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范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请一名同学指出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2.同学们交流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三、自学生字,并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海参”的“参”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shēn”,不要读成“cān”。
“划动”的“划”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huá”,不要读成“huà”。
“瑰丽”的“瑰”正确读音应是“guī”,不要读成“guì”。
“富饶”的“饶”正确读音应是“ráo”,不要读成“náo”。
建议: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建议:可采用识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峡() 滩() 义() 设()
狭() 摊() 意() 没()
防() 哨() 饶() 料()
纺() 稍() 浇() 科()
3.生字中部首难确定的有:
甲(查“丨”部) 威(查“戈”部) 武(查“一”部)
必(查“心”部) 将(查部)
4.理解词义。
富饶:形容物产很多。(饶:富足,多。)
蠕动: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联系本文内容,指海参没有脚,靠肌肉收缩行动,因此是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
庞大:极大。本文指海龟很大,一般都在上百公斤。
威武:威风,勇猛的样子。
绽开:裂开的意思。“像绽开的花朵”就是像开放的花朵。
栖息:本文指鸟类停留、休息。
海防前哨:课文中指西沙群岛在海防中处于前哨的重要地位。
守卫:防守保卫。
建设: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颜色繁多。
瑰丽无比:奇特的美,没有什么能相比。
千奇百怪:指贝壳的形状各式各样。
四、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五、作业 :生字、词,读书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能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以游客身份,激趣导入 。
1.同学们,昨天我刚从西沙群岛回来,那里真美,站在海边,我放眼海面,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我穿上潜水衣潜入海底,看见了千姿百态的大龙虾,数不清的鱼种类繁多,在身边来回穿梭,真是奇妙;漫步沙滩,那捡不完的贝壳奇形怪状,美丽极了,而且,我还和庞大的海龟合了张影呢!登上海岛,各种各样的海鸟有的在飞,有的在树枝上叫,遍地都是鸟鸡。西沙群岛真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啊!
2.快速读文,自主定向。
游览中我们重点观看了海水,海中什么样?海水太美了!其实西沙群岛不仅风景优美,物产也十分丰富。课文3、4、5、6自然段具体地描写了那里丰富的物产,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
二、自主读书,提高能力。
说明: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我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整个环节围绕学生的自主读书,质疑研讨中展开,变“学会”为“会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一)自读感悟。
学生选择第4自然段的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授之以渔。
1.轻声读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一簇族”、“周身”、“飘飘摇摇”、“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学生再读文,小组尝试解疑,同时归纳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指名读1—3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从中体会到鱼很多。)
(2)放课件一:配有音乐的海底世界。
请同学们欣赏画面,然后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鱼多。
(3)发散练习:
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海底中还有哪些鱼。当学生说到哪种鱼时,投影放大哪条鱼,请大家一起看,他是否把描述的这条鱼的特点抓准,用的词是否准确。
(4)小结:“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是什么意思?
(鱼多,多得数不清。)
我们联系上面的三句话读懂了它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说一说这自然段的意思。
(这自然段主要说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
板书:联系上文
(二)自读尝试。
1.指名读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再读这自然段,边读边尝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组内可以互相交流。
(如:“栖息”、“鸟的天下”等)
3.学生讨论归纳汇报:我们联系后面两句话读懂了“鸟的天下”,并且知道了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板书:联系下文
(三)自读运用。
1.学生自己归纳学习方法:
(1)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读书理解,组内质疑、答疑。
2.自学其它自然段内容,汇报形式自选(朗读、讲故事、表演)。
通过汇报,学生理解了“绽开”、“威武”、“有趣”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总结方法:联系句子我们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三、师生共同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
1.联系上文。
2.联系下文。
3.联系句子。
四、作业 :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抄在积累本上。
2.从课外书中任选一段尝试理解词语。
抓重点——————————悟方法
一半是水,一半鱼 联系上文
鸟的天下 联系下文
绽开 威武 有趣 联系句子
拓展阅读
1、《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较长,以优美的语句描写,通过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
本课可用3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通过课件和语言的渲染,创设情景,学习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积累语言,拓展延伸;第三课时,继续通过课件创设情景,学习第六、七自然段,摘抄句子,拓展延伸。
第一、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
1、抓住重点句段品读课文,理解第2~5自然段,知道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2、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
3、学习第4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句写具体的。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多次的语言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5、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及习惯;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情感与态度
通过虚拟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去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了解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让学生象至身于西沙群岛,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领悟文章优美语句,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积累语言。
2、教学过程中,运用讨论式、表演式、自学式、小组合作式等方法,让学生在窄小的语文课堂中,大胆发现,自信表达,培养创新,自主精神。
1、品读第2~5自然段,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
2、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多媒体课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引入,伴语言渲染。
2、你想夸一夸西沙群岛吗?(结合课题、第一自然段)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过渡:到底西沙群岛的风景有多优美、物产有多丰富呢?下面我们坐上游船,一起到那儿去看一看吧!
