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课文《穿棉衣为什么暖和》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2 14:56:34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课文《穿棉衣为什么暖和》教案

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问题,在比较、归纳中得出结论。

2.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

3.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准备:铁架台、3—4支温度计、2—3根皮筋、棉花、毛皮(学生可自备毛巾、毛衣、布、丝绸等)、实验记录单、冰块、热水袋。

知道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

一、导入新课

(1)讲述:与前面的例子相反,有时在生活中希望热的物体不要变凉,要设法保持温度,保持热不散出去,这叫做“保温” (板书:保温 )

(2) 讨论:

①要保温应该怎分办呢 ?( 当物体需要保温时,要尽可能减慢热的传递。)

②生活中郎些物体需要保温 ? 它们是怎样保温的 ?

( 学生可能说出用暖瓶给开水保温,将饭放保温锅里,穿棉衣使身体保暖等等。)

二、学习新授:

(1) 认识保温瓶的保温原理:

①出示保温瓶。

②观察:保温瓶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

③讨论:这样的构造与保温有什么关系 ?

④讲解:暖水瓶 ( 杯 )

内有瓶胆,是玻璃制成的,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瓶胆为双层,中问的空气被抽去,抽掉空气不能形成热对流;瓶胆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的物质,可以减少热的辐射;瓶胆口有软木(或泡沫塑料)塞,它是热的不良导体,既能减少热的传导,又能阻止瓶口的空气以对流方式带走瓶内的热量。

(2) 认识棉衣保温的原理:

①出示羽绒、棉絮等保温材料。

②观察这些材料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 膨松。 )

③讨论:这些特点与保温是否有关系 ?

④讲解:棉絮和羽绒膨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借以保持人的体温。

(3) 认识地膜的保温原理:

①谈话:早春,为了保持土温和幼苗,农民伯伯怎样做 ?

②放录像:农民在地里盖地膜。

③讨论:这有什么作用 ?

④讲解在农田、菜园的土地上覆盖塑料薄膜,可以减少空气对流,借以保持地温,使小苗在低温多风的早春不致冻死。

(6) 提问:还有哪些物体像棉被、暖水瓶等物体一样具有保温作用 ? 它们是采用什么方法保温的 ?

(7)小结:要保温,必须尽可能减慢热的传递.可以采用热的不良导体,隔绝与周围气体或液体的接触,减少热的传导、对流、辐射。

研究制作保温盒的方法

(1)讲述:下面,我们要应用今天学的知识制作一个简易保温盒,给一杯水保温。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材料,怎样制作 ?

(2) 学生分组讨论。

(3) 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案。

( 三 ) 巩固练习

1 、概述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全课总结。

2 .解释两种常见现象。

(1) 有人说冬季盖棉被、穿棉衣是因为棉被、棉衣本身厚、暖和,对不对 ? 为什么 ?

(2) 问:棉被、保温箱本来是保温用品,可人们把冰棍放在保温箱里还盖上棉被怎么回事 ?

( 四 ) 布置作业

制作保温盒,比赛保温的效果

拓展阅读

1、人标六下册数

1、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 体会数转化思想,培养生探究意识恒观察、操作、分析概括能力,能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感受探索数奥秘的乐趣,培养习数的积极情感,

重难点

掌握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回忆一下,叫做物体的体积?我们已经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呢?用字母怎样表示?

出示习目标: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体会数转化思想。

能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猜想。

1、下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底面积都相等,高也相等

(1)。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

(2)。猜一猜,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 的体积相等吗?用办法验证呢?

2、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数活动必须建立在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3、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揭示题:圆柱的体积。

(二)操作验证。

1、请生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具,以单位,联想圆形面积的转化方式,合作探究将圆柱转化长方体的方法。

在操作时,生分组边操作边讨论以下问题:

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关系?

②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关系?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关系?

2、组代表汇报

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师适时加以鼓励)

3、电脑演示操作

(1)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

仔细观察: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长方体的宽高又相当于圆柱的

动画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变化?

(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2)根据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3)你的猜想正确吗?生齐读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练习巩固,灵活应用

闯关1.

1、填表。(件)

2、一根圆柱形钢材,横截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生试做,集体反馈。

闯关2.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高(h),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d)高(h)呢?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C)高(h)呢?

生讨论、交流、汇报。

结: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生:底面积)

闯关3.

1、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 ),它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 ),高就是( )的高,因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 )乘( ),用字母表示是( )。

2、圆柱底面半径r厘米,高h厘米,体积v=( )立方厘米

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3、我是法官

1、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底面积高相等,他们体积也相等。( )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 可以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来计算。( )

3、圆柱体的底面积越大,它的 体积越大。( )

4、圆柱体的高越长,它的体积越大。( )

5、如果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体积也扩大2倍。( )

4、填空

1、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那它们的底面积( )。

2、 一根横截面面积是10平方厘米的圆柱形钢材,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拓展:把一根圆柱形木材横截成2段,表面积增加16平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这根木材长2.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

习本节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生汇报收获)

五、布置作业

科书第21页练习第1-4题。

2、人标六下册数

内容:“整理复习”第1—5题,练习的第1—6题。

目的:使生对利息、成数等概念有进—步的了解。能够比较熟练地解答有关利息、成数的应用题,将百分数应用于实际生活。

具准备:幻灯片。

一、等概念

1、做“整理复习”第1题。

请一名生读题。另请两名生加以回答,师补充完整。

提问:“同们准备用自己的存款做些事情呢?”让生自由讨论,师及时表扬那些准备用自己存款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的生,适时进行勤俭节约的育。

2、做“整理复习”第2题。

请一名生读题。

提问:“叫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的意义是?”

