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道教情结

发布时间: 2025-09-09 10:09:20

浅析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道教情结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原本是宫闱秘事,却被后人传诵至今,甚至于提升到能同梁祝相媲美的审美高度,这不得不归功于历代文人的墨润。

唐明皇宠幸杨贵妃,以色误国,后因护卫军哗变又赐死杨贵妃。这本是一件*性历史事件。然而,后人并没有像看待纣王妲己、周幽王褒姒一样,对二人用“荒淫误国”和“红颜祸水”简单地加以盖棺定论。近者,如清代戏曲家洪升《长生殿》对二人忠贞不渝爱情的描写令人荡气回肠;远者,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对诗歌结局的安排令人潸然泪下。

深入探究,我们发现,白居易对这一对*帝王夫妇的充满世俗人情味的记述,竟然是放在道教神话的文本中进行的。唐代是道教盛行的年代,信道入道还一度成为当时的时尚。白居易深谙道教精髓,日常生活无不践行道教教义和理论。基于道教和神话极为复杂的传承关系和历史渊源,基于神话的特殊思维对文学创作的启迪与滋养,白居易吸取了道教中的神话因素,并以之为框架,以唐杨故事为经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想象,创造出基于历史又超越真实的千古名篇《长恨歌》。

白居易的道教情结在诗歌中体现在他套用了道教的三大母题。

一、角色母题――仙真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远古神话,并进行了大规模的造神运动,形成了自己庞大的神话谱系。每个神话背后都有一个主角――仙真。陈耀庭先生将道教神谱分为三层:“第一层次是先天尊神,都是出于天地未分时的先天真神,例如:三清、三官、四灵二十八宿等。第二层次是天地开辟以后的得道仙真,都是由凡人学道、修道后成真的后天神明,如八仙等,是道教徒自己创造的新神。三是长期流传于民间并受到道教供奉的俗神,例如门神、财神、妈祖等。”[1]《长恨歌》既然是放在一个道教神话文本中记叙故事的,那么主人公和道教有何关系呢?

《长恨歌》开始是这样拉开唐杨爱情序幕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从“人未识”、“一朝选”这样的字眼来看,二人相识之前杨玉环是冰清玉洁待字闺中的少女。而杨玉环在皇宫之中最初的真实身份,曾为朝廷命官的白居易不可能不知道,然而他并未提及杨玉环曾经是唐明皇的儿媳妇一事,难道仅仅是慑于皇家权威有所忌惮吗?那么为什么千百年后不同阶层的人们也在有意无意地淡化这段历史呢?唐明皇是如何“误导”舆论、掩国人耳目的呢?

历史是这样记载的,杨玉环在735年被册封为寿王妃(唐玄宗儿子李瑁之妻),五年后(740年左右)她被度为女道士,并起道号“太真”,又五年(745年)唐玄宗召她入宫,并册封为贵妃。原来,杨贵妃曾经被“度”为道人――问题的关键在此。这件事记载在众所周知的唐玄宗741年亲自颁布的《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其中批复了杨玉环的申请:”……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2]意思大致是:值此皇太后忌辰,杨氏玉环期盼为亡灵祈福,因此请求出家超度,这种高雅的情志实在难以违背;为了敦促宏扬此道德之风,特满足杨氏这一由衷请求,批准其为女道士。按照道家的说法,出家就等于了却一切尘缘,隔断与世俗的一切瓜葛(包括与寿王的夫妻关系),杨玉环也等于脱胎换骨、死而复生,因此白居易说她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也算是在*上获得了认可的权威性。至此,这个被赐号“太真”的杨玉环凭借道教实现了大变身,由俗人变为道人,几年后,当她成为唐玄宗的贵妃时,自然也就轻易得到崇信道教的唐人们的谅解。这点隐藏在历史尘埃之下的事实被白居易信手拈来作为叙述前提,奠定了全诗充满道教味道的神话基调。从后文杨贵妃死后位列仙班来看,她在道教的神话谱系中应该归类为第二种仙真。于是故事的女主角带着道教光环闪亮登场。

