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红柯的散文
惊闻我省著名作家红柯先生溘然离世,我简直有点不能接受,一者先生还很年轻(仅56岁),二者先生不久前还在微信有活动。先生的溘然离世似乎没有一点征兆,噩耗来的有点突然,一时半刻让人难以接受。
我与先生是微信好友,时常保持联系。在文学上,我们的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先生的身份既是教授又是作家,故让我倍感亲近。初识先生,是在第五届全国校园文学高峰论坛上,当时,先生作为嘉宾参与校园文学高峰论坛。时与会人士不少,先生来到时,默默坐在会场一角。我久闻先生大名,就与江西同仁万东明先生一块前去拜见。我赠送了自己首部著作《诗意语文——走笔黄土地》,并提出与先生合影。先生毫不拒绝,在会场一角我们合影。这便让我留下了今世与先生的一张宝贵的合影。
先生年轻,我以为来日方长,以后还有机会拜见合影,请教文学,谁知这竟然是一次永别。“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先生朴素,为人低调,丝毫没有一点架子。看看先生头衔与成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副**,先后获得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奖等多项大奖,是目前全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多次入围茅盾文学奖终评。先生作品诸多,可谓著作等身,拥有如此之多成就与荣耀,与先生朴素低调之为人相比只能更让人肃然起敬。
先生没有一点名教授和名作家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曾为《古徵文学》题词:“《古徵文学》参天大树长青”,足见对校园文学的厚望与期待。当时,先生坐在台下会场一角,经组会人员反复邀请才走上**台。可见,先生不张扬,不骄傲自大。这是为师者、为学者、为作家的最可贵的品质。先生做起报告来,滔滔不绝,语速很快,就像打*枪。因为勤奋写作,加之为师大学生上课,先生几乎谢顶,只有稀疏的头发飘在头顶上。可以看出,先生为了写作和学术、教学付出了多少心血。先生的报告很精彩,多从自己创作经历说起,真诚朴素,温暖感人,于人很有启发。之后,我与先生相互留了电话,保持联系。先生的这一篇报告很精彩,后来发在了我主编的《古徵文学》(2016年第1期)卷首语上。
之后与先生的联系多了些,我曾请教先生对我首部散文集《诗意语文——走笔黄土地》的意见。先生很高兴地做了肯定,他说作为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能写出这么好的散文,的确不多;另外,他还说这本书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精品,他还关照我以后再出个精品集。虽然与先生交往不多,但先生对待文学晚辈的感情和态度确是令人感动。
之后,我们还有了一些联系,在微信“中国教师作家”交流,发表见解,我的一些观点都得到先生支持。可见,先生是与我有着一定的缘分与共同趣味的。后来,在我第二部散文集《诗意语文——游牧心灵》即将出版时,我请先生为我作序,先生慨然应允,为我洋洋洒洒写下了近四千字的雄文《迈向大散文的格局》。该文先后发表在《陕西作家网》等,后被名人网转载。先生对待文学晚辈的态度不敷衍、不应付,是一个很敬业、认真做事的人。先生在百忙之中,能够为一位文学晚辈做这样的文字功夫令人敬仰。
先生走得匆匆,我们很多人还没来得及拜见先生,先生就永别了我们,这真是噩耗啊!“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拓展阅读
1、散文秋天的怀念课文赏析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散文,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选自《史铁生散文自选集》。散文秋天的怀念课文赏析,我们来看看。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大概
文章主要讲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
文章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通过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时,母亲又“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等词语和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因脑溢血故于2010年12月31日。
主要问题
