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图形与位置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3 17:35:37

六年级数学《图形与位置 》教学设计

1.使学生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

3.在复习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图形与位置。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二、整理与反思

1.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2.请大家利用我们教室里面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

3.请大家利用我们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物体,用东、南、西、北来指明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4.刚才大家用上、下、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来表示物体所在的大家位置以及方向,如果我们要准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大家还记得用数对的方法表示吗?

确定位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用数对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图略)

标出点D(6,1)、E(10,1)、F(9,4)、G(7,4),并顺次连接D、E、F、G、D。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5.练习:(五下P.16练一练)

6.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除了用数对的方法标出所在的列和行,还可以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怎样表示?

7.教师投影一幅野生动物园的示意图,学生用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描述各个景点的具体位置。(图略)

8.刚才我们复习了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这里的距离都是已知的,但有的时候需要我们计算,这时又需要用到什么知识?(比例尺)

三、练习与实践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讨论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表述。还要提醒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全班校对讨论。提醒学生注意:量图上距离时要中心点到中心点,计算实际距离时数字比例尺可以转换成线段比例尺,使用量角器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重合。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

4.补充:以校门为观测点,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完成图示。(出示线段比例尺:1厘米表示40米)

(1)校门正北40米处是一个喷水池。

(2)教学楼在校门西北,与正西成40夹角,离校门60米。

(3)市少年宫在校门南偏东35方向,离校门80米。

学生根据信息独立画出示意图,展示学生作业时重点讲评第2、3两小题中不同的位置描述,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复习,你对哪些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的作业。

(其他补充练习见共享空间)

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确定位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课前思考: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一内容较为简单,五年级教学时学生都能掌握。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我放在比例尺的知识上,让学生说说比例尺的含义,再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总得来说,本节课的任务相对而言比较轻松,再补充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即可。

拓展阅读

1、第二划模板作文1200字

一、基本情况

现有48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4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生的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科有较浓厚的习兴趣,基本功扎实,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期期末统考均分76分,及格率93%,优分率72%。其中习比较突出的有16人,处于中间水平的有13人,中下水平的有5人。这5名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习不够积极主动。

二、材分析

这一册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圆柱圆锥、比例、统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材的重点内容。

①了解负的意义,会用负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另一个量的值。

③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放大或缩小。

④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⑤能从统表准确提取统信息,正确解释统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据可能产生误导。

⑥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成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阶段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⑨体会的乐趣,提高的兴趣,建立的信心。

⑩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①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能正确的读、写正和负,知道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

②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③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算公式,会运用公式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⑤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像中找出或估出另一个量的值。

⑥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⑦会综合应用过的统知识,能从统中准确提取统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结果。

⑧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⑨对小阶段所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①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算公式,会运用公式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像中找出或估出另一个量的值。

④会求平面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⑤会综合应用过的统知识,能从统中准确提取统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结果。

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⑦通过对小阶段所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小阶段所知识。

三角板直尺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方格作

三、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育资源,提高课堂的直观性、象性,为提高质量 打下基础。

2、积极习新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习能力,使他们的轻松快乐,使生由会向会转变,由要我向我要的转变,提高习自主性和习的效率。

3、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生,提高生对这门科的兴趣,使生愿、乐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生在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质量 的提高。

四、课时安排

一、负(3课时)

二、圆柱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1课时

四、统(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广角(3课时)

、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10课时左右、

2.空间…………………………………9课时左右

3.统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2、部编版语文上册开国大典

1、认识“擎”、“诞”等8个生字,会写“盏”、“栏”等13个生字,会读“协商、汇集、预定”等25个词语。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3、感受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之情,并培养生热爱*、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方法。

1、关于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阅兵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导入题目,板书:7、开国大典

3、解释题意。

“开国”就是一个新的国家诞生,“开国大典”指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隆重、盛大的典礼。

4、这开国大典究竟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同们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习工具书理解。

2、师检查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政委(zhèng)宾客(bīn)擎着(qíng)诞生(dàn)

电钮(niǔ) 瞻仰(zhān) 聂(nie)荣臻(zhēn)

(2)指导易混淆的字。

“爆”“暴”不同,“火”密切关联。

“帜”是左右结构,左面是“巾”,布有关,右面是“只”表示读音。

“距”是左右结构,左面是“足”,右面是“巨”,不是“臣”,要注意比较。

(3)检查字或词语的理解情况。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到自己应到的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排山倒海: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对重点部分进行分层理解。

第一段(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段(5-10自然段):

本段按内容分为三层:

①(5一7节)

②(8-9节)升国旗的过程。

③(10节)

第三段(1l-13自然段):写阅兵式的盛况。

本段按阅兵顺序分为三层:

①阅兵式开始的情况。

②各兵种通过天安门受检阅。

③群众看到阅兵后的激动。

第四段(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的情况。

第五段(15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3、归纳主要内容。

课文描述了新中国成立时开国大典的盛况及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

四、布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小下册

下册根据生所习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为大家分享了下册划,一起来看看吧!

