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火车开啦》教案
①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火车开啦》。
②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学生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③能结合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一起读出三声部节奏
②编创与活动《火车开啦》
同学们,老师问你一个问题:谁坐过火车呀?啊!有这么多的同学都见到过火车,那老是想考考大家,看看谁最留心:火车它都发出什么声音?(轰隆;呜—;卡嚓卡嚓)同学们真细心,比老师记得还清楚。呜的声音,我们说是火车的叫声;轰隆的声音,我们说是火车大轮的声音;卡嚓的声音,我们说是小轮的声音。老师特别喜欢听火车的叫声,大家来模仿火车叫声好不好?(呜—)大家再来学一学大轮的声音(轰隆)大家再来学一学小轮的声音(卡嚓卡嚓)大家学的真好!老师现在分一下工:一组同学模仿火车的叫声,二组和三组的同学模仿大轮的声音(我们大家一起试一次);四五组来模仿小轮的声音,和二三组一起试一次;我们大家合在一起来配合一次。
我们这列火车开得真棒!我们听一听,又有一列火车开来了。(歌曲范唱)看来坐在这列火车里的小朋友真高兴,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在模仿火车轮子发出的声音,他们模仿的是大轮子还是小轮子,我们再来听听(歌曲范唱)。哦,这次我们都知道了是模仿小轮子。他们高高兴兴在唱什么呢?我们一起再来听听(歌曲范唱)。我们小声地一起读一读歌词。老师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大家听老师唱一遍。我们小声的一起唱一遍。(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重点教学,加上三声部的强弱变化)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已经坐不住了,都想坐一坐自己开得的小火车。
下面我们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一下,谁扮演司机、谁扮演乘客,还有你们这列火车准备去哪里,路线应该怎么走?(小组讨论)**组来,你们准备去哪里?哦,其余的同学我们演唱这首歌曲。现在,开往****方面去的火车就要**了,请大家准备好!(歌曲伴奏)
**组来,你们准备去哪里?这次谁能够来当列车上的广播员。(歌曲伴奏)
这两个组的小火车开得真不错!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起名字”在游戏。大家将小椅子都摆在墙的四周,大家围成一个圆圈站在小椅子旁边。这里有三个没有起名字的火车站,老师请四名同学唱着《火车开啦》这首歌曲从北京站出发,在没有名字的一个站停下,谁能够通过站长的测试,谁可以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站牌上。*******你们几个来试试,老师来当站长。(教师弹琴伴奏)站长开始考试了:“儿童的火车向前开,我们的心情多愉快,轰隆隆隆隆轰隆隆,快乐的歌儿唱起来。”大家觉得谁表现最好?那好,我们让**写上他自己的名字。(往返三次)
这节课我们大家表现的真不错,不仅学会了歌曲,还为火车站起了名字。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大家随着音乐走出教室。
拓展阅读
1、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
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美术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及掌握涂色的方法。
学法指导: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会逐渐变深,逐渐加白会逐渐变浅的效果。
2、初步学会使用水粉颜色,并初步掌握调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匀整洁的涂好颜色。
3、运用明度推移的方法画出一幅具有推移效果的图案。
色彩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通常以色彩的名称来表现,比如:红、黄、兰。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当一个基本色加黑就会变深,降低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相反,加白色就会变浅,提高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纯度是指颜色纯粹的程度,当一个颜色的色素达到极限强度时,正好发挥其色彩的固有特性,这块颜色就达到了饱和程度。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用具:范画,电脑演示文稿、文字说明等
学生用具:16开图画纸,水彩颜料、毛笔、调色碟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电脑演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启发学习动机,初步认识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结果: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
小结:色彩逐渐变深或变浅。
听讲,记忆。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冰川与晚霞》
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展出示学习目标。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突出本课重点:
1、提问:
什么是明度?
什么是明度推移?
2、组织讨论
3、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观看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
直观演示1、提问:如何绘制《冰川与晚霞》?
2、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3、播放录像:明度推移的绘画过程。
思考问题: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
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作业要求: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展示教师作品
2、比较学生作品
欣赏、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上练习出示作业要求
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开始绘画
利用明度推移的方法进行绘画练习艺术实践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展示作品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评析作品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
第二节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放映录像)
学生: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冰川与晚霞的第二课时(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
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
(出示电视问题)什么是明度推移?书中已经做了解释,请翻开课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电视出示文字)
学生: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
教师:请看一组色彩变化的图,(电视演示"心"分解图。)色彩逐渐变深变浅的有序排列叫~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如何表现在纸上呢?
(出示范画)这是老师的作品,好看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画的吗?
(出示轮廓)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做了预习,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
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为什么?
学生:(涂色乱,排序不正确,)
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
六、请看作业要求(出示电视画面)
七、学生绘画开始
展示作业,讲评
教学反思:学生在调色技法上掌握不够。不是太干就是太稀讲课时应也要侧重讲一讲。
2、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变一变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产生变形的画面效果。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割纸、粘贴组合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使用美工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将图片,切成长条后排列,产生变形的效果。
2、割纸、粘贴组合技巧的应用。 教具学具:图片、美工刀、直尺、垫板、胶水、图画纸、卡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出现范例:两张相同图片,一张经过处理产生变形。
2、引导学生自学技法点击: 利用教科书中的“技法点击”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3、请学生介绍操作方法。 板书:制作要点——分割:直线 组合:直线等距
4、提出问题:还有其它的分割、组合的方法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边小结边出示范例 制作要点:分割:直线、曲线…… 组合:直线等距,直线不等距、曲线排列……
(二)发展阶段 师:怎样来实现我们的设想呢?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操作难点和要点,讲解演示操作的方法 分割:先用铅笔画出裁剪线。另曲线分割必须先用硬纸皮做一把特殊的尺子,再画线;用尺子对准线,左手压实,右手持刀裁剪。(也可用剪刀剪出) 组合:在底纸上,标出粘贴的位置;将裁剪好的纸条,排列起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后,粘贴完成。
2、作业要求:把图片切成长条排列粘贴,产生变形的效果。 使用工具刀注意。
3、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教具学具: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新授:
(一)导入
教师提问:
(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 ---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
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
(1)冷色调画面《雪地》,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冷的感觉。
(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同时欣赏这两幅画面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 师小结给予鼓励: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放映色轮,让生观察并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 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
(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的。 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显示色相卡),红绿、黄紫、蓝橙。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书)。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如我国民间年画中具有这种典型特征。
四、作业要求:
(一)内容: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六、讲评学生作业,课堂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5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