二、观念母题――羽化登仙・彼岸世界

道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是“长生不死、羽化登仙”。他们相信人人都可以得道成仙。某些道士有“通灵”的特异功能。失去杨贵妃的唐玄宗相思成疾,苦不堪言。于是他找来“临邛道士洪都客”为他招来杨贵妃的亡魂,以慰藉自己的相思苦。岂知杨贵妃生前虔诚修道,死后既不在“碧落”也不在“黄泉”,而是到了道教徒神往的彼岸世界――“蓬莱仙山”。

彼岸世界是神话特有的主题。道教的彼岸世界最著名的是昆仑山和蓬莱山,《史记・封禅书》这样记载蓬莱仙境:“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引风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世主莫不甘心焉。”[3]道教依然沿用了蓬莱仙山母题,白居易从激赏二人的爱情出发把死后的杨贵妃安置在了蓬莱仙阁。

白居易对蓬莱仙境的着墨不多,却已仙味十足。“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虚幻辽远、云蒸霞蔚、仙人游逸,这分明就是与人间迥异的“天堂”。再看杨贵妃,她不但花容月貌梨花带雨,而且她的仪仗排场令人咂舌,她的居所“金阙西厢”、“珠箔银屏”、“九华帐“已是极尽奢华,在她身前供她役使的居然是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和西*的侍女。可见,她在神界的地位是何等尊贵。当唐玄宗乃至善良的读者获悉生前显贵的贵妃娘娘登仙后地位有增无减,他们郁闷伤感的情绪该获得多大的舒展与慰藉。

三、情节母题――人神殊途・飞神驭气

正如曹植不能与梦中的洛神交好一样,由于人神殊途,唐玄宗也无法与升仙的杨贵妃再续前缘。为了让唐玄宗与杨贵妃互通信息,白居易又一次借助道教,引入道士的变化之术(法术)――飞神驭气沟通世俗与仙界。 “驭气“是道教非常重大的法术,这类法术的要义在于使得自己神通自在,打破一切时间空间和通常自然规律的束缚。变化时,方士自己在原处不动,六神可以到处往来,到达形体无法抵达的天府或仙境。[4]道门中对此类秘术的传授有严格规范,不允许传给心术不正之徒。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记载了当时这类的变化之术,在汉代就有不少著名的善于变化之术的方士,东汉时期变化之术成为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唐,皇帝大都推崇道教,迷信法术。唐玄宗也渴望依靠道教延续他和杨贵妃的不朽爱情。道士施展驭气的法术给唐玄宗带回杨贵妃的一半钗盒,还捎回杨贵妃忠贞不渝的爱情誓言。虽然诗歌到此戛然而止,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唐玄宗的相思之苦应该是得以缓解,并获得了活下去的勇气。

四、神话思维对作品的填充作用

道教承袭原始神话来张扬其教派的神性色彩,而白居易以自己高超的艺术技巧又将道教神话加以剪裁涂缀,制成符合唐杨爱情传奇的霓裳羽衣,把一件原本不太光彩的宫闱秘事套上神话的光环,以致歌咏千年,流传至今。这不得不归功于*神话思维独有的优势和特征。

首先,神话思维可以突破世俗思维定式和艺术禁忌,充分拓展审美空间。例如,杨玉环通过修行斩断前缘净身还俗,唐玄宗通过方士作法与亡者沟通,这些神话中才有的思维方式使得白居易敢于冒“唐玄宗乱伦“之大不韪,堂而皇之地大写特写二人的爱情故事。这不得不归因于道教,也归因于那个信道的时代。

道教在唐代走向鼎盛时期,信仰和崇尚道教是社会时尚,李白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道教狂热分子。白居易把二人的故事放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去描摹,用神话过滤了他们在世俗的悖谬,不但博取后人的同情,而且提升了故事的审美层次,使之成为可以与梁祝媲美的美学对象。

