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阅读答案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②。
夜发清溪向三峡③, 思君不见下渝洲④。
【注】①这是年轻时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②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③清溪:指清溪驿。
④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渝洲:今重庆一带。
7.(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1分)
(2)请描绘“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3)结合诗句,分析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参***:
7.(1)半轮。(1分)
(2)半轮秋月,倒映在平羌江水之中,(1分)随着江流,伴我到远方。(1分)
(3)从“夜发”“下”等词中,可见诗人的意气风发;(1分)从“思”可见诗人对家乡及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怀。(2分)
拓展阅读
1、《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西课改)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问青天( )
(2)念无与为乐者( )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3、(1)端起洒杯 (2)考虑 或:想着
4.B
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C)
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2、空山鸟语阅读答案 空山鸟语阅读及阅读答案范本
【前言】空山鸟语阅读及阅读答案为*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郭枫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suō( )的树,有的是崎岖的岩石、爽shà( )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
你不懂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huì()。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到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zhè( )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歌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还要做些什么呢?
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
注:郭枫,原名郭少鸣,江苏徐州人,台湾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1、请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阴翳( ) 悒郁( ) 桎梏( ) 寂寥( )
2、请给文中拼音处填汉字:
婆suō( ) 爽shà( ) 红huì( ) zhè( )鸪
3、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那几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4、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摘抄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5、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写出作者感到“悒郁”和“怅然”的原因。
6、你怎样理解第⑤段中作者的“梦境”?
7、文章开头说“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结尾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试联系全文说明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作者为什么“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为什么说“想做一只鸟”?
9、作者为什么重点描绘鹧鸪的鸣唱,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0、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会感慨“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精致的“美文”,在艺术上表现了作者构思之缜密,结构之谨严,抒情之真挚等一些基本特点。
B.这篇散文最显著的特点是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在整体上完成了“我想做一只鸟”的抒情构思。
C.在作者看来,在空山中,清风、白云、流泉、小花蛇以及作者自己都能听懂鸟的语言——因为大自然能让人的心灵净化。
D.结尾段语言简短,情韵却很悠远,将自己思乡的意绪抒发到了极致。
12、作者在文中说:“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作者所说的“怅然”的内容。
13、章主要写鸟儿的"鸣叫,但在第七段开头却写山林入睡鸟儿静默的场景,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4、作者在文中说“鸟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请分条陈述作者这样写的具体原因。
参***:
1、yì
yì gù liáo2、娑
飒 喙 鹧3、绿背黄纹的鸟,重复缠绵;
山雀,短促嘹亮;鹧鸪,忽断忽续。4、答案示例:“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
”本句把山雀的鸣叫声比喻为“轻快的音乐雨”,这是用人的视觉、触觉来描写听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的鸣叫声给人的美好感受。5、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人不能永远像山雀那样欢乐,因为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是自然中可悲的族类。
6、这是作者因听到鹧鸪的鸣叫声而勾起的对故乡的回忆,表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7、憧憬自然,赞美生命,讴歌自由。
8、(1)因为“鸟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它们的歌声中充满了奔放的快乐,更充满了狂狷放纵的自由。
(2)作者“想做一只鸟”,是因为鸟是依恋旧林、追求自由与梦幻的精灵。作者寄情于鸟,也就是借此具体描写自己内心的爱和对自由梦幻的寻觅。
9、因为鹧鸪的鸣唱在时间、氛围、情韵等方面与众鸟不同,它是诗人的化身,是乡愁的象征。
鹧鸪缥缈的鸣声,把作者拉回到祖国大陆,童温那魂系江南的梦,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情怀。10、人一方面以自身的聪明才智发展着自己,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
另一方面又不断制造着物质的和精神的桎梏,将自己束缚起来。曲折地表达了多年来容身海岛,隔海遥望故乡的挹郁。11、B
(B这篇散文最显著的特点是创造了抒情性的意境,运用传统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使全篇达到物我不辨、物我一体的境界。)12、人都有鸟儿一样的欢乐时光,但由于人自己制造出的桎梏,把自己套牢,而使欢乐流逝,成为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意思对即可)。
13、渲染一种寂寞清幽的氛围,衬托鹧鸪缥缈几声鸣叫,引发寂寥、苍凉的思乡之情。
14、(1)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2)鸟的鸣声里透露着欢乐与自由;(3)鸟的鸣叫声里有诗情,能引发人的思乡感情;(4)从鸟儿美妙的清音中能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7.第⑤~⑦段,作者从“朝来的阳光”写到“过午之后”,从不知名的鸟儿写到山雀,再写到鹧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8.第⑥段,作者发出“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这一感慨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
