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教学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4 18:45:21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教学反思范文

对于分数意义的教学,遵循由简到难的一般教学规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和五年级下学期两个学段进行教学。基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主要还是以直观形象为主,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这一内容安排有多种直观模型,这样的编排更适合孩子对知识的学习。

(1)实物模型,例如半杯牛奶、半个苹果儿童最早接触分数概念及其术语可能与空间有关, 而且更多是三维的, 而不是二维的,分数概念的引入是通过平均分某个实物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认识分数的,这些直观模型即为分数的实物模型。

(2)面积模型:用面积的部分整体表示分数。通过平均分某个正方形或者圆,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阴影)认识分数的,这些直观模型即为分数的面积模型。学生在三年级主要是借助面积模型初步认识分数。

(3)集合模型:用集合的子集全集来表示分数。这也是部分整体的一种形式, 与分数的面积模型联系密切,甚至几乎没有区别, 但学生在理解上难度更大。关键是整体 1不再真正是一个整体了, 而是把几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作为一个单位, 所取的一份也不是一个, 可能是几个作为一份。例如,在下图中,蓝色长条占全部长条的 。

分数的集合模型需要学生有更高程度的抽象能力, 其核心是把多个物体看做整体 1。 分数的集合模型的优点是有利于用比较抽象的数值形式表示比与百分比。这时, 我们把分数看做是算子, 即把分数看做是一个映射。例如, 下面深色长条与无色长条之比为 3∶2, 或者写为 。

分数的集合模型需要学生有更高程度的抽象能力,其核心是把多个看作整体1,所以是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的重点,也是与三年级认识分数最大的不同。

分数的数线模型就是用数线上的点表示分数。它把分数化归为抽象的数,而不是具体的事物。

二、各种直观模型之间的关系

分数的数线模型与分数的面积模型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分数可以表示单位面积的一部分,也可表示单位长度的一部分,前者是二维的,后者是线性的,是一维的。

数线模型是数轴的前身,是数轴的局部放大和特殊化,是用点来刻画分数。如图:

分数的数线模型相对于面积模型和集合模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中并没有出现用数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但是在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后出现了在数轴上表示真分数和假分数。(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逐渐抽象出数线模型)如:三年级认识分数时出现是多为用分数表示段的长度:

如:五年级认识分数意义时多用分数表示点(数轴),更抽象。学生理解比较难。

四、数形结合 体会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布范围

把分数在数轴上直观地加以表示,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小学生知道正的真分数是密密麻麻地分布在(0,1)区间上的,假分数分布在1区间上的,加强分数和数直线之间的联系,更好的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妙处。

1、确定各数所在的范围看这个分数在那两个自然数之间;

如真分数 在(0,1)即0< <1 假分数: 在(1,2)范围,即:1< <2.

2、找出1在哪里?重新等分,找出分数单位,即:标明1份是(1/几)

①在0~1这一段容易找到分数单位 ,对于分数 、 、 顺着数出分数单位的个数;

②在6等分格里找出分数单位 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明白分数的面积模型,这里是把每2格看作一份,即:分数单位 的地方, 可以按照这个分数单位去找。

3、对假分数 ,看有(5)个 ,顺着数过去,确定点。

拓展阅读

1、《小向左移动引起小大小变化的规律》

早晨到校,翻看一本书,看到一段话:努力研究常态下的好课,不一定要课得多精彩,但一定要尊重生,尊重差异,体验平等民主,引导会倾听,交流,合作,探究。正合心意,记录下来。

今天我和孩子们习《小向左移动引起小大小变化的规律》,前面孩子们已经习了《小向右移动引起小大小变化的规律》,所以,今天的习比较轻松。

从备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小向左移动引起小大小变化的规律,有了初步的猜想,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能解释猜想的由来,但是,孩子们描述的猜想比较零碎,课堂,需要做的是让他们通过科的方式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最后通过提升,能简洁的语言达,并加以应

