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诗歌朗诵方案
关于清明节诗歌朗诵方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清明节诗歌朗诵方案,欢迎大家阅读!
一、活动目的:
无数英烈为了绍兴这片土地,抛*、洒热血,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我们不能忘怀英烈们的丰功伟绩。号召学生以先烈为榜样,继承先烈遗志,为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二、活动形式:
拟在4月份第一周上课时间:4月4日、5日两天时间,举行清明诗歌朗诵比赛(低段可以是清明小诗诵读等,中段可以是清明颂等,高段可以是清明的哀思等内容),各班可以用全班诵读、小组朗读、个人朗诵等形式开展此次活动。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亲子同台朗诵。
三、活动要求:
本次清明诗歌朗诵比赛在前观巷小记者班各年段学生中开展,这也是母亲节大型表演活动的选拔赛,要求把本次优秀节目和参赛学生名单最迟于4月26日前交给盛老师。同时,要求把班级举行活动的照片和文字在中心网站上传。
本次活动的优秀节目请在班级中先行发奖,同时通知相关学员或家长参加5月9、10日的母亲节现场表演赛。
四、 活动地点:
活动地点不作统一要求,可在各班教室或在前观巷广场举行。
五、 活动负责人:
盛红霞
六、 备注:
希望老师们发动学生认真参与本次比赛,以期在母亲节活动中取得优良成绩!
一、晚会背景解读
中华传统文化中会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但如果晚会以此为情感基调来组织节目的话,会无可避免的带给观众负面的消极悲观的情绪.因此,基于此种考虑,晚会必须在清明节的传统意义中提炼出清明节的积极意义,给观众带来光明、希望、感恩之感.
二、活动主题创意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特将主题定为:
"逝去,是为了共生!"
清明扫墓祭奠,很多诗歌都是将内容锁定在对亲人、朋友的哀思上,但是如果整台晚会都是锁定在这样的情感基调上,难免显得狭隘、消极.因此,我将主题提炼成:关注古今很多伟大人物逝去的原因或带来的更大影响:例如,
清明节故事来源中的介子推的逝去,是为了显示忠贞、刚正,为了督促君王,为了天下苍生的共生;
中国抗战时的战争英雄的逝去,是为了全中国人民的生命和幸福,是为了新中国的崛起,是为了所有华夏民族的共生;
现代英雄的逝去,是为了社会的秩序和中国的繁荣,是为了中国所有人民的共生.
亲人的逝去,虽然共处不再,但我们会用记忆使亲人的青春常在、容颜常在、思想常在,它不会被雨淋湿,不会被风凋零,不会被岁月侵蚀,逝去的却成就了追念与感受的共生.
英雄的逝去虽然是悲观的、消极的,但他们逝去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影响则是乐观的,充满希望与幸福的.因此,此主题的用意便是在于:逝去虽苦,但共生更美!一个人的逝去,却带来了更多人的共生与幸福!
(注:此段主题解读亦可作为主持词穿插节目之中)
三、晚会形式创新:
诗朗诵晚会虽然高雅,有品位,但是极难掌控,一旦策划不够精巧或者现场气氛控制不好,晚会难免会落入枯燥乏味的俗套.现代观众深受视觉元素丰富的电视节目的耳濡目染,一下子要接受一台只有单一形态节目的、"无盐无油"的诗朗诵晚会,难免会兴致大减.
若要避免诗朗诵晚会单调乏味、无法长时间吸引人的注意力的问题,不但要从"软件"--节目内容上设计精巧,同时晚会硬件--节目形式上也能够创意独特,才能够让观众觉得新奇独特,重新调起观众的好奇心.
基于上述考虑,特将晚会节目形式设计为:
为整台晚会设计一套故事情节主线,用一个故事或一个情景将晚会所有的朗诵内容从头至尾串接起来(类似于舞台剧的形式)
用故事主人公代替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以及画龙点睛的点题作用.
