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童话故事:项链风波
(1)
“宝贝你看,这是什么?”兔爸爸走到兔妈妈的身边,神神秘秘地伸出手悄悄说道。
“哇,金项链!给我的?”兔妈妈一阵惊喜,“我早就想买一条戴了,老公你真好!”兔妈妈也不顾街上人多就一把抱住兔爸爸亲了一口,撒娇道,“孩子他爸,你给我戴上,看看我漂不漂亮!”
“这儿人多,咱们回家戴。”兔爸爸拉着兔妈妈的手就要回家去。
“不嘛,我就要现在戴嘛!人多正好,给大家看看我好不好看啊!”兔妈妈不依。
“宝贝,你小声点嘛,不要给人听到了!”
“干嘛不要给人听到!我就要大声点。”兔妈妈说着还故意大声说道,“你们看呐,我老公给我买的金项链多漂亮啊!”
“老婆,你别喊嘛,我们赶快回家吧,省得别人找来要?”
“别人找来要?为什么?”兔妈妈睁圆了眼睛。
“这是我捡来的呀!”兔爸爸说着就拉兔妈妈的衣服,“宝贝,我们快回家吧!”
“你,你说什么?捡来的?”兔妈妈惊得声音都提高了八度,“那我就更不想回家了。不义之财不能要,谁丢了肯定很着急,我们要等失主来拿。”
(2)
正当兔爸爸想要解释的时候,周围听到他们说话的人越聚越多,围着他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不是自己的东西要赶快交给警察,让他们帮着找失主,更有甚者说道:“让我看看呢,我正好丢了一条金项链的,是不是就是我的呢?”
兔爸爸只觉得好笑,这个项链明明是自己花10元在地摊上买的,哪来又是他的了?现在都不想多说了,就让他们去折腾吧!
一群人围在路上,一下把交通都给堵塞了,这下有人就报了110。接到报警后没多久,猎狗警长就带着鹦鹉小姐来了。
“究竟怎回事?”大家看到猎狗警长来了都慢慢向两边散开,中间让出了一条道来。
兔爸爸说:“没什么事,是家务事。”
“不对,他捡到了一条金项链,交给他爱人想据为己有。”小鸡抢先说道,还添油加醋地说,“我老远看到他弯腰捡东西的。”
“我亲耳听到他对他爱人说是捡到的。”小猫指着兔爸爸也说,“虽然他说话声音很低,但我的耳朵还是不错的哦!”
兔爸爸赶紧说道:“警长先生,你别听他们胡说,没有的事,我是逗她高兴说着玩的。”说着指了指身边的兔妈妈。
在人们的议论声中,兔妈妈不吭声,她看到为了这条项链居然惊动了猎狗警长,现在她也不知道兔爸爸说的话是真还是假的了。虽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但现在看着围观的人却越聚越多,居然还有人说这项链或许就是他的,她就觉得不能把项链拿出来了,不要到时反而说不清了。于是她把项链紧紧地拽在手心慢慢朝口袋里藏。
“那人家怎么说你捡到了金项链?”猎狗警长说道,“难道是人家诬陷你了?”
“我真的没捡到什么项链!”兔爸爸急道。
可尽管兔爸爸这么说了,但围观的人可不答应了,“不对,刚刚还看到他拿出金项链的。”“我也看到了。”“我也看到了。”小猫、小鸭、小鸡等都七嘴八舌地说着。
这下到弄得兔爸爸手足无措了,他焦急地大声嚷着:“没有,真的没有,我真的没有捡到金项链。”
拓展阅读
1、中国古代经典国学故事
在晋朝,石崇曾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世所罕见。王恺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然后一笑置之:“别心疼,我赔你就是。”便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个个皆高三四尺,比王恺那株强多了。王恺只好认输,两只脚抹油走人,连击碎的珊瑚树也不要了。
然而如此攀比完全是愚者之举,人活着的关键在于德行和学识,一个人只要品学兼优,生活再贫寒也不可耻。就像孔子的弟子颜回,他虽然家境贫穷,可却安贫乐道、敏而好学,孔子教他一种道理,他马上就能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把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孔子对他寄予厚望,但可惜他32岁就*。对于颜回的德行,孔子曾赞叹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吃饭时用一节竹筒当碗,喝水时直接用瓢盛水,住在极为简陋的巷子里,别人看他那么贫穷,都替他忧愁,可他却不改其乐,还是非常达观。
心得:《弟子规》中说:“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意思是说:如果品德、学问和才艺方面不如人,就应该自我勉励,努力赶上,这方面一定要有竞争心。但物质方面的享受,就要降低,不要攀比。即使自己生活比较贫寒,衣服、饮食、房屋、财富等不如别人,心里也没必要忧愁。
2、中国古代经典国学故事
《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
心得: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人赞赏。有这样*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会得到先王的赏识,成为受人爱戴的贤明的君主。
3、中国古代经典国学故事
王羲之是古代有名的书法家,被人们公认为“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馍馍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有一段时间,人人都夸他的字写得好,他也自鸣得意、洋洋自得起来。有一天,他到一家饺子馆吃水饺,发现水饺都是从墙那边一个个扔过来的,而且十分准确地扔在锅里。他十分好奇,绕到墙后一看,见是一位老太太在包饺子,包好后,头也不抬就扔过墙去,没有一个掉在锅外。王羲之问她有何窍诀,她说:“没什么,只是熟练罢了!”王羲之听后,觉得自己的字远没达到这种熟练程度,于是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2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