课堂实录不敲打了,记下课堂一个遗憾之处:课的开始,孩子们随意聊着自己的猜想。在这里,我的目标比较浅,就是为了知道猜想,而让生说猜想。其实,提出一个猜想虽然可贵,但是,提出猜想背后的东西更让人回味。所以,在这个环节,我是不是可以注重猜想背后的东西呢?即让生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猜想?——生是有这个意识的,我听到大缪说:因为除法和乘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所以,我的猜想是小乘10、100、1000……小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那么小除以10、100、1000……小就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浚铭是根据方向相来猜想的,既然小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扩大10倍、100倍、1000倍……,那么向左移动,肯定是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如果当时,我能有意识问问生猜想的理由是什么,或许更有味一些。

2、《求小的近似

《求小的近似二这节课是在习了求整的近似的基础进行的,目的是让四舍五入法求小的近似,在习之前,我先让生复习了求整的近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近似的过程中,重把握了三个重难,即:理解保留几位小;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这些要求的含义;近似的时候,小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从生活出发,让生感受与实际的联系。在引入环节,在超市买菜时,总价是7、53元,而售货员只收7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7、53这个小的近似。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生看到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在巩固环节,让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别是多少钱,这样把习的求一个小的近似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与生活。

在求小近似的过程中,引导生理解保留几位小的含义。保留一位小就是精确到十位,省略十位后面的尾;保留两位小就是精确到百位,省略百位后面的尾。这个环节我是让生看书自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生比较了求小近似的方法与求整近似的方法,使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的近似要把尾舍去;在完0.9841.0后,让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没有字就没有保留到十位;在0.984保留整时,也让生充讨论了小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生总结出求小近似的方法。

虽然求小的近似的方法与整的近似相似。让生在探索中习。而在知识的获取时,让生主观发现,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的近似的方法,体现了师的主导作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一些基础差的生在求小的近似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还有些同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他就把千位、百位、十位的都往前进一了。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基础差,还说明了馈练习的重要性。如果没有馈,我们就不知道每个生的课堂习效果,也就不能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同,提升有巨大潜力的生了。

但我总觉得: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的近似,这里需要生从逆向维的角度去考,但生的逆向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生在能力的估计不足。

3、实地理课的

一、说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人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三章内容属于自然地理部,是对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展开,而本节内容是本章内容的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在习了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对地球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习。海水运动又对习第五章自然地理坏境和人地理的习埋下伏笔,因此,它具有承启下的作

二、说

此阶段的生通过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习,已初步掌握了习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根据地图和材料,初步析所的地理知识。但是,由于生综合析能力有限,空间维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能自主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再加生的知识面有限,生活阅历较浅、对重难的地理知识不熟悉,不了解,需要在师的引导下,习地理知识并提高地理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目标

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据此我确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层洋流的布规律,理解洋流的布模式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提升读图、绘图以及在图观察、比较、归纳、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洋流模式图和世界层洋流的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布规律;

(2)运案例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合作、探究的习理念和严谨、科习态度;

(2)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

(3)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培养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四、

:世界层洋流的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

:利“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图”,析世界洋流布规律。

依据:此部知识难理解,难记忆,部生有知识缺陷

五、法与

法:

根据内容目标和地理科以及有关的规律,即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由宏观掌握到微观掌握的规律,师主导作生主体作相统一规律,主要采取了读图析法,启发式法、案例析法和讨论式法。

地理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习方式,充尊重生的主体地位,激发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师必须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帮助生制定适当的习目标,选择必要的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情景,激发生的情趣动机,引导生质疑问难,求索,为生的终身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所以,生在习时采取如下的习法:自主习法、看图析法、讨论式习法、图转化法以及知识迁移法。

点击查看更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教学反思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15583.html

热门阅读

  1. 2019经典语录
  2.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课文《穿棉衣为什么暖和》教案
  3. 2018情人节的祝福语
  4. 201年白色情人节祝福语精选
  5. 201年514玫瑰情人节情话祝福语
  6. 祝福他人生日快乐的句子精编
  7. 急诊实习教学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及意义论文
  8. 圣诞节祝福语短信
  9. 老鼠和大象的睡前故事
  10. 北京市设备仪器供货合同模板
  11. 学习标兵评选活动策划书范文
  12. 2016年经典的升学贺词祝福语
  13. 兄弟新居入伙贺词
  14. 二月份工作总结
  15. 铺面转让协议书范本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