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弘扬人本思想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孔子仁智统一思想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孔子的仁智统一思想中,仁居于主导地位,是优良的道德品质。智是实现仁的方法和途径,二者是论理学和方法论的统一,体现了人道原则和理性原则的统一,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挖掘这一思想,吸取其精华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想要吸取孔子仁智统一思想的精华,还的从他的仁学思想说起。“仁”是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其全部哲学的基础。《论语》是研究孔子哲学思想的主要材料,其中有50余章谈到了仁,并且好多语义和思想都同“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人在研究孔子思想过程中,对“仁”的内涵与外延有着不同的理解,许多学者见仁见智地提出或感性或理性或深刻或系统的阐述。归纳之,不外乎有以下两种内容,一只关于社会伦理关系的实践方面,一是关于道德品质的修养方面。
孔子的仁智统一思想是孔子指导思想的核心,仁中有智,智中有仁,仁为本,智为知,回答了什么是仁和怎样为仁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体现了人道原则和理性原则的统一,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洒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召唤着亿万中华儿女为精心打造和铸就民族之魂而前仆后继,奏响了一曲又一曲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于一体的道德乐章;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崇尚科学知识,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而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
结合孔子的仁智统一思想,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笔者提出如下看法,以进一步探索引导他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新路子。
第一、加强道德品质教育,积极引导未成年人不断的成长为21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孔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从*国的人才,而从*国需要各种本领。他认为学习的次序、本末都要顾及到“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他认为一个人的目标在于实现“天下有道”的“道”。本质在于“德”,即德治是治国的基础,而要作到德治,具体要体现到“仁政”上,因为“仁”包括一切修身的内容,但“仁”又不是一句空话,最终还是要落到“六艺”之中。
孔子培养人的目标是君子、成人。朱熹说,成人者完人也。孔子认为做一个“成人”,智、仁、勇这三德缺一不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智、仁、勇是人才幼苗必须具备的教养。智是文化知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仁是伦理道德,解决人生问题;勇是强健的体魄和勇敢的思想行为,仁是伦理道德,解决人生问题。勇是强健的体魄和勇敢的思想行为。由此可知,孔子注重三育并举。他所倡导的“勇”,不仅在体格上进行锻炼,而且还在人格意志上激励学生做捍卫道义的勇士。“勇者不惧。”《宪问》“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揭示了“勇”是一种卫道的优良品德,包含着见义勇为的思想和勉励行道的精神;刚强坚毅的意志力;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勇挑重担、见危授命的品行;为正义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品质等。这些优良的道德品行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在追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目标,也正是孔子重视独立人格培养的具体体现,开了我国教育培养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见义勇为的“中国脊梁”使我国成为一个富有独立人格教养的国家,人民成为胸怀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人的信念,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命运,因而切实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有用人才是我国*和人民的当务之急。
第二、陶冶高雅情趣,努力培养未成年人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品德结构。
孔子不主张把学生聚纠囿苑之中读死书,死读书,而在讲学之余亲自带领学生郊游、登山,在登山和郊游中领略大自然的乐趣和征服者的快乐,从而陶冶学生的高雅情趣。至于比赛,他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说的是,品德高尚的人,对其它事情是没有必要去争的,但对于射箭必须要争,而且还要争出个高低你我来。参加比赛要注意道德修养,上场比赛前应相互揖让,比赛终了之后还应相互敬酒,胜者揖让,不胜者升之,出言恭逊友好。这样的竞赛才算得上正当竞争,“君子”之争。这种对待比赛和竞争的思想出现在两千多年之前的教育中,其积极意义是相当深远的,这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德育思想在对抗性竞争中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和集体发生着情绪和行动上的激烈交锋,不时会出现对参加者和观看者思想品德的严峻考验,无疑对那些在竞争中骄傲自大、斤斤计较、弄虚作假违反规则,动辄恶语伤人,寻衅闹事者起到了教化作用。
人都是有情绪的,情绪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的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变化。孔子很早的注意到了养生之道必须重视道德教养,贵在情志调摄。他在《中庸》中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一般说来,情操高尚的人心胸豁达开朗,富于开拓创造性,具有积极的责任性和高涨的热情。这些人的情绪可以强化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肌体健康从而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对峙人生和社会。在教育教学中,孔子力求培养学生具有“乐而不淫,衰而不伤”《八佾》的情感,引导学生掌握“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的原则,以“中和”的态度为人处事,以达到息养身心的目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对未成年的心理和生理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公平竞争意识,效率优先意识,身心健康意识,不断健全他们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个性品质。
第三、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使未成年人不断地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行为习惯。
孔子坚持学行结合,说到做到,不发空论,不许空愿,力求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里仁》“听其言观其行。”《公治长》可见,孔子在对弟子教育时,他自己能够做到身体力行,同时也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孔子很早地发现了教师的人品、智慧、个性品质、世界观等都会给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他还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则强调教师的榜样示范是学生最直接的表率,是引导和规范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手段。真可谓,德高为师,身正称范。古人尚能如此,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十分有理由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在学习实践,生产劳动,社会公益事业,文化科技体育等活动和交往中,深化认识,经历情感体验,磨练意志,增强毅力,养成社会所需的品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山东大学历史系编,《孔子与孔子思想再研究论文集》,吉林出版社1980。
王隶棠:《孔子思想新论》,兰州出版社1988。
杨万年:《孔子“仁”三境界》,甘肃理论学刊1997年第四期。
钟肇鹏:《孔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朱熹:《论语集注》,天津古籍出版社。
拓展阅读
1、初中思想品德远程培训学习总结学习总结
通过学习和听专家讲座等环节,我感到自己的确长了不少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一、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要能抓住学生的心,要讲求实效性,不能为了形式而活动多却没有实质内容,整堂课热闹一场却让学生无所获;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亲和力,要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中的朋友;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 “满堂灌”,更不可以教师唱主角,学生作配角。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充实自己的头脑,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二、小组教学要落到实处
三、课堂教学要创新。
思想品德新课标提出:“本学科的教学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避免单纯传教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因此,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应大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创新,让学生喜欢听老师的课,乐于学习思想品德课,那么它们的思想品德素质也就相应的提高了。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很多的收获。新课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向老师们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师们,让我们带着自信,憧憬着梦想,在课改的征途中各尽所能、各显神通吧!
