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名人故事大全
都快8岁了,他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算得一塌糊涂。父亲把正在墙根下玩打石头的他拽起来,给了他一个书包说,上学去吧。
那年秋天,他蘸着黑墨水,在自己家的围墙上画了一个四角的亭子,几棵高树,还有一些波光粼粼的水。邻居说,这孩子画得不赖,将来当个画匠吧。他以为,他将来能当走村串户的画匠了,就有意无意地留心看画匠干活儿。那年,有一个人给他大舅家画墙围子,也画了一处水,还题了“桂林山水贾天下”几个字,他明知道那个“贾”字错了,但没敢讲出来。
就在他还不能确定是否能当画匠的时候,父母又发现了他的另一个“长处”。有一次他和隔壁的男孩儿,剪下许多猫猫狗狗的纸样,拿着手电钻进鸡窝里“放电影”。在浪费了好几节电池之后,父亲去公社找放映队的人,看能不能给他找下一个营生,哪怕打打杂、抱抱片子什么的都可以。后来公社倒是给了他们村一个名额,不过,不是给了他,而是给了村支书的儿子。
眼看当画匠无望,又当不成放电影的,父母盘算着该让他回家种地了,并预谋着要为他订下邻村的一个女孩儿。就在这时候,他竟然稀里糊涂地考上了县里的高中。父亲一下子发了愁——上吧,不但会误了田地的活儿,而且还会错过邻村的女孩儿,更要紧的是,村里边从来没有谁考上过大学,于是父亲坚信,自己家的祖坟也不会有这根草。父亲说,别上了。母亲见他支支吾吾的,说,上吧,走一步算一步。他考上了一所三流的专科学校。那时,学校办着一份自己的报刊,一个月要出一两期的,他常常见有同学的文章在上面发表。他想,在毕业之前,自己要完成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一定要在校报上发表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他开始疯狂地写东西,写完后,就拿去让教写作的老师看,有得到赞许的,就投给校报编辑部。到后来,老师也不愿给看了,他就埋下头来自己琢磨。他为此看了许多的书,也浏览了不少报刊。然而,投给校报的稿件都如泥牛入海。
他不想把这些凝聚着自己心血的文稿扔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向本市的日报社投去几篇,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文字竟然出现在了日报上。再后来,他的名字相继出现在了省内外的报刊上。从此以后,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更加勤奋了,因为他发现,他还有着一项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才能。
这个人就是贾平凹,在一次笔会上讲出了上面的经历。讲完后,他颇有感慨地说,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人,是被别人安排着过完一生,被安排着学哪门技术,被安排着进哪个学校,被安排着在哪个单位上班……却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安排一件事情去做。人在这时候,最需要有一只凳子,你站上去,才会发现,你还有着许多没有挖掘出来的才能和智慧。而这只凳子,就是突然闯进你心中的一个想法,一个念头。
最后,他笑着说,没有这个凳子,你永远看不到梦想,更别说拥有它。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
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
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拓展阅读
1、李嘉诚和庄月明:青梅竹马守一生名人爱情故事大全
说起李嘉诚,全世界的华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事业和财富让人艳羡,他的慈善和精神受人膜拜,但除去他构建的无域商业帝国和近乎无远弗届的正能量影响,隐藏在他身后的爱情和婚姻也值得我们崇敬。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市,父亲李云经是一所学校颇有名气的教员。所以,很小的时候,李嘉诚就在父亲的引导下祭拜孔子儒学,上学念书。1939年,日本攻占潮州。为躲避战乱,李云经决定带着妻子庄碧琴和孩子们前往香港投靠妻弟庄静庵。
