情谊,体现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敬爱之情。)

2.课文是通过哪些地方体现出体现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敬爱之情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来进行体会?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全班交流:

1. “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唱得好听。”“我说,。。。。。。天下第一好。”读读这些和老师有关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非常热爱老师、敬佩老师,认为老师是最好的人。)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3.课件出示:

不知为什么,老师的嗓子突然嘶哑了,不但唱不出好听的歌儿来了,还咳嗽,一声接一声。

放学的路上,二牛拽着我,悄悄的问:“是男子汉吗?是,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我知道东山石沟里有样*叫烟袋锅花,专治咳嗽,老师一吃准好。”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

(1)指名读,其他人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孩子们热爱老师,老师的点滴变化他们都能感受到,并且为老师的咳嗽着急。这体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爱。)

(2)为什么“我”明知东山有狼,还是立即使劲点了点头?

(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3)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练习朗读。

4.全班交流下水抓鱼的经过。

(抓住“摸、捉、追、堵、甩、穿”等动作词体会孩子们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的行为,这都体现了他们对老师的深情。)

5.指导观看课本图片。

(1) 图上画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老师又是怎样做的?(练习说话)

(2) 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采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楼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学生们的童真和深情感动了老师。)

6.变换角色体会: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7.小结:学生纯真而深厚的感情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8. 带着自己的理解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或说明: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对几个孩子的动作、语言的分析,了解他们为了老师不顾一切的精神,体会他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三、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有什么发现?

(都提到了童年的一些歌,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2.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这种首尾呼应的方法。

3.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会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呢?

4.小结: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尽管它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却化为了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在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设计意图或说明:学习写作方法,练习运用。

四、课堂拓展。

你在生活中和老师之间发生过什么感人的事情吗?你为老师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吗?请写一写,试着运用首尾呼应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2.阅读有关尊师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采* 抓小鱼

不顾危险只为老师

拓展阅读

1、小学语文长

1、学习《长行》,知道“行”是古代诗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揭题

1、这节课我们上语文课,学习《长行》。

2、长行中的“行”是什么意思?

3、再请同学们看诗中读者的位置上写的是什么?

4、通过预习,你对汉乐府民有何了解?

二、初读感知韵律

1、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诗文: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的三个生字,把诗读准。

第二遍,希望你能把诗读顺,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朗读

第一名学生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正确。

第二名同学读,请其他的同学听他的节奏,是否有韵律。他读的是那种韵律。

师生小结,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读,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不一样,但一句话中的节奏必须一样。

3、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自由的将这首诗读一遍。

三、品读体会情感

1、同学们读得真好,其实读古代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的有节奏,更重要的是读出作者的感受。

2、指名读

3、你觉得诗中那句话最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使你最有感触?

4、齐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受?(珍惜时间)

四、精读想象意境

1、古人说,感知于外而受之于心,作者是看到了什么景物,让他触景生情,发出了如此慨叹呢?请大家默读诗文的前四句,读时想一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看看注释,还可以借助插图品一品,作者因何而感慨。后与同桌交流你的.收获和困惑。

2、学生自学并交流。

3、汇报。

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景物?读一读那句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不按着四句诗的顺序,先说那一句都可以。

(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什么意思,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太阳一出来露水就干了?早晨是露水最大最圆,最美好的时刻,可太阳一出来,顷刻间,就干了,你独到这里,有何感受?是啊,朝露易逝,时间就像它一样,很快就没有了,所以最着说——(生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作者抬起头,举目四望,看到了什么?你冲那看出来的?读一读,美吗?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美?把这种美读出来。这美丽的景色是*的吗?为什么害怕秋天?读到这,你读出了什么感受?说出来,(重点理解“焜黄”“衰”)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是啊,春花好,仅三月,少年时,转眼逝,使人于是想对同学们说——(齐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让我们齐读一、二、三句品味时间的短暂。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这一句写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慨?他看到了什么?是呀,何时归呀,何时都不归,他们一去不复返了,就如同时间一样。是呀,春去春会回,青春却难复,抓住了现在就是抓住了青春,失去了现在就是失去了一生,这正是——(齐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齐读全诗。

五、悟读自我升华

此时此刻,我们知道了时间的宝贵,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男生,女生,分别齐读,品意悟情,熟吟成诵,直至背诵。

六、扩读学习拓展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刻地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他们用不同的诗句,表达着共同的心,你知道有哪些诗句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等无花空折枝。同学们让这些诗句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激励着我们不断向上,前进!

2、小班综合:《爱唱的瓶宝宝》

活动目标:

1. 训练“夹”东西的能力,练习用筷子夹起大豆,准确的放入小矿泉水瓶中。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体验参与活动、自制玩具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矿泉水瓶每人一个,豆子若干分放在八个小盘子中(每桌一盘),与幼儿人数相对应的筷子,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就快成为中班的哥哥姐姐了,各方面都进步了,能干了,吃饭还会让大人喂么?你觉得你用筷子厉害么?老师的瓶宝宝肚子空空的,我们一起来喂喂他们,看谁喂得多,谁就是能干的大拇哥,那我们就来比一比谁用筷子最厉害。

二、分发材料,夹豆入瓶。

1、夹豆入瓶比赛,看谁最厉害

老师示范:拧开瓶盖――用筷子夹豆――对准放进瓶内――拧紧瓶盖。

幼儿练习喂瓶宝宝吃豆子,最后拧上瓶盖。

2、比一比,谁最能干

幼儿比较谁夹的豆子多,表扬使用筷子厉害的小朋友

3、老师的瓶宝宝吃了东西,很愉快,唱起来了。听一听,他唱些什么呢?

