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学铺垫
导入
①师生问好
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
二、学习课文
(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
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品析诗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 ,无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 “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
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④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学小结(略)
四、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
附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 整体感知课文
请大家看录像,先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三、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 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1. 检查自读情况(看屏幕,提问)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
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花之隐逸者也( )陶后鲜有闻( )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晰。
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 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 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4.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 再看录像,品味欣赏,学生轻声跟读。
七、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八、 总结课文
1. 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 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九、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十、 板书设计
陶渊明 独爱 菊(正衬) 隐逸者 惋惜
世 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视
予 独爱 莲 君子者 赞美
托物 言志
拓展阅读
1、教女人怎么变得大方且有气质文案 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1、我不是最好的,却是你再也遇不到的。
2、该相见的人总有一天会相见的。
3、勇气,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4、保持微笑。微笑是你嘴角不小心绽放的一朵玫瑰。常常笑的人总让人感到很亲切很大方。
5、改善看得见的短处。身材不好就对自己狠一点减肥塑型,发质不好就科学护理,皮肤不好就去改善,所有可以改变的东西都不能够阻止你追求更美好。
6、内心强大宠辱不惊。心中有雷霆万钧,唇齿间只作云淡风轻。
7、爱错了就回头吧,趁天还没黑,趁你记得路 。
8、多读书,不断充实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
9、后来你熬夜成瘾,却也习惯了没有人关心。
10、自律。有时候面对的一些问题,你不是迷茫,而是缺乏自律,对着自己的头脑发号施令,自律的人很酷。
11、培养高雅的爱好就是对**最好的蔑视。多听音乐,找到自己的口味,最好有几首拿得出手的歌,多看电影,最好看到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12、树立积极信念保持乐观态度。凡事多往好处想,保持良好的心态,世界还是很可爱的,更何况形态也多少源于心态。
13、多运动。运动不仅会在形体上给你一个惊喜,而且会释放内心压抑着的情绪垃圾,大概动起来的时候眼里都是辽阔的世界了吧。
14、有包容度。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同,能接受不同但坚持自己的原则。
15、谦虚得向他人学习。任何使我们注意到他人的事情,都会使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培养高雅的爱好。
16、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嗯还有就是你的善良还得有点锋芒。
17、想牵你的手,敬各方来宾的酒。
19、下次见你,只笑风月不动情。
20、我将永远忠于自己,披星戴月的奔向理想与自由。
21、一心一意大概是世界上最温柔的力量。
22、没事别想往事,毕竟都成故事。
23、自信。别管那些嘴巴,这世上本来就有千百种人。
24、学会赞美,停止嫉妒。人这一生啊,发自己的光就好,不必吹灭别人的灯,人各有志,也不必强求。
25、发自内心的温柔和温暖。不要老想着扮冷酷,整个世界已经够冷了,真正可贵的是那些温暖的东西。
26、学会选择,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知道自己要选择的是什么,不会人云亦云。
27、会用眼睛说话。眼神接触中表达自己,眼睛会说话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啦。
2、世界“爱眼日”幼儿园主题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眼睛的构造和卫生方面的知识,预防眼病。
2、让幼儿懂得爱护自己眼睛的重要性。
3、掌握保护眼睛的基本方法。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眼睛方面的资料。
2、对班级幼儿视力进行事先了解。
3、若干幅涂上油脂的眼镜,使眼睛看东西模糊。
4、挂图《眼睛生病了》。
活动过程: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眼睛的知识。
2、出示挂图《眼睛生病了》,教师提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揉眼睛?他的眼睛怎么了?眼睛会生什么病呢?
3、讨论:眼睛为什么会生病?
教师小结:用脏手帕擦眼睛、揉眼睛、眼睛看书太久、看电视太疲劳、坐姿不端正等都会引起眼睛生病。
4、请若干幼儿带上涂有油脂的眼镜,让幼儿体验视力不好的痛苦。
5、幼儿集体讨论:怎样才能保护眼睛的视力呢?
教师总结:在看电视时,距离要电视2米以上的距离,看电视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要适当让眼睛休息;看书时要身体要坐正,不能趴着、仰着看书,看书时间过长,要让眼睛休息、向远处看、看绿颜色的植物;不能在太强、太弱的光线下看书;写字时要注意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距离;多吃胡萝卜,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对保护视力有很大好处;小朋友的毛巾、脸盆等要和父母隔开用,并定期对毛巾、脸盆进行消毒或清洗,防止相互传染;眼睛生病了可以点眼药水等进行*。
6、保护明亮的眼睛。
请小朋友集体做一做看书、写字的正确姿势(教儿歌)
7、带领幼儿做眼*操。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去户外看东西,引导幼儿说说都看见了什么?自己看到最远的东西是什么?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体会眼睛的重要。
3、幼儿园6爱眼日主题教案 幼儿园6爱眼日主题教案
活动准备:
眼睛的结构图,对视力有益的食物图片,挂图《眼睛生病了》。
活动过程:
一、黑暗体验,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幼儿戴上自制的眼镜,体验看不见东西时的感受。认识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初步了解眼睛的功能
1、谈谈眼睛被蒙住的感受。
师:在捉迷藏的时候,眼睛被蒙住你有什么感受?
2、师: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哪些东西?(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
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真了不起,能让我们看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可是你们了解自己的眼睛吗?
总结眼睛的重要性,引出学习眼睛*操的学习
三、保护眼睛
1、师:认识了眼睛,知道了眼睛的用处,我们就应该好好地来保护眼睛,应该怎样保护呢?
2、出示挂图《眼睛生病了》,提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揉眼睛?他的眼睛怎么了?眼睛会生什么病呢?(近视眼、红眼病、沙眼、结膜炎、麦粒肿等。)
3、讨论:眼睛为什么会生病?(如用脏手帕擦眼睛,用脏手揉眼睛,看书或看电视时间太长、坐姿不端正等。)
4、讨论:日常生活中_我们应怎样保护眼睛?
A看电视时,距离电视2米以上,看电视时间不能过长:看书时身体要坐正,不能趴着或仰着看书,看书时间长了,要休息或向远处看或看绿颜色的植物;不能在太强或太弱的光线下看书;画画、写字时要注意与桌子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距离;平时毛巾、脸盆等要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和清洗,防止相互传染:眼睛生病了可以点眼药水等进行*。
B出示对视力有益的食物图片,如胡萝卜、虾、大豆、猪肝、鸡蛋、牛奶、水果、肉类等,引导幼儿每样菜都要吃,食品应多样化,荤素合理搭配,这样对我们的眼睛、身体有好处。
5、学习眼睛*操四节:揉天阴穴,挤按睛明穴,揉四白穴,拢刮眼眶。
结束:小朋友,我们的眼睛现在都休息够了,现在我们一起出去看看外面的风景好不好啊,看看谁看的最远。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通过幼儿的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由浅入深地展开,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望,使幼儿知道了眼睛的重要性,掌握了更多的保护眼睛(视力)的知识,提高了科学认知能力。
在活动指导过程中,我注重“三个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适时提供帮助),最小的干预(教师不干预代替,突出幼儿为主体),最多的鼓励(肯定、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另外努力把握“玩中学”的度,让幼儿在体验、讨论、游戏、操作中获取新知,充分表现自己,较好地达成本次活动的目标。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45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