二、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回忆第2~7自然段:按顺序说说,我们到过西沙群岛的什么地方?哪些段写了?(板书: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今天我们先到海面、海底、海滩去游览吧!
2、自读自悟第2~5自然段“我会学” :
⑴ 读读、找找:你最喜欢西沙群岛的什么地方?
⑵ 说说:为什么喜欢?
⑶ 自学后,四人小组内交流
过渡:来到西沙群岛,眼前是一片美丽的风光,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西沙群岛的什么地方?
三、进入情境,主动探究
请喜欢相同句子的同学汇报,随学生回答的顺序出示有关句子,师作相应点拨和朗读指导、方法指导,随机质疑、板书。
1、汇报海面部分,随机展示课件:
过渡:远看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是怎样的?
⑴ 看课件感受: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
⑵ 引导生质疑、看课件:为什么会有丰富的色彩?
⑶ 指导朗读:读出海水的美丽
⑷ 这段是怎样写海水的?(先写----再写----)
随机板书:五光十色
2、汇报海底部分,随机展示课件:
过渡:我们穿上潜水衣,潜入海中,看看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⑴ 整体感知──师范读,配音乐,生闭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⑵ 读、画:喜欢的句子、词语
第三自然段──
⑴ 说珊瑚,看课件:各种各样、有的----,有的------。
“我会想象”:哇!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⑵ 说海参,做手势:懒洋洋、蠕动
说大龙虾:威武
⑶ 指导朗读(可配动作):读出珊瑚的多美、海参的多懒洋洋、大龙虾的威武。
随机板书:珊瑚 各种各样、海参 懒洋洋、龙虾 威武、
第四自然段──
过渡:在海底,你会发现一群群游来游去的生物,那是什么?
⑴ 看课件感受:鱼的特点
⑵ 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
⑶ 这段写得好吗?它是怎样写鱼的?(先写---再写---最后写---)
⑷ 总结学习方法:读、画、读
随机板书:鱼 多 美
3、汇报海滩部分,随机展示课件:
过渡:我们漫步在又细又软的沙滩上,瞧,又看到什么?
⑴ 说贝壳,看课件:千奇百怪、颜色不一、拣不完
⑵ 说海龟,看课件:有趣
⑶ 指导朗读:读出贝壳的千奇百怪、海龟的有趣
随机板书:贝壳 千奇百怪、海龟 有趣
4、评选“小导游”和“最佳游客”活动:
⑴ 在这次西沙群岛的旅行中,刚好岛上有一家旅游公司想聘请几名“优秀小导游”,要求能生动地介绍“海水、海底、海滩”的其中一处;
⑵ 还有评选“最佳游客”活动,要求仔细听导游的介绍,听后可向导游发表意见和补充介绍。
五、回应全文,感情升华
⑴ 总结前文,说感受:这时,你想对西沙群岛说些什么?
⑵ 带着自己特有的感受,再朗读课题
⑶ (配乐)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六、课外延伸
1、请向家长介绍你今天到西沙群岛旅游所看到的。
2、摘抄喜欢的句子词语。
3、绘画:画出你喜欢的西沙群岛的景物
以海边风景构图(略)
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案例
记得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学时,突然出现了以下的情景:
小林:老师,我发现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说明西沙群岛鸟很多。是围绕这一段的第一句来写的。
师:对,你读得很认真,抓住了要点。请大家再仔细读读,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鸟的多。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妍:我找到了这些词句说明鸟多:“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堆积”、“一层厚厚的鸟粪”,“各种”一词说明鸟的种类多,“遍地”说明西沙群岛上树林里的鸟蛋多,从而说明鸟的数量多……
晓敏:老师,什么叫肥料啊?我不知道,鸟粪怎么能做肥料呢?
