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厨师幼儿随笔

发布时间: 2025-07-09 23:00:55

我是小厨师幼儿随笔

自开学以来,我发现我班有一个很机灵的小朋友:忻忻。上课好动,不爱听老师讲故事,也不爱看老师在课上的举止,喜欢把小脑袋转来转去,跟边上的小朋友嬉闹,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的集中。午睡时候,也是如此,无法安静地在床上躺着,总是翻来覆去。以上的迹象证实了忻忻的好动。更让我觉得忧心的是:忻忻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小朋友们在一起玩积木时,他总是占许多的积木为己有。还会把小朋友们搭好的成品据为己有。因此,引起了小朋友们的不满。而当老师请小朋友们将积木收起来时,他全然忘记了自己也是参与活动的一份子,不顾地上和桌面上的积木,跑到其他区域继续活动。总是要在老师的提醒下,忻忻才会很不情愿地去收积木。

正是因为忻忻的我行我素,班级里的小朋友都不愿意与他一起游戏,不愿和他做朋友。怎样才能让忻忻有所改变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盘旋,找不到良策。

周二的下午,小朋友们都午睡起来了,准备吃餐点。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尚小,餐点通常是由老师分发到每个组的。其他小朋友都坐在小组里边了,唯独忻忻站在我的身旁,正迫不及待地想取糕点吃。我心生一念,何不趁这个机会,让忻忻学学帮助别人,形成初步的集体意识。我把小吃店的厨师帽带在了忻忻的头上,跟忻忻说:“忻忻,你来做小厨师,帮忙把餐点分给小朋友们好吗?”忻忻点点头答应了。我又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今天忻忻小厨师来给我们分糕点了,我们应该对他怎么说啊?”“谢谢小厨师。”小朋友们喊道。就这样,忻忻在小朋友们的感谢中,认真地为每一位幼儿端去了糕点,在得到他们的感谢时,他也不忘说一句"不用谢"。忻忻的脸上挂着微笑,看得出,他很乐意为小朋友服务。分好了糕点,我问忻忻:“帮小朋友们分糕点,你觉得开心吗?”“开心,老师,我明天还要帮小朋友们分。”忻忻笑眯眯地说。

通过给予忻忻一个这样的机会,让他体验了成功感,也让小朋友们改变了之前对忻忻的看法。收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希望忻忻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帮助别人。

拓展阅读

1、班教

今天早上,孩子们被草地上刚刚多了的几只动物深深地吸引住了,它们那么形象、逼真,如果不仔细看,你决不会认为那石刻的雕像。暗自高兴,因为一节有趣的活动课在头脑中生成了。于做好一切准备,就带孩子进入了草地。

你瞧,孩子的那种高兴劲就别提了,有的干脆在草地上打起滚,来到这些动物的身边,孩子们可忙起来了:有的摸摸这,有的摸摸那,还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老,这用什么做成的,它们怎么雕刻出来的?""老,这只大熊猫那只熊猫的妈妈呀?"......有的干脆拿起画,认真地画起它们来。孙茹倩等几个女生拔了些嫩草在喂"羊",一边喂,还一边和羊说话呢!"羊,你也爱们的园呀,吃饱了,咱们一起玩吧!"你看,刘红梅更别出心裁,用旧报纸设计了一条裙子,还给它戴上了自己的丝巾,把个鹿打扮的更漂亮了。看看们班的舞蹈家孙金萍吧,跑到那边去和丹顶鹤比赛跳舞了。"老,您看,这用橡皮泥雕刻出来的白天鹅。"一向性格内向的宋莹莹高兴地说。

孩子们被这些动物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动物的热爱。在这样的天然课堂中,孩子的尽情投入,老的合理引导,使们的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班教

1.学会用“嘴”说话

班有个孩子叫刘航宇,一入园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调皮,他的嘴巴几乎不用,(活动*不论教什么他的嘴总闭得紧紧的),平时也不和朋友交流;而手的用处却表现地尤为突出,在园的时间几乎没一刻闲着,不挠挠这个,就捅那个一锤,把班级搞的“告状声不断”,怎么办呢?静下心来之后,找他的家长谈了谈,了解了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现,同时也向家长客观地谈了孩子在园的表现。告诉他孩子出现的交往上的困难,希望家长配合园工作,每天问问孩子在园交了几个新朋友及学的内容等。

走到孩子旁边蹲下身子边抚摸他的头边轻轻地告诉他:“航宇,老和你最好的朋友,老也知道你很想和朋友玩,你不明白朋友为什么总告你状,老告诉你个让朋友喜欢你的法宝,好不好”孩子郑重的点了点头。“学会用嘴说话”,不要用“手’说话。孩子莫名其妙的眨了眨眼睛,见时机成熟,于和孩子解释道:“你想干什么事情的时候,要用嘴巴说出来,不能用手,用来做好事的,不落在朋友身上的,如果你朋友你会喜欢和用手说话的朋友玩吗?”孩子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明显的变化了。班里的告状声也没有了。