2、初中思想品德2019年上半年教研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根据XX--XX学年度工作要点,以推进思想品德课程*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主线,以对备课组建设和提高毕业班教学为工作重点,努力提升我县中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工作重点
1、深入学习课改新理念,认真积极稳妥地进行新课程*,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经验。
2、强化学科教研组建设,不断健全教研组工作,努力做到教研活动制度化、专题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组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3、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重视各个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做到教研活动有计划性、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有实效性。
三、主要工作
1、进一步推进中学思想品德课程*。
⑴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经过多年的*,老师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和教材观等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本学年继续通过假期培训、校本教研等活动的形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新课改理念,并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采取分片现场经验交流、公开课观摩引领、以及课例式校本教研等活动来继续推进思想品德课程的*。
⑵在先前的下乡过程中,校本教研专题学习的基础上,思想品德教研员与各学校教师密切合作,引领、组织全县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转变观念和角色,深入学习领会思想品德课程*的要求,通过研讨、展示课活动,努力探究新课程、新教材的特点和规律,全面提升课程*的效度。
2、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点是教材解读的准确性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进一步推进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努力提升教研组活动针对性和有效性。
⑴一周一次的本校思想品德各年级组教师联合集体备课
⑵通过一周一次的片教研活动,实现跨学校同学科教研。
⑶通过全县优秀思想品德教研组的引领示范活动,实现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4、认真抓好毕业班教学及复习备考工作,努力保证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⑴抓好九年级教材分析,注意在理解、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努力使课程*落到实处。
⑵通过观摩课、探究课及专题复习课竞赛等活动组织好单元复习、专题复习。
⑶搞好思想品德与历史学科的结合与沟通,组织好全县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师做好中考备考会。
5、精心做好教研实践活动
⑴下乡参与学校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尤其是校本教研活动进行的情况如何。
⑵以校为本,开展主题式培训,深化课堂教学*。确定本学期教研的主题。主题应 http:// 来自教学实际,它是真实的、有意义的、能够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得到改良和解决的。学期初,教研组组织教师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特点,了解学生情况;在教学中留意观察和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记录;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学习、梳理,教研组共同商讨确定两三个重点问题,作为本学期所重点研讨的问题,即校本教研的主题。教研活动应重点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以强化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具体工作
1月份
1、组织期末调研考试
2、征收各年级试卷分析
2月份
1、制定下学期补充计划
2、召开全县各学科校本教研培训活动
3月份
1、参加石家庄中考备考会
2、九年级中考单元复习指导
3、单元复习探究课
4月份
1、七、八年级期中调研考试
2、九年级进行一模考试
3、九年级集中阅卷、一模试题分析
5月份
1、中考模拟试题命题
2、部分学校中考复习指导
6月份
1、各学校中考复习指导
2、九年级中考
3、七、八年级期末考试、集中阅卷
3、2022弘扬美德传家风个人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精神道德的沉淀,是世代传承、经久不息的文化品格。家风纯正,社会风气才能积极向上。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把做合格*员的要求融入家庭文化建设,推动*员**自觉立好家规、正好家风、处好家事、管好家人,涵养优良家风,促进*风政风。
重表率,做清澈家风的“领跑者”。*员**正家风,首先就是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为家人做表率。要充分认识家风和*风、政风、民风的紧密联系,树信念、强*性,培养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只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行得正、坐得端,常怀敬畏自省之心,带头遵纪守法、勤政爱民,表里如一地践行*员**应遵循的要求和准则,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勇于担当,以优秀**人的*本色和人格魅力赢得家人尊敬、信赖和支持,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带动家庭成员,引领清澈家风。
重规矩,做严实家风的“定立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家庭为人做事的规矩。*员**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员**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正方能作风正,建设严实家风,是*员**的职责和使命。要在清正家风上下实在功夫,管好家里的人,立好家中的“法”,对家人严格要求,防微杜渐,做到从严治家、公私分明、公权为民。与家庭成员共同讨论制定家规家训,引导教育家人牢记*纪国法,提高认识水平,明辨是非曲直,抵制*,在相互关怀、相互监督、相互提醒中逐步形成风清气正、从严从实的良好家风。
重传统,做敦厚家风的“继承者”。中华民族历史灿烂悠久,有着千百年重视家风的传统,孕育了许许多多至今依然影响深远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家风。从古到今,历代先贤、名人大家大都十分看重家风家训,忠义并举、勤俭治家、谦诚礼让、敬老孝亲等,这些家风家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营养,历久弥新,被代代人称颂和弘扬。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当代**员的先进典型,也用他们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情怀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后人留下了动人家风和磅礴的精神力量,*员**要传承这些好家风,用家风教育和*每一位家庭成员。
重纳新,做新型家风的“开创者”。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前传统的家庭文化受到各种新变化的冲击,家风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弱化,然而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的现实,在当今“小家庭时代”,重拾家风尤为重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员**要带头开创新型家风,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剥离落后保守,倡导开放多元,将传统家风融入时代精神内涵。只有每个家庭都散发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社会才能文明进步、和谐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can.com/articles/5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