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根据段落大意,弄清段与段的联系。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一、复习提问引入下文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3、回忆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在内容上与下一段有什么联系?
(第1段写看女像,第2段写改女像。)
4、课文中哪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议结合理解语句
1、自由朗读第2~4自然段。
2、把课文中描写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句子勾画出来。
3、找出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念一念。
4、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出示小黑板)
⑴ 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⑵ 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哪一句好,为什么?
⑶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说明罗丹工作时的紧张忙碌。)
⑷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⑸ 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后发生了什么事?
① 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② 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⑹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
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
① 这段话有几句?各句是什么意思?(第一句是说这天下午的感受──收获很大,不一般;第二句是说他的体会──做好一件值得做的事,要全神贯注。)
② 你是怎样领会第二句话的?
三、分段归纳,弄清联系
1、本文可以分几段,各段的大意怎样归纳?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里做客并参观他的工作室。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罗丹怎样修改女像。
第三段(第3、4自然段)讲茨威格被关在工作室。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茨威格的感受。
2、各段之间在内容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通过层次分明地写看女像,修改女像,忘掉朋友,谈感触等这些内容来突出全神贯注这条主线。)
3、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主要讲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工作室所发生的事和茨威格谈感触来说明应该全神贯注地工作。)
四、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读第1自然段中罗丹说的话:“啊!不,还有毛箔……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引导学生分析句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及朗读时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2、读第2自然段中“只见罗丹一会儿……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这一部分时,可在教师范读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各句的语调、语速,把握朗读的轻重缓急,从而读出感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读第4自然段茨威格与罗丹的对话:
(引导学生揣摩茨威格对罗丹的举动感到莫名其妙的心情及罗丹对茨威格十分抱歉的情感。)从而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以加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拓展阅读
1、《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能通过具体事例感受罗丹做事执著的工作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自读情况,正音正字。
(2)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重点词句,挖掘人物品质
1、学生自读、全班交流
自读提示:
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
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读议结合,理解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a、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b、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c、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d、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e、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三、结合实际,谈认识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
2、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是怎样解决这样问题的,谈谈自已的看法和启发?
四、布置作业
收集名人忘我工作的故事。
语言:"不,还有毛病。左肩偏点","把你忘了"
上前 后退
26*全神贯注 动作 踩 不停地挥动
微笑 吁
神态 激动--更加激动--像喝醉了酒--痴痴
评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节课体现了课标的理念,师生间对话朴实、自然、亲切。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还必须感交流,达到了“与我为化,不知是知文,我之文也”的境界。教学目的明确,”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策略运用得当,较好地体现了学生认知层面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没有作假、作秀之嫌。师生平等,互动充分。
恰当地引进课程资源,拓宽了语文课堂的学习空间,有效地运用了电化教学手段,促进了学习目标的达成,不失为一节好课。
2、《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话的含义;学习罗丹的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人物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着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
学情分析:是引导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着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细细体会,感悟描写人物的方法,积累语言,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1.媒体演示法。
2.读写结合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段资料,请你们听听,边听边想老师介绍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5岁上学,开始成绩中上,后来成绩越来越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讥笑,有时还被罚站,9岁被迫转学,他没有考上大学。
2、再听下一句话:思考: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法国最著名的雕塑家,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的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师:其实这两段话介绍的是同一个人,同学们你们听了有疑问吗?谁来说说呢?
4、其实,他就是罗丹。等学了今天的课文《全神贯注》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好,咱们就就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检查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2、检查读课文的情况,思考: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抓重点句子,研读课文,感受罗丹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
感受罗丹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1.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塑像的?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他非常全神贯注,请你用心地默读课文,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预设一:(出示课件;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1.指名读,通过读你读出了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他是在跟他的客人说话吗?(不是)那他是在干什么?(自言自语)那谁来说说他为什么会这样?他会在说些什么呢?
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他这是在干什么呢?
师: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你又能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呢?