(注:根据晚会的预算可以定位两种实现方式:
若预算、时间等条件较为充足,可考虑排练一场有表演性质的诗朗诵剧目,主人公不但需要语言上的衔接,同时也需要做一定的表演.
若预算、时间等条件不够充足,则只需主人公口头衔接,引出下个节目即可,不必做表演.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观众可看、可想、可回味,避免晚会落入单调乏味的尴尬境地.
四、晚会初拟分块:
第一部分:遥思
情景内容:中国古时,
情感基调:凄清、怀念、咏志
诗歌内容:中国古诗词
作者抒情角度:有作为忠臣的诗,有作为儿女的诗,也有作为朋友、子民的诗.范围尽量宽泛,晚会的代表性、典型性才能更加突出.
意义:抒发古时的中国人在清明时节对国家、朋友、家人的深情.
第二部分:回望
情景内容:中国近现代
情感基调:壮志、爱国、国人坚持的信仰及精神
诗歌内容:中国近现代诗词
作者抒情角度:包含朋友、亲人等角色,但着重放在抗战英雄的角度.
意义:通过这种设置方式,使晚会的意义提炼到英雄的逝去是为了更多人的共生.
第三部分:感念
情景内容: 中国当代
情感基调: 抱负、激情、理想
诗歌内容: 当代诗歌
作者抒情角度:作为新社会中种种的社会角色角度来写,着重放在为新社会的建设者的角度来写
意义:抒发对建设者、社会英雄等的怀念,表达社会个体对对他人的感恩,对未来的展望和对自己的信心.
五.晚会情景主线拟定
主人公初设为一个年轻人和一个长者,年轻人作为求知者向长者发问,而长者就作为一一解答的方式带她"穿梭时空",贯穿古今,将所有的主题和情感都一一呈现出来.其对话、情景还要在进行精巧安排.
由于时间紧迫,我只讲自己的设想为您做了一个大概的陈述,以上策划纯属个人原创,以前也未有过类似的案例,在节目设计的时候没有模板,因此策划时更费时一点,没办法在短时期内做出您要求的具体流程.但如果根据我的思路来做,节目效果肯定会比千篇一律的诗朗诵晚会的效果好,如果我能中标,我再根据您的要求做出具体周密、详细规范的节目流程策划来!保证会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做出,不会耽误你的工作进程.
拓展阅读
1、2017小学清明节活动方案范例
清明节是祖国传统文化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小学清明节活动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通过活动了解***的感人事迹,激发队员对**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学习热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决定在全校开展清明节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安排如下:
一、参加对象:全校学生
三、活动主题:缅怀祭奠**先烈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活动内容:
(一)3月28日,国旗下讲话---“缅怀**先烈”。(负责:六年3班)
(二)3月28日-4月2日红领巾广播站播出以清明节为主题的节目。宣传清明节的有关知识,让队员们缅怀**先烈,对队员们进行**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低年级召开班会,了解清明文化,包括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等。(负责:一、二年级各班主任)
中年级开展清明诗文朗诵会,包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负责:三、四年级各班主任,诗词内容见附件1)
(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举办一场 “网上祭英烈”活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教育活动,让全体学生在庄严肃穆的祭扫活动中,充分了解**先烈为新中国建立的丰功伟绩,充分感受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活动参与对象:中高年级
活动形式与要求:各班利用信息技术课在校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也可在家上网祭扫。可以通过鞠躬、献花、留言等方式表达对**先烈的缅怀之情。(负责:中高年级班主任、信息科组教师)
(五)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等;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六)跟家人到郊外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
(七)举行一次主题中队会,请五老给少先队员讲**故事。(大队部组织四年级学生,4月2日下午班会课在电教室举行)
五、活动要求:
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好有关纪念活动,注重实效,树立典型,把学雷锋活动引向深入。要充分利用校园各种宣传媒介发动宣传,努力营造活动声势,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全面报道、突出主题。
附件:
