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有趣故事
长征的时候,我在三军团的一连当司务长。我们连有九个炊事员,炊事班长姓钱,小矮个子,面皮黝黑,不大说话,是江西吉安人。副班长姓刘,中等身材,好说个笑话,是江西兴国人。挑水的老王,也是我们老乡。其余几个人,可惜我把姓名忘记了。
那时候,天天行军打仗,上级为了减轻炊事员的负担,规定每人只准挑四十斤,可是,他们都打了埋伏,把粮食装在铜锅里,每人都挑有六七十斤。开*小组会的时候,他们还给我提意见,说我只知道照顾炊事员,不关心战士,万一到前边寻不到粮食,部队吃什么?他们都是为战士想着呵,我没有什么话可说,只好让他们多挑些。
行军路上,炊事班最热闹,锅撞碗,刀撞盆,叮叮当当乱响一阵;副班长老刘还不时讲个笑话,唱个山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战士们一见就说:“看,我们的戏班子来了。”走得高兴了,他们还打着哨子飞跑,就象六七十斤的挑子没放在肩上一样。
可是,炊事班在行军中是最辛苦的。中途部队休息,他们要烧开水给指导员们喝;宿营时,他们又要安锅灶,劈柴火,洗菜,煮饭,每夜只睡两三个小时。
部队进入广西后,山区人家少,粮食供应有了困难,这就更加重了炊事班的工作。他们经常要翻过几座山,跑到部队前边去买谷子。谷子必须把皮碾掉才能吃,有一次,他们不知从哪里找了个小石磨,班长怕以后找不到石墨,就花钱向老乡买下来。于是炊事员又增加了这一百三四十斤重的笨家伙。后来,副班长又在路上拾到一个破筛子和一个破簸箕,也把它挑上了,从此炊事班不再叫戏班子,而被战士们称作“小磨坊”了。
不久,部队在贵州土城的东南山上阻击敌人,我们连坚守在前沿阵地上,炊事班被隔在后面,几次派人送饭都被敌人打回来,战士们已一天一夜没吃饭了,副班长急得围看锅灶直转圈,他和几个炊事员嘀咕了一阵,对我说:“司务长,让我和老王再送一次吧。”他把饭背在身上,就跟老王走了。我们站在山头看着他们,只见老王在前,副班长在后,飞快地从敌人封锁线上跑过去。我们正想拍手叫好,敌人的轻机枪响了,老王一个筋斗栽倒了,紧接着副班长也倒下了。都认为他俩牺牲了。谁知到了半夜,他俩又回来了。副班长开玩笑地说:“我们上阎王爷那儿去报到,可是小鬼不让我们进门!”原来他们是为了欺骗敌人故意倒下的。靠他们的机警,到底把饭送上了阵地,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一出贵州,炊事班长就闹眼病,两只眼红通通的,肿得像个桃子,但他还是挑着七十多斤重的担子,拄着棍子跟着部队走。开始,他的眼睛只是淌眼泪,后来流起血水来,可他还是不闲着,总是找些活儿干。
进入雪山之前,上级通知我们轻装。我们把不必要的炊事用具都扔掉,只挑着可供全连吃一两天的粮食。另外,每人还带些生姜、辣椒和十几斤干柴。
梁子大山很高,部队整整爬了一天。山上空气稀薄,到处是白花花的积雪,树枝上也都是冰花。爬到山顶,有人实在走不动了,就坐下来休息。可是一坐下就起不来了。炊事员便赶紧上去喂生姜,灌辣椒水,把他拉起来。这时,炊事员又都变成了卫生员。炊事班的口号是:“不让一个战士牺牲在山上!”但就在抢救战士的时候,有两个炊事员却倒下了,不论我们怎么喊,怎么喂姜汤,灌辣椒水,都无济于事。这是我第一次悲痛地看着炊事班的战友牺牲。
到了毛儿盖,部队休整了一个星期。在这里每人又准备了十天干粮,我们炊事班还多准备了一些青稞麦。
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又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重负担呢?我没同意,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浇好了。战士们都异口同声赞扬我们的炊事班。
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着铜锅在我前面走,突然身子一歪,倒下去,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捡起铜锅又挑起走。
草地的天气变得快极了:一会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支起锅,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士手里送。他刚把姜汤递给战士,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又。仅仅半天功夫,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两个**,怎么不伤心呢?
