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绝句原文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2 14:43:10

梅花绝句原文翻译赏析

《梅花绝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前言】

《梅花绝句》,嘉泰二年(1202)春作于山阴,陆游时年七十八岁。此组诗共六首。陆游爱梅花,也写过不少梅花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笑傲寒风的梅花的爱慕之情。

【注释】

⑴闻道:听说。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⑵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

⑶何方:有什么办法。千亿:指能变成千万个放翁

⑷梅花:一作梅前

听说梅花在寒冷的清晨绽开了,那些梅花像雪堆一般的在整山遍野开放;我很喜欢梅花,真不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化作千亿个我,在每一棵梅花树下欣赏梅花。

面对不畏严寒、傲雪凌霜而又高节丽姿、玉骨冰肌的梅花,不禁令人想起古人爱梅的往事。一些文人以梅自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传为佳话。北宋诗人林逋一生不仕不娶,喜欢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他以梅花比喻自己清高不群的品格和淡泊幽远的情趣,不趋荣利,布衣终身。“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花高洁娴静的品性和神清骨秀之风从这些文人诗家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梅花折射出的淡泊情操与高洁品格。

拓展阅读

1、《沪杭车中》

徐志摩

匆匆匆! 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 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 这首诗作于1923年10月30日,发表于1923年《小说月报》第十四卷第11号,名 《沪杭道中》,后收入 《志摩的诗》。

诗中,意象的新颖确实令人叫。胡应麟在 《诗薮》里说过: “古诗之妙,专求意象。”何景明在《与李空同论诗书》里又指出:“意象应曰和,意象乖曰离。”意是心意,象是物象,心意和物象融为一体,就有了和谐的意境美了。我们通常说的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技巧,就是这个意思。诗人在这首诗里,不仅承袭了中国传统的意象手法,而且在向外国诗歌学习中,对“意”又有了新的艺术处理。徐志摩笔下的“意”,不是静态意义上的“意”,而是发挥了诗人想象力的一种“意”。在评论济慈的《夜莺颂》时,徐志摩就曾反复强调,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正是想象力最纯粹的境界。

《沪杭车中》的前半首,诗人连用了九个描述性的意象——烟、山、云、水、桥、橹声、松、竹、红叶,由此组成了一幅江南秋色图,进而又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把车轮发出的声音,化成了 “匆匆匆”、“催催催”两组象声又寄情的词组,为后半首抒发人生感叹做了铺垫。如果说诗的前半首是以景寓情的话,那么,到了后半首诗人就是直抒胸臆了。你看,诗人借那“艳色的秋景”,首先引发起梦境似的幻觉,进而又按捺不住灵府里深藏着的种种人生的感触,径发出了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的感叹。

在这首诗里,诗人巧妙地把诗的情思与现实的物象有机组合,感情被物象渗透,物象直射出感情来,诗作又模拟车轮的节奏和列车行进的声响,使得韵律急促、明快而又蕴含着深沉,那韵律的音乐美是与景致的画面美谐和在一起的。

2、《楚庄缨·〔西汉〕刘向》 注释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

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缨者也。”遂败晋军,楚得以强。此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也。

——《说苑》

〔注释〕趣:催促。 湔(jiàn):溅洒。

中的楚庄王,是位颇富人情味的可爱雄主。

他早年“沉湎酒色”,但听了伍举“大鸟集于楚国之庭,不飞亦不鸣”的隐语进谏,便然改过,激发了“此鸟不飞,飞则冲天”的豪迈雄心。他体恤下情,在伐萧之战中听说“师人多寒”,便“巡三军,拊而勉之”,顿使“三军之士皆如挟纩(丝绵)”。他虽曾莽撞地“问鼎”中,欲取周天子而代之,但在伐陈战役中却能信守诺言,封陈回师,被孔子叹为“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他能跻身于春秋“五霸”之列,实非徒具虚名。

则以动人的描述,展示了楚庄王尊重人才的又一磊落风貌。

一个君臣宴饮的欢畅之夜,堂上的灯火突然熄灭。有人竟趁此机会不规不矩,拉扯楚王美人的衣衫。美人当即一把扯断对方的帽带,转身就向楚王告状。读者从她气咻咻的话音“趣火来上,视缨者”,便可感受到她已怎样怒不可遏。此刻,只要庄王一话,那可恶的“引衣”者,便将显形于众目睽睽之下,很可能还要掉脑袋。楚庄王的反应,却大大出人意料:他竟毫不动气,反而大声传令左右:“今天和我饮酒,不断帽带不能尽欢——大家都给我把帽带断了。”——这真是妙的主意。待到灯火复明,美人就再也分不清是谁扯过她的衣衫,只有鼓起腮帮干生气。

故事到这里可结束了。作者却又以“居三年”宕开一笔,添了一段“晋与楚战”的袅袅“尾声”:在庄王进击的关键时刻,发现总“有一臣常在前”,五次接战都奋不顾身打头阵——他究竟是谁?来就是当年喝醉了酒,在黑灯瞎火中扯美人衣衫的“缨”者!

刘向记载这则故事,是要说明“有阴德者必有阳报”的道理。所以,结论该就是:为人处世要多积“阴德”,为自己留条“退路”——这样迂腐的说教,岂不大大辜负了楚庄王那磊落豪爽之心?庄王之“庇护”缨者,难道就是为的求其图报?非也!他的本心,乃出于对人才的爱惜。在决定“缨”者命运的一刹那,庄王首先检讨的,是自己“赐酒使醉”的“失礼”之过,而不是臣下的“越轨”之行。人孰无过?何况又是在醉酒失态之际!怎能因其偶尔失态,便羞辱了国之壮士?这便是庄王当时的真实心境,也正是他体谅人才、尊重“士”之人格的敦厚之处。

汉高帝《求贤诏》说:“盖闻王者莫高于周,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一语道破了贤材之难得和对成就宏伟事业的重要。但是他后来却杀韩信、忌萧何,还逼反了淮南王黥布。可见要真正爱惜和尊重人才很不容易。需要指出的是,“贤材”也与普通人一样,有其七情六欲,甚至还有明显的缺点。倘要以“足赤”、“完人”要求,则管仲穷困时“分财”亦曾“多自与”,陈平居家时还曾“盗嫂”,早就该斥退不用了,又何能辅助齐桓、刘邦,成就前所未有之巨勋?曹操总算懂得这个道理,甚至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公然宣布,愿用“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的贤者。但刘桢只因不敬曹丕的甄夫人,便被曹操恼怒收押,罚作苦役,看来也还是言行不一。

楚庄王之所以可爱,正在于他能设身处地,真心体谅人才的偶尔过失,而尊重臣下的人格。即使在损害到自己颜面的时刻,也能宽贷人们一时的“越轨”之行。他以自己的磊落襟怀,表达了对人才的真诚爱护之情。这样的雄主,能够得到四方贤才的归心,并在事业上与之同心同德、舍身奋斗,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3、锦瑟优秀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

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6)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7)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点击查看更多梅花绝句原文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6034.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