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教育读后感
一、不要扼杀孩子的天赋
每个孩子都有天赋,譬如独立思考,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孩子天生就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一个人如果不会独立思考,那不是没有培养出来,而是在成长中被大人们扼杀了。
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某种天赋或智能,要去诱导启发他们,不要苛求他们。比尔.盖茨曾对他的母亲说“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里寻找值得表扬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相反,如果家长的要求太过苛刻,就会扼杀孩子身上的某种天赋,压抑某项智能的发展,因而耽误孩子的一生。不要去学鲁迅先生笔下的“母鸡般的爱",要付出真爱,就要理智,要讲科学性。更有甚者,有些家长或老师,不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去平等对待,而是把孩子作为一种为他人争强好胜的工具,一种体现他们赌人生的筹码,苛求孩子必须这样那样,来满足自己的这样那样的梦想。
二、探究是学习的一种艺术
一个好教师,不是自己能够教得有多好,而是如何能让学生进入一个琢磨的学习状态。不是你教给他什么.而是他自己内部琢磨出什么,不管多么调皮的孩子,心都是向上的,是“正螺旋状态”。
国际2 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是完整意义上的学习。“学会认知”,不仅仅是对知识本身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怎样去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学习者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才能具备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研究、探索、创造的过程,感受到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
三、中国的教育转型势在必行
国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就像拔河那样争夺,撕扯着学生和老师。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虽然现在社会一再要求减负,可是情况又怎样呢?语文***材,课文多又长,生字多而难,知识点繁且杂。数学***材,知识点增多,又不系统。许多知识像挤牙膏似的,从一年级一点点挤到六年级。在各年级,力大了,学生胃胀,会消化不良;力小了,学生又吃不饱,会营养不良。***材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导致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比较辛苦的,只有少数的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为什么不等到学生有能力学时再去学呢?
四、教育要充满信心
“永远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失望。”这是作者对老师和家长提出的希望。那么我想说只要不对孩子失望,我们的教育就大有希望。
我们经常这样想,是否应该释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地玩耍、欢乐,享受成长的快乐?中国现行的考试制度和八股取士制度在内容和形式虽然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本质没有发展,新课改口号喊得地动山摇,但应试教育却稳如泰山,缺乏人性,没有尊重个性。
中国教育界的*必将经历一场更猛烈的风暴。面对这场即将来临的风暴,作为一名教师,我就像那只搏击长空的海燕,高声欢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拓展阅读
1、福建教育五老说抗美援朝保卫国家观后感500字
今年的10月25日正好是抗美援朝第70周年。也就是今天,《福建教育五老说》特意邀请了一位抗美援朝时的空军——黄波生爷爷来讲述他70年前经历的一切,和有关的故事。
他告诉我们他在15岁的时候参加军队,在军队中担任文化教员。他把胜利的战况及时告诉了队友们,鼓舞士气、激励斗志,还有许多他的一些心得、经历。还说了那时候我们最后比美国留下的人多,取得了完美的胜利。他满怀激情,读出了当时的不容易和艰辛。
黄波生爷爷讲了几个关于英雄的伟事。比如黄继光的故事:以前在抗美援朝时,黄继光为了部队能够继续前进,自己用胸口堵住敌人的枪口,英勇牺牲。还有一个班长,已经重伤了,却还带着炸弹冲上前去,保住了队伍,自己就和敌人同归于尽……我听得热泪盈眶,特别感动。
绝大多数的志愿军战士年龄才到20岁左右,正值风华正茂的他们血战沙场,为国捐躯,才有今天的建设成就、幸福生活、大国的地位和尊严,确实是来之不易的,它是用战争中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强大,经济越来越好。我真的感到自豪!
