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秦观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8-13 09:09:50

江城子秦观阅读答案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3.请结合“杨柳”“飞絮”两个意象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3分)

4.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3分)古代写愁的名句很多,请写出用相同修辞手法写“愁”的诗句。(1分)

参***

3.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暮春时节,柳絮漫天飞舞的姿态常常会撩乱人的思绪,这首词借杨柳、飞絮抒发了春景逝去,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离愁别恨之情。(评分标准:答出“青春易逝”“离愁别恨”各1分,结合意象分析1分。)

4.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描写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抒发了离别之苦。相同手法的句子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评分标准:手法1分,具体解析1分,情感1分。相同修辞的名句只要用比喻和夸张(主要是比喻)写愁,书写正确,均给分。)

拓展阅读

1、王维《渭曲》诗意

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开元九年进士。曾任右拾遗,后迁*御史,奉使出塞,在凉州河西节度幕府兼为判官。王维晚年笃志奉佛,在辋川别墅过着田园生活,常与诗友游览赋诗。王维的*经历较为复杂,这给他的诗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他早年积极上进,诗中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情调;出使塞上,感受到边塞生活气氛,诗中的格调也苍劲、豪壮起来;隐居田园,终日流连山水之间,对于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则体会尤多。这首诗是早年之作,其中也渗透着许多冷寂、虚无的情调。王维的诗艺成就很全面,他对古、律、绝各种诗体都很擅长,各有佳作。他还工于绘画、音乐、书法,在这些领域都有盛名。

本诗题一作《送元二使安西》,是唐诗中最有名的诗篇之一;谱入乐府,作为送别曲,末句重叠歌唱三次,又称《阳关三叠》。王维的朋友元二要出使安西(在今新疆库车附近,是当时安西都护府治所),王维在渭为他设酒送别,诗中写的就是这种情景。

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节序与环境特点。春天的早晨,杨柳依依,朝雨洒过的渭,尘土不扬,柳色新翠,客舍中一对好友正在饮酒话别。从诗中的朝雨渭话别的情景看,王维是头一天从长安送元二到这里的(唐人在长安送朋友到西部边塞,多半是送到渭分手)。别前的话已经是说了很多,现在就要分手远别,在这个值得记忆的时刻,节序正宜,环境正好,所要的只是别前的畅饮了。写节序、环境,为送别,为畅饮准备了适宜的外在条件。这个条件的氛围是清新、明丽、轻柔、静穆的,因而此诗的描写与一般的送别诗极力渲染分别时情景惨重,很有不同;但是,没有过分形容,并不意味着感情是浅淡的。这从诗的最后两句看得比较清楚: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劝饮之辞,也是珍重的赠语,更可贵的是这里有诗人站在元二角度对前路的设想,想到元二西出阳关之后,再无故人,难有依托照应,那时身处绝域会感到特别孤愁羁苦。这里诗人是用亲切的体贴人心的情感来感动友人和其他诗人的,这是友情中最深微、最可贵之处。因为难舍难分是友爱的初级形式,真正恒长深厚的友爱,是表现在体贴关怀和无私的帮助之中。王维在诗中舍去了送别语中的许许多多,唯特意突出这两句入诗,而其*力从当时到后世历久不衰,不仅因为诗中写出了“情语”,更在于是写出了情人中的最深长的那一部分。

2、古诗文《鹧鸪天》题目及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平岗细草鸣黄犊②,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③。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些:语气词。②犊:牛。③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沽,卖。]

7.请展开想像,描写“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所表现的田园春光。(2分)

8.词中加点的一个“破”字,用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它的表现力。(2分)

参***:

7.(2分)示例: 乡村小路边柔嫩的桑枝上有了点点绿色,吃草的小黄牛在山坡上时不时哞哞的叫着,太阳偏西,回巢的乌鸦点缀着有几分春寒的树林。

8. (2分)一个“破”字,用拟人手法,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①这首词的上阙写早春景象,抓住了早春景物的特点,极富有情趣,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②“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

4.(8分)

(1)(4分)上阕写景,抓住“柔桑”“平冈细草”“黄犊”等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农村早春景象的意象着力刻画,(1分)同时词人注意炼字,把早春景象写得生动传神,(1分)如写柔桑的嫩芽用一“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让人感受到了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一个“鸣”字又写出了黄犊乍见春草的欢快无比,用“点”写寒鸦让人不觉得伤感、凄凉。(1分)词人用喜爱的笔触把农村平常事物纳入笔下,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来情味盎然。(1分)

