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7 16:16:54

《三峡工程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

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况大致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1、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夯实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4、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别。小数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拓展阅读

1、幼儿园幼儿园案《1和许多》及

案《认识1和许多》含适用于班的主题活动当中,让幼儿习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区分1和许多,初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快来看看幼儿园认识1和许多案吧。

活动目标

1.区分1和许多,初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习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

3.发展幼儿逻辑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字的认识能力。

1和许多的区别,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树图片1幅,树上贴有许多桃子(桃子的量与幼儿的人相等)。

2.猴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

1.游戏:猴子摘桃。

(1)师出示许多猴子头饰,问:“老师这里有多少个猴头饰?”(许多个。)

(2)让每个幼儿戴上猴头饰,引导幼儿观察后回答问题:“老师手里原来有许多猴头饰,分给朋友每人一个,许多个头饰分成了1个,1个,1个......头饰。”让幼儿跟着师说:“许多个可以分成1个,1个,1个......”

(3) 师扮猴妈妈,幼儿扮猴,猴妈妈带猴去摘桃子。先让猴观察树上有多少个桃子,请每只猴去摘一个桃子。师引导幼儿发现:原来树上有许多个桃子,每只猴摘1个桃子,树上的桃子摘完了,许多个桃子分成了1个,1个1个......桃子.

(4)请猴把摘的桃子1个,1个,1个......放进大篮子里,师引导幼儿发现:每只猴放1个桃子,篮子里有许多个桃子,1个,1个1个……桃子合起来是许多个桃子。

2.交流活动。

请幼儿找找,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用1和许多来表示,如餐厅里1张大桌子和许多把椅子等。

本节课我能按照目标完成了任务,通过猴子摘桃游戏给幼儿参与互动,师分发头饰给每个朋友,让他们了解1的意,又通过猴妈妈带猴摘桃子,然后放回大篮子变成许多,这样朋友可以理解什么是许多,许多可以分1个1个,1个1个也能和起来成许多。我用生活中的东西让他们去描述1和许多,这样复练习,使孩子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

2、幼儿园优质课案《蝴蝶找花》及

班美术优质课案《蝴蝶找花》含适用于班的美术主题活动当中,让幼儿习分辨乐句,知道乐句的开始和结束,欣赏《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能随音乐做蝴蝶飞舞的动作,并能愉快地与同伴交往,快来看看幼儿园班美术优质课《蝴蝶找花》含案吧。

设计意图

《梁祝》是我国经典的民族音乐之一,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点。《蝴蝶找花》选取了梁祝中“相爱”这一篇章的主要旋律,舒缓、优美、感人的音乐极易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结合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尝试选用了改编后的电子合成音乐,节奏鲜明而富有现代感,通过倾听优美的旋律,欣赏与乐曲相融合的富有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用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贯穿始终,使幼儿在身临其境的场景中自然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活动目标

⒈欣赏《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习分辨乐句,知道乐句的开始和结束。

⒊能随音乐做蝴蝶飞舞的动作,并能愉快地与同伴交往。

⒋在想象创作过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⒌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⒈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活泼欢快的情绪的乐曲;组织郊游,丰富幼儿对蝴蝶、花卉的感性知识;已掌握碎步及蝴蝶飞等基本动作。

⒉物质材料准备:乐曲《化蝶》、电脑、录音机、多媒体课件、梯形皱纹纸若干。

⒊环境准备:设置成花园场景。

活动过

⒈情境引导,激发兴趣。

师:你们去过花园吗,花园里有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花园吧!我们的花园漂亮吗,看见什么了?

⒉完整欣赏,充分感受。

①请幼儿安静地听乐曲,交流:有什么感觉?听着音乐想到了什么?

②再次欣赏,并观看课件,交流:听一听音乐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呢?听着音乐你想做什么?可随音乐自由表现。

⒊听故事,看图谱,理解乐句的开始和结束。

师讲述故事《两只蝴蝶》,感受乐曲的情绪。

②看课件欣赏音乐,说一说蝴蝶是在音乐的什么时候飞起来,什么时候停下来,并跟随课件中的蝴蝶飞飞停停。

③徒手做蝴蝶,跟着课件表现,结提升。

⒋跟着音乐表现乐句的开始和结束。

师哼唱,幼儿跟随师一起表现乐句的开始(飞)、结束(蹲)。

朋友手上带上“蝴蝶翅膀”飞舞,结束时停在自己身上或别人身上。

朋友做花,老师做蝴蝶表演。

朋友做蝴蝶,乐句结束时两个朋友拥抱。

5.介绍曲名。

活动延伸

在区角中设置花园场景,提供蝴蝶头饰、道具等,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去充分理解和表现音乐。