1.(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2)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3)“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2.(1)末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划线部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花开得正烂漫。)
(2)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3.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4.简要解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漫。
参***
1,(1)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逍遥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2)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3)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母亲的慈爱和细心。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2。(1)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突出了母爱的细腻与伟大。
(2)母爱无私,母亲永远是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最爱我,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只表露了三分 秋天的怀念并不是说故事发生在秋天,而是我对母亲的怀念和秋天这个季节有共通之处,都是代表了一种惋惜,代表了一种收获母爱,收获生存勇气的信念
3.“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4.(1)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我的生命也如这树叶一般凋零。
(2)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2、怀念那些农活散文
在农村长大的我,对于农活一点也不陌生,小至割草喂兔,大到扬场犁地,地里的农活不说样样精通,但几乎都干过。
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习手工割麦子了。那时候,我们家人口多,挣不来工分会全家人吃不饱。父亲患病,重活干不了,再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早经事,大多是迫不得已。手工割麦是一项技术性不高的农活,就是时间久了,也会累的人腰酸背痛。一开始割麦,我的手小,握麦子时咬不住把,只能一小把一小把的割,很快会落到队伍的后面,我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勉强着往前赶,小半天下来会累的走路都困难,以至于困乏的晚上一觉睡到大天亮,偶尔睡的太死还尿床。
十二三岁时,就可以挑水,出猪圈里的粪,出牛圈里的粪。挑水虽然要走三四百米的路,但相对于出粪还是轻松的。水桶,粪筐不离肩,一天下来会把肩膀压的红红的,手掌磨出几个水泡。母亲见状会心疼的用烧红的绣花针给我挑破,放出水泡里的水。
再后来便可以去地里除草,浇地,拔苗,刨花生,打枣儿,打场等。我仿佛在那里也能帮上忙,有时候,不用大人们的嘱咐,就知道什么该做,该怎样做。
对于那些农活,当时虽然感到累,心里觉得可以帮助大人们干活,有一种成就感。我在地里吃的那些苦,流的那些汗,当然也包括那些有趣的事,到现在让我记忆犹新。
有些农活看似简单,但里头大有学问,不是细密的人,还干不了,干不好。比如扬场。就是把麦粒与麦糠的混合物,借助人力风力使二者清清楚楚的分开。父亲首先教我看风向,然后逆风将二者的混合物借助人力扬至空中,使之成为抛物线一样均匀的撒开,麦糠借助风力会被吹到下游,似天女散花一样。麦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如雨点般乖乖的落到预定的区域。由于我很快掌握了其中的技术要领,虽然累,脏,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又学会了一门技术,很有成功感,邻场的人们还不住的表样我。
农活中最累的.就是刨玉米了。那时候耕地都是自家的畜力。那些玉米的品种都是秸高根大。为了减轻畜力,大人们往往吩咐必须把玉米茬子完整的刨下来,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力气。“呼哧,呼哧”的刨不了几棵玉米,就会累的满头大汗,衣服粘身。实在刨不动的时候,就两手一块刨,不一会就会手中起泡,磨破后,疼痛难忍。
