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储邕之武昌》全诗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8-02 17:53:08

李白《送储邕之武昌》全诗鉴赏

黄鹤西楼月(1),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地(2),山逐泛舟行。

诺谓楚人重(3),诗传谢朓清(4) 。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5)。

注释:

武昌县,鄂州之属县也,隶江南西道。

(1)《潜确居类书》:黄鹤山,在武昌府城西南,俗呼蛇山,一名黄鹄山。昔仙人王子安骑黄鹤憩此,地志云:黄鹤山蛇行而西,吸于江,其首隆然,黄鹤楼枕焉。其下即黄鹤矶。

(2)《庄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谢朓诗:“洞庭张乐地, 潇湘帝子游。”

(3)《史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4)《南齐书》:谢朓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

(5)《西京赋》:“齐栧女,纵棹歌。”

五言排律《送储邕之武昌》是诗人晚年的作品,约写于唐肃宗乾元三年(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这两句是说,你要去武昌,登上黄鹤楼,去赏玩那里月夜的景色,是十分美妙而引人入胜的;此番离去,我们在欢送你,情深谊重,这种情,就如万里长江那样深长。前句写景,后句写情,景美情长,情景和谐,亲切自然。

拓展阅读

1、《宫中行乐词八首》注释

【其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⑴,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⑵,化作彩云飞。

【其二】

柳色黄金嫩,梨花雪香。

玉楼巢翡翠⑶,金殿锁鸳鸯⑷。

选妓随雕辇⑸,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其三】

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⑹。

【其四】

玉树春归日⑺,金宫乐事多。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⑻。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其五】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昭阳桃月,罗绮自相亲⑼。

【其六】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知巧,娇歌半欲羞。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其七】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⑴出:一作“上”。

⑵散:一作“罢”。

⑶巢:一作“关”。

⑷金:一作“珠”。

⑸雕:一作“朝”。

⑹还与万方同:一作“何必向回中”。

⑺玉树春归日:一作“玉殿春归好”

⑻竹:一作“烛”。

⑼自:一作“坐”。

《宫中行乐词》约作于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是奉召为唐玄宗所作的遵命文字一,共八首。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这两句是说,这位年轻的宫女娇憨而天真无邪,引起人怜惜情,只怕其轻歌漫舞散场后,像一朵彩云一样飘然而去。以彩云轻飞,状人物离去,传人物风韵神彩。蕴含深长,韵味实佳。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这两句写幼年宫女的服饰,满衣绣着石竹,满头插着山花,一片天真烂熳的形象。生动活泼,语意纯真自然。

《宫中行乐词八首》,是奉召为唐玄宗所作。这里选择第一首进行析。

这一首五律,描写一位年轻的、甚或是幼年宫女。首联写丰姿仪态。“小小”、“盈盈”,有爱怜意。金屋,用汉及阿娇事,这里指深宫。紫微,天子居所。次联写幼女服饰。满衣绣着石竹,满头插着山花,一片天真,似不知其身在深宫。

第三联描绘幼女随步辇出入宫禁的情景。隋代人虞世南奉炀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享单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惜,常把花枝傍辇行。”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女,方十五岁,乔憨多态。正值洛阳献迎辇花,炀帝命袁宝儿持,号曰司花女。因命虞世南嘲袁宝儿娇憨状,所以中所写重在娇憨二字。这里用步辇故事,也是暗指此幼年宫女娇憨。步辇,指不驾马,用宫人挽车。前六句是描写人物,字字有姿态仪容,字字见曼丽风神;点染人物娇憨天真,颇见人怜惜心。最后两句用点睛法,衬托宫女风韵神采。以彩云轻飞,象人物去,觉凌波微步,不如此轻盈。只勾画宫女娇憨,只写其天真无邪,对其轻歌曼舞却不着一字。只在最后以“愁”表示人眷念感,以“彩云”绚丽飘逸传人物神。屡次以“彩云”入只此为最感人,对后世影响也大。北宋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即化用此结句。

这首清丽飘洒,神韵飞逸。能将这种宫廷行乐,写得丽而不腻,工而疏宕,前人所谓“丽语难于超妙”,正是人超群处。

2、《塞下曲六首》翻译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注释:

1、塞虏句:言塞外胡兵趁秋天谷熟,南下掠夺。虏,古代对胡人的蔑称。

2、天兵:即官兵。第二首已注。

3、将军句:意谓将军领命出征。虎符,即兵符。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以铜铸虎形,背有铭文,分两半,右半留君王,左半授在外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时,由使臣持验合,方能生效。

