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6 12:07:24

《伯牙绝弦》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

一、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二、整体读文

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三、初解绝弦

1.理解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

四、再解绝弦

(一)何为知音。

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学生研读课文后交流。

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1.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3.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4.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5.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6.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二)相遇相知。

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着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2.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

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

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6.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三)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子期*,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3.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五、深悟绝弦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读课文。

3.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六、回味绝弦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拓展阅读

1、课《一夜的工作》

1、 初步会用找出中心句的方法来正确领会课中心思想的阅读方法。

2、 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2个词语的意思;会区别使用“浏览、审阅”“询问、咨询”和“简单、简朴”三组近义词。

3、 能分别用“浏览、咨询、劳苦”造句。

4、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能背诵课最后两个自然段。

5、 感受作者热爱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1、 正确找出中心句,领会课中心思想。

2、 有感情地朗读课

难点:区别几组近义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初读课,了解课主要内容。

2、 找出中心句,初步领会课中心思想。

3、 自生字,新词。

4、 给课分段。

方法:尝试自,整体读悟。

1、 引入:周总理为**,为人民一生劳苦,鞠躬尽瘁,他的感人故事成千上万,所以,当总理逝世的时候,不仅北京人民扶老携幼为他送行,齐声痛哭,沉痛哀悼,全国各族人民都是如此。因为他是人民的好总理,国家的好。今天,我们来习现代诗人何其芳写的关于周总理的故事(板书课题)

2、 课题上看,你想课会写什么内容?又会反映什么呢?

3、 这是写人的章,我们来看看,章反映了周总理的什么品质?

二、 初读课,了解大意。

1、 回忆“单元习重点”。

2、 读课,思考:本的中心句是什么?并注意中的生字及多音字。

3、 生回答,板书:

工作量大:今晚上要批厚厚的一叠

多么劳苦 工作态度认真:审阅、画、不是…而是、有时…有时 不辞劳苦

(工作) 工作时间长:喝了一会茶,叫明 的工作作风

多么简朴 办公室的陈简单…… 和简朴的生

宵夜简单…… 活作风

4、 生自由读课,思考:“劳苦”与“简朴”各是什么意思?主要是针对周总理的哪几个方面来说的?从课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劳苦”是什么意思?是针对总理的哪一个方面写的?(工作)

2、你从课的哪些地方可体会出总理的工作劳苦?(根据回答,板书)

3、 朗读体会。

四、作业。

第二课时

目标:习全,总结全,完成作业。

方法:变序,从重点段入手,整体回顾。

一、 复习引入。

1、 本的中心句是什么?这是从总理的哪些方面来说的?

2、 总理的工作劳苦表现在哪些方面?(朗读)

三、 习新课。

1、 总理的生活简朴,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写的呢?(生答,板书)

2、 朗读,体会。

3、 小结:以上的情况都是作者亲眼所见的,作者在什么地方见到这些情景?他是去干什么的呢?(作者在给总理送稿子的过程中,在中南海见到了亲爱的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紧张的情景和简朴的生活,作者的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呢?

4、 习最后两段。

①“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他是多么……”这句话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说的?

②朗读体会,理解含义。

③“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这句话是对谁说的?作者又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说的?

④朗读体会,这样的感想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⑤练习背诵。

6、 总结全: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

三、作业。

2、课《一夜的工作》

1、会生字词,能区分“浏览”与“审阅”、“询问”与“咨询”、“简单”与“简朴”。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内容,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从中受到*和育。

重点:

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的工作辛苦、生活简朴。

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一、导入新课,激*感

1、师有感情地诵读《有的人》第一节

2、导入新课:这两句诗有些深奥,不过,了《一夜的工作》(板题),同们一定会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的。

3、介绍作者何其芳,介绍周总理的身份及有关课的资料。

二、初读课

1、指名读课习字词。

2、分段,概括段意。

3、再读课,画出点明中心的句子

三、重点深究第二段

1、默读课,分别画出表现周总理劳苦和简朴的重点语句。

相机出示有关的语句。

2、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这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理解“陈”、“极其”、“如此而已”,体会“一个”、“不大”,“两张”、“小”、“一盏”。强调了陈极其简单。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极其简单的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

3、值班室的**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象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工作的繁重与食物的简单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仅表现了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也进一步突出了总理的劳苦,读起来令人感到周总理形象高大,品德感人)

