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第二课时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2 15:25:07

《东方之珠》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知道课文是从三方面介绍香港的。

3、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感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东方之珠指哪里?

2、请你试着说一句话,用上这两个词。

(东方之珠是我国的香港。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听说这句。)

3、检查分节读课文。

在昨天的学习中,大家已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谁有兴趣来读一读?

二、细读课文。

(一)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来写出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的。先请默读第一节。

板书: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2、试一试,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1)、细读课文24节,结合录相: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读后交流。

2)、认真再读24节,多读读自己喜欢的那一节,体会你喜欢它什么?也可以读一读另外两节,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和大家一起讨论。

3、细读第二节。

1)出示图片:读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它什么?

2)质疑:倾听

3)多么美丽迷人的浅水滩哪!老师也喜欢,你能用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吗?

4)真是个迷人的沙滩!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作者先总写了浅水滩的特点,接着具体写了人们在这里旅游的感受。

4、细读第三节。

1)喜欢海洋公园的同学请你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师生引读:香港的海洋公园之所以举世闻名,是因为那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______

、正在表演节目。它们____,____,____,______,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3)你读懂了什么?(有的有的有的)

4)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上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5)再读体会,背诵。

5、细读第四节。

1)自由读。

2)读后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填空:()的摩天大厦

()的商品

()的街道

3)质疑。

4)练读背诵。

6、细读第五节。

1)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香港流光溢彩,显得更加美丽繁华。

2)出示: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A:中心句,用画出。中心词:灯的海洋

B:灯的海洋从何看出?读下文两句。读好比喻句。

C:再读注意:整个香港港湾里马路上

3)练背。

7、香港的沙滩那样迷人,公园如此著名,街市这般繁华,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赞叹。

齐读最后一节。

8、师小结: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中回来了。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三、作业 :(机动)

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任选其中一句写一段话。(注意带点的词)

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

课外活动时,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

秋天的田野热闹非凡。

妈妈做事非常细致。

拓展阅读

1、次根式

(一)学过程(**)

【复习提问】

3.加减运算中注意的问题.

【例题】

例1 判断:

(1) ;( )

(2) ;( )

(3) ;( )

(4) ;( )

(5) .( )

(要求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能进行加减运算的,要加以改正.)

例2 计算:

(1) .

解:

(2) .

解:

(3) .

解:

(4) .

解:

小结: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

(1)如果有括号,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掉括号.

(2)把不是最简次根式的次根式进行化简.

例3 当 , ,求代数式 的值.

解:

例4 已知 ,求下列各式的近似值(精确到0.01):

(1) ;

(2) .

解:(1) .

(2)

注意:求值,一般应对代数式先化简,再代入数值.

)随堂练习

计算:

(1) ;

(2) ;

(3)已知 , ,求式子 的近似值(精确到0.01).

(三)总结、扩展

正确地进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需解决好几个环节:去括号,化简次根式,确定同类次根式,合并的法等.

可通过例题加以说明.

练习:材P191中2(6)、(7),3;P194中7

(四)布置作业

材P193中3(7)、(8)、(9)、(10);材P194中4(5)、(6),5.

(五)板书设计

2、匆匆

学生视角:作者为什么以匆匆来作为文章的题目?什么是匆匆的?这样的文题在小语材里几乎从未出现过,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

学难点 :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思考:这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音乐美。这是小语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学中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美,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美。

设计特色:读中悟情,积累感悟。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3、准备优美舒缓的'乐曲。

学要求:

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法。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文。

学目的:

1、初读文,了解文主要内容,体会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美、意境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外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通过交流,丰富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迷惑,便于确定学努力的向。)

、初读

1、自由读文。师**,了解学生自读自悟情况,引导学生的按自己的意愿,采用自己喜欢的式读文。 2、读后谈话,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把阅读的权力交给学生,把理解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表达的权力交给学生,搜集未读懂的问题,为解学生的读书惑作准备。)

在交流中应明确:生字新词问题、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与其他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等。

三、再读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2、指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补充评价。

(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和思想的感悟。)

3、匆匆

一、谈话导入,引出文本

1、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猜看!是的,光阴似箭,岁月匆匆,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三十四个年头,弹指一挥间,人生的三分一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我不禁想起几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齐读成语)读完有什么发现吗?对于间,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呢?

、朗读文,感知文本

1、引读:这是一篇优美而充满智慧的散文,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怦然心动、豁然开朗。想不想读?文就在你们的手里,读起来吧!边读边划出本的生字新词与大家分享。

2、学生自由朗读文,师**、倾听、指导。

3、初读感悟

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细致地读了一遍文。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说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凭直觉,你觉得朱自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你觉得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心情怎么样?