曾经彭德怀司令员说过:“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
我们要永远记住那197653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英雄。为了美好明天,为了祖国,我们要不断学习,继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的伟*,向人民志愿军致敬。
2、《中国童话》读后感350字
暑假,我看了好几本黄蓓佳写的书,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中国童话》。
第一章牛郎织女讲的是牛郎和哥嫂分家,然后遇到织女,和织女相爱的故事。第二章讲的是路生和瞎眼娘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猎人海力布,海力布从小爸妈就去世了,因此海力布喝的是百家奶。海力布长大后,找了全村最好最优秀的猎人,学打猎。有一天,海力布去林子里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用锋利的爪子抓住了正在树枝上休息的小白蛇,海力布立马用箭射中了这只老鹰。老鹰负痛,在天上打了个滚,放下小白蛇飞走了。
海力布三两下爬上树,取下了小白蛇,谁知海力布救得是东海龙王的女儿。海力布把小龙女带回家,还给她做了一个小屋子。
一天,海力布打猎回家,只见自家升起了一缕青烟,海力布知道是有人在为他做饭。海力布一进家门,就抱住了小龙女,并请求她做他的妻子。就这样,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中国还有很多童话故事,有兴趣的小朋友也可以去多看看,海力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实现愿望。
3、《爱的教育》读后感400字
这几天,我看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里的故事很感人,篇篇催人泪下。最让我感动的是《告别》。这是作者在小学升级后和同学、老师告别时忧伤的感受。作者在校园里有过挫折,有过欢乐,也有过苦恼;作者回想起和同学老师相处的一年,非常伤感;他真诚地祝福她的同学和老师。
还有《雪球事件》和《访问伤员》,我也很喜欢。说的是作者的朋友卡罗菲和别人打雪仗时,一个雪球砸伤了一位老人的眼睛,老人趴在地上非常痛苦地呻吟、叫喊。卡罗菲有害怕,不敢承认。但最后在卡隆的劝说下,卡罗菲还是扑到老人的怀里,用断断续续的话语给老人赔礼道歉,还把最珍贵的邮册送给了老人。读了这两篇文章后,我已经喜欢上卡罗菲那诚实勇敢、心地善良、大方的好性格。我更欣赏卡隆不仅自己光明磊落,而且帮助同学勇敢承认错误,做同学的坚强后盾。还有这位受伤的老人,虽然自己眼睛受到伤害,但在卡罗菲承认了错误后,非但没有责备他,而且还安慰他。
读完了这本《爱的教育》,我深受感动,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人间真正的爱和人间真正的友情、真情。
我现在总是感到妈妈对我的爱少了,我对妈妈的爱戴也少了。但自从读了《爱的教育》后,我发现妈妈原来在暗暗的疼爱我。读了《爱的教育》中的《千里寻母》,我深有感触。它写的是一位母亲为了全家的幸福,为了让她的儿子能上学,这位母亲去了离家很远的芝加哥当保姆。她儿子乔治由于想让母亲回到身边,便开始寻找母亲。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母亲。但由于干活太累,被送进医院。好心的女主人一直陪在乔治母亲的身边,直至乔治来到母亲的身边。当母亲看到自己的儿子后,万分激动,垂危的生命又重新有了动力。
读到这儿我非常感动。这位母亲为了家人的幸福,到别的地方当保姆;为了多拿报酬生了重病也不说一声,直到晕过去。而我母亲呢?也为了工作而担忧,所以不爱别人打扰她的工作。可我却一直烦她,因此刚想出的办法被我一搅和就忘了,因此工作、稿子常常比别人晚那么一、两拍才交,也常常被老板批评。我真是太对不起妈妈了。
“曹聪,该吃饭了”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泪便流了下来。
通过读《爱的教育》我总算读懂了妈妈对我的那份暗暗的爱……
一口气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乡国之恋……令我不由得被感动。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无不诉说着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使爱在升华。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爱”的一些思索。爱,是什么?爱,如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但还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朴实的爱、深厚的爱。我想《爱的教育》这本好的书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的人。
在我读完这本《爱的教育》之后,第一感受就是爱是无与伦比的,每个人心中都有爱,纯真的爱是最为真诚的教育。《爱的教育》主要以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学生的日记来显示出生活中的爱。这本书虽然文字简朴,没有精彩过瘾的绝伦故事和跌宕起伏的斗智故事,但却表达出了生活中真挚的友谊,爱无处不在。安利柯的身旁有一群虽然性格各异,但是感情非常深厚的好朋友:卡隆是一个热爱老师、乐于助人、扶弱抗强的好少年;“小石匠”是一个石匠的儿子,他爱装鬼脸,制造快乐的气氛;可莱谛是卖柴人的儿子,非常勤劳,他经常帮爸爸运柴、扛柴、批发柴,边干活边学习;代洛西是个不爱说话的“智者”,是安利柯班里的班长,学习成绩优异;耐利是一个胆小的穷小子,不过他很善良,人缘很好;泼来可西也是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他用自己的学习改变了父亲酗酒恶习和懒惰个性……他们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用爱感动家人,感动朋友。《爱的教育》把我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在爱中受到教育。爱是什么?爱是没有明确答案的,但爱是无限的,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爱是宽容,爱是责任,爱是给予,爱可以给我们力量和勇气。
爱是什么?我带着这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就立刻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爱的教育》风靡世界,历久弥新。作者是意大利著名儿童学家德·亚米契斯。本书讲的是一个三年级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里的故事,还有同学们的祝福,老师的三言两语和父母的给予与祝福。还有一则则美好又真实的每月故事。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的事物,就能体现出作者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
这本书有许多小故事组成。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十一月的每月故事费罗伦萨小抄写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36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