其次,神话所营造的上下无极、浩瀚无边的仙人世界为白居易提供了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使得作品氤氲着浪漫主义的艺术气息,也使得他在对仙境仙人的描写上尽情地发挥想象力,挥笔泼墨纵横开阖,把天上宫阙的奢华绮丽辉煌灿烂写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对于神话驾轻就熟,在情节上延伸了时空,弥补了现实中唐杨二人的故事断层,满足了读者的审美心理;在艺术风格上,将凄凉悲苦的现实主义叙述质变为浪漫主义的吟唱,从语言到情感都给读者带来了莫大的视觉享受和心灵震撼。

拓展阅读

1、全文通用

这首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安史之乱的爱悲剧:他们的爱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唱,从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咏出来。由于诗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历代读者的心漾起阵阵涟漪。

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杨贵妃马嵬驿兵变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临邛士鸿都客”至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诗人开篇即借“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交代了唐朝祸乱的原因,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后面之事皆由此而来。之后诗逐步展开,层层叙述:先讲唐玄宗重色,百般求色之后,终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揽入怀。接着,对杨贵妃的美貌进行刻画,写出她如何的妩媚,并因此得宠于后宫之。“姊妹弟兄皆列土”,正所谓“一人得,鸡犬升天”,杨家因杨贵妃而变得权势逼人,不可一世。得到杨贵妃的唐玄宗,过上了纵欲、行乐的生活,终日沉迷于舞酒色之,以至于“从此君王不早朝”。诗人对此进行了反复地渲染,从而点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这一部分是整个爱悲剧的基础,是“”的内因之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这出爱悲剧,杨贵妃的死是个关键节。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景第二部分,特别是这一动乱唐玄宗和杨贵妃爱的毁灭。这正是杨贵妃致死的原因所。“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说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这里,诗人用六句话对二人的生离死别进行了描写:“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悲伤之溢于言表。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相思之苦,诗人并未直接描写,而是抓住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来抒发婉转凄凉的相思之。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等等,都说明他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深。这一部分语言委婉含蓄,语调悱侧动人,读来荡气回肠。

诗至此,已经把“”之“”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节推向**,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理之。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从“临邛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上天入地之后,杨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虚无缥缈的海上仙境出现,并托物寄词,重申当初的誓言。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的主题。薛雪《一瓢诗话》:“香山‘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有喜其工,有诋其俗。东坡小词:‘故将别语调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人谓其用香山语,点铁成金。殊不然也。香山冠冕,东坡尖新,夫人婢子,各有态度。”诗的末尾,用“天地久有时尽,此绵绵无绝期”笔,点明题旨,使这出爱悲剧这里得到完整的体现。并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2、全文通用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主要描写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相识、享乐及玉环的貌美、得宠。

(一)两人相识

作品两人是这样相识的,“杨家有女初成,养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君王侧”,即杨玉环到了该出嫁的年龄,然后通过选秀,被李隆基看。实则两人是这样认识的吗?杨贵妃本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小名玉环,自幼由叔叔养大。开元二十三年,被封为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被唐玄宗看上后,先出家为,号太真,至天宝四年纳宫,册封为贵妃,受到玄宗的极度宠爱。李商隐的《龙池》诗:“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最后两句写夜半后,宴罢归来,宫的铜壶滴漏声绵绵不绝,心无事的薛王痛饮后早已睡去,而寿王却彻夜难眠,一个“醒”字非常警策,可见其当时的痛苦状。所以作者所写与史实是不符的,完全是出于*的避讳。

(二)贵妃貌美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采用夸张、对比的写作手法,集描写了贵妃之貌美。无论是的描述,还是其他文人的描述,贵妃的貌美都是比较抽象的。李的《清平调词三首》,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但整体看,贵妃貌美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丰艳”之美,宋代人《杨太真外传》书介绍,玉环与玄宗翻书,翻到《赵飞燕外传》,说汉成帝给赵飞燕造了避风台,玄宗说:“尔则任吹多少”;二是贵妃的皮肤特别皙,作品“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即是描写语句。五代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贵妃每有汗出,细腻而多香,或试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三)贵妃受宠