2、清明节教育活动的方案的范本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丰富“缅怀**先烈,争做文明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经校委会决定,在清明节前后,组织学生举行清明节**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1、开展祭扫*墓活动。
2、观看一部**教育电影。
3、撰写清明感怀文章或**教育电影观后感。
4、开展“缅怀**先烈,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演讲、讲故事活动
二、活动时间
3月25日至4月10日。
三、活动安排
1、开展祭扫*墓活动。
清明节期间,按照就近就便原则,与白门社区合作,学校组织学生到郑馨*墓献花、培土、清理杂草,表达对**先烈的感恩怀念,学习**先烈的崇高品德,培养利他精神,激励健康成长。
2、观看一部**教育电影、撰写清明感怀文章(机动)
(1)在清明节假期中观看一部**教育电影,写出观后感。也可写自己参观郑馨*墓的感受等文章。
(2)文章于4月8日下午用方格纸或稿纸誊写,上交学生工作处。
3、举行主题演讲
主题:“缅怀**先烈,争做文明学生”
时间:4月3日下午
地点:多媒体教室
节目推荐:每班1---2个
负责人:语文教师
第一阶段:低段(1—3年级):讲故事
第二阶段:高段(4—6年级):演讲
评委:本部语文教师
统计:张花平
主持:学生(金苏丹负责)
会场负责:金苏丹
教学点:
时间:4月3日下午
地点:操场
节目推荐:每班1---2个
负责人:语文教师
低段(1—3年级):讲故事
高段(4—6年级):演讲
评委:语文教师
分数统计:黄丽若、胡建秀
主持:学生(黄丽若、吴佳丽负责)
会场负责: 黄飞隆、姜玲琼
注:
1、根据报名情况,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2、姜宅教学点演讲形式讲故事或演讲自定。
四、工作要求
1、各班主任、学科教师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
2、所要材料按时、保质保量上交学生工作处。
3、学校清明节活动方案范本
一、活动时间:20xx年4月5日
二、活动地点:济南英雄山济南野生动物园
三、活动主题:缅怀先烈热爱祖国
四、活动要求:
1、班级自制花环一个(大小自定)
2、每位同学写“观后感”或“游记”
3、学生自带文具,书面记录活动内容
五、活动程序:
1、6:00集合,6:10到齐园门口,各班级按照所列车号顺序上车,6:30出发。
2、英雄山*陵园扫墓,预计9:00到达济南,刘家喜主持仪式(内容:各班迅速组织队伍,向*敬献花圈、全体默哀一分钟、学校领导致辞约3分钟,学生代表讲话。)
3、9:20仪式结束,各班级组织上车。
4、游济南野生动物园(集合讲解活动时间、注意事项,分组活动)。
5、2:30集合返回。
六、人员安排:
***
***
备注:山水导游7人,济南导游5人,除一至四年级每班分配一名导游外,其它每一年级分配一名导游。
七、注意事项
1、带班的老师为班级安全第一责任人;小学部负责人(荣博),初中部负责人(张立平);总负责人:孙传红王建华。
2、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跟班教师负责清点班级人数;组织好活动;严禁学生单独行动;严禁从事危险活动。
3、班主任在班级强调的问题(饮食卫生、环境保护、交通安全、互帮互助)。
xx区xx学校政教处教导处
20xx年3月30日
4、清明节主题活动方案范例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扫墓活动追念***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1.使幼儿了解寒食节的来历;感受寒食节与其它节日在气氛上有何不同。
2.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育幼儿学习古人舍己为人、不争功名的精神。
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月饼、新年树、花灯、白花、纸盒。
1.介之推与寒食节的故事。
①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寒食节的?让幼儿了解寒食节家家户户都吃凉鸡蛋等冷食。
②讲介之推的故事:
远在两、三千年以前的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被骊姬陷害,长期逃亡在外,一共过了19年,才回国当上国君,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在外逃亡的这些年中,多亏了一些大臣辅保,所以他即位后,马上对随同他一起逃亡的大臣逐个论功行赏。介之推是一位十分忠诚的有功之臣,他跟随晋文公在外十九年,有一次,晋文公被困在魏国,吃不上饭,他就偷偷地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给晋文公吃。可是,晋文公奖赏大臣的时候却把他忘了,他呢,也不争功,背起母亲到山西介休县的绵山上去了。
晋文公想起了介之推,马上派人去他家里找,没找到。后又找到绵山脚下,晋文公知道介之推很孝顺,想放火把山烧了,以为那样介之推就会背着母亲出来,可是呢,介之推和母亲都宁可烧死也不下山,这样,他母子就死在了山上。晋文公很难过,也很后悔,就规定每年介之推死的那一天(也就是清明前一天),家家严禁烟火,吃寒食,即延续为寒食节。
2.讨论。
①寒食节是怎样来的?
