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读后感范文
我听了一堂语文课,感触颇深。就此,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给我一个较深印象导课新。通过“小火车”导入新课,既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的空间,又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这节课至始至终是在“小火车”的带领下前进的。这样的设计,力求引人入胜,可使学生很快地入情入境,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其次是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表现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在课堂上,学生占据着讲台,读了,悟了,说了,思维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教师呢,走下了讲台,站在了学生的中间。但,不经意的三言两语的点拨和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而且也能使学生在豁然开朗中顿悟。就连在**时,老师也一边主动参与小组的研究“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讨论,一边不时地为学生“出谋划策”。还有在课的最后,教师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对“猴子”的记忆,让学生喜欢猴子,课件展示动物们想到的“可怕”景象:像猴子一样生活在树上。……“思想品德”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多为他人着想,这样才会受到欢迎。这是很有眼光的做法。
三是学生角色的转变。把学生从专心听讲者变为主动参与者。过去的教学,学生坐得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本课通过有趣的表演,讨论,争辩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从中认知,明理,学生学得投入,教师教得轻松。教学相长,事半功倍。如:通过表演,深化体验。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体验。要表演,就得对课文进行再创造。一生表演完猫头鹰,下面的“动物”议论纷纷。让台上台下的小演员们发挥想象,当“猫头鹰”作出这样的决定时,动物是怎样“议论纷纷”(词的理解也就完成了)。以至后面的“欢呼”的理解,气氛都十分活跃。
四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打破了师说生听,师读生练,师问生答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表演,观察,讨论等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形象,更生动,更高效。例如: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去思考该如何读“猫头鹰”、“袋鼠”的话,之后“动物们”的反应。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和经验积累,进而使朗读更加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寓教于嬉,课堂教学戏剧化,表演与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拓展阅读
1、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
这学期,中心校将中国最出色的家庭*师李子勋的力作——《幸福从心开始》,推荐给我们“自愿读书小组”的成员,使我有幸阅读了这本书。书中从子女教育、婚姻关系到社会生活、心灵成长等方面,用一个个真实生动、蕴含哲理的案例,帮助人们打开心结,滋养心灵,打造幸福的快乐人生。阅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许多新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的确是受益良多啊!
从书中我了解到大多数的心理冲突来源于文化(观念系统、生活方式、群体规则)的冲突,例如:精神疾病中的“幻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有不一样的感受。在东方文化中以耻感为重。幻听的内容多半是自己的作风不好、品行不端。在西方文化中以罪感为主。幻听多是被指责有罪、邪恶一类。而幻听在非洲部落或印第安部落又不一样,因为幻听被解读为通灵,所以幻听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幻听的人被大家奉为智者,受到爱戴和崇敬,所以人们会有意去发展幻听的能力。由于幻听的指向是预告灾难、天气、节气、播种、出猎等,当人出现幻听的时候不仅不苦恼,反而欣喜若狂,这样的幻听自然也不会干扰到他正常的生活。这说明,观念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在你这是烦恼,在他那也许就是快乐呢。
人总会以自己的蓝本来观察别人的内心。快乐的人以为谁心里都是阳光明媚的,抑郁的人则认为天总是深灰色的;简单的人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得很简单,复杂的人则把所有的事想得很复杂。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总以为是对方的错,却不知道这都是思想差异惹的祸。
我和家人的一次冲突就是思想差异造成的。那(www.**)天,一位中年男人手里拿了几张纸敲我家的门。说是进行人口普查的,我想都没想,就热情的把他带到屋里。他问什么我就说什么,连公公、婆婆的工作单位都给他说得清清楚楚的。调查完后他就走了。等老公下班后,我把这事给他一说,被狠狠地批了一通。我还不服气,和他大吵了一架。现在用李子勋老师的观念来考虑问题,老公考虑的不是没有道理:一个陌生人,只说他是搞人口普查的,什么也不问,什么也没想,就让他进屋,还把家里的情况给别人说得一清二楚的。现在社会上这样的事引发的悲剧不胜枚举呀!如果那时我看了李子勋老师的这本书,和家人是不会发生那次冲突的。现在的我遇到事情很会辩证的思考问题了。
在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乐观和悲观对这个世界都有贡献,前者发明了飞机,后者发明了降落伞。细细体味,颇有一番道理。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不同的心境以致产生不同的结果。然而无论用何种眼光看世界,都是为了我们获得更快乐,更飘逸洒脱。我们都想永远做个快乐的人,人生本来就苦短,把时间浪费在痛苦上岂不是很不划算?兴许在这种快乐的心境下,还可以找寻出更多的解决之道呢。
善于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及时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那么伴随我们人生的将会是更多的快乐,幸福也会在我们心底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到枝繁叶茂!