2.抱抱新朋友

为了让班的孩子尽快适应园生活,减少和家人的分离焦虑,利用最短的时间和老朋友建立起感情,每天入园时总会开展“抱抱新朋友”活动,微笑着蹲下身子,说:“XXX,你的新朋友,来,抱抱新朋友”,没想到,这个活动的效果非常的显著,几天之后,孩子就都能快快雨涵的入园了,并且一入园就纷纷抢着跑过来说:“要抱抱的老新朋友”,快乐之声充斥在园的每个角落。

接下来又利用各种活动在朋友之间开展“抱抱新朋友”活动,让孩子之间尽快的熟悉,充分建立起感情,功夫不负有心人,们都成了最好的朋友。

说孩子*牵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孩子的世界里体验他们的快乐幸福的,想没有任何一样的东西能取代孩子们天真无暇的笑容的,的快乐将与孩子同在。

3.老要“公平”

雨涵大班的孩子,她聪明伶俐,活泼大方,嘴特别甜,胖乎乎的,很可爱。老们都很喜欢她,就连她犯错时们也舍不得批评她。今天雨涵和几个朋友一起擦桌子,没擦完就出去滑滑梯了。航宇说:“老,雨涵没擦完就玩去了,”正在拖地,航宇的声音又低,没听到,也没在意。航宇撅着嘴和几个朋友说开了:“老真偏心,雨涵没擦完桌子就走了,老也不批评她。”这次航宇的声音很高,也很生气。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七嘴八舌的说:“就,就,老不公平,偏向雨涵”。

听了孩子们的话,突然意识到,孩子们的眼睛雪亮的,以前,在各项活动中,给雨涵开绿灯,使雨涵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骄傲自满,不守纪律的坏毛病。加上没有及时制止,这让其他朋友觉得老偏心,只喜欢雨涵不喜欢自己。的做法既害了雨涵,也伤了全班孩子。于及时向孩子们道了歉,保证再也不这样了。

作为教,一定要及时检讨自己的行为与做法,因为老的行为会直接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影响。

4.“闹事”的淼森

淼森个看上去活跃的男孩子,但缺乏自信,他时常自己在一个地方撒欢,当你走近他时,他却又表现的不知所措。

通过观察发现他特别喜欢帮助朋友做一些整理性的事情,如帮别人收地垫、整理图书等。于把一些活动后的整理工作有意识地交给淼森去完成,他高兴极了,每次工作得都特别认真,他的举动也赢得了朋友的赞扬。同时他在对自己的约束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为淼森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感到: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有能力做好,可以帮助朋友,在班里有很重要的位置。鼓励给孩子一个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向自己证明他环境中的一个有效分子,他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们会认识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发展!

自信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孩子的自信从老朋友的认可开始,你做到了吗?

5.玩具要回家

玩具孩子的最爱,每天区域活动时间总有10几个孩子在建构区玩的不亦乐乎,可玩完玩具后总有孩子不把玩具收拾好就到另一个区域玩去了,老不得不跟在后面收拾。怎么办呢?怎样纠正孩子不好的习惯呢?

想了想,于在班里开展了一个“玩具要回家”的游戏,事先录制好了表扬的语言和哭的声音,游戏中能收拾好的孩子就能得到玩具娃娃的表扬,并奖励一个贴花,落下玩具的孩子妈妈就哭,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在不知不觉中纠正了不良的坏习惯。

通过游戏孩子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玩具玩完后一定要送回家,不然他见不到妈妈会很伤心很难过的`。

6、敏感的孩子

夏月星个活泼可爱、嘴甜甜的孩子,平时总爱在面前蹦蹦跳跳的,全班孩子的“开心果”,这不三天没来园上学还真有点想她了。心里正这样想着,孩子就“飘”到身边来了,脸上满期待的表情,不巧此时正在忙着报表,没及时和她打招呼,等忙完事情猛抬起头来时,映入眼帘的孩子那一张委屈的脸,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赶紧向孩子补充迟到的问候:“月星,刚才老太忙了,对不起,你没来园老可想你了,来抱一抱”孩子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

孩子敏感的,特别希望得到老的关爱,就连一声问候,也会使她们感到老喜欢他的。由此想到,作为一名,应更加细心一些,不能忽视孩子的情感,要珍惜爱护她们天真的心灵。

7.“午睡”事件

中午午睡的时候,发现云天朋友翻来翻去久久不能入睡,走过去轻轻的问:“云天,你怎么了,不舒服”听了的话,孩子趴在耳朵上悄悄说:“老,今天妈妈的生日,早上来园时爸爸说了他要送给妈妈一件礼物,妈妈的孩子也应该送一件礼物给妈妈,你看:给妈妈画了一幅画,名字就叫“欢乐一家人”画上高高个子的爸爸,有点胖头发有点卷得妈妈,这个······”听了孩子的话的眼角有点湿润,也由衷地感到高兴,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夸奖了孩子的做法,但让她现在必须把礼物放好,离园时送给妈妈,现在必须马上入睡。孩子带着甜甜的微笑很快进入了梦乡。