4、小结:虚度光阴、无可奈何、前途不明、伤感彷徨,这些复杂的心情,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朱自清有,其实你有,我也有。让我们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

5、朗读展示,适评议,注意评价的引导性、激励性。

三、探究阅读,批注文本

1、引导:

间在我们的朗读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已经把文读得正确、流利──但这是不够的!波尔克说过:“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吃饭要细嚼慢咽,读书也要认真阅读,细心体会。真正的阅读,应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思考。

下面,让我们轻声地读读文,一边读一边划出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或者是你感受很深的地,然后在旁边写上你最想说的话。可以是对优美词句的欣赏,可以是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也可以是阅读的感受和联想,还可以是对作者朱自清先生的质疑问难……每位同学可以重点选择2处,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2、学生轻声读文,边读边圈点、批注,与文、作者对话;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思考中去。

四、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刚才的阅读过程,我们同学都非常投入。许多同学读得好,想得深,写得更是美。下面,我们就来交流阅读的感受和体会,老师非常愿意倾听你们心灵的声音!

五、言语运用,拓展文本

1、联想延伸:

一篇好的散文往往能让人浮想联翩。文学到这儿,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引导交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师示范:“间与生命同在。珍惜间,我们的生命就会日益充实;善待间,我们的生命必将走向成功。”──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告诉你们,它的作者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自己!

3、学生创作: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于间都有一份自己独到的思考与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沉思一分钟,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间的认识。(交流、评议。)

六、总结全文。

1、文学到这儿,同学们肯定产生了一些疑问。对于这些问题,下节我们一起解决。间就是这样的来去匆匆,不知不觉,40分钟的一节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2、总结:

此刻,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奥斯特洛夫斯基)

4、匆匆

学理念】

以读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活泼、开放的堂里自主发展。

学内容】

理解文生词,学习文1~3自然段。

学目标】

1、学习文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学习文,了解文主要内容,体会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3、有感情地朗读文,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法。

学重点】

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美。

学流程】

一、导入

1、师:***曾赞扬过一位作家,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朱自清先生。谁还知道有关他的资料,给大家说一说。学生汇报所搜集到的资料。

2、朱自清一生写下了不少文字优美的散文,《匆匆》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匆匆》吧。板书题。

、初读文,整体感悟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文,想一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汇报。

明确学习内容,出示学习要求: 1、学习1~3自然段,找出你自己喜欢的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有什么感受,写上批注,有不明白的可做上记号。

2、在小组内大声朗读,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三、品读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美

预设: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学策略:师问: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吗?读了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么?指导抓住重点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件出示一自然段,师配乐范读,学生读,感悟语言美。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学策略:

问:八千多日子有多长间?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间的什么特点?解释头涔涔泪潸潸,了解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原因,感受我的惋惜和感慨情,指导学生朗读。

3、洗手的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学策略:谈谈你的感受。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他读出了作者无奈的感情了么?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好吗?随机学习饭碗伶伶俐俐。

老师: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原来间就在我们洗手、吃饭、睡觉,在我们不注意不知不觉地流逝了。让我们相互配合来读读这一部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朱自清先生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想想我们自己,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出示仿写练习。

4、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能根据你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同学们在他的朗读 中听到作者在说什么?

四、学生质疑、释疑

五、从阅读中想开去,学生说学了这几个自然段后的感受

六、师总结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文1~3自然段,预习4、5自然段,有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仿写练习:

____的候,日子从____;____的候,日子从____;____的候,日子从____。

3、选做题:

搜集有关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5、匆匆

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间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3、引导学生从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学重点:

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难点:

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学准备:

《冬去春来》的乐曲、学生的相片、学习资料、读写练习。

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自主读书。

1、重视体验,激发兴趣。师:(音乐声起。)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的是一首名为《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出示学生的照片)你们看到的是咱们班几位同学在儿留下的美好瞬间。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来后,他们长成什么样子呢?请看(请这几位同学站起来。)——他们真是越变越可爱。那么,他们,不,还有你们,包括老师在内的未来会怎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请先生写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2、感知题,激发联想。由题想开去,贴近作者的情感。板书题)请看文题,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主发言)

3、感知资料,激*感。你们在前收集到哪些关于这篇文章和作者的资料呢?请同学交流、汇报收集到的资料。(出示师整理过的资料)

从这个表中不难看出作者学业有成,事业有进,24 岁就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真可谓是年轻有为。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助同学深入学习。(附资料)

、整体感受,自主积累。

1、学生自读全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找出读得不准确或不流利的词语和句子,一会儿请同学自主汇报。(引导学生从内容、作者的感情等面自主积累。)

2、小组内轮读文,学生互相听读,要求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落实本读的要求,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准备。)

3、同学汇报朗读各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可以随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整体感悟,自主交流:

1、请同学说一说喜欢某句话的'原因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还可以进行质疑。

自主汇报。质疑有可能集中在四自然段,作者连续自问,意在表现当的彷徨以及受到新思想影响后的觉醒。师一面引导学生借助经过整理的资料了解当的背景,1919年2月《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同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期最早的诗刊。他还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2年4月写下了《匆匆》一文。朱自清当被人称为年轻而卓然的诗人。

面变换读的形式,如自读,指名读,师生问答读(例如,生读“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师读“没有。”生读“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师读“没有。”生读“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师读“不行啊!”生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师读“*不能!”等。师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要抓紧间,有所作为的感情。

四、堂反馈。(附读写练习)

五、作业: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试着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点击查看更多《东方之珠》第二课时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7558.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