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今天,我读了《亡羊补牢》这篇寓言。
这篇寓言讲的是:从前,有个人丢了一只羊,街坊让他补羊圈,他没有修补,结果又丢了一只羊,他才赶快修理羊圈的故事。
这篇寓言虽然很短,但是教育意义很大。教育我们做了错事要赶紧改正,要从错误里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少犯错误。
读了这篇寓言,我想到自己存在的一些缺点,爸爸经常提醒我,我却总是改不了。现在自己已经认识到了这些缺点的严重性,以后我要尽量少做错事、少犯错误;即使做了错事,也要及时改正,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不能亡羊补牢。
今天我读了《亡羊补牢》这篇寓言。
这篇寓言是讲一个养羊人发现自己少了一只羊,街坊劝他把羊圈的窟窿补好,可他没听。第二天,他又丢了一只羊,于是他就把羊圈补好了。
读完这篇寓言,我认识到:当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的时候,要虚心接受,及时改正,这样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也想到自己,有的时候我会躺在床上看书,妈妈看见了,每次都提醒我:“不要躺着看书,不然眼睛会近视的。”可是我总是认为自己的眼睛很好,妈妈的话根本听不进去。结果有时候看书久了,眼睛就会痛。读了这篇寓言之后,我想我还是要听妈妈的话,要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不要再躺着看书了。
《亡羊补牢》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养羊人因为羊圈穿了个窟窿丢失了一只羊,他不听被人的劝告,第二天他又丢失了一只羊,后来他把窟窿修补好了,从此他再也没有再丢失过羊了。
我读了《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我知道了:知道自己犯错了就要及时改正,不然,等到后悔的时候已经晚了。
我曾经也有类似《亡羊补牢》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有一天,我们在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生字,我们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写,写着写着,我的同学发现我有个字写错了就提醒我说:“你这个字写错了,不是这样写的。”我当时没理他,继续写。他再次提醒,并且拿出书本给我对照,我仔细一看,呀!我真的写错了呀,幸好同学提醒,我马上跟他道谢,并且认真改正错字,幸好早发现,不然等到后悔的时候已经迟了。
通过《亡羊补牢》这故事和我自己的小故事让我明白了:知错能改,未为晚也。
拓展阅读
1、侃侃而谈的故事成语故事
“侃侃而谈”这则成语的侃侃是刚直而从容的样子。比喻说话时,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的样子。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乡*》,“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口口(口口为左足右叔和左足右昔,音cuji,恭敬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如也。”
在周朝的等级制度中,大夫是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其中又分为两等,最高一级称为卿,即上大夫,其余称为下大夫。
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家、教育家,又是个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但他在当时的地位仅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并提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所以他是一个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在家乡,在朝廷上;和上大夫说话,和下大夫说话,他都有不同的举止和言语。
平时,在家乡与乡亲们谈话,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善辞令的样子;但在祭祀和朝见的场合,他却十分善言,只是比较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当国君不在场时,与下大夫说话,他言谈毫无顾忌,侃侃而谈,显得从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说话,他和颜悦色,十分谦恭;如果国君临朝,在国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仪去做,小心谨慎,还怕有不妥之处。
应该说,孔子提倡的礼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即使从现在来说,也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高山流水的典故 成语故事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历史典故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筝曲《高山流水》,就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
不论是各种派别的《高山流水》,都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无论传承多少年,经过多少变化,《高山流水》始终是古筝曲的经典曲目。
详细叙述
1.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3、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人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中华民族是个文化名族,成语就是文化民族的结晶之一,老师说每个成语都有名人故事。于是,我就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做了一次研究调查。
二、调查方法:
2. 上网浏览,通过网上途径,搜集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成语名人主要内容
书籍入木三分王羲之晋朝王羲之写的字非常有力,相传他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渗入木板已有三分了。
上网浏览程门立雪杨时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访著名学者程颐,程颐暝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等候,程颐醒来时门后积雪已有一尺多深了。
报刊草船借箭诸葛亮东汉末年,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后挫败周瑜。
四、结论:
1. 成语里的确有名人故事,是有名人故事演变出来的。
2. 这些成语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上和生活中都会运用到。
3.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中还有许多名人的品质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4. 这些成语都有一定的道理,激发我们努力学习,开发我们的道德思想更上一层楼。
4、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人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我们课上老师提出了很多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我们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几个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做了一次调查。
二、 调查方法
1. 查阅有关成语的书籍,总计报刊,上网浏览,关注新闻,了解成语中名人故事的来源。
2. 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名人的故事怎么变成成语的。
3.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三、 结论
1. 我国的成语多不胜数,渊源流长,许多名人的故事都随着时间的消逝都变成了成语。成语中记录了他们当年的辉煌历史,这些成语中有些名人的故事,也可以当作我们的反面教材和正面教材,可以使我们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反面教材可以使我们吸取到教训,使我们以后都不要重蹈覆辙。
2. 在历史长河中名人的成语数不胜数,如抱薪救火,爱屋及乌,风雨同舟,赴汤蹈火……名人中的成语给了我们许多可学的知识,我们为他们面感到自豪,他们的辉煌历史值得我们学习。
3. 我国的成语是奇特的,它们是由一个故事变成的,这些故事有的出自一本书。这些成语都是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应该多看,学好。
5、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成语
一天,老虎饿了,走在路上看见了一只狐狸猛地一下子把狐狸按住了,狐狸想:我可不能死啊!狐狸说:“你难道不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天上派来的使者,森林里的'动物们看见我吓得调头就跑。如果你不信,我就带你去瞧一瞧。”狐狸让老虎跟在后面,动物们看见老虎来了,就都跑了。狐狸说:“你看见我的威力了吧,我的官比你大,你要听我的,以后要叫我大王,听懂了吗?”老虎连忙回应:“是是是!”
狐狸见老虎这么听话,眼珠转了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狐狸想:如果让老虎吃糖把牙吃掉,到时候,你就不能吃掉我了,否则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
一早,狐狸来到老虎的家中,对它说:“昨天表现得不错,奖励你一些白糖。”老虎禁不住糖的诱惑,张开大嘴一口气把糖吃掉了。就这样,狐狸天天给老虎带糖吃,时间久了,老虎的牙承受不了了,老虎疼得满地打滚,老虎看着牙一天天地脱落潸然泪下。没几天,老虎的牙几乎全掉光了,这时,狐狸来到老虎面前说:“糖好吃吗?今天我又带糖了!”老虎虽然没牙了,可还是听大王的话把糖都吃了。渐渐地老虎感觉自己得了怪病,就请大白羊一声来看病,大白羊看老虎解完手后招来一群蜜蜂,大白羊医生断定老虎得了糖尿病,当时,狐狸在一旁诡异地笑了笑。
看来我这个大王有希望了!没过多久老虎奄奄一息了,狐狸在森林里玩耍时一不小心掉进了猎人设的陷阱,最终,狐狸得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41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