预设二:(出示课件: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指名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读出罗丹修改画像的句子。
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三:(出示课件: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自由读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罗丹的全神贯注。
他像喝醉了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看出他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罗丹终于修改好了作品,他在欣赏着自己的创作成果,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2、师:此时的罗丹已完全沉醉于艺术创作中了,简直入了迷,你想用个什么词来形容此时的罗丹?
3、让我们也醉在其中,一起读出这种感受。
4、教师小结:罗丹就这样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好象跟谁在说悄悄话,又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作者是从他的动作、神态上去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修改女像时的专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从时间上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修改女像的全神贯注,如痴如醉。这样精彩的描写,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感受一下吧。
5.仿写训练:
同学全神贯注听讲的场面;练字、读书的场面……
学生仿写
感受罗丹的精益求精。
罗丹对他的作品修改了那么长的时间,那么旁人的眼里这件作品是怎样的?(自己读课文找答案)
预设1、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
理解“杰作”通过这一词语,你感受到什么?
但在罗丹眼里这件作品怎样?
预设2、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读句子谈体会:
教师小结:罗丹的作品在别人眼里是一件杰作,可是他对自己的作品却是力求达到完美无缺,他不能容忍自己的作品有一丝缺陷,希望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板书: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再好。)
四、赞美大师
1、导语:面对工作如此全神贯注的罗丹,他的挚友茨威格责怪他了吗?(没有)是呀,他非但没有责怪他,而且还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出示句子)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斯蒂芬·茨威格(起读最后斯蒂芬·茨威格说的话)
1、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触?是呀,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多好的一句话,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多读读,把它记在心里。背过更好!
2、师:罗丹小时候成绩那么差,长大后却成了大雕塑家,现在你该找到答案了吧?
3、师:是呀,罗丹就是这样对待工作全神贯注、精益求精。正因为他这样去工作,一件又一件大的作品才会在他的手中诞生。我们收到什么启发?
五、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出示茨威格的话,指名读:
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2.这个伟大的人——罗丹影响了茨威格一生,也影响了欧洲的雕塑发展,为世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学生欣赏罗丹的艺术作品。
3.资料袋: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1840年出生,1917年去世。罗丹创作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巴尔扎克》等人物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他鼓励人们关注生活,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件事能做到全身贯注,我相信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我们!
七、作业:选择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抄写来。
一会儿 一会儿
(罗丹) 好像 似乎 精益求精
一刻钟 半小时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
3、《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1、运用已学的阅读方法,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意思。
2、理清文章条理。
3、学习作者刻画的方法。
4、根据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2、根据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训练项目】
语言表达训练。
【学习方式】
探究、合作。
投影。
【课时】
1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全神贯注》,谁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生: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按照阅读提示研读课文。
4、小组交流、讨论。
5、大组汇报。
二、按照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
1、小组1:
读课文,并讲解不理解的词义。
提醒易读错的字音和易写错的生字。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2、小组2:
理清课文脉络:
参***: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罗丹全神贯注修改自己已经完工的雕塑作品。
第二部分:(3、4)罗丹发现自己把茨威格忘在了一边。
第三部分:(5)茨威格对这件事很有感触。
(其他小组可以发表不同意见或补充。)
(小组讨论时老师**,以上两个问题,在小组内如能较好地解决,可不必在大组汇报。)
3、按照阅读提示归纳成几个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出示投影)
问题:
⑴介绍有关罗丹的资料。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画出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曲线部分由老师补充。)
⑷理解“全神贯注”和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根据问题小组汇报。
参***:
⑴略。
⑵课文写了茨威格亲眼目睹了艺术大师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自己雕塑作品的情景。
⑶画句子略:
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
在汇报这部分时,老师引导:
①哪些句子是描写动作的,哪些句子是描写神态的?
②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全神贯注工作的样子的?
⑷略。
四、根据我们所学的内容,请同学们自己设计板书,展示并评价
五、语言表达训练
谈谈你对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看法,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
作业:搜集各人全神贯注做事的故事,召开故事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3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