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学书》语文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造诣、私塾、心领神会、铭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这样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过程与方法】:学习细致刻画人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悟,用心去领会。
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结合实际谈所受的启发。
课前布置学生学生搜集与米芾相关的资料,了解米芾的书法成就。
一、
1检查准备情况,学生互相交流对米芾的了解。
2老师出示提前准备的米芾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在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声中)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纠正生字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米芾与秀才学书为什么能找到写字的窍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1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交流时可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
①秀才的智慧和苦心。
米芾与秀才学书学有所获,但秀才并没有教米芾怎样写字,他的智慧在于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那秀才随便翻了翻”米芾的字,看似随便,其实秀才在那一翻一看中就发现了米芾学字的症结所在,同时也感觉到米芾是一个求学上进的人。于是米芾在那一瞬间就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②米芾的上进和勤奋。
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对米芾的语言、动作和神情描写,重点理解以下几点:①米芾开始跟私塾先生学书三年没有长进,但米芾不甘心,还想学写字;②米芾听说秀才字写得很好,就跑去求教;③虽然纸很贵,但米芾为了能写好字,还是满口答应,百般央求母亲给他买纸;④认真琢磨字帖,把字帖上的字一个一个地都印进了自己的心里;⑤明白了写字要用心,不但要关其形,还要悟其神。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后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拓展阅读
1、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搭船的鸟》主题教案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悟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场景。
3、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指导表达。
教学重点:品悟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场景。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指导表达
师生互动
环节评析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虽然鸟儿会飞?但是今天我们却要来认识一只搭船的鸟。
3、看到这个标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这是一只什么鸟?它为什么要搭船?
3、找出描写鸟的外形的句子,画横线。
找出描写鸟捕鱼时候的场景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感情朗读
以读促悟
1、抓住“拟声词”,读出人物的快乐。
(指导朗读“沙啦沙啦”)
2、抓住“颜色词”,读出翠鸟的美丽。
(1)指导朗读出翠鸟的美。
(2)找出颜色词:翠绿,蓝色,红色,读出颜色美。
3、抓住“疑问句”读出好奇的内心。
(指导朗读好三个“问号”)
4、抓住“动作”,再现翠鸟捕鱼的场景。
(1)从哪里可以看出翠鸟捕鱼的动作敏捷?
动词:冲飞衔站吞(重点讲解“冲”和“衔”)
(2)指导朗读,读出翠鸟捕鱼的快。
(3)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
5、抓住“语气词”,读出恍然大悟的心理。
(指导朗读“哦”字)
6、聚焦外形和捕鱼的场景,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
四、学以致用
小练笔:猫捉老鼠
2、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
二.环节设计
(一)激趣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揭题,提出希望学生自学读懂课文的要求。
2.检查预习成果,出示本课新词,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名扬中外”的意思,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并板书。
4.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5.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预习中把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学懂了。能读好它吗?齐读第一小节。
(二)欣赏感知,明确方法。
1.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摹本,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
2.老师激趣: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三)看图读文,激*感。
1.默读2—5小节,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随机2—4小节。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布道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四)抒*感,运用语言。
1.学生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上,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2.老师出示自己写的小诗,与学生共勉
历经风雨八百年,
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
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
惊世绝技人人赞。
绝!
3、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搭船的鸟》主题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翠鸟外形描写和捕鱼动作姿态的句段,体会翠鸟的美丽和敏捷,感受到“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习细致观察的方法。
3、利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学习细致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并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4、渗透人文主题: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通过品读翠鸟外形描写和捕鱼动作姿态的句段,体会翠鸟的美丽和敏捷。
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1、课件
2、其他动物的视频资料
一、名言导入
本单元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起读:到生活中不缺少美,……的眼睛。今天我们也带着这样一双眼睛,走进第15课,齐读课题:15、搭船的鸟
二、雨天船上的场景
1、这只会搭船的,有灵性的鸟儿究竟是一只什么鸟呢?
2、这样一只翠鸟,作者是在什么场景下发现了它呢?
3、翻开书64页,默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在雨天的船上观察了哪些事物,用圆圈圈出这些事物。汇报来,咱们一起再读一次。(师做强
调)
4、孩子们,看,这就是船舱,这是…这位船夫,作者不仅仅只观察到船夫,还观察到他穿着什么?在做什么?怎么得摇?
作者从里到外,由整体到局部观察,除了观察到事物还观察周围环境怎么样?