同学们哄堂大笑。因为晓敏平时就喜欢插嘴,上课还经常开小差,喜欢搞恶作剧,像这样“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情形,并非一次两次了。而且这次的问题又是关于粪之类的,孩子们自然笑得特别起劲。
面对这样的课堂情景,有些教师也会认为这个晓敏一定是个顽皮捣蛋的孩子,故意没事找事,唯恐天下不乱。可当时,我却不这样认为。虽然晓敏平时经常开小差,可是刚才并未看见他走神。而且他的眼睛告诉我,他确实是不明白。况且,作为教师,不能将孩子提出问题看作是无理取闹,甚至是恶作剧,即使是在常人看来是很幼稚的问题。如果我在课堂上因此发火生气,这样就会影响大家上课的情绪,更会影响下面的学习。
于是,我平静地说:“看来晓敏真的是遇到了不懂的地方了。同学们,平时我们遇到不懂的词句,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们也立刻平静下来,并且迅速地回忆起以往的学习经验——
小瑜: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再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找工具书和其他资料来帮助。
小熊:我补充,还可以联系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经验……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还有找反义词、近义词,观察插图、实物等方法,表示动作的词句还可以做动作演示……
师:那就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好办法,让我们一起动脑筋,帮助晓敏解决遇到的这个难题,好吗?
教室里传来大家整齐而响亮的回答:好!同学们都积极地投入了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之中。
1.生来想跟老师作对的学生是没有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是落入凡间的精灵。即使他们有这样那样的错误,那也是成长道路上的必然,因为每一个人都是这样逐渐长大的。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就是让人成其为人,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更加美好,头脑更加智慧,身心更加健全,人格更加高尚。设想一下,因此,当教师面对上述课堂中类似的突*景时,选择的是生气、发火甚至指责那个孩子,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后果呢?因此,面对课堂的意外,教师必须克制,以及心平气和地对待。
2.化解影响和谐、有效沟通的矛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教学生学。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注意到了要协调课堂的气氛,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进行更加有效地沟通。于是就以课堂中某个学生提出的“什么是肥料,鸟粪为什么可以做肥料”这一问题作为突破口,发现每个学生在认知上的距离,从而将该问题变为每一个学生当时的研究小课题。这一转换如同太极的推手,举重若轻,将孩子们原先以为的玩笑化解为有意义的学习,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又因为对学生来说,同伴间的沟通、交流、互相合作有时比教师的讲解、传授更为晓畅,更容易理解、接受。于是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旁敲侧击:“平时我们遇到不懂的词句,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提供自主选择的学习方法。由此大大促进了学生主体的主动、和谐、有效地参与,真正达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编者语:课堂应该是自然的、和谐的、灵动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疙瘩,教学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此时教师如果及时化解,教学就会“柳暗花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课堂将“黯然失色”。南通市首批名师培养对象、市级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李伟忠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机智化解“课堂尴尬”的五大对策。
3、课文童趣的教案设计范文
课文很有情趣,三种物外之趣都是视觉加想像形成的,这种想像是把对象大化、美化、理想化,诸如蚊子成了白鹤。这一篇课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内容有趣,就不至于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心理。读懂了,会对文言文简洁典雅的特点产生好感。
【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点、难点】
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虽然短暂,却回味无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已的童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趣事童真的记忆
二、整体感知
自主生成问题──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1、教师先讲解一些有关学习文言文的初步知识。
3、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课文注释、工具书 ,相关疏通字词句)
三、合作学习
1、认真默读课文,仔细揣摩课文内容,试着直译课文,不明白的句子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重点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⑴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蹲其身,使与台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见二虫斗草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个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然后在学习小组中复述课文内容,要求生动、有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朗读课文
五、小结
老师帮助学生总结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技巧。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二、问题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大班交流,教师评价引导;
1、本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2、本文第二节描写了怎样一幅图画?
3、参照注释,说说作者所指的物外之趣是什么?
4、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三、拓展创新
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物外之趣的经历?请说给同学们听听。
2、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四、布置作业
发挥你的想像力,续写下列故事:
初一(2)班里静悄悄的,同学们正凝神思考老师的问题,突然一只麻雀从窗户外飞了进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60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