首先是自己受宠,“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一身”。其实,贵妃与皇帝也是常人,也有七六欲,也有磕磕绊绊的时候。史*载贵妃与玄宗有两次比较大的感矛盾。第一次是天宝五载,贵妃因“妒悍不逊”,被玄宗赶回了娘家,后因高力士建议,玄宗接回,贵妃“伏地谢罪”,二人合好,从此“后宫莫得进矣”;第二次是天宝九年,因贵妃“复忤旨”,后来贵妃送给玄宗“一缕青丝”,从此玄宗对贵妃“宠待欲深”。其次是兄弟姐妹沾光。“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杨玉环兄弟姊妹全都因她得以分封,家庭显赫,让人羡慕。杨玉环册封为贵妃后,玄宗又追封其父为太尉、齐国公,其叔为光禄卿,堂兄弟杨17官鸿胪卿,杨17为侍御史,杨钊赐名国忠,封魏国公,丞相;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四)奢靡享乐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等句,反复渲染玄宗得贵妃以后,如何纵欲行乐,如何沉湎于舞酒色之,即玄宗的迷色误国。事实上,玄宗与贵妃华清池沐浴之场景确实是比较奢华的,温泉沐浴是有等级差别的,第一级别是御汤―九龙汤、莲花汤,皇帝专用,第二级别是贵妃汤―海棠汤,杨贵妃专用,第三级别是太子汤,第四级别是公共温泉。虽然,玄宗与贵妃过着舞升平的奢华生活,但二人艺术创作方面却是志同合之人。据唐人著录的《开天传信记》记载,天宝年间,玄宗上朝听政捂肚子,高力士问其原因,皇帝说昨晚梦见一曲子,没来得及记下,笛子放肚子处,刚才是一边听政,一边按笛眼,把这首曲子记下来。玄宗还选乐部伎子弟三百,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贵妃则舞蹈方面造诣极高,她将《霓裳羽衣曲》变为了舞曲,进行领舞。根据唐99李浚《松窗录》的记载,当李将《清平调词三首》献给皇帝的时候,贵妃则“持玻璃七宝盏,酌西凉州蒲桃酒,笑领,意甚厚”;而玄宗则“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

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夜雨闻铃肠断声”,叙述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出逃,马嵬缢妃事件,玄宗与贵妃马嵬驿生离死别的场面。“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到马嵬驿时,禁军将士不满绪高涨,将领陈玄礼代表将士请诛杨贵妃,玄宗无法,只好赐杨贵妃死。“黄埃散漫风萧索”,“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通过环境的描写,写出了玄宗西南行军的路上及蜀地时痛苦的心

自“天旋地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书写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

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寂寞悲伤,“群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芙蓉如面柳如眉”的睹物思人及“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少”的触景生,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使人觉得回肠荡气。另外,从“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语句,一方面说明玄宗对贵妃的思念至极、度日如年,一方面也侧面反映出玄宗晚年孤独的生活。

自“临邛士鸿都客”至尾,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以行动写人,写出了贵妃内心的焦急与迫切;“云鬓半偏新睡觉”,“风吹仙袂飘飘举”,“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见,描写杨贵妃的外形态,展示其内心感;最后当士即将离开的时候,贵妃“唯将旧物表深,钿合金钗寄将去”,最后感觉还不能表达自己对玄宗的思念,又将“七月七日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重重誓词:“天愿作比翼鸟,地愿为连理枝”一同寄去,叙事见,把杨贵妃不念旧,感恩报德,忠于爱,矢志不渝的心刻画得淋漓尽致。诗的末尾,用“天地久有时尽,此绵绵无绝期”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3、全文通用

唐明皇偏好美色,当上皇帝后多年来一直寻找美女,却都是一无所获。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大,十分娇艳,养深闺,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让她很难埋没世间,果然没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官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恩宠。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温暖的芙蓉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

深只春宵短,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深恋儿女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忙得没有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

后宫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

金屋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

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楣光耀令人羡慕。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重女轻男。

骊山上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

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

渔阳叛乱的战鼓震耳欲聋,宫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宫殿霎时尘土飞扬,君王带着大批臣工美眷向西南逃亡。

车队走走停停,西出安才百余里。

六军停滞不前,要求赐死杨玉环。君王无可奈何,只得马嵬坡下缢杀杨玉环。

贵妃头上的饰品,抛撒满地无人收拾。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欲救不能,掩面而泣,回头看贵妃惨死的场景,血泪止不住地流。