3、班教

在平时开展区角活动的过程中,老必须依靠自己地智慧做出判断,找出介入活动的最佳时机,避免出现皮亚杰常说的:“当们教授某个东西时,们正妨碍了的创造力的发挥。

区角活动的开展已越来越受到老的重视,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但教的最大困惑如何适时介入的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机。以下自己在带领区角活动中的几种适时介入活动的时机。

一、“认知结”出现时。

“认知结”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后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这些“结”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在同化和顺应基础上的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也可能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教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的活动,使这些“结”成为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有一个扮演“交通警”站在马路中间指挥,这时有位车辆驾驶员说:“警察怎么没有红绿灯?”这可难住了“交通警”,眼看这位交通警因没有红绿灯而要停止游戏,这时,教以交警队长的身份和这位交警共同想办法,找了三块红、黄、绿积木代替了红绿灯,使游戏顺利地开展下去了。在这里,教的适时介入解决了交警没有红绿灯而使游戏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问题,用积木代替红绿灯不但使能够继续游戏的探索过程,让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而且还能点拨的创造性思维,使受到启发后就会在以后游戏活动中寻找到其他的替代物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这以后,在游戏活动中确实学会了寻找替代物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树立了这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积极等待仍没有结果时。

积极等待指对消极等待而言,它指在活动中教至始至终关注的活动,当出现困难时,不急于介入,而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的干预才积极的。教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如:在智力区探索排序的方法时,重点要求自己寻找出物体间的规律,进行简单地排序。好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结果却不外乎于AB。BA这几种方法,的探索的热情也慢慢地消退。这时,教适时地介入的活动,指导尝试AAB。ABC的排序方法,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可以根据物体的规律进行多种方法的排序。教的适时介入拓宽了的探索途径,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教的适时介入促使了从发展的“功能水平”进入到“最适宜水平”,已经达到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功能水平,在成人帮助下获得的发展水平为最适宜水平。

三、当把球抛向教时。

在区角活动中,教要经常加入的探索过程,成为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一个教导者而一个促进者。教不要生硬地去抢的“球”,只在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方式把球抛回给。在接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显然这种介入支持的,而非干预性的。如:在美工区中投入了许多大不一的废旧纸盒,鼓励制作玩具。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盒子思索着,拿起添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成为了盒子娃娃后,高兴地展示给老看。在肯定的同时,启发将盒子组合创作出更多的玩具。在老的启发下制作出了手机、汽车、轿车、卡车┄┄。在这里,教时刻关注在活动中创意,对于单一的盒子绘画造型给予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而进一步尝试空间思维的探索,激活了天性中的大胆想象,从而取得了丰富的和更有价值的创作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发展。

以上在带领开展区角活动实践中地体会,在这同时还深有感触:在平时开展区角活动的过程中,老必须依靠自己地智慧做出判断,找出介入活动的最佳时机,避免出现皮亚杰常说的:“当们教授某个东西时,们正妨碍了的创造力的发挥。”

4、班教

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孩子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就需要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

游戏都有规则,有的明显的规则,有的隐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不一成不变的,们也能够在孩子选取了“这天玩什么”后,再来问问:“你们想怎样来玩这个游戏呢?”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要求,有的合理的,有的则不合理的。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们能够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玩最好的”。

例如:玩“瓶瓶罐罐总动员”时,提出了很多种玩的'方法,有的能够一个一个套在一齐,能够把它们一个搭起来等不同玩法。”透过实践,孩子们提出的规则要求没办法完成或很难完成时,们也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样玩不行的!”。实例证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取了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

总之,撒开手让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取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主角材料,能充分发挥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用心性。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做到“放”、“导”结合,会让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会体现出游戏基本活动的真谛。

5、班教

今天早晨上班的时候,经过车库边上的种植园地,发现了一片新的景观:油菜结了籽,一串一串的挂在矮矮的茎上;靠近墙根的地方,半腰高的蒲公英,黄色的花朵羞涩的开放着,间隔着一些白色的蒲公英球,风轻轻的摇曳……玄班园地里的桑树,不知何时长得又高又大,翠绿的叶子上闪着新鲜的光泽,叶子间有些还未成熟的桑葚,毛茸茸的很可爱。棕榈树上,挂着黄色的、饱满的种子,无端端的让想起了成熟的香蕉;一旁的果树林里,桔子树开满了白色的花,枇杷树结了的`果子……

真没想到,在熟悉的园里,居然有着如此美丽而又富有野趣的地方。

晨间活动的时候,带孩子到这里来玩,孩子们的一双双慧眼,居然在这里发现了比更多的趣味:潮湿的泥土上,有只蜗牛在慢慢的爬,孩子们围在它的边上,好奇的看着,有个孩子想伸手摸摸它的背壳,被星宇制止了:“别碰它,它会害怕的!”星宇平时挺调皮的,可说这话的时候却懂事的像个爸爸。果树的叶子上,有几个孩子发现了瓢虫,于他们便想到了上次教的歌,认真的对着叶上的瓢虫念起来——瓢虫瓢虫,老脚步匆匆……

点击查看更多我是小厨师幼儿随笔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can.com/articles/7.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