②现在人们为什么过寒食节?为了纪念谁?
3.词语练习。
①用“偷偷地”说一句话。
②用“后悔”说一句话。
③请解释“寒食”的意思。
4.游戏。
①摸箱:将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放入有盖的纸盒里,请幼儿从中摸出一件,说出名称及属于哪个节日。
②连线:将节日及代表物品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连线。
活动二扫墓
1.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培养幼儿尊重*的情感。
2.教育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白纸、线、彩笔。
1.让幼儿知道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扫墓日子。
①教师:每年4月4,5或6日是清明,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
②讨论: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
2.教师解释:扫墓为什么选择清明呢?原因之一,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之二,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之三,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3.集体制作花圈。教师:无数**先烈为了人们的解放事业,为了使小朋友都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战争中光荣牺牲了。为了纪念他们,今天我们将组织为*扫墓活动,现在,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制作一个花圈。动手制作,教师扎竹圈,写挽联,然后把幼儿做好的小花绕在花圈上,再贴上挽联。
4.扫墓。教师讲解扫墓活动应注意的事项(要严肃,不乱讲话,表示对先烈的尊重),然后由二位幼儿抬 着花圈,其余幼儿排好队出发。
活动三踏青
1.让幼儿理解踏青的意义。
2.学会古诗《苏堤清明即事》,并知道意思。
3.学会观察和总结春天的景色。
幻灯机、幻灯片等。
借助幼灯,进行下列活动:
1.回忆春游的情景,让幼儿自己总结初春的景色,并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简单描绘,如:春天里,有花、有草还有小鸟。春天里,有小河
流水、有小蝌蚪还有小蜜蜂采花蜜等。
2.给幼儿介绍今昔踏青、春游故事。
(1)杜甫踏青,吟诗“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2)李白春游,吟诗《春夜宴桃李园序》。
(3)现代XX县一带吃巧巧饭。
每逢清明,一大早,姑娘们便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凑了挂面、鸡蛋,带上炊具来到村外,有的砌灶,有的拾柴,然后烧火煮面条。做好后,再往锅里仍些用秫秸制作的女工用品、然后分碗用餐。在吃饭时,谁若吃到女工用品,谁就会心灵手巧,这就是吃“巧巧饭”。吃完“巧巧饭”,就去看柏树开花,谁看了柏树开花,谁就会交上好运气。待旭日东升,她们就到麦田里“踏青”,据说:“清明踏了青,不患脚疼病。”
3.学习古诗《苏堤清明即事》。
这首古诗是宋代诗人吴惟信描写春天春游景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给幼儿讲解古诗的意思,启发幼儿想象古人春游时的热闹景象。
4.仿编儿歌:“春天来”。指导幼儿用简炼的语句总结描绘春天的景色,如:春天到,春天到,小河流水 哗哗笑,小鱼小虾戏耍闹。
活动四 插柳
1.让幼儿了解,插柳是黄河口一带清明节期间的一种习俗,并知道其由来。
2.通过插柳活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
3.让幼儿理解插柳的意义,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
柳枝若干,小铁铲、小水桶的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小面包车一辆。
1.教师介绍清明节插柳的习俗。
①启发提问:“清明时节,草青树绿,黄河口一带的人们有一种习俗即折柳枝,这是为什么?”(人们要 插柳)