乐曲《化蝶》是中国优秀民乐《梁祝》中千古传诵的片段,师节选的主要旋律舒缓、优美,同时电声音乐又弥补了交响乐、提琴曲等版本在节奏感上的不足。

课件与音乐完美结合。课件的运用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而课件与音乐完美结合,有利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记忆。活动中课件的设计、运用称得上是“点睛”之笔,如,听第二遍音乐时,采用了整体授的方蝴蝶从画面的左下角随着音乐的节奏飞舞,每一个乐句结束时正好落在花朵上,既体现了乐曲舒缓、优美的风格,又能形象地帮助幼儿感知音乐的乐句的变化,还给孩子一个想像的空间。

倾听与表现完美结合。师用“故事导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将作品背景内涵用生动的故事展现给孩子,让复杂的旋律简单化,激发班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在倾听故事的基础上,结合课件倾听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视觉、听觉多种感官的参与,随后让幼儿边欣赏音乐边蝴蝶,创设了蝴蝶在花园里找花朵、和朋友嬉戏等情景,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了一个表现的平台。同时,师借助一些语言、动作的提示,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大胆地用各种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在师幼互动中真切地体验和欣赏乐曲的内涵,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难点化解的巧妙。每一乐句的起始掌握对班孩子来说是个难点,师恰当地运用课件、形象化的语言、动作巧妙地化解了难点,先是在欣赏时用语言提示:“蝴蝶在音乐的什么时候飞起来?什么时候落在花朵上?”紧接着让幼儿再次欣赏画面,验证自己的想。在表现音乐乐句的过中,采用了集体、个别等形式让幼儿用自己的手表现蝴蝶的动作,用纸折的花蝴蝶飞到自己的身上、飞到别人的身上等多种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一次次的游戏中表现自己对乐句的理解。同时,师用自己夸张的动作、情绪*幼儿,从而让幼儿在玩乐中轻松愉快地获得对音乐的感受。

扩展阅读: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14000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中国有1200种。

3、幼儿园优质课案《蝴蝶找花》及

优质课案《蝴蝶找花》含》这是优秀的章,希望可以对您的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优质课案《蝴蝶找花》含

活动目标:

1、认识物体的颜色特征。

2、能按颜色分类,并用颜色标记表示分类结果。

3、能按规则操作,操作结束后能收拾好自己使用的材料。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用插板、白磁板、底纸《蝴蝶找花》、红黄颜色标记磁贴、红黄绿大蝴蝶磁贴。

活动过

1、情境导入

师:(出示操作底纸和蝴蝶)今天天气真好,看看花园里飞来了谁?飞来了几只蝴蝶?我们怎样才知道有几只蝴蝶呢?大家一起来吧。1、2、3、4、5、6、一共有6只蝴蝶。 再看看这些蝴蝶有什么不一样?

2、引出问题

师:蝴蝶飞呀飞,一样颜色的蝴蝶要在同一朵花上吸花蜜。你会把一样颜色的蝴蝶放在同一朵花上吗?

3、演示规则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呢?大家看看,他把什么颜色的蝴蝶放在了一朵花上?检查一下,还有没有这种颜色的蝴蝶了?另外几只蝴蝶也要这样,相同颜色的分在一起,请朋友等一下自己去分。分完蝴蝶以后还要把篮子里的颜色标记放到花瓣的下面,表示是这种颜色的蝴蝶选中的花。比如,红蝴蝶飞到这朵花上,我们就要把红颜色标记放到这朵花的花瓣旁边。看看哪张是表示红颜色的标记呀?我们叫他一声“红标记”,另外两张也看一看,黄颜色的叫什么标记?绿颜色的叫什标记?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蝴蝶找花,蝴蝶找花游戏怎么玩呢?先把一样颜色的蝴蝶分到同一朵花上,分完蝴蝶以后要记住放什么?(指着底纸上放标记的个框)

4、幼儿分组操作

师:现在请朋友不搬椅子,轻轻跟老师走过来,找个位置坐下,等老师说游戏开始了,朋友们就可以玩游戏了。(快老师.案网出处)