5、沙啦沙啦指的是?你平时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6、小作者不仅是用眼睛看了,和你们一样——善于用耳朵听,调动了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感受周围的场景,让整个场景有声有色。
7、捧书,我们再感受一下这场有声有色。
8、孩子们,小作者对雨天船上的场景观察得非常细致,瞧,从船舱到(船篷),从蓑衣——(到橹),从——(我和母亲到船夫),从看到的——(到听到的),作者都观察到了,这就叫——处处留心。
三、除了处处留心雨天的场景,接下来作者又观察了什么?(翠鸟的外形)
1、它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呢,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2、作者观察到翠鸟哪些部位美丽呢?用笔圈一圈
3、这些部位到底美在何处呢?
4、小作者抓住了翠鸟的什么来观察?(颜色)
5、多美的翠鸟,比鹦鹉还漂亮,谁来读,再来,一起来!
6、出示翠鸟图片,感受翠鸟的美。
翠鸟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它有——,有——(带着一些蓝色的翅膀),有——(红色的长嘴),作者留心甚至连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这样细节的美都观察到了,谁来表扬表扬小作者?这就叫细致的观察。
通过作者的细致观察,再转为细腻的文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翠鸟的美丽。
如此美的鸟儿,我们读来也不得不赞叹: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男女)
9、小结:(出示第二自然段)孩子们,围绕着美丽,小作者细致观察了翠鸟各个部位,各个部位不同的颜色,只有像这样——处处留心,细致观察,才能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10、捧书,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翠鸟的多彩和美丽。
四、学习第3段,体会观察时要用心想。
1、过渡:孩子们,这样一只美丽的翠鸟居然搭上了我们的船,小作者怎么想?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读了这句你体会到?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
2、你发现了什么?连用三个问句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受?
3、带着疑问的语气读一读,除了疑问,体会到作者怎么样的心情?还有吗?
4、看来,我们在观察时,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心想。
5、捧书,我们带着你一点点惊喜、有一丝丝疑惑和好奇再读读这个段落。
6、小结:翠鸟随意得立于船头歇息,船夫在船头摇着橹,没人去打扰它,它也习惯了这份陪伴,人与鸟多么和谐。它究竟要做什么呢?(捕鱼)
五、翠鸟捕鱼
1、这是作者观察到的翠鸟捕鱼场景,用笔圈出表示翠鸟动作的词语。
2、翠鸟捕鱼,就在刹那间,作者竟然把(冲飞衔站吞)都观察到了,你体会到作者怎么样?
作者如此细致得观察,我们应该怎么读?
3、孩子们,翠鸟(冲飞衔站吞)这一系列动作在很短的时间一气呵成,你体会到什么?(敏捷)我们又该怎么读?谁来把它的快读出来!
4、翠鸟一瞬间完成这些动作不仅仅是敏捷,还如此连贯,一气呵成,捧书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翠鸟捕鱼的精彩画面!
5、除了这些动词我们感受到翠鸟的动作敏捷,一气呵成,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一下子,没一会,一口)
这下又该怎么读?(男女)
6、翠鸟如此一气呵成的动作,如此精彩的表扬,来再听老师读。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为什么这些文字能带给你这样的画面。(用上了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些表示时间短的词语)是呀,孩子们,如此画面得以呈现,这就是生动描写。
六、提炼细腻描写
1、老师也带来一只翠鸟,它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呢,赶快拿出来。
3、默读《翠鸟》,横线勾出外形的句子,波浪线勾出动作的句子。
4、相信同学们不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边老师读课文里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句子,边看材料里勾画的句子,边听边看边想,两位作者在观察和表达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
是呀,都写了鸟儿的各个部位,作者还都写了什么?他们都观察到了这些部位和颜色(动作)。
5、还有一位高人,只用了20个字就把翠鸟的机灵和可爱体现的淋漓尽致。听老师读这只翠鸟,后两句我们一起读?你感受到什么?
6、正是因为作者的处处留心,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流
露出对翠鸟的喜爱,让这三只翠鸟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7、孩子们我们也带着这样三个本领,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8、看,这是切叶蚁,这是小丑鱼,这是金刚鹦鹉,好了……
有许多有意思和美丽的事物在我们周围,课后用上今天学习的……去呈现。老师期待着这些美在你们的笔下也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板书设计:
外形:美
捕鱼:能干、敏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7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