刷----刷----刷刷刷 刷刷刷刷刷刷刷

幼儿探索用摇一摇、晃一晃的方法使瓶宝宝也唱起来。

三、播放音乐《大雨和小雨》,幼儿一边唱,一边练习有节奏的摇动.学习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掌握摇晃的力度和幅度。

四、播放其他音乐,师幼一起练习用装着豆子的瓶宝宝伴奏。

五、引导幼儿给瓶宝宝起名:瓶宝宝饿的时候,一点精神都没有,一吃了东西,就很快乐,就爱唱。那谁能给可爱的瓶宝宝起个好听的名字呢?

六、收拾物品,结束活动。

瓶宝宝累了,想睡觉了。瓶宝宝啊是站着睡觉的,我们一起轻轻的送瓶宝宝回家睡觉!

筷子宝宝也睡了,盘子宝宝也睡了,大家都睡了。小朋友们静悄悄,不要吵着他们哦!

活动延伸:

把瓶宝宝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练习用筷子夹豆或作为音乐区伴奏打击乐器自由探索。

3、明日语文

知识目标

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会辨析形近字;巩固要求会认的字;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会朗读并背诵古诗《明日》;练习写笔画多、结构复杂的字。

学准备

字典、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第一课时

(完成第一~四题)

一、练习第—题

查字典,填空。

1.以“烘”为例,说说怎样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查找到这个字。

第一步:看看“烘”的部首是什么。(火部) 在“部首目录”中找到“火”部,看清右边的页码。

第二步:根据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火”部。

第三步:数一数“烘”字除去部首有几画 (六画)。然后在“火”部中的六画里查找到“烘”字,看看“烘”字在正文中的页码。按照这个页码可以在正文中查到“烘”字了。

2.用部首查字法独立查:“渠、族、逆”,按要求填写好各项内容。

二、练习第二题

读一读,比一比,组成词语。

1.读每组字。先指名读,再齐读。

提醒学生注意:这*字中“争、睁;勾、沟;蓝、篮;辨、辩;密、蜜”每组的两个字,字音完全相同。而“夸、挎;其、期”每组的两个字是音同调不同。“钱、线”两个字的字音不同,这些字每组字字形都相近。

2.分析每组字形的不同。

上面4组,都是下边的字比上边的字多个偏旁。下面4组每两个字都有—部分不同。

3.先由学生自己组词填写,再讨论交流。

三、练习第三题

读一读。

1.出示小黑板。

猎狗 篱笆 找碴儿 一堵墙

船舷 宰割 暖烘烘 大

2.默读,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

四、练习第四题

把下面的句子楚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标上序号,再读一读。

1.读题目,明确这项练习的要求。

2.读读句子,想一想:

(1) 这几句话大概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2) 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才能清楚地表达这—段的意思?

3.试着排顺序。用铅笔在句子前面的括号里标上序号,边标边试着读一读,看看念得通不通,能不能把这段话的意思表达清楚。

4.指名读一读。(序号的顺序是:4、3、1、2。这段话应当是:一次,我在广场上放风筝。开始,我怎么也放不起来。爸爸说:“风筝要迎着风放,边放边小跑,手不断地往上提线。”我照着爸爸的`话去做,果然,风筝慢慢地飞起来,越飞越高。)

第二课时

一、练习第五题

读一读,背一背。

1.借助拼音小练习读古诗《明日》。

2.指名读。

3.简单讲解《明日》的意思。

明天以后又有明天,明天真是太多了。—辈子什么事都等到明天去做,那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了。“等明天”这句话不知害了多少人,春天过去,秋天到来,都有明天,可是你已经老了。早晨看河水向东流,傍晚看太阳西边落。等明天的人啊!你就是能活一百岁,明天又有几个呢? 你如果还不明白,就请听一听我的《明日》吧!

4.自己练习朗读,试着背下来。

5.—齐背诵,指名背诵。

6.说说你怎么爱惜时间。

二、练习写笔画多的字,注意把字写紧凑。

1.出示卡片,读—读:靠、辩、剩、篮、催、擦,让学生看清这六个字笔画多,结构复杂。

2.指导写“擦”。

(1) 分析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擦”,左右结构,是由“ 扌”和“察”两部分组成的,左窄右宽。“扌”约占三分之一,“察”约占二分之二。“扌”第一笔横(一)的起笔点和右边第一笔点(、)差不多一样高。右边第三笔是“ ”,中间部分的“ ”要写宽一点,包住下面的。这个字笔画多,要注意把字写紧凑。

(2) 师示范,在田字格小黑板上书写“擦”。学生跟着师描写两个,临写四个。

3.“靠、辩、剩、篮、催、擦”六个字,指导方法、练习步骤与指导“擦”字基本相同。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字形,分析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师需要提示学生:

“催”,由“亻”和“崔”两部分组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两部分差不多一样高。右上的“山”字小点,右下“隹”的单立人的竖,要写长些。下面的横要写紧凑。

“剩”,左右结构,由“乘”和“刂”两部分组成,左宽右窄。“刂”略长于“乘”。

“篮”,上下结构,由“ ”和“临”两部分组成,上小下大。最后一笔横(一)要写得长一些。

点击查看更多永远的歌声的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29063.html

热门阅读

  1. 上半年市爱卫会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
  2. 工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3. 201复活节暖心的祝福语
  4. 玩具设计自荐信范文
  5. 201年企业元宵节祝福语短信大全
  6. 徒劳无功成语造句
  7. 回家过年路上心情句子
  8. 201给学生的真诚的毕业祝福语
  9. 庆元旦迎新年演讲稿
  10. 201年谷雨时节祝福语
  11. 把生命用足美文
  12. 筹办怎么造句
  13. 合十的拼音解释和造句
  14. 关于《羚羊木雕》读后感
  1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说课教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