一、内容

本册材包括下面内容:百分(二)、圆柱圆锥、比例、比例尺、统、智慧广场、回顾整理等。

:百分的利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尺、扇、转化的解题策略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定、用方向和间隔、平均、解题策略的灵活应用。

1.百分(二)的解决问题,会用百分表示平常生活中的题目。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定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题目;能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并能量的值估另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方格纸等按的比例将简单放大或缩小。

4.熟悉圆柱、圆锥的特点,会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表提取统信息,解释统结果,并能的判定或简单的猜测;体会据产生误导。

6.经历从生活中题目、题目、解决题目的进程,体会在平常生活中的作用,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题目的能力。

7.经历对鸡兔同笼的探究进程,会解决简单的题目,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系统的整理和温习,对小阶段所知识的理解和,的、灵活的算能力,发展思惟能力和空间观念,综合应用所知识解决题目的能力。

9.体会的乐趣,的爱好,的信心。

10.养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三、材分析

,册材安排了负和比例两个单元。生活实例使生熟悉负,负在生活中的利用。比例的,使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题目。

在空间,册材安排了圆柱圆锥的,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生对圆柱、圆锥特点和知识的习,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算的方法,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统,本册材安排了据产生误导的内容。简单事例,使生熟悉到统表虽便于判定或猜测,但如不分析也有不的信息错误判定或猜测,对统据、客观、的分析的性。

在用解决题目,材一圆柱圆锥、比例、统等知识的习,用所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题目;另外一安排了智慧广场的内容,生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鸡兔同笼问题的进程,体会如何对简单的题目模型化,感受的魅力,发展生解决题目的能力。

五、方法:

1、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老师交换听课,反思,真正领会,驾御课堂的能力。师应转变观念,采用鼓励性、自主性、性策略,以题目为线索,恰当应用材、媒体、现实材料、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习,的效益。

2、基础知识的,使生好基础知识。本期要以新的理念,为生的延续发展的资源和空间。

3、在中留意采用开放式,培养生情境选择方法解决题目的意识。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培养生的应变能力。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同的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困生都要体现。实践活动,让生熟悉知识生活的关系,使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用的意义来引发和培养生酷爱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百分(二)(3课时)

二、圆柱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温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温习………………………………………………………1课时

四、比例尺(8课时)

1.认识比例尺…………………………………………………2课时

2.求实际距离…………………………………………………2课时

3.求上距离…………………………………………………2课时

4.平面的放大缩小……………………………………1课时

5、整理和温习………………………………………………2课时

四、统(2课时):扇………………………………1课时

五、智慧广场(2课时)

、整理和温习(27课时)

1.…………………………………………………10课时左右

2.空间………………………………………………9课时左右

3.统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利用…………………………………………………4课时

4、人上册语文大瀑布的葬礼

1.认识五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不同的景象以及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

3.培养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维护生态平衡。

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具:课件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生读题,提出问题。

(预:什么是葬礼?谁为瀑布举行葬礼?为什么要这样做?……)

2、过渡:同们提出的这一连串问题,书中都有答案。请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想象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环节的意在从课题直接导入,由课题引起悬念。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

生默读课文后可用口头填空的方式进行归纳:(在 洲的 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 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由于毫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这条大瀑布面临 ,19869月,当时的巴西总统 ,亲自为这条瀑布主持了一个葬礼。)

过渡: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由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对此感到奇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巴西,来到追悼会现场,看看当时的情景吧!请同们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读课文,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预生提问题:

1.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

2.这一闻名世界的大瀑布为何而闻名,后来又怎样了?说明什么?

3.巴西总统在主持葬礼时那饱含深情的话语说明了什么?

4.如果你当时就在葬礼现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现在问题要求都提出来了,大家说运用什么方式进行讨论?

(生:合作探究)

读文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能从文中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的这一环节,目的是培养生的问题意识。

三、合作探究,难点分析

1.激趣。同们刚才所提的问题都不错,说明大家在自主习时都很认真,现在就请同们带着以上这几个问题来合作探究习课文。

2.探究。(要求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争取小组成员都能参讨论。)

3.释疑。(师**,发现生疑惑之处给予指点,释疑。)

这一环节的是培养生合作习、探究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组际交流,反馈互补

1.交流。(每组派1~2名代表报告本组成员已知和未知的问题)

2.反馈。

(⑴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景象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出示相关语句指导朗读。

“这条瀑布曾经……清晰可闻。”

“几过去……容枯槁,奄奄一息。”

追问: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放课件,昔日瀑布的景象。

问:请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尽可能用上课文中的语句。

放课件,如今的大瀑布。

问: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语:曾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现在人们再也觅不到它的踪影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回答问题

⑵巴西总统怎样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那饱含深情的话语都说了什么?

⑶如果你当时在场,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本环节的是在生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帮助生把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从而深化主题。

五、总结、扩展

1、用较快的速度回顾全文,想想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今昔对比;首尾照应。倒叙的写法。)

2、总结:

正因为这种种原因,瀑布不见了,人们是慕名而来,失望而去,直至哀悼。而哀悼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号召人们都要重视和保护生态平衡,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3、拓展:

巴西总统用那饱含深情的话语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你们愿不愿意为拯救大自然而尽一份力?愿不愿意拿起笔来呼吁社会、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如倡议书、读后感、书信、诗歌等都行。用上本文的写作方法更好。

总结写法,以致用。

附:板书

昔日 雄伟壮观

如今 逐渐枯竭

保护环境 保护地球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图形与位置 》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40065.html

热门阅读

  1. 初中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实践论文
  2. 201年鸡年元旦节贺词
  3. 精选周末的祝福语
  4. 201年世界卫生日祝福短信
  5. 纪实故事女教师卧底拯救非婚儿
  6. 工业产品购销的合同
  7. 唯美简短签名150条
  8. 100条给长辈老人生日祝福语
  9. 六年级下学期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
  10. 李开复经典语录汇编
  11. 中秋节送家人的温馨祝福语
  12. 图形的变化规律小学教学设计
  13. 与春节有关的诗句
  14. 关于感恩节的祝福贺词
  15. 四德工程的心得体会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