(2)(4分)运用衬托之法,把“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着写,(2分)反衬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留恋之情,表达出作者对充满活力的农村、农村春色的热烈赞美之情。(2分)主性试题,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3、苏轼《石钟山记》及译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①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②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③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④。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⑤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⑥,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⑦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①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②扣,通“叩”,敲击,敲打。③桴(fú):鼓槌。④硿硿(kōng )焉:硿硿的(发出响声)。⑤噌(chēng )吰( hóng ):形容声音洪亮。⑥罅(xià ):裂缝。⑦窾(kuǎn )坎(kǎn )镗(tāng)鞳(tà):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B.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C.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D.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即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它简要记述了全国137条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

B.中国干支历采取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如“丁丑”。

C.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奖善行,称为谥或谥号,如周景王、魏庄

D.公元前522年周景王铸造了一套名叫“无射(yì)”的大型编钟。无射是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钟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把大石、栖鹘、水波的形态或声音描绘得形象逼真,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景,绘形绘声,写得十分出色。

B.文章描绘出一幅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

C.作者写了两处水声,都写得比较舒缓,有徐察细勘之意;对两处鸟叫的描写也大致相同,都是先写其声,后写其名。

D.作者在和儿谈话中将两种声音与“周景王之无射”和“魏庄之歌钟”相联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出以钟名山的缘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参***

4.A【解析】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像要扑打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中发出磔(zhé)磔的鸟鸣声;又有一种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的叫声)。

5.C【解析】谥号用以褒贬善恶,不只褒奖善行。

6.C【解析】先写出了“栖鹘”之名,写水“大声发于水上”。

7.(1)郦道元认为(此山的)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译出“临”“鼓”“搏”各1分,大意2分)

(2)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还自己认为得到了石钟山得名的真相。(译出“陋”“考”“实”各1分,大意2分)

《水经》说:“鄱阳湖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去探寻它的所在地,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打它们,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山石被敲打时能铿锵作响的,到处都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湖北黄州坐船到汝州去,大儿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西)湖口,因而能够察这座称为“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孩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本来就怀疑,根本不相信这说法。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绝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像要扑打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中发出磔磔的鸟鸣声;又有一种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

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钟声洪亮像钟鼓的声音连续不断。船夫大为惊恐。我慢慢地察,原来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它们的深度,微微的水波涌进洞穴和裂缝,波浪激荡便形成这种声音。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心,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因此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歌钟的声音。古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

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根据主猜测去推断它的有或没有(正不正确),可以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夜晚乘着小船停靠在悬崖绝壁下面,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人和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而浅陋的人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事情的真相。我所以记下以上的经过,是因为叹惜郦道元的解释过于简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释太浅陋了。

4、《王维字摩诘》文言文

下面的文章,完成1823题。(17分)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

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所①。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

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

[注]行所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8.文章最后一段中的后人指的是___________。(1分)

19.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闲音律 (2)同诣九公主第 (3)延于上座 (4)对曲果然

20.下列各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因出诗卷

A.我欲因之梦吴越。

B.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然后践华为,因河为池

21.把下面的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之佳制乎!

(2)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

22.这篇文章从00和00两个方面介绍了王维的生平。(2分)

23.从本文看,王维在安史之乱平定后获得豁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

18.苏轼

19.同娴,熟习;到去;延请;果真这样

20.C

21.(1)(这些)都是我经常讽诵习的(诗作)。(我)还以为是古人之作,却(竟然)是你的佳作啊!

(2)叛军在凝碧池设宴,把梨园乐工全召来合奏各种乐器。

22.才能和品行(为人)

23.他在凝碧池宴会时写痛悼诗表达对皇帝的思念,为皇帝所闻。

点击查看更多江城子秦观阅读答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52572.html

热门阅读

  1. 丝丝入扣的造句
  2. 猫狗捕鼠儿童童话故事
  3. 《一剪梅》诗词汇总
  4.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范文500字
  5. 有你真好的句子
  6. 椒的组词与造句
  7. 最新二月二龙抬头日祝福短信
  8. 那一棵有年轮的树散文
  9. 新年春节祝福语送朋友的句子
  10.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美文
  11. 学雷锋的手抄报
  12. 给老人的生日祝福语
  13. 石油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研究论文
  14. 小学运动会啦啦队口号
  15. 开学典礼发言稿模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