②教师:“小朋友知道吗,人们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插柳?”介绍插柳习俗的来历:晋文公在清明节的第二天,到大臣介之推坟前祭奠时,发现与介之推同时被烧死的柳树复活了,晋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头上,他的群臣也仿效晋文公掐戴柳枝。另外还有一种民谣说:“清明不插柳,*变黄狗。”
2.向幼儿讲解插柳的意义,激发幼儿动手插柳的兴趣。
①插柳可以渲染节日的气氛,增添节日乐趣。
②插柳可以绿化周围的环境,每到柳枝展绿的时候,它便告诉小朋友们春天已来到了。
3.组织幼儿在院子周围进行插柳活动。
①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其中一人用小桶提水,两人用小铁铲松土,一人拿柳枝。四人要团结协作,看 哪一组插得好又快。
②方法:先用小铁铲松好土,然后浇水,最后插柳枝。
③幼儿动手插柳,教师巡回指导。如:松土时可找个松软的地方,松的土要稍深点,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 ;浇水不能太多。
④柳枝插完后,教师组织幼儿将工具放好,然后小结活动的情况,表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幼儿及团结协作 好的小组。
⑤要求幼儿每天给柳枝浇水,轮流看护并管理。
活动五荡秋千
1.让幼儿了解秋千的来历。
2.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增进其身心健康;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在幼儿园内用木头、绳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猫荡秋千”的挂图。
1.出示“熊猫荡秋千”的挂图,引出课题。教师边出示挂图边问:“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清明节)
“节日里,动物园里的小熊猫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戏,它们在干什么?”(荡秋千)
2.介绍秋千的来历。
让幼儿知道秋千是我们的祖先借以攀树取食和避兽宿息的一种工具。后来演化为秋千活动。
3.介绍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儿的兴趣。组织幼儿荡秋千。
①两手握绳,坐或站在两绳之间的横板上。
②当站着荡时,两腿并拢,并屈膝前荡;坐着荡时可有人在后边将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站在一旁,每人荡2—3分钟,荡过的小朋友站至队尾。教师边指导边表扬表现勇敢的小朋友,鼓励胆小的幼儿。
4.命题画:“小猴荡秋千”。画出小猴荡秋千的各种姿态。
活动六 放风筝
1.让幼儿了解风筝的种类及结构。
2.培养幼儿放风筝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活动能力。
各种类型的风筝各一个。
1.让幼儿猜谜语:风筝。引出活动主题。
2.教师启发提问:
①小朋友放过风筝没有?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
②除了自己的风筝外,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老鹰、燕子、蜻蜒、金鱼、五星等)
3.出示各类风筝让幼儿欣赏。如鸟形风筝:仙鹤;虫形风筝:蝴蝶;水族风筝:金鱼;人物风筝:孙悟空;器物风筝:宫灯;变形几何图形风筝:五角星等。
①教师边出示各类风筝边让幼儿观察它们的色彩、结构,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②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制作材料(纸、竹等)和制作方法(扎、糊、绘画),并自制一个风筝。
4.游戏“放风筝”,让幼儿体验放风筝的乐趣,锻炼跑的能力。
玩法:
幼儿成四路纵队在场地上站好,在50米跑道上进行放风筝接力赛。教师发出信号后,四队排头手拉风筝线往前跑,跑回时将风筝线交到第二个幼儿手中,第二个幼儿拿准风筝线后接着跑,如此接力,直到每队的幼儿都参与一遍,以先跑完的一队为胜。游戏反复进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49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