第五天晚上宿营,连长要给炊事班补充几个战士。这事让炊事员知道了,他们推举班长去见连长。班长对连长说:“连长,绝不能从连里抽人,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牺牲的**的担子,我们担得起!”连长考虑了一下,觉得他的话有道理。那时候我们经过几次战斗,一百多人只剩下三十多个,实在不能再往炊事班里调了。
刚到后半夜,老钱偷偷爬起来为**们烧开水。我知道他昨天他还发高烧,要他休息,但他怎么也不肯休息。于是我便起来帮助他。我望着他消瘦的面孔,不禁想起许多往事来。
我们是邻居。他没有一个亲人,是孤单单的穷汉子。后来我们家乡来了红军,他就参加了**。那时我还在家里,他常跑来找我:“老谢,你还不参加红军吗?蒋骑在我们头上拉屎,三天两头“围剿”、进攻,你能咽下这口气?”由于他的宣传影响,我才参加了**。长征路上,他最辛苦。行军时,几十斤的担子挑在肩上,从不让人换;宿营时,总是要别人休息,把活抢过去自己干。他瘦得皮包骨,大家劝他多注意身体,可是他总是说:“没关系,我又能吃又能睡,累不到。”他对战士非常关心,就是在连续行军的情况下,也千方百计想法改善生活。打土豪分到了腌鱼、腊肉,自己从来舍不得尝一尝,全都留给战士们。因此,战士们一提到他,总是非常自豪地说:“有我们的钱班长在,就别愁饿肚子”
我正想着,班长又在旁边催促我:“老谢,你去休息吧,我一个人就行了。”他的话打断了我的思路,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刚要问他,只听他用低沉的声音对我说:“老谢,给我点水喝!”这时水开了,我忙把锅盖掀起来,忽听后面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我急急忙走过去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灶堂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在我胸前渐渐变冷了。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他的岗位上——锅灶前。
炊事员们醒了,连首长,战士们都来了,大家都沉痛地淌着泪。
第二天,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每天宿营,部队还是有开水和洗脚水。
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只铜锅担在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流出了眼泪。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可是,在最艰苦的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而那口标志着*们功绩的铜锅,仍被珍贵地保留在我们连里。
司号员“八斤半”的长征故事
陆军第16集团军“模范红五团”是从南昌起义走出来的“铁军”,历经井冈山*、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火硝烟洗礼,先后参加3000余次战役战斗。
英雄侠骨,更有柔情。记者来到这支战绩辉煌的红军团,搜寻到司号员“八斤半”在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
长征故事一:“山神”挡路
哒哒哒……
1935年6月14日,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急促的号音响了。
强渡大渡河后,摆脱追兵的红军部队无法松口气。红五团自大硗碛出发向西北走,一座晶莹耀眼、高耸入云的大山伫立在面前。
这是红军长征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海拔4900米的夹金山。
听说红军要过雪山,一位长满花白胡子的老汉摇头叹道:“这里上午9点至中午12点,是由开山神掌权。要是12点一过,就是落山神挡道,它关闭山门,你们可就寸步难行了……”
老人说的是神话。可雪山的神秘和险峻,却是事实。
队伍爬到隘口的时候,司号员“八斤半”问团长张振山:“团长,老大爷说山里有神,是真的吗?”
张振山望着这个小鬼:个子矮小,圆溜溜的脸上长着一双机灵的眼睛,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个很早就参加劳动、过艰苦日子的穷孩子。
他故意吓唬他:“当然有了。”
“在哪?”
张振山指指他的心窝,笑道:“在这儿!”
“八斤半”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八斤半!”边上的团政委谢友勋也喊着司号员的小名逗他“你怎么取了这么个怪名?”
“噢,为了安葬我妈,我把自己换成了八斤半稻谷。”
“你多大了?”
“八斤半”脑袋一扬,挺着胸踮起脚,尽可能装得大人气一些,说:“不小了,十好几的大小伙子了!”
谢友勋看着他头上的绷带,问:“伤好点了吗?”
“不要紧,有时候吹号鼓得有点疼。”
“好小子!”张振山亲切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吹休息号!”
军号哒哒响,系在“八斤半”军号上面的红布在风中飘舞着,号声把全团召集到张振山、谢友勋旁边休息。
长征故事二:视粮如命
次日凌晨,张振山命令:“整好行装,继续前进。”
“八斤半”的号声再次响起。
走了半个小时,山风呼呼由远而近,呛得人透不过气。人在积雪中行进,上面是雪的陡壁,下面是雪的深渊,风夹着雪花不时扑打在脸上。到了凝冰带,咆哮的山风卷着冰碴雪片,打在脸上、身上,真像滚油泼、刀子割。
张振山不时发出“不准停留”的口令,谢友勋也在大声鼓动:“**们,拉起手来,跨过雪山,就是胜利!”
风雪,吞没一个又一个红军战士。张振山最担心的是那个“八斤半”。
“八斤半”的草鞋,已经冻成了两个大冰坨,头发稍结出冰霜。他脸皮白了,嘴唇紫了,头重脚轻趔趔趄趄,眼看要一头倒下去。张振山急忙背起他往山顶上爬去……
7月2日,连过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三座大雪山的红五团来到黑水芦花地区。带的干粮早已经吃完了,望着饿得直打晃的“八斤半”,望着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战士,情急之下,谢友勋带人到当地宣传我*我军的政策,筹集粮食。因语言不通加上煽动民族怨恨,谢友勋被*分子杀害了。
“八斤半”和战友们含悲忍泪,在从军*回团接任政委职务的赖传珠和张振山带领下默默北去,于7月10日翻过了第四座大雪山——打鼓山,进到松潘江以西的毛儿盖地区。
1935年8月21日,红五团自毛儿盖向西出发,又踏上了一片荒无人烟的草地。
自从谢友勋政委为筹粮牺牲后,红五团官兵悲痛之余,个个都把粮食看得格外珍贵。每次发干粮时,“八斤半”总以“自己个头小背不动”为理由把干粮分给老大哥们“背”。
9.88岁远征军老兵讲长征故事:战争很残酷
10.红军长征的战役故事:翻越夹金山
拓展阅读
1、有关爱国作文:读《红军长征故事》有感
我们中国的红军长征已经胜利七十周年了,让我们来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吧!让我们来体会伟大的长征精神吧!让我们来读读长征这感人的事迹吧!