4、龙沙:我国西部及西北边境的沙漠地区。《后汉书·班超传赞》:定远(班超封定远侯)慷慨,专功西遐。坦步葱、雪,咫尺龙沙。贤注:葱岭,雪山。龙堆,沙漠也。

5、边月二句:言夜月映弓影,严霜耀剑光。综谓战斗不分昼夜与寒暑。

6、玉关句:谓征战不已,归期无望。《汉书·广利传》:太初元年,以广利为二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期至二师城,取善马。比至郁城,郁城距,引而还,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使使上书言罢兵,天子大怒,使使遮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二师恐,因留屯敦煌。殊,副词,犹;尚。

⒂虎竹:兵符。龙沙:即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

⒃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

⒄殊:远。嗟:感叹。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这两句是说,高寒的边塞上,将士月夜行军,边月似在体恤将士,月光随着弓影移动;浓霜已降,将士的旌甲和宝剑上落满霜花。这里,隐去了将士行军威的雄姿,只用“边月”、“弓影”、“胡霜”、“剑花”四种景色,即烘托出边军军威、行军急迫、将士不畏严寒气概,可谓传神笔。

匈奴为掠夺秋季丰收的粮食而悍然入侵,朝廷派出军队抗击。

将军受命出兵,战士们行军到塞外,在龙沙一带暂时安营扎寨。

边塞的月光伴着弓影,胡地的雪霜拂过剑锋。

战士们还远没有进入玉门关,少妇们不要长声感叹。

写戍边战士的苦况及有家无归的无奈。有风天子穷兵黩意。

首二句写胡汉两军对峙。第三句写将军奉命出征。四、五、六句写戍边苦况。末二句写归期莫知,闺人长嗟。少妇长嗟,说明战争不仅给士兵本人带来了痛苦,而且连及家庭。

3、《春思》

《春思》是唐代伟大所创作的新题乐府。此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韵译】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

有相当数量的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国古典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间的爱情。题“春思”“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起兴一般应就眼前景物,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是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想象中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悖情理,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往昔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愿望。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人深刻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实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的妙境。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表现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句的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因此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春日思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中的女主人公应当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使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贇注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志,犹燕草方生。妾则思君久,犹秦桑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间的微妙的关系。中看似不合理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女主人公的可贵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人抓住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贞不移的高尚情操。诚如萧士贇所说:“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使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的这首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4、《副使赴碛西官军》古原文及

副使赴碛西官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文如下: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前言】

副使赴碛西官军》是唐代人岑参的作品。这首既不写惜别的深情,也不写边塞的艰苦,而是热情鼓励友人赴军中参战。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通俗,声调悠扬,韵律活泼,节奏有致,字里行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

【注释】

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⑵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

⑶赤亭道口: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

⑷祁连城:十六国时前凉置祁连郡,郡城在祁连山旁,称祁连城,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⑸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⑹脱鞍:一作“脱衣”。酒家垆:此代指酒店。

【翻译】

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热,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断绝。知道您经常度越祁连城,哪里会害怕见到轮台月。请您下马暂进入酒家垆,您到万里外西击胡。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这首,既不写饯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手时的难舍离情。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然而字里行间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

副使将离威,远赴碛西,因而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火山五月人行少”,人早有吟咏,况六月酷暑。作者不从饯行话别落笔,而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而一路珍重的意也暗含其中了。三、四两句在写法上作一转折,明写氏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岂能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岂能愁见轮台月”,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音中一个昂扬的音节。

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作者越过一般多诉依依不舍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在别的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末两句直抒胸襟,更是气贯长虹:“功名请向戎马沙场上求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祗向”,语气恭敬而坚决。这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这两句将情推向**,英雄豪气使后世多少读者为激动振奋。

这首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且突破了一般的窠臼。其口语化的歌语言,让人感到亲切洒脱。悠扬流美的声调给人以奔放明快的意感受。自由活泼的韵律,跌宕有致的节奏,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传达出火一般的激情,将给远行者以极大的鼓舞力量。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送储邕之武昌》全诗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47082.html

热门阅读

  1. 心得体会怎么写
  2. 给男朋友的生日祝福寄语
  3. 小学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教案
  4. 自荐书的格式及范文
  5. 水产品购销合同格式
  6. 2008梦想北京奥运的演讲稿
  7. 小学摘抄好句大全
  8. 情人节的祝福语80条
  9. 下水道维修合同模板
  10. 春季开学第一天教师发言稿范文
  11. 赞美雪的诗句集锦
  12. 公司一周年庆典贺词
  13. 古代趣味对联大全
  14. 二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15. 医生工作自我鉴定精选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