“利息是怎样计算的?”

让几名生回答。然后将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用幻灯显示,请生齐读一遍。板书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做“整理复习”第4题。

请一名生读题:另请两名生分别对两个问题加以回答。

4、做练习的第3、4题。

把全体生分或两组。一组做第3题,另一组做第4题,答直接写在堂练习

本上:师**。及时纠正生中间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二、复习有关利息、成数的应用题

1、做“整理复习”第3题:

请一名生读题。

提问:“要求利息,必须知道哪些数据?”(引导生在题中找出本金、利率、时间 各是多少。)

“计算利息的公式是?”(引导生看黑板上的公式。)。

让一名生到黑板前做,其余生做在练习本上。师一边**,一边及时纠正生中出现的错误。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的第1题。

请一名生读题。师无需用任何提示,直接让生计算利息。师行间**,然后集体订正:

结:我们国家还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儿童因家庭困难而失,许多朋友都像英一样把零用钱节省下来存入银行,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又可以把利息捐献给“希望工程”。我们也应该向他们习,平时勤俭节约,不乱花钱,贫困地区的儿童献一份爱心。

3、做练习的第2题。

请一名生读题。

师说明:*建设债券是支援国家建设的另一种方式,储蓄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债券的利率一般高于定期储蓄。

抽取两名生到黑板前做,其余生做在堂练习本上。师**,等全体生做完以后,集体订正。尤其要提醒生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到期时一共能取出多少元?”所以在求出利息以后,不要忘记把本金加上。

4、做“整理复习”第5题。

请一名生读题。

提问:“一成五是多少?”

“这道题里单位‘1’是谁?”

“可以用方法计算?哪种方法更简便?”(方程解法算术解法)

分别请两名生回答这两个问题。

请两名生到黑板前做,分别用方程解法算术解法进行解答,其余生做在堂练习本上。师边**,边纠正生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5、做练习的第5题。

请一名生到黑板前做,其余生做在堂练习本上。师**,集体订正。

、作业

练习的第6题。

3、人标六下册数

1、使生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使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

3、掌握解题关键: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重点难点

1、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掌握怎样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

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比的有关知识,习新知识做准备。

已知六1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的比是3∶4。

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2、创设情境,提出题。

(1)妈妈有10块糖,平均分给哥哥弟弟。每人可以得到几块糖?(每人可分到5块糖。)

提问:妈妈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2)如果妈妈分给弟弟6块,分给哥哥4块,弟弟哥哥糖数的比是多少?(弟弟哥哥糖数的比是3∶2。)

提问: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并不是平均分配,那,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分配吗?好,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分配的问题。

1、讲解例2。

例2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种大豆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4、人标六下册数

抽取游戏

1.使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的价值,增强应用数的意识。

抽取问题。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盒子里有同样大的红球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猜一猜。

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1) 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2) 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关系?

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第1题。

(1) 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2) 同交流,说明理由。

第2题。

(1) 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知道呢?

(2) 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5、人标六下册数

内容:科书第4页例1第5页例2,完成第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及练习二的习题。

目的:使生理解成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一、导入

师;前面我们习了百分数的一些应用,像 计算发芽率,出勤率,成活率,还有计算储蓄的利息等。今天我们来习“成数”,板书题;成数

成数常常用来说明农业的收成,比如说今麦比去上增产二成,苹果比去上减产一成,这“二成”“一成”是用来说明收 成情况的。

说明并板书;“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二成”就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就是20%。

麦比去增产二成,也就是麦比去增产十分之二,即百分之二十。下面让生回答:

“苹果比去减产一成,表示意思?”(表示苹果比去减产十分之一,即百分之十。)

“油菜去比前增产成,表示意思?”(表示油菜去比前增产十分之,即百分之十。)

出示例1,让生读题。提问:

“去比前多收了二成五,表示意思?”(多收了二成五,表示多收了25%。)

“怎样计算?根据?”生口述。

师板书算式:41.6十41.6×25%或者41.6×(1十25%)

师:你们在商店有没有看到过某某商品打几折出售?比如“运动服打八折出售”,这是意思呢?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提问:

“衬衫打六折出售是意思?”(衬衫按原价的60%出售。)?“书包打七五折出售是意思?”(书包按原价的75%出售。)

出示例2,让生读题,然后每个生自己列式计算。

生说算式并说明根据。

师板书算式:430—430×90%或者430×(1—90%)

堂练习

1、做第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生自己做,做完后让生说一说:

“是怎样做的?根据是?”“还有别的做法吗?”

师:根据题意可以看出,一个水壶的85%是25.5元,所以这道题可以用方程

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做。

用方程解,设:这个水壶的原价是2元。

85%×x=25.5

x=30

直接用除法做,25.5÷85%=30(元)。

2、做练习二的第1、2、5题。

指定生每人口答一题,其它生核对。

3、做练习二的第4题。

生独立做,做完后一起订正。订正时可以提问:“减产成是意思?”

“去收的萝卜是前的百分之几?”(1—30%=70%。)

“怎样列式解答?”生口述。

师板书算式:15×(1—30%)或者15—15×30%。

4、做完上面的练习题有余力的生,可以做练习二的第7题。

生独立做,订正时可以让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因张大伯的120千克青菜是分两部分卖出的,其中 是按每千克2.40元卖出的,剩下的 是打八折卖出的。所以可以先求120千克的 卖了多少钱,再求剩下的 卖了多少钱,最后再把两次卖的钱加起来,就是这些青菜一共卖了多少钱。

算式是:2.40×120× 十2.40×120×(1一 )×80%

四、作业

练习二的第3题第6-题。

点击查看更多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课文《穿棉衣为什么暖和》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6546.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