9.作者为什么说“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6分)10.作者在文末得到“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参***:
7.(4分)①从“朝来”的鸟儿乱鸣,到“过午之后”的鸟儿静默,以时间为序,使文章思路清晰。
②由听山中鸟儿“最美的语言”的愉悦,到听山雀的感慨,到听鹧鸪鸣声引起思乡之情,由浅入深地展现了作者的感情变化。(每1点得2分,基本意思相近即可,分析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8.(6分)(1)①在人世中,人们往往制造了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桎梏束缚了自身;
②对无拘束自由生活的向往。(3分。答到两点得3分,答到一点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2)①作者厌弃人为的桎梏;②曲折地表达了寄身海角孤岛、遥望故乡的悒郁之情。(答到第一点得1分,第二点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
9.(6分)①鸟儿的鸣声清脆、缠绵、嘹亮;
②它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③是自由、欢乐、天真的欢唱;④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⑤让人感受到自然和人世的沧桑。(答到4点给满分,答对3点得4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1点得1分;所答意思相近即可。)10.(4分)参考:①在孤岛的作者寄情于鸟,吐露自己追求自由欢乐的心声;
②希望像鸟儿一样回到那片“深山广林”,表达了回归故乡的愿望。(每点2分,其中答到“追求自由欢乐”“回归故乡”这一关键意思的即可各得1分)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空山鸟语阅读及阅读答案范文。
3、浪淘沙阅读答案
[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①珠帘用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②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注】①桁:通作“行”。一桁,一带、一列。②壮气: 暗用丰城剑气,见《晋书·张华传》,蒿菜:野草。
14.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 错误的请选“B”。 (5分)
(1)一、二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只”,除了哀伤再无别的,极言哀情之深。
(2)“终日谁来”,自己今为阶下囚,整日无人来访,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
(3)下片金剑、壮气连用,既写出了李煜对亡国的无奈,又写出了内心的不甘。
(4)“晚凉天净月华开”,天空澄澈,明月朗照,词人的心境随之变得明净、开阔。
⑸最后两句照应开篇,“空”与“只”相互呼应,无比空虚中又增添了无限凄凉。
15.“秋风庭院藓侵阶”与刘禹餳《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都描写了苔藓爬上台阶之景,但两句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14.A⑴⑷⑸ B⑵⑶
15.后主李煜写到的“苔藓”突出了他被幽禁的痛苦和孤独,一人帝王落得无人问津,阶上“苔藓”显得那么刺眼;而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用“苔藓”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完全不同的心境和情感。
4、浪淘沙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梁寅①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注】①梁寅( 1301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
① 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3分)
②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
14、(1)①为“花发恐飘零”而愁(或为“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而愁)。②表达了豁达、愉悦的心境。[3分。“为何而愁”1分,“心境”2分。]
(2)①通过描写雨骤天寒,渲染出一种“愁”的氛围。②将“愁”喻作春雨后疯长的“百草”,形象而贴切地突现了“愁”之浓烈。[4分。“雨骤天寒”1分,“渲染氛围”1分;“将‘愁’喻作‘百草’”1分,“‘愁’之浓烈”1分。]
5、《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阅读答案及译文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 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1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4分)
(1)谢家来贵门( ) (2)昼夜勤作息( )
(3)箱帘六七十( ) (4)久久莫相忘( )
15.下列与“何言复来还”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府吏见丁宁 B、踯躅青骢马
C、其制稍异于前 D、君既若见录
16.翻译句子。(1分)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17.从刘兰芝这段“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2分)
参***
13.叙事(1分)
14.(1)辞别(1分)(2)工作(1分)(3)同“奁”(1分)(4)我(1分)
15.D(2分)
16.一切行事都顺着公婆的意思,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 (1分)
17. 勤劳善良、孝顺婆婆、忠于爱情等优秀品质(2分,答对1点得1分)
二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复重纷纭(再) 奉事循公姥(公公与婆婆)
B、止敢自专(岂敢) 昼夜勤作息(深夜)
C、俜萦苦辛(缠绕) 谓言无罪过(总觉得,自认为)
D、箱帘六七十(同“奁”) 留待作遗施(留下)
2、仲卿、兰芝二人凄楚话别时,兰芝为什么要赠物于仲卿?请作具体分析。
3、从刘兰芝这段“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4、刘兰芝所说的“人贱物亦鄙”有何深刻含义?
参***
1、C
2、遗物为念,赠物之美,衬托了兰芝的才德,也表现其对仲卿的挚爱之情。(意对即可)
3、勤劳善良、孝顺婆婆、忠于爱情(注重感情)等优秀品质。(意对即可)
4、表现人的地位对物质价值的重要影响,揭露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意对即可)
兰芝对府吏坦陈:“不要再这样麻烦反复叮咛!记得那年初阳的时节,我辞别娘家走进你家门。侍奉公婆都顺着他们的心意,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不守本分?**夜夜勤劳地操作,孤身一人周身缠绕着苦辛。自以为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罪过,能够终身侍奉公婆报答他们的大恩。但仍然还是要被驱赶,哪里还谈得上再转回你家门。我有一件绣花的短袄,绣着光彩美丽的花纹。还有一床红罗做的双层斗形的小帐,四角都垂挂着香囊。大大小小的箱子有六七十个,都是用碧绿的丝线捆扎紧。里面的东西都各不相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收藏其中。人既然低贱东西自然也卑陋,不值得用它们来迎娶后来的新人。你留着等待以后有机会施舍给别人吧,走到今天这一步今后不可能再相会相亲。希望你时时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这苦命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4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