2、《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
《生命从明天开始》,我是流着眼泪看完这本书的,在读着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我的心都在颤抖,殊不知这些字都是在她们的全身肌肉已经萎缩无力的艰难状况下合着汗水和疼痛而写下的。
我不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表达此时我心中的震撼,文字在心灵的震撼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我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感动,语言在灵魂的感动中也显得那么得无力。
我只能用笨拙的话语去表达我对姐妹俩的敬佩,她们所面临的困境是我这个养尊处优的大学生不仅是不能承受的,也是我所不能想象的。当我在为一些风花雪月或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烦恼、叹息、沮丧、甚至于有那么一小会儿的绝望时,她们却在和命运*,和死神说不。现在想想我的痛苦和她们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甚至有些可笑,有些无病呻吟。
有人曾经这样感叹:“她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值得广大残疾朋友学习的,只有自立,我们才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姐妹俩的精神不仅是残疾朋友要学习的,也是我们这些人,这些四肢健全的正常人所要学习的。
春曼心曼两姐妹让我的脑海里回响着这么一句话:“可以消灭一个人,就是打不垮他!”这也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在和死神的对抗中,姐妹俩并没有*垮,她们清楚,死亡越来越近,也许今晚的她们就看不到明朝的太阳,每一天的逝去都表明死神的通牒在悄然逼近,生命的时间是可以数得清的。
姐妹俩不想浪费任何与死神抗争的机会,于是她们选择了文字。她们的文章中没有繁华,没有绚丽,没有颓废,没有软弱,质朴的语言却感动了任何人。她们俩用生活中最平常的经历最直接的感受最真实的想法去洗涤我们的心灵,去燃烧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不屈,什么是努力,什么是自强,什么叫关爱。
在整本书中都透露着春曼心曼两姐妹对生活的热爱,对所有关心着和关心过她们的人的感恩,对任何处于困境中人的鼓励和支持,仿佛昨天的那些痛苦对于她们来说是可以轻描淡写的,只有明天的阳光才是最重要的,姐妹俩依然在坚持笑对人生。试想有几个人能在知道自己的生命期限以后还能有勇气用如此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去鼓舞他人面对困难,去安抚其他受伤的心呢?姐妹俩是真正的强者,不需要别人的可怜,她们的文字和她们的心一样坚强乐观。
在春曼30岁的时候,在这个被医生认定是死神即将降临的年华里,姐妹俩的书《生命从明天开始》出版和我们见面了,这些坚强的文字历尽艰辛终于变成了铅字,给了她们很大的安慰,用姐妹俩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奇迹”。其实春曼心曼两姐妹才是真正的奇迹,她们用自身的顽强创造了奇迹,一个在我心里扎根并茁壮成长的奇迹,并且我相信大家都希望奇迹能继续下去,你们会一直微笑面对一切。
“从梦中醒来,拥着棉被的女孩眼眸里含着一汪泪水,她轻咬嘴唇,让泪水融化在和煦的阳光里,然后绽放出一个明媚的笑脸。柳枝再展新绿,细雨润色过的春天很美,淡淡的紫丁香花香四溢。”美丽的梦依然在继续,一如你们温润如玉的文字,我真心地希望你们的人生长久,可以在文学的道路上找到你们生命的真谛。
3、《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
世界上的任何生命,都是无价的,即使他们的身体有缺陷,仍会有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的地方。春曼、心曼姐妹俩就是这样的人,身残志不残,通过学习她俩的故事,让我获益良多!
这本书主要讲了两姐妹生命倒计时的人生历程,虽患疾病,但仍奋斗着、拼搏着,高贵且坚强的活着,生命当中一直不拒绝勤奋和美丽。本书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了命运是海我是帆;第二部分讲了支撑她们生命的一些美丽的亲情故事;第三部分讲了影响他们一生的人的一些故事;第四部分将两姐妹俩的爱情历程;第五部分讲了在她俩生命最后的365天里所做的事。
看完之后,真的很佩服她们那种敢爱敢恨的气魄,努力创作为家庭减轻负担的毅力,以及五年来一直坚持所开通的君曼心理热线,一直为他人解答疑惑,做心灵上的辅导和慰藉,这种奉献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她俩遭遇挫折时,总是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帮助她俩,更有一些在精神上给予她们帮助的,比如,泽华姐姐,孙大姐和小晶阿姨,这么多人乐意帮助她们,才使得她们的生命更好地延续下去,“予人玫瑰,手留*”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坚信: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将会遇到自己的另一半,邂逅到美丽的爱情。这本书中写了心曼和小毅的美丽爱情,但结果不尽如意,由于心曼的文化水平和身体上的缺陷,不被小毅的母亲所接受,即使父母反对,但小毅仍坚持和她结婚,她考虑再三,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拒绝了小毅的要求,虽然痛,但那是值得的,她觉得放弃也是一种爱的方式,就这样结束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份爱情。我觉得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孩。
在她俩生命最后的365天里,仍然拿起电话,接听君曼心灵热线,为来线的人做热切的交谈,倾听他们的烦恼,再试着*他们,耐心地为他们解答,即使生病也毅然坚持接通热线。的确,生命不在乎长久,只在乎过得是否有意义、有价值,那才是最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所以人生在世,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价值观,让它来引导我们,那样我们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生命从明天开始,我们应该把握好每一个今天,迎接美好的明天,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我们应珍惜眼前的事物,努力去奋斗,去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吧!书中两姐妹在很小的时候就患了脊髓萎缩症,虽然她俩行动不便,但毅然拼命地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事物,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姐妹俩想方设法做一些事,办书亭、开通君曼心灵热线,努力创作、写文章投稿赚取费用等等,这在我们这些正常人来看,都是难以坚持下去做好的!