我不大喜欢上午下地,因为会越干越热。我一般会清晨起早下地,或者下午半晌下地,越干越凉快。每当夜幕降临,辛苦劳作的人们会三三两两的谈笑着往家里赶,那些急着回家的牲口不用扬鞭自奋蹄,快速的往家走,其实老牛也识途,真的。
年少的我,在父亲“艺多不压身”的教诲下,早早的掌握了不少干农活的技术。后来随着工具的改进,历史的进步,那些重体力活被先进的农机取而代之。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人们的农活变得轻松了,但老家的青山绿水没有变,路旁的大树没有变,天上的繁星没有变,淳朴的民风民俗没有变,人们那勤劳朴实的性格没有变,仍然存在于我的记忆中。
3、《怀念火柴》董善芹散文赏析
与其说怀念火柴,不如说怀念往事。怀念那段岁月,怀念那些渐行渐远的背影。随着自己长大,儿女成家,我的父母,都已经走了。那些遥远的牵挂,让我在想起过去的同时,也想起了火柴。
父亲坐在土灶前,拉着风箱,抓草的手很粗糙,一把一把向灶膛内添草。火苗映着父亲黝黑的脸庞,闪闪发光。土灶的边上有个小洞,是专门用来放火柴的,所以叫做火柴洞。当我放學回家,天黑的时候,我会去那个火柴洞里摸火柴,把煤油灯点亮。父亲照顾我的感受,总是不让火柴洞空着。这是父亲对我默默的、最深切的爱。
那个年代,母亲也爱火柴。母亲说:“揣一盒火柴在兜里,一个人走路火力大,歪门邪道都不怕。”母亲揣火柴也是为了父亲。煤油灯下,当他俩坐在床沿上,母亲端过针线筐,纳着鞋底,父亲在床腿上磕着旱烟袋。母亲一边掏火柴一边唠叨:“你呀!就不能少抽点吗?不知道自己一直咳嗽呀!”一边埋怨,一边把火柴递给父亲。父亲接过火柴,干咳了两声,点着了他的旱烟。顺手又把火柴递给了母亲。母亲瞪父亲一眼,把火柴揣进兜里。这个场景,成了我脑海里不可磨灭的画面。
我大哥不抽烟,但他身上始终装一盒火柴。大哥在乡里做点事情,给领导上个火,这也是一门学问。这个学问如果做好了,就好比给领导送了礼物,点好火,干好工作,前途就会畅通无阻。
二姐也喜欢揣火柴。她做饭的时候,不摸火柴洞,点完火,她习惯把火柴直接揣进兜里。奶奶总是夸二姐:“会烧锅的会当家,不会烧锅乱喳喳。”火柴似乎成了二姐能当家作主的见证。我们全家,都喜欢吃二姐做的饭菜。
需要点灯的时候,需要取暖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火柴。也常常想到那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火柴可以取暖,可以带来光明。火柴代表了那个时代对温暖和光亮的渴望。小小的一根木棒,粘上火柴头。看着不怎么起眼,功能却非常大。火柴是光亮和温暖的象征。一想到火柴,就想到从前那个暖暖的大家庭。那里有兄弟姊妹,有爸爸妈妈。
如今,各种各样的打火机风靡全球,代替了火柴。偶尔在某个商店,看到火柴,我总是喜欢买一盒装在包里,这时便想起母亲说过的话。往事远去,父母都走了,兄弟姊妹们都已成家,各奔东西了。单靠一盒火柴,也不能取暖了。
偶尔,我拿出一根火柴,默默发呆。心里过滤着,关于火柴的那些人、那些往事。
4、花红柳绿止不住的思念经典散文范文
一夜里春风吹不尽的相思,夜夜梦里都是你与我的缠绵,望不尽的似水流年,在遥远的以前飞到我的身边,是你,是你,还是你。想望处,你的容颜,你的发香,你的嗓音,沾染了青春的气息,如春天清凉的风,缠缠绵绵向我涌来,包裹着我的全身,湿润了我的眼睛,迷醉了我的思念。
一芳青草,一芳绿,一念执着,一念情。想不到多年以后,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样貌没有改变多少,只是岁月的痕迹,风干了你我的容颜,留下了眼角的鱼尾纹,虽然是淡淡的,不化装的时候,却能仔仔细细看得清楚。岁月流逝,芳华不再,留下的是你我日渐苍老的容颜。无尽的相思,无尽的梦,还有多少个日子,我们能在一起相聚,还有多少年光阴,我们能相守相依,那些年,我们依然朝气蓬勃的自己,到哪儿去了?冥想、怀念、叹息、泪流。
春风里,一如既往的平静,清凉里藏着热闹的芳香。花儿,红的、紫的、粉的、*,开放在眼前,跳跃着春的兴高采烈,昭示着春的欢天喜地。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群里,那些穿着花花绿绿的年青人,不禁想起那些年青春年少的我们。那时的我们,含着泪剪去了长发,留一头精神清爽的短发,虽然有千千万万种割舍不掉的长*结,可是如春的人生季节里,我们学会了改变、忍耐、宽容、习惯。春的芳香,从花间吹来,回忆着年青时的点点滴滴,我们的青春,仰望天,俯瞰地,拥抱鸟语花香的美丽,俏皮着一眨眼的微笑,如今在相册里已被岁月的痕迹熏染了点点黄斑,可是四目相视而笑的情谊,永远留存心底,永不褪色。
泛不尽春情,恋不尽的情谊,数不尽的初恋的忧伤。回忆里,我们早早的起床,踏上春游的旅程。春光融融的山角下,阳光轻轻的摩挲着我们稚嫩的脸庞,我们回报它以最纯真意切的笑脸。我们手拉手,哼着熟悉动人的欢歌乐曲,一步步朝山的高处登去。一路芳草依依,江南的青草绿,宛如年少的我们,充盈着生机勃勃的生命气息。江南的泉水清,从高高的山谷倾泻而下,拔动了我们为文而生的心弦,恨不得,将李白“疑似银河落九天”的震撼与绝美,以自己最陶醉的方式,流淌一份清新的山泉在日记里,镌刻一份永恒的美丽在心底。
