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学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情感目标: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孔子,激发探究兴趣。
1、(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们了解孔子吗?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
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读音情况。
3、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同时画一画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4、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课件出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点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5、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
6、小组交流对孔子的印象。
(三)引导交流,初谈对孔子的印象。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教师随机板写:(可能有以下的认识)有爱心 谦虚 伟大
受人尊敬 了解学生
不贪财 善于教育
大教育家
(四)教师因势利导,深化对孔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1、研读第一段,引导学生谈出不同的阅读体验。
课件随机出示重点语句: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小结:看来孔子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再来读读书,书中有一个词和大家说的意思差不多。(板书:有教无类)为了让学生得到一样的教育,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聪明或愚笨,他都乐意收做学生。他的确是位令人敬重的好老师!
2、研读第二、三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谁来说说孔子什么地方让你感到谦虚?
小结: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师敢于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足,孔子的谦虚真让人敬佩啊!
(3)朗读孔子的话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课件出示四句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的对话。
刚才有同学谈到孔子非常了解他的学生,你们又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第三自然段)
(1)在阅读这部分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
引导学生弄懂“变通”、“和颜悦色”、“谦厚”等词语的意思。
(2)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这么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
(3)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板书:因材施教)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孔子和子夏的话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段对话让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那么老师对子夏的教育是什么呢?
小结:看来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的思想和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为先师。(板书:万世先师)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1、(课件出示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全班齐读。
3、推荐学生阅读漫画版的《论语》和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孔子胜迹图》。
(六)作业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试着写一写。
六、案例点评。
《孔子和学生》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层次清楚,集中体现了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步解读文章时,先由学生谈对孔子的初步印象,这就尊重了作为阅读主体和个体――学生对文章最初的感悟权,同时也便于老师掌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此为教学的基本点,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重视学生的主体并不意味放弃教师的主导。本课的关键处都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理解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学生能力达不到时,认识问题需要提升时,教师都是通过一种主导干预,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思索与探究。
3、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多项能力,使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1)利用重点语句进行多元解读,培养学生个性阅读的能力。
(2)利用难懂的词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3)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尊师的情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孔子被誉为万世先师的高大形象。
拓展阅读
1、画杨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前排.严肃.靠边.半晌.熟悉.教诲.和颜悦色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一.导入
1.(出示杨桃)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水果,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2.对了这就是杨桃,你们知道杨桃是一种什么样的水果吗?老师带来了一些关于杨桃的资料请看(出示资料袋里的资料)
3.看完了这个资料谁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杨桃是种什么样的水果?
4.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杨桃有关的课文画杨桃,请同学们拿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5.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6.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7生汇报(预设:谁画杨桃?画的怎么样?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过渡:同学们真善于提出问题,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1课,自由地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并且想想课文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词语)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现在老师来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这些是本课的词语,认识吗?谁来读一读?
2)小老师带读,齐读.
3)同学们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理解的呢?
5)是啊,字典是我们不会说话的老师,我们要经常和它交朋友,这上面还有一些没有理解的词语待会我们到文中去理解.
3.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读了一遍课文了,谁来回答黑板上的前两个问题?
过渡:那课文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再去读一读课文.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老师把课文分为了三大部分,现在请三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三位同学读的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生反馈,师梳理(出示每个部分的意思)
3)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那就是把每个部分的意思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谁试着用老师说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课文先写————接着写————最后写——————.
5)说的很好(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填空)现在请大家把这个填空题做一做.
6)以上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是因为我画画的时候不够认真吗?
三.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现在请同学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边读边画出我画杨桃的句子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2.生汇报,是出示(我认认真真的画-------我觉得很准确)
3.生齐读句子,我是这么样画杨桃的?句子里用了那个词语来说?(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4.指导朗读:现在老师请一位认认真真的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
5.对比句子:同学们如果老师把认认真真换成认真,老老实实换成老实读一读看那个句子跟好些?
6.句子训练:同学平时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也是认认真真的呢?出示:我认认真真的————
我老老实实的------------
7.老师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认认真真的,现在请大家认认真真读一读这句话.
8.同学们我画画为什么会如此老实呢?是因为什么原因呢,让我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去找出答案.
9.生汇报师出示父亲说的话
10.叮嘱是什么意思,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11.相当然又是什么意思呢?(自以为是.)
12.是引读我在画梅花时父亲时常叮嘱我------
13.是呀,我们画画的时候不要想当然,事物的本质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我们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吗?(实事求是)
14.父亲的话仅仅是在教我画画吗?(做人)
15.是啊.父亲的不仅仅是在教我画画要实事求是,也是在教我做人也要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
过渡:我自认为这么准确的一幅画,有没有得到同学们得认可呢?他们又有怎样的反应呢?
四:同学的反应
他们又有怎样的反应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生汇报(哈哈大笑)同学为什么笑?同学还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同学说的话?应该读出怎样语气?
五.小结
老师看了这幅画又是怎么样的反应?说了什么?我们从老师的话中得到什么启示?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生观察并分类
2.那些字在写的时候需要特别提醒的呢?
3.是范写.生书空
4.生练写
5.师评价,展示写的好的
七:板书设计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2、画杨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一件事情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弄清事,清的来龙去脉是领悟其中道理的基础。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旬与句的联系,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写句子。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一、回顾第一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第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画画。)
2、今天,“我”有机会画画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我感觉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看见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3、当我把这幅图交出去的时候,同学和老师的表现怎样?
(同学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但是老师的态度不一样。)
4、老师是怎样做的?(首先,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接着,请觉得好笑的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让他们也从我看杨桃的角度去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杨桃真的像个五角星;最后,老师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
5、老师在这样做的过程申,神情有些什么变化?请找出重点词语。(神情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6、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了我们什么?(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7、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理解最后一段。
1、读课文,这段讲了什么?
(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2、找出重点词语,体会在句中的作用。(教诲、一生受用。)
四、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说明什么?(写课上对着实物做写生练习。说明看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不一样,甚至不像原来的物品,是合乎情理的。)
2、怎样背诵最后两个自然呢?(先熟读课文;再抓住两段中的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不难了。)
3、先口头练习说句子,在说的基础上再写句子。
五、巩固练习
1、同桌互背课文,再请几位同学背给大家听。
2、怎样做写句子的练习呢?(先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一下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考虑要写的内容;最后再动笔写。如:不像……而像…不要……要……都是从两种事物中否定一种,肯定一种。
3、画杨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习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送个谜语给你们:天上有一宝,天南地北到处跑,从东看像只鸟,从南看像匹马,从西看像条狗,从北看像只羊。(学生猜)同是一朵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呢?(引出:从不同的角度看,样子不同)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一节图画课,看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而引起的一场小风波。请翻开11课:画杨桃。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新的朋友多打几声招呼。
3、检查生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生字朋友的名字最难叫?)
4、拿起笔,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然后在小组作个小交流。(汇报——个人读——齐读)
二、研读中心段,辐射全文。
1、小组研读:老师是针对班里的哪些现象而说这段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这节图画课去看看,听听,然后想想,说说。
2、小组活动,教师巡堂。
3、汇报:讲到哪一句算哪一句。
重点品读的句子:
A、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个人读——评读2人——齐读)
B1、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一二组对三四组读:你想到了什么?——男同学对女同学说:你想到了什么?)
B2、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C、生1: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生2: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生:不像!师:它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生:好笑!(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D、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三四组对一二组读:你想到了什么?女同学对男同学读:你想到了什么?)
E、师: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生:不像。师:那么,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好,下一个。(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F、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师:读给自己喜欢的同学听,你想读给谁听?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结:学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三、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can.com/articles/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