观察指导:提示幼儿先分蝴蝶再放标记,检查幼儿是否理解一样颜色的蝴蝶放同一朵花上的规则,观察幼儿的操作策略,分析发展水平,因势利导。

5、提示常规及整理

师:今天我们的游戏玩到这里就结束了,现在请朋友请按顺序把自己使用的具材料收到篮子里,先把颜色标记拿下来放到篮子里,再把蝴蝶收到篮子里。最后请朋友们在检查一下,地板和桌子上还有没有没收好的具材料。

6、交流及评价

交流——师:刚才朋友都玩了蝴蝶找花的游戏,那谁愿意上来把自己刚才分蝴蝶的事做给大家看一看?(请个别幼儿上来再次操作练习)

评价——师:今天蝴蝶姐姐非常感谢朋友为它们解决了按颜色分类吸花蜜的问题,今天在粉蝴蝶时,哪些朋友会用颜色标记表示分类结果的?哪些朋友玩过游戏后会收拾材料的?以后我们每做一个活动,都要记住收拾好具材料。(师集体表扬)结束活动。

(参考通向师指导用书)

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各环节衔接自然。幼儿在玩当中会了能按颜色分类,并用颜色标记表示分类结果,达到了目标。孩子们活动过中,兴趣很高,注意力非常集中,孩子们都积极参与游戏,玩的不亦乐乎,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唯有不足之处是:师组织活动的语言需要再简练一些,还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环节,师观察指导的引导语要规准确。还有当幼儿回答师提问的问题后,要及时的给予幼儿表扬及鼓励。

4、幼儿园幼儿园案《1和许多》及

优秀案《1和许多》含》这是优秀的章,希望可以对您的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优秀案《1和许多》含

活动目标:

1、发现“1”和“许多”,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即若干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个,许多个可以分成若干个1个。

2、知道班里除了有1个我,还有许多个我的好朋友,体验与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

3、喜欢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维的逆性。

4、引发幼儿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镜子若干,大穿衣镜1面。

活动过

1、看看镜子,发现“1”个和“许多”个给每人提供一面镜子,引导幼儿:“快看看镜子里,有谁在里面?有几个你自己?”并告诉幼儿:“镜子里还有你的好朋友。”让幼儿试一试,能不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好朋友,看到了就大声说:“×××,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后比一比,看谁看到的好朋友多。

2、看看大镜子,体验“1”与“许多”的关系

将幼儿集中到大镜子前,提问:大镜子里有谁?(引导幼儿说一说有许多朋友)邀请全体朋友当猫,和老师一起做“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

游戏开始时,主班老师面朝镜子背对幼儿做睡觉状。当主班老师(老猫)嘴里念到:“老猫睡觉醒不了,猫悄悄往外跑”时,配班老师悄悄请一个幼儿起身躲到屏风或布帘后面去(不能被镜子照到),主班老师睁开眼睛问:“几只猫跑了?”幼儿回答:“1只。”游戏重新开始,如此复直至所有幼儿都躲到屏风后面时,老师问大镜子:“每次只有1只猫跑掉,怎么我的许多猫都没有了?”(让幼儿发现许多只被分成了若干个1只)这时,配班老师逐一请幼儿回到大镜子前,主班老师问:“几只猫回来了?”该幼儿答:“1只。”如此复直至所有幼儿都回到大镜子前,主班老师再问:“每次只回来1只猫,我这里怎么会有许多只猫呢?”(让幼儿再次发现若干个1只合起来就有了许多只)。

活动延伸:

师还可结合平时的各种生活、游戏活动,让幼儿复感知“1”和“许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如分餐具、发点心等。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课后还要善于认真,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水平。在《认识“1”和“许多”》的中,我根据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目标。

材的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在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想,我选择了班幼儿习区别“1”和“许多”的材,通过游戏、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点击查看更多《三峡工程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31082.html

热门阅读

  1. 应届生应聘自我介绍
  2. 春天唯美励志的句子
  3. 送给妈妈的生日祝福语短信
  4. 小学生教师节祝福语短信
  5. 201年世界微笑日祝福语
  6. 同学相聚经典句子
  7. 挫折的力量美文
  8. 教师通用的自荐信怎么写
  9. 2016年满月红包祝福语短信
  10. 护理部主任工作总结
  11. 马云所说过的经典语录
  12. 周年庆典贺词
  13. 京南九中高一新生军训活动总结
  14. 中小学教师演讲比赛优秀演讲稿范文
  15. 祝高考成功的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