一路上,我们“寻花问柳”,我们拿着相机,按下快门,在云水的最深处,爱上那绝美的倾城时光;在飘渺的云雾山中,铭记“雾里看花”的虚幻与浪漫;在脉脉山泉下的碧水中,眷恋那一水盈盈的温柔。山路崎岖,阶梯陡峭,滑中有险,险中却有旖旎风光无数,却有相互搀扶的真心情谊。到达山顶,我们早已汗流浃背,累得瘫软在地上,喘着气,流着泪。顾不上喝上一口水,我们拥抱着,因疲劳而泣,因艰辛而泣,更因我们携手相伴,共度难关而感动成分。看山顶风光,太阳热烈的朝我们欢呼,用它的温暖回报我们艰辛的旅程,山儿连绵,树林层叠有序,泛着青青绿光,闪亮着我们的眼睛,清新了我们的心灵,为自己的杂念营造一份纯净开阔的天空。我们欢呼着,我们唱着春天的歌谣,为我们那永存心间的风景,为我们永恒不变的情谊,为我们永怀心中的青春。
春花秋月,几时有?盈盈顾盼,两回眸。貌美如花的少女,英俊倜傥的男孩,被对方的纯真可爱所吸引,少女那水仙一般的圣洁清香,男孩那青草一般的帅气夺目,让彼此的心都盛开一朵娇羞的花来。不时的,上课偷偷的看对方一眼,眉目传神间有一种知心的默契;不时的,上课悄悄的传起了小纸条,传递着浅浅的爱意和浓烈的兴奋,谈论课后一起在图书馆里同阅一本徐志摩的爱情小诗;约定放学后一起在公园赏晚霞落日。你浓我浓,情更浓。在情人节,没有钱买玫瑰,却送彼此最精美的卡片,卡片里绣的那朵玫瑰花,送给彼此深深的情意,热烈的祝福,甜甜的爱意。买一盒小小的巧克力,在无人的月光,芳香的杜鹃花旁,你一口,我一口,甜甜蜜蜜融化在心里。为了同一个梦想,长大以后永远在一起,可是多数都因高考的失利、距离的遥远、观念的转变,那样一个梦幻式的初恋,永远留在青春的年华里,随风而去,无影无踪。
多年以后,我听着《同桌的你》,年轻时的画面又渐渐浮在脑海,由模糊到清晰,翻开自己以前的日志,写的都是我们的笑,我们的泪,我们的梦想,我们一起哼过的歌,看过的风景,彼此的共鸣,彼此的誓言。原来,无论友谊还是爱情,都深深的印记在内心深处,那个距离我们很遥远又很近的地方。不知如今的你们,可好?可否像我一样,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无论梦想是否实现;有了一个爱你们胜于爱自己的丈夫,无论他是否有当年初恋的影子;有了一个你情愿付出一生青春的小宝宝,无论他是多病还是健康。
友谊,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我们在千万人海中相遇,相知,相惜,却又因自己的梦想,命运的安排而分离,远在它处的你们啊,可否像我一样,听着同一首歌,眼睛里泛着泪光,情不自禁的回忆那段深厚的同窗情谊 虽然这些年不是没有联系,只是电话那头,已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想念、激动与沉默。真的,不知说什么好,只想说,新的一年里,祝你身体健康、开开心心、心想事成!
自从你又变成回忆的露珠,在我心湖泛起涟漪,我的梦里,又出现你的身影,梦见你与我缠缠绵绵走天涯,观四海青山,阅春景,看花色,闻鸟声,嗅花香……醒来,却发现,枕头湿了一片。
自从我又在空间里见到你,发现你已经不再年轻,少年时的短发如今又变回盘起的长发,时而,你意气风发的站在海之角,为你的梦想而努力着;时而,你挽着丈夫的手,笑看云山碧水;时而,你抱着自己出生不久的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公园玩耍。
我心里看着,想着,回忆着,久久不能平静,唯有一句话默默心里重复:花红柳绿,止不住的思念。
5、怀念童年作文500字作文
带着几分期盼,几分好奇,几分懵懂,甚至几分羞涩。我踏入了如花似锦的青春国度。蓦然回首,才发现童年已逝。就是这个时间,就是这个地点,那个含着我的梦,我的笑,我的泪……的时光。我怀念,怀念!
骑着自行车,享受着阳光的沐浴。走走停停,感悟着世间的一切变化。突然地,一个破旧的矮墙吸引住了我。仔细回味,那里就是我的童年。
回忆起当年的我,一个不爱整洁,天天尘土满身的“野孩子”不由地呈现在面前。想想那时的我和现在的墙还是那样的般配。定睛看那墙角的一片炭黑,不禁脑中闪现这样的画面一群孩子,把千辛万苦“偷”来的红薯堆在墙角,努力地点着火,准备享用这来之不易的“大餐”,久而久之,那就成了我们的“美食天堂”。
轻轻晃过神来,眼睛从那一片炭黑缓缓移开。看到墙壁中的一个个小坑,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记得那是我们最快乐的一年。时光让我们的个子提高了不少,那个矮墙也就成了我们的“玩具”:攀岩,独木桥。这些都是我们的玩乐之处。对于那时我们的年龄来说。“攀岩”就是我们的最爱了。通常,我们都是以比赛的形式来找乐谁先攀上矮墙的最高处,谁就是冠军。“没问题,这都是小意思!”我们都会这样说。手找准位置,脚对准小坑一蹬,动作是那么娴熟,心情又是那么开心。
“嘻嘻。”,我不知情地笑出了声。心也不由从回忆赶了回来。骑车走吧!不管怎样也回不到过去了,我心中迫使着。漫游在路上,看着周围的一切,品味着变化的点点滴滴。心,有些失落。
那美丽而又破旧的矮墙,我怀念;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我怀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7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