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回环曲折穿栈,车队踏上了剑阁古

峨眉山下行人稀少,旌旗无色,日月无光。

蜀地山清水秀,引得君王相思。行宫里望月满目凄然,雨夜听曲声声带悲。

叛乱平息后,君王重返安,路过马嵬坡,睹物思人,徘徊不前。

萋萋马嵬坡下,荒凉黄冢,佳人容颜再不见,唯有坟茔躺山间。

君臣相顾,泪湿衣衫,东望京都心伤悲,信马由缰归朝堂。

回来一看,池苑依旧,太液池边芙蓉仍,未央宫垂柳未改。

芙蓉开得像玉环的脸,柳叶儿好似她的眉,此此景如何不心生悲戚?

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兴庆官和甘露殿,处处萧条,秋草丛生。宫内落叶满台阶,久不见有人扫。

戏子头已雪,宫女红颜尽褪。晚上宫殿流萤飞舞,孤灯油尽君王仍难以入睡。

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

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

阴阳相隔已一年,为何你从未我梦里来过?

临邛士正客安,据说他能以法术招来贵妃魂魄。

君王思念贵妃的意令他感动。他接受皇命,不敢怠慢,殷勤地寻找,八面御风。

驾驭云气入空,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遍寻天堂地府,都毫无果。

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被云围绕的仙山。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数之不尽,个个风姿绰约。

有一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贵妃。

士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做的院门轻声呼唤,让小玉叫侍女双成去通报。

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帐惊醒。穿上衣服推开枕头出了睡帐。逐次地打开屏风放下珠帘。

半梳着云鬓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就走下坛来,还歪带着花冠。

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就像霓裳羽衣的舞姿,袅袅婷婷。寂)www.**(

寞忧愁颜,面上泪水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

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的姻缘早已隔断,蓬莱宫的孤寂,时间还很漫

回头俯视人间,安已隐,只剩尘雾。

只有用当年的信物表达我的`深,钿盒金钗你带去给君王做纪念。

金钗留下一股,钿盒留下一半,金钗劈开黄金,钿盒分了宝钿。

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思,语誓言只有君王与我知。

当年七月七日生殿,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

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地愿为并生连理枝。

即使是天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却永远没有尽期。

4、感受

【**--案】

许多人都读《》,有人看见了唐玄宗的荒淫,有人指责杨贵妃的祸国殃民,我则读了这首诗之后久久不能言语,心涌动出一股无处可发的悲愤和无奈,哀叹一声后合上书卷竟是再难以从这首诗走出来。

》是题目起的极好,区区一个“”字就让我感受到诗的绵绵不绝的意,而这意,又是哀怨悲戚的,是婉转而不绝的。

我想,这不仅仅是,也是整个大唐百姓的,更是那个身*的杨贵妃的

开篇就点出了唐玄宗的荒淫,他的重色便是他的罪恶,是一切悲剧的缘由。回想历史,杨玉环又有什么真正的大罪过呢?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女子,和千千万万个被束缚后院里的古代女子一样,她的世界就只有那么一点儿,不能如同男人们一样去书院学习,不能走出困住她的那一方庭院,没有自由。然而,回溯历史,有多少朝代亡国之后将罪过推给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她们何罪之有?她们只是无奈被昏庸无能的上位者选的姿容艳美的女子罢了。她们被那些执掌大权的男人们强硬的安上“祸国殃民”的罪行,替那些失败的上位者承担着原本应该由男人们承担的罪过,她们成为了红颜枯骨。

美人总是让人向往的,即使是自己的儿媳,唐玄宗依旧将杨玉环纳入了自己的后宫。这段曲折的日子里,从儿子的手里辗转到父亲的身下,杨玉环作为一个*社会的女人,即使是相对开放的唐朝,她的内心承受了怎样的煎熬,她的世界被怎样的摧毁过……全都没有人意过。这遍是上位者残酷的所谓的“爱”。

写玉环的美艳绝伦,写玉环与唐玄宗的春宵苦短,却写不了杨玉环曾经**夜夜的无奈与悲恸。

当马蹄踏碎那曲《霓裳羽衣曲》,当唐玄宗带着杨玉环和身边的臣子们仓皇狼狈的逃跑,当六军不发只等唐玄宗赐死杨玉环的时候。有谁能体会作为一个女人,杨玉环的绝望?

