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思乡的古诗

发布时间: 2025-07-20 13:51:18

望月思乡的古诗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一、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二、《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赏析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从而逼出下文。“客”是自指,因身在客中,故称“客”。诗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诗中写完一二句后,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他却又撇开自己,从远方的故乡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晚。”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添新的白发。清代沈德潜评价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为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这在古典诗歌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觞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中写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射。

明代胡应麟认为,绝句“对结者须意尽。如……高达夫‘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语不得乃可”(《诗薮·内编》卷六)。所谓“意尽”,是指诗意的完整;所谓“添著一语不得”,也就是指语言的精炼。“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因此,就这首诗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经收到了“意尽”和“添著一语不得”的艺术效果。

拓展阅读

1、念亲人的

1静夜

李白 〔唐代〕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明亮的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举头,低头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不由得低头沉,想起远方的家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3长相

纳兰性德 〔清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2、念亲人的

1锦瑟

李商隐 〔唐代〕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有人说是睹物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此外还有影射*、自叙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宋代〕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倾诉相、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3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中所表现出热烈的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3、念亲人的

1逢入京使

岑参 〔唐代〕

故园东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向东遥长安家园路途遥远,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2杂三首·其二

王维 〔唐代〕

君自故来,应知故事。

您是刚从我们家来的,一定了解家的人情世态。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3无题

李商隐 〔唐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 一作:蓬莱)

这首,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4、念亲人的

1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五代〕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2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 〔宋代〕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意。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3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宋代〕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魂,追旅,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之情,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绝唱。

点击查看更多望月思乡的古诗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35073.html

热门阅读

  1. 老师辛苦了手抄报内容
  2. 永远不能忘记这段历史征文
  3. 关于房屋租赁的协议书
  4. 写给领导的感恩祝福语
  5. 各自安好莫念心安散文
  6. 做一颗黑珍珠随笔
  7. 八一建军节的祝福语励志
  8. 周末幽默祝福短信大全
  9. 201年鸡年拜年微信群发贺词
  10. 2018新春贺词合集
  11. 澳洲教学培训心得范文
  12. 2016年搞笑对联集锦
  13. 小学一年级期末生字复习课教案
  14. 描写校园清晨句子
  15. 感恩节给长辈的祝福短信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06 14:57:14
本页面最近被 2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湖北,TA在页面停留了 9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