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时间轨道的赢家生活随笔

发布时间: 2025-07-12 14:56:34

掌握时间轨道的赢家生活随笔

如果你想要实现什么目标,而那个目标看起来并不容易,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定速的轨道上。

如果你偶尔会看看房地产广告的话,那么,你一定会常看到,最大的利多,就是某个本来偏远的地方,号称在两年后地铁就会通车。房地产专家也通常会告诉你,有地铁的地方房价上涨得快,在步行10分钟可到地铁的距离,就算不会涨,也能够“抗跌”。

其实,全世界都一样,距地铁步行10分钟内的房地产,几乎都是连年上涨。

你也应该发现,一个地点,如果没有地铁,只有巴士,不管巴士再多,它的增值度*不如地铁。

为什么?

这就是“轨道”的问题。

人们信任轨道,信任“时间表”。固定,是一种保证,让人安心。就算有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但因为可能会有“塞车”的疑虑,发生人为事故的概率也比较高,所以人们的信任感较低。而且,我们也喜欢“定速”。定速让人更感安心。

如果你想要实现什么目标,而那个目标看起来并不容易,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定速的轨道上。如果你想要学好语文,每天就念一页,也胜过一天念了10页,却常在几天之内就鸣金息鼓的拼命三郎。

这就是所谓的“循序渐进”。也是我们小时候读的“龟兔赛跑”的道理。

没天分,没关系,就当一只每天爬的乌龟吧。当然,如果你是一只努力不懈的兔子,那么,你有比乌龟更好的条件可以征服巅峰。

世界上,有些道理是共通的。比如减肥。如果你每天稍微少摄取一点热量,每天做一点消耗能量的运动,那么,至少在一个星期之后,你可以看见自己的腰围稍微变小些。减肥最怕爱立志的刚猛之士。如果你立志在一周内瘦下10公斤,用了各种狠招,那么,就算你成功了,人类的惰性反扑也很刚猛,你大概在一个月内会胖得比你减下的更多。

把自己放在轨道上,每天定量完成一些。我曾经看过一位世界著名作家叙述,对他而言,写作已经是一种瘾,因为已经是经年累月的习惯,不写些什么的话,他一天都觉得难受。就算是肠枯思竭,他也会企图填满一张摆在眼前的稿纸,就算是写上“我今天真的不知道要写什么”也好,说也奇怪,只要开始写,他就会有灵感了。

就算是大家觉得很“不修边幅”或“不按牌理出牌”“不受常规限制”的艺术家或作者,如果他不想在中年还在那里感叹怀才不遇的话,他也都得在自己设定的轨道上前进。

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树就是个好例子。他也跑马拉松,每天早晨,天未亮就起床了,开始跑步。他曾说,跑步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可以一辈子写下去。

我相信,人在从事高心肺功能的训练后,脑袋也更清明。每天早上跑步结束,他开始写作,至少每天写满10张稿纸。

写作当然会遇到瓶颈,有时写的心血也可能在第二天决定作废,但是持续本身就是能量的泉源,总有一天那个瓶颈会消失于无形。

这不只是艺术创作者成功的秘诀,事实上,所有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之所以能够创业,靠的也是每日持续前进的力量,靠着这种力量,王永庆从米店伙计变成了塑料王国的创立者,而李嘉诚从叫卖的小贩变成富甲天下的商人。

他们都不是只想“赌一把”的赢家,而是每天扩展一点点的赢家。

拓展阅读

1、我的

我的乡在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太原又称并州,是一座建城2500多年的古城。这里四季分明,风景优美。

太原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天龙山、晋祠、双塔寺、蒙山大佛,历史悠久,景色宜人。我最喜欢的就是晋祠了。那里山水环绕,古树参天。最引人入胜的是晋祠三绝:宋代泥塑侍女像、周柏、鱼沼飞梁。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侍女像已经不让游人参观了,但是从展示的图片上能看出,历经那么多年的风雨,侍女像仍然姿态优美、栩栩如。最有趣的是鱼沼飞梁,据说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立交桥。