《生命从明天开始》告诉了我们应始终相信幸福的花朵只开在我们自己的手掌心中的,善待自己,也善待生活吧,更要以平和的心态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天,生命对于她们来说,每天都是新的,当然我们也不例外,我们更要珍惜和把握好每一天!
4、《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
这本书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当我看到它的题目时,我就感到很新奇,才看的。真的是一本好书。
我10岁。妹妹八岁,弟弟上学了。妈妈买来铅笔和田字格本对我们说:“从今天起你们姐儿俩就在家里自学吧,妈教你们汉语拼音。”从此,每天我和妹妹都趴在窗台前焦急地盼望弟弟快点放学回家。
然后,我们好能对着他的课本学写生字,用稚嫩地童音拼读:“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柳树发芽了……”我们的小脑袋瓜里就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天空是蓝的,柳树是绿的,在绿色的春天里.一群小朋友在花丛中捉迷藏,那其中就有剪着齐耳短发的我和妹妹。
12岁,我高烧不退,被妈妈连夜送进医院,很快,医生就给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这是我从六岁起第13次直面死亡。我的床头被医生插上了象征危重病人的小红旗。医生和护士忙着给我输氧气、注射药物。我则在半昏迷的状态中紧紧地抓住妈妈的衣角不放——那一次是母爱救了我。
当医生无奈地向妈妈宣布医院所有的好药对我的抢救都无效时,妈妈气喘吁吁地跑了很远的路,去单位的医务室求人赊了八支我从来没有用过的青霉素注射液,回来求大夫给我用上,终于使我挣脱了死神的魔爪又活了过来……
看完这本书,我懂得了:生命可以从每一天开始,所以不要轻易的放弃生命。
5、《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
当我把《生命从明天开始》这本书看完时,我心中是很复杂的,有点澎湃,有点伤感,但更多的是激励、健康、向上!这是一本励志、充满情感、充满感动的书。在此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生命从明天开始》是由一对姐妹春曼、心曼用她们一生的心血写成的。她们同时被医院诊断患“婴儿型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身体重残。二人没有上过一天学,依靠自学进行创作。在用10年时间的煎熬中,怀着对生命的热诚,对爱的感恩写就了一部16万字的献给母亲的书——《生命从明天开始》。
这本书所展现的是:两个作者从小得病,父亲早逝,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弟弟,她们只能依靠渐渐年迈的母亲。在生活中,春曼、心曼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虽然,她们在身体上有缺陷,但却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梦想:上学、工作、孝敬父母。
心曼曾经说过:我所想的是怎样才能争取到明天,怎样才能让生活更美好。我现在很幸运,能活到今天,并且我能够为明天去努力,去奋斗!这一段话,如同清风抚过我平静的心湖,荡起层层涟漪,让我不禁陷入沉思。
在书里,姐妹所写的人生座右铭是:生命不拒绝勤奋和美丽!这体现出她们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并用剩的不多的岁月,向大家诠释了人一生的意义:“人活着就要去努力!去创造!去实现梦想!”还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一次了解!
《生命从明天开始》不仅仅教会我们坚强,还让我们学会怎样微笑的去面对生活,去面对人生!这让我想起了《*》里的一句话:压伤的芦苇它不折断,将残的灯火它不灭。
其实只要一切鲜活的事物,它就是美丽的。当我们在被这本书的感动之余,不妨想一想自己,是否比她们幸福,再大的困难也没有她们姐妹俩大!
快去阅读吧!为什么不能珍惜现在的生活,为什么为得不到满足而怨天尤人。记住心曼那段精彩的话吧!它会使你的心灵受到洗礼,它会激励你勇往直前!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can.com/articles/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