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冰心诗四首》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1 20:39:34

七年级语文上册《冰心诗四首》教案

一、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二)能力目标: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三)情感目标: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

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四、教学设想:

为了更好的营造氛围,选择阎维文的《母亲》、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和满文军的《懂你》三首歌曲在合适的时候**教学过程,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

五、教学时数: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影像资料《游子吟》。

这是一个平凡母亲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细节中却折射出母爱的光芒,因而成了千古绝唱。母爱如玫瑰,馨香儿女的一生一世,它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今天我们就借助冰心的《母亲》和《纸船》这两首小诗走进母爱的温馨世界,来感受母爱,体验母爱,理解母爱。

2、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

听完后问同学们,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同学回答后教师概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

3、1999年2月28日21时,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老人在北京逝世,时年99岁,冰心老人自“五四”运动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她一直坚持写作,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四首小诗,藉此来纪念这位文坛世纪老人。

二、简介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闽侯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作品有《春水》《繁星》《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爱”的哲学——自然、童真、母爱。

三、赏析《母亲》和《纸船》,体悟真情。

(一)《母亲》。(以一张母女相依相偎的图片为背景)

1、学生听朗读录音。

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

2、有感情的诵读《母亲》,小组合作探究:

(1)诗中两个“风雨”的含义相同吗?

第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实的风雨;后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说成是“心中的风雨”。

(2)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巧妙地借助前一个“躲”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里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或感情受到了打击,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是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无私、伟大。

3、激情体验:

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播放歌曲:阎维文《母亲》,学生谈感受母爱的体验或讲一个感人的母爱故事。

4、请学生再次朗读并背诵。

(二)《纸船》。

1、导入过渡。

母爱是润物的春雨,母爱是醉人的春风。正因为有如此深重的母爱,一旦离开母亲,才会有对母亲浓烈的思念。下面来看看《纸船》是如何来表达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思念的。或: 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2、补充背景:

1923年求,冰心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卷吹,诗人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油轮上,远离亲人,驶入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强烈思念故国,亲人,越发孤独,惆怅。

学生自学《纸船》,选择下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可以读,读出一个女儿远离母亲时的感情情:可以唱,选择歌颂或表现母爱的歌曲来表达你对诗歌的理解;可以讲,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情景,讲讲你对这首诗感受最深的地方;可以问,质疑诗中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写,写几句体现母爱的诗句或对母亲说几句真情话。

歌曲示例:《烛光里的妈妈》

写作示例:《写给母亲》

我是一片远去的帆,却永远也驶不出,您目光所围成的河岸。

《想起母亲》

想起母亲,

晚霞里就升起了,一缕灰白的炊烟,

它模仿母亲绵长的爱,朝着我离家的方向倾斜。

拓展阅读

1、第3课现代课笔记之章中思想

第12课古题临安邸课堂笔记知识点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主题:

《题临安邸》描写了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人的愤激之情。

[注解]

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邸:旅店。③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④直:简直。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开封

鉴 赏:

① 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山河如此美好。但这样美好的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几时休?人的这一质问,表现了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

② 日揭露游人不顾国计民生整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卑劣行径,同时也表达了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2、第3课现代课笔记之章中思想

题西林壁翻译: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主题:

《题西林壁》是人游览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客观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题西林壁鉴赏:

1、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近高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赞美了庐山景色的雄奇壮观、千姿百态。

2、后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3、第3课现代课笔记之章中思想

孟浩然,唐代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260多,多为五言律。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为主。

苏轼:北宋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4、第3课现代课笔记之章中思想

出塞意:

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出塞主题:

《出塞》这反映了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安定生活的美好愿。

出塞鉴赏:

这是一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人从明月照关的景象写起,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月和关前面使用了秦时汉时两个时间定,这并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其想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

接下来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历史那些在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将士。这两句,从整体拉伸了全篇的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胡马度阴山由叙事转为议论。长征未还,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长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汉逐匈奴,单于内附。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现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情。

5、第3课现代课笔记之章中思想

《夏日绝句》知识点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善用白描手法,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写作背景:

北宋靖康二,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后宣告灭亡,历史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做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称为南宋。

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李清照途经当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著名的《夏日绝句》。

注释:

①人杰:人中豪杰。

②鬼雄:鬼中英雄。

③项羽:秦朝末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

④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主题:

《夏日绝句》这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行径,表现了人的爱国情怀。

鉴 赏:

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的后两句用了一个典故: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下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重振旗鼓,东山再起。项羽自觉羞愧难当,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而死。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全套课后答资料

点击查看更多七年级语文上册《冰心诗四首》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can.com/articles/4557.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