太原还有许多公园,如:迎泽公园、龙潭公园、滨河公园等。每个公园各有不同,吸引了众多的游人来这里锻炼、游玩。春天的迎泽公园最能感觉到太原春天的美。萌的小草,美丽的小花,还有发芽的柳树、水中嬉戏的小鱼、空中游戏的小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太原有许多特产,如:小米、红枣、核桃、老陈醋……尤其是老陈醋营养健康,驰名中外。

太原是一个充满力的城市,我们在这里幸福愉快的。我爱我的乡,我爱太原。

2、唱不尽的外婆和童年光的

外婆虽然不识字,但她在带大我的过程中,教会了我唱《外婆的澎湖湾》和《小红帽》。我不记得她跟着电视学了多少遍才记住那些歌词,只记得,每当她用一点也不标准的普通话轻轻地哼出“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的路上”,我的眼前就会出现这样的画面:湖面波光粼粼,湖水拍打着沙滩,落日依依不舍地拥抱着地平线缓缓退却,远处,茅草屋上的炊烟袅袅升起,近处,一老一小两个身影,正缓缓往的方向走去。

我蹦蹦跳跳地跟外婆学唱《小红帽》:“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我把糕点带给外婆尝一尝/她住在又远又僻静的地方/我要当心附近是否有大灰狼……”农忙,外婆经常把我放在邻居,拜托邻居照顾我。我把邻居给的糖果藏在口袋里,等外婆回,跟她一起分享。与外婆分享糖果的心情是十分愉悦且甜蜜的,所以我也就不怕歌里的大灰狼了。

很多候,笑眯眯的外婆,笑着笑着,会叹一口气,说:“芳儿总是要长大的哟,出去念书之后,别忘了带好吃的回来看外婆啊!”

然而,我被父母接去外地上学之后,回外婆就成了做客。我常常想象捧着糕点回去看她的画面:我独自穿过郊外的小路,去那个遥远又僻静的地方看望她,整个旅程又浪漫又惊险。

从小在单亲庭的周杰伦,对外婆和妈妈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他的歌曲《外婆》虽然没有《听妈妈的话》那样高的传唱度,却令人百听不厌。《外婆》里的歌词,只是简单的叙事,曲调也没有进行过多雕琢:“今天是外婆日/我换上复古西装/载着外婆开着拉风的古董车兜兜兜风/车里放着她的最爱/找回属于是她的年代/往大稻埕码头开去/把所有和外公的往事静静回忆……”

也许,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觉得与外婆有关的童年记忆,是非常浪漫和温暖的。也许因为外婆是母亲的母亲,所以我与俱来就能感觉到,与她之的那份亲情,要格外温暖、柔软一些。这种温暖和柔软,来自于她总是对我宠溺地微笑,存一年半载的零食去喂饱我馋得不行的肠胃,以及逢年过节厚厚的红包和長长的嘱咐。当然,更有可能是来自于一种连我自己都并不十分清楚的怀念和亏欠。

周杰伦唱:“外婆她的无奈/无法变成期待/只有爱才能够明白/走在淡水河畔/听着她的最爱/把温暖放回口袋……”我听着听着,竟然觉得有点心酸。

在中国传统称呼里,对于奶奶来说,我们是“孙子”或者“孙女”,而对于外婆来说,我们就成了“外孙”或者“外孙女”。因为这个“外”字,外婆想短暂地拥有我们,似乎总是要经过谁的同意。

长大之后,我很少有回外婆,因此,也很少有机会,于黄昏分,与外婆手挽手走在沙滩上,一起哼唱一首歌,更是难得能带些糕点去让她尝一尝。

童年的歌谣,我如今很少再唱,只是每次听到,都能回忆起独属于外婆和我的温暖岁月。歌有唱完的候,唱不完的,是记忆里的外婆和童年光。

3、小店一

去年夏天,我们社区里新开了一小店,主要卖蔬菜水果,兼卖米面油盐。小店虽小,也算是五脏俱全,方便了社区人。戊戌年除夕,小店还在开着,要开到下午,专门等着那些工作忙碌晚回的人,可以到这里买他们需要的东西,尤其是过年包饺子的韭菜。