一九三四年十月间,长征开始了。长征的开始,不是我们红军愿意走的,是被迫的。国民*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很惨重。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前面,红军集中优势兵力,采用了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反**“围剿”。红军继续北上,他们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最后红军长征于一九三五年十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可是红军八万人只剩下了三万人。在红军长征途中,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积雪。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一个省,占领过大小六十二个城市,突破了十八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通过了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此时,我了解到红军长征是多么的艰难,环境是多么的险恶,粮食是多么的短缺。这让现在的我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恐惧。然而我们的前辈却能够穿着草鞋在雪地里和沼泽地里一步步艰难的走来。
红军们那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乐观向上,坚毅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就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2、有关爱国作文:读《红军长征故事》有感
今晚,我一口气读完了《红军长征故事》,里面一个个坚强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面主要讲了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等种种磨难中发生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读完之后,不禁令人感慨。
小兰十一、二岁就参加红军,翻过一座座雪山,越过一片片草地,成年人都快顶不住,可她为什么能随红军这样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原因就是她身上有一种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贺子杰身上有13块弹片都不吭一声,人们称刘伯承将军为“军神,活着的钢板”,在贺子杰这位女人身上更也是可见一种的。
**为什么取胜?国民*军为什么战败?这不是因为国民*军不会打仗,而是因为他们每到一处就抓壮丁,抢粮食,到处闹得鸡飞狗跳。结果最后有伤员没人抬,被围剿没有引路。在我们生活与学习中,也要向**前辈学习,譬如在学习,偷懒是不可取的,必须持之以恒,成绩才能提高;生活中,不怕吃苦,不气馁,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当我想偷懒时,耳边都会响起这样一句话:“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老前辈”。这时,我又会放弃偷懒的念头,继续投身于学习之中。
是的,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只要牢记“长征精神”,就没有什么困难就过不去了。我要沿着“长征精神”前进,永不言败!
3、有关爱国作文:读《红军长征故事》有感
《红军长征故事》主要写了在艰难的红军长征途中发出的许多英雄事迹和一些感人故事。
在艰难的红军途中,能活下来的人可以说是非常的幸运的,因为在这途中,要吃没吃。要喝没喝,大部分食物是树皮和野草,而在这野草中有许多的青草,有一些战士因为误食了这些草,因此丧失了性命,而他们当中有许多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正是放手大干的时候,而他们却因为误食青草而丧失了性命,真是太可惜了。还有一次,彭德怀大将军带领自己的部队路过一个草地,军粮快用完了。眼看部队就快撑不下去,就把目光移向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来补充军队的营养。
我也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读了这些长征故事,我仿佛看到红军才吃苦耐劳、自我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红军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挑食,认真学习,珍惜时间,向红军学习,把*牢记在心中!今年是是我们*成立九十周年。在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来临之际,我们重温历史,是为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要发扬长征中红军战士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努力学好本领,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振兴中华”的民族栋梁。*开放后,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展科学,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
使中国插上了飞速的羽翼,登上世界之高峰,使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其次,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归……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们的祖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只有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保护和依靠下,我们才能过上安康和幸福的生活。只要我们牢记*的宗旨,立*为公、执政为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兢兢业业、追求一流,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让我们肩并肩、手拉手,一起努力、一起奋斗,相信我们*的事业将更加和谐美好,祖国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4、有关爱国作文:读《红军长征故事》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红军长征故事》让我深有感触。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两万千里的艰辛历程。红军们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从来没有害怕。天上有飞机在轰炸,而地上,10万多的国民*军,他们也没有害怕。
长征的背景是这样的,*发动第一次”围剿“调集10万*派士兵对我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红军们被迫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军人们也有着铁一样的军魂和毅力。大家都知道刘伯承吧,他是一位师长。有一次,刘伯承左眼被敌人给打伤了。他立即赶到医院做手术。医生说立即吧他抬入手术室。刘伯承对医生说:“不要打麻药。"医生们顿时震惊了。
手术做完后,医生们问问他手术时在做什么?他说,我在数手术刀数一共72刀。医生听着敬佩不一己,因为手术刀数实是72刀。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许多人为了等这一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亲自按动电扭,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54门礼炮28响,如春雷般回荡在天地间,它代表着中国**带领全国人民英雄抗战几十年取得了胜利。
人们为了推翻*独载*,在解放战争中*250多万人。那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中国能有今日的辉煌,都离不开**啊。是**领导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赶走了侵略者。红军战士们为了我们今天的美满生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红军们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正是为了新中国吗?他们坚持不懈,坚强不屈,正如*《七律·长征》中所写那样;“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蓬勃走泥丸。”'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14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