4、指导生朗读这两部分,体会总理的高尚品质。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

2、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作者是怎样记叙周总理生活简朴的,你有什么感受。

二、继续习第二段

生说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相机出示

1、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一叠”,数量词,一堆的意思。“一尺来高”,表明件之多。短短的一个夜晚,要批阅一尺来高的件,说明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紧张,工作量很大。

2、“他一句一句的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是写周总理审稿的情形。“浏览”是大略的看。周总理不是“浏览”,而是一句一句的审阅。说明周总理对每句话都认真思考,充分反映了周总理审阅件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联系前面可以想象的那“一尺来高的件”,也是这样审阅完的。说明总理一夜工作多么辛劳!一夜的时间批阅完了“一尺来高的一叠件”,也说明总理工作效率很高

3、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公鸡喔喔的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喝了一会茶”,表明休息时间非常短。“公鸡喔喔的叫明了”,表示天亮了。再联系课前面的内容,周总理让作者去睡觉,自己一直在批阅件,叫醒作者后又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审阅完”这最后一篇稿子,现在刚喝了一会茶,天就亮了。说明周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工作时间多么长啊!工作到天亮才休息,下午又要“参加活动”,可见周总理是日以继夜的工作,工作劳苦。

4、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并体会周总理的品质。

三、习课第三段

1、自由朗读,谈谈读后的感想。

2、“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是由“一夜的工作”而联想到的。总理这一夜的工作是他一生工作的缩影。

四、总结全

1、默读全,思考章主要讲了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

2、师总结:

写好作的基本要求是写出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意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来写,对于《一夜的工作》来讲,能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这是作者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令他刻骨铭心,不能忘怀。在写事的时候,要带着感情写,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边叙事边抒情,这样写出来的章就会真切感人

五、练习

选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词:简便、简单、简朴、简陋、简练

(简单) 备(简陋) 生活(简朴)

穿戴(简朴) 方法(简单) 摆(简单)

房屋(简陋) 操作(简单) 语句(简练)

(简陋) 内容(简练) 问题(简单)

六、板书

审阅认真 工作劳苦

简单

夜餐简单 生活简朴

3、八年级思想品德

基本情况

(班级生人数,习态度,上期期终成绩等)

期本人担任初二年四班、七班、的思想品德工作。三个班共有生约108人,生的习态度端正,习目的明确,有较强的上进精神,大多数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习任务,缴交作业情况良好。上期期终成绩:达生约占25%,大部分的生处在70----85分的水平,平均分78,及格率约90%低分人数约占3%。

目的要求

1、按照课程划,完成好八年级《思想品德》(上)的目标任务。

2、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中生道德实践活动。

3、根据我校生实际,开展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育。

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

1、师要反复习新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加探索创新的力度,尽快摸索出一条既适应新形势要求又切合我校条件和对象实际的的新路子。

2、同科师要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好科研工作。

3、师课前要深入钻研材,深入分析生情况,确定好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安排过程。

4、师要努力掌握育新技术,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

5、精心组织课堂,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6、组织管理好生,注意培养习活动的积极分子,利用积极分子带动全班生,想办法调动生的积极性。这是搞好的关键。

7、协调好校领导,班主任,其他师,家长的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育环境。

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措施

1、善于根据所带班的具体情况确定出合理有效的方案,所带班生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提高,使自己成为受生欢迎,使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的好师

2、主动与领导、同事、生、家长沟通,增进了解,互相习,彼此尊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工作服从分配,干一行,爱一行,不消极怠工。

4、积极参加师校本培训和市局相关的培训。

5、坚持终身习的原则,通过网络或其他的形式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点击查看更多《伯牙绝弦》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29083.html

热门阅读

  1. 与春节有关的诗句
  2. 关于感恩节的祝福贺词
  3. 精选30句万圣节祝福语2016
  4. 给宝宝的生日祝福语
  5. 名人吴均诗句个性签名集锦
  6. 进组织部为了什么进了组织部干了什么心得体会
  7. 学骑自行车随笔
  8. 班主任例会发言稿
  9. 窗户加工合同的范本
  10. 2016年三八节最美祝福语
  11. 关于客运企业创新发展演讲稿
  12. 最值得感谢的人老师发言稿
  13. 早安温馨问候短信总汇
  14. 成功的背后是付出的军训总结
  15. 生活小记散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