小店虽然只开了小半年,但天天的往来,已经和大很熟悉,如邻里街坊一般亲切。人们早已经看得门清儿,是从河北乡来北京打工的一子经营这个小店。父亲和母亲整理果菜,不地清扫一些挑剔的顾客手掰下的菜叶,儿子开一辆面包车负责进货,儿媳妇在电子秤前结账收银。沙场点兵,倒也各在其位,一人忙忙碌碌,脚不拾闲,把小店弄得井井有条,红红火火。

父母和儿子都是扎嘴的葫芦不大爱说话,儿媳妇爱说,嘴也甜,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叫得很亲,人们都爱到小店里买东西,省了走路到外面的超市去,像是又回到过去住胡同的候,胡同里的副食店(过去我们管这样的小店叫做油盐店)虽然没有现代超市那样繁华,却*没有假货过期货或缺斤少两。如果忘记带钱或者带的钱不够,完全可以下次再补上。如果是老人,买的东西多,儿子会主动上来帮你扛回。如果你病了,出不了门,下不了楼,只要你扫过微信,在微信告诉小店一声,他们就可以送货上门。小店成了大的菜园、果园、后花园和开心乐园。

除夕这一天,小店开到了下午,然后,他们全坐上儿子开的那辆面包车,回过年。两个多小的路程,只要不耽误除夕夜的饺子和鞭炮就行!儿媳妇笑吟吟地对来到小店里的客人,一遍又一遍重复说着,脸上一遍又一遍绽放出甜美的笑容。

有人给小店送来的福字和剪有卡通猪的窗花,这一子都贴在了小店的窗户和房门上。人们说,是让你们带回过年贴的。儿媳妇笑着说:现在就是过年了,贴在这里,我们不在,也显得喜兴,让它们替我们看店!

下午两点多了。小店里剩下的货物还有不少,特别是水果,香蕉、苹果、梨、橙子,还有新鲜的草莓和刚进不两天的杨桃。如果卖不出去,他们又带不走这么多,这一走,得过了正月十五才回来,全都得烂在这里。儿媳妇还在一直笑吟吟地结账收银,和街坊说着过年的话,爹妈的脸色有些发沉,心里一定担心这么多水果,都砸在手里可怎么办!

吃过午饭休息过后的街坊们,专程到小店里买东西的不多,路过这里的不少,一看小店还开着门,这一子还没有回过年,都走进小店,好奇,也关心地看看、问问。自从社区里有了这小店,这里人来人往,进进出出,热闹得很,也让人们亲近得很。以前买个菜买个水果,就是买瓶酱油,也都得跑老远去超市,超市很大,进去了,就淹没在人海里,谁和谁都不认识。有了这小店,人们出门抬脚就到,进来都是街坊,相互搭个话,越来越熟悉,越说话越多,小店成了大的一个公共客厅,买了菜,买了水果,买了酱油醋糖,还交流了好多信息,说了好多长里短的亲切的话。

儿媳妇见这么多人进来,高声叫喊着:所有的东西都半价处理了呀!街坊们都明白了,油盐酱醋糖,一瓶子一瓶子,一袋子一袋子,放在这里没问题,这些蔬菜和水果,必须都卖出去,要不就损失了啊,那都是钱,都是这一子的辛苦的血汗呀。

于是,不管需要不需要,进来的人,每个人手里都从货架上取下点儿东西,不一会儿,儿媳妇的电子秤前,居然排起了长队。儿媳妇把东西上秤称好,打出小票,递给人们,不忘说句:阿姨,您看看,小票上是不是打上了半价,要不是,您告诉我一声。人们说:不是半价,我们也会买的!还有人对儿媳妇说:待会儿回,我会告诉街坊,让大都来,你放心,这点儿东西都能卖出去!

我站在队后,听着这些话,心里很感动。在这座陌的社区里,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亲切而贴心的话。普通百姓之的良善,是温暖彼此最美好的慰藉。过去的一年,哪怕有再多的不如意和委屈,这一刻,也都风而去。一年四季,有这样的一个年要过,真的很好,值得期待。

四点左右的候,我专门到小店门口,货物真的都卖出去了。这一正在打扫房子,然后锁上门窗,看见了我,向我挥挥手,鱼贯般挤进面包车。面包鸣响一声喇叭,扬长而去。望着车远去,西天正落日熔金。

点击查看更多掌握时间轨道的赢家生活随笔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6527.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