杨家发达,难是玉环胁迫唐玄宗的果吗?那只是一个皇帝不能明察秋毫将自己的宠爱和朝堂的政事混为一谈的荒唐,那只是唐玄宗他的决定,倘或他不愿,作为一个一言便能决定人生死的皇帝,谁又真正能逼迫的了他呢?杨玉环何其无辜。

六军不发的目的难真的就只是为了逼死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女子吗?那不过是叛变者们不能处置皇帝却又要夺走他的大权和尊严的方式罢了。杨玉环,说了不过是个幌子,不过是个微不足的女子。

终于,这样一个姣姣明月般的女子,落得一个“一抔黄土收艳骨,数丈绫掩风流”的凄惨局。当人们再次回去寻找属于杨玉环的回忆的时候,又能找到什么呢?一个已经身死魂亡的人,留下的不过一堆俗物罢了。

后面写唐玄宗如何思念杨贵妃,却独独让我感觉不到一丁点儿的真。那不过是作为一个曾经高高上的皇帝垂暮之年的自我哀叹。唐玄宗之所以如此思念杨贵妃,也不过因为他的尊严杨贵妃被逼*的那一刻丢失了个干净,他连一个身边的女人都保护不了的事实时时刻刻刺痛着他的心,如同一根怎么都拔除不了的荆棘藤蔓缠绕着他的心脏,使他难以安眠。唐玄宗的是从这种对大权旁落的无力感里产生的,这种感觉映射了杨玉环生死这件事上,才让这个看似有实则绝的男人不断想起那个*了的杨贵妃。才让唐玄宗想要找回杨贵妃,才让杨玉环成为了这个男人的执念。

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一个相对完美的局,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正如诗的题目一样,千帆过尽之后余下的其实只有那个身*的女子无限哀婉绵延不绝的,以及那个丢了权力失了尊严的太上皇夜不能寐的。两人都是,却是此非彼

点击查看更多浅析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道教情结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62082.html

热门阅读

  1. 2016年冬至节养生祝福语大全
  2. 乔迁对联摘抄
  3. 初中暑假计划500字
  4. 教育督导评估表态发言稿
  5.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650字
  6. 关于幼儿园小班教学总结
  7. 201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8. 公司春节祝福语大全
  9. 关于愚人节相关的话题作文
  10. 不被祝福的爱情爱情故事
  11. 童话故事丑小鸭插图
  12. 201年最有创意的结婚祝福语
  13. 永远的六一作文400字
  14. 吃年夜饭小学二年级作文
  15. 中国新教育读后感
  16. 《称象》课文优秀教学设计
  17. 坚强吧男人的爱情诗歌
  18. 高考短信祝福语
  19.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设计范文
  20. 小学一年级《合起来认一认》教案
  21. 201年结婚周年祝福语大全
  22. 婚庆司仪的主持词演讲稿
  23. 元宵节祝福语短信句子
  24. 新任县长就职演讲稿
  25. 关于提供商业咨询服务协议范文
  26. 2019年毕业生自荐信参考范文
  27. 最新配电网设备运行维护中风险评估论文
  28. 开学典礼教师代表经典发言稿范文
  29. 201年早安祝福问候语
  30. 六一儿童节快乐祝福语2016
  31. 幼儿园绘画的教学反思范文
  32. 告别2016年迎接201年的祝福语
  33. 2018五字春节对联精选大全
  34. 我的岁月是我未完成的路励志美文
  35. 夷门歌·七雄雄雌犹未分原文及赏析
  36. 201年元宵节给女友的祝福语
  37. 个人购房协议范文
  38. 医院十一五发展计划规划医院的工作计划
  39. 小年送给朋友的经典短信祝福语
  40. 201年鸡年新年拜年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