在陌生的香港,12岁的李嘉诚见到了比自己小4岁的表妹庄月明。那时,从小出外闯荡的庄静庵已是中南钟表公司的老板,声名显赫。庄月明是庄静庵的长女,俨然就是一名贵族小姐,但生活优越的她一点也不嫌弃一贫如洗的表哥。
虽然庄家对李家的投奔很是欢迎,但背井离乡也算寄人篱下。见识到香港繁华世界的李云经时常告诫李嘉诚,要想在香港生存下去,就要与这个商业社会融为一体。为了改掉一口乡音,学习广州话和英语,李嘉诚只好求助于从小就在教会英文书院读书的表妹庄月明。于是,李嘉诚跟随庄月明学广州话和英语,而庄月明跟着李嘉诚学习中国古典诗词。那是一段表兄妹青梅竹马互相学习的场景,也是李嘉诚动荡童年里最温馨的回忆。
李嘉诚15岁那年,父亲永远地离开了。作为长子,他从此必须要挑起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当时,尽管舅舅表示要资助他,但李嘉诚谨记父亲临终前“求人不如求己”的教诲,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止学业,开始打工挣钱。他倔强地认为,舅舅可以打拼成功,自己也一样可以。
就在李嘉诚要赤手空拳誓要杀出一条血路时,聪明好学的庄月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香港大学。尽管两人所走的道路迥然不同,但庄月明一直牵挂着努力打拼的表哥。为生计奔波的李嘉诚做过茶倌,当过学徒,也曾走街串巷跑过业务。前途尽管渺茫,坎坷不断,但因为表妹的精神支持,他把困难一个个踩在了脚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公主”表妹和“穷小子”表哥在感情上越发亲密,那份两小无猜的纯真感情也逐渐转变为浓烈得化不开的缠绵爱恋。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创办长江塑胶厂。可创业初期,质量事故频发,李嘉诚步履维艰。因为外销产品,批发商要李嘉诚找人担保,无计可施之际,他想到了舅舅。可没想到,竟然碰了壁。原来,在庄静庵眼里,当初,他力主让李嘉诚进入自己公司,可李嘉诚却拂逆他的一番好意。再加上眼看女儿对外甥情根深种,他想以此来故意冷淡李嘉诚。殊不知,李嘉诚并非忤逆长辈,只是想通过白手起家实现梦想以匹配表妹庄月明。不管怎样,两人不欢而散。只是在这一片危难之中,庄月明依旧不离不弃地支持李嘉诚。凭借这股暖心暖肺的爱情之力,5年后,长江塑胶厂终于出现转机。此后几年间,李嘉诚的事业迅速走向辉煌。
可即便如此,他们的恋情还是没能得到家人的赞同。按照世俗的眼光,庄月明才貌双全,是当时的名媛,而李嘉诚则出身寒微,学历不高,虽然当时他事业小有成就,可商海沉浮,未来如何根本无法保障。为此,两家人都表示反对。
为了让庄月明死心,庄静庵曾多次为女儿介绍对象。这其中,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世家子弟,也有留学欧美的才子,可无一例外都遭到女儿的拒绝。针对舅舅的反对,李嘉诚并没有放弃,他想,只有继续努力,把事业做得更大更强,才能让舅舅安心把表妹嫁给自己。就这样,一个坚守,一个努力,他们一直没有妥协,默默延续着这份爱情。
1963年,李嘉诚35岁,31岁的庄月明也已成为当时的大龄剩女,因为心系对方,都无婚配。最终,他们对爱情的坚持和彼此真诚的付出最终感动了庄静庵。那年,当李嘉诚牵着庄月明的手幸福踏上婚姻红毯时,他们已携手走过二十多个年头。
为了给庄月明舒适的生活,李嘉诚斥资63万港元买下一幢花园洋房。婚后,庄月明也加入丈夫的公司,凭借自己的能力出谋划策,深受公司员工爱戴,成就了一段“贤内助”的佳话。次年,他们的大儿子李泽钜出生,两年后,二儿子李泽楷也呱呱坠地,为了照顾家庭,庄月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心相夫教子,孝敬婆婆。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庄月明出任执行董事,此后李嘉诚很多石破天惊的决策,无疑不包含庄月明的心血智慧。可在大众面前,庄月明却很少露面,她始终低调生活,也不接受采访。如果说,在此前李嘉诚的创业阶段,庄月明的事业是陪丈夫打拼,而当丈夫事业成功时,家庭幸福才是庄月明最大的事业。她不希望成名,更不希望拿走丈夫一丝一毫的辉煌。
1989年12月31日夜,久未露面的庄月明和李嘉诚出席迎新宴会,不料翌日下午,她突然心脏病逝世,享年58岁。妻子离开后,李嘉诚一直居住在当年为庄月明买的深水湾道79号3层住宅里。此后多年,他还一直以亡妻的名义捐助多项慈善事业和公益项目,让以庄月明命名的学校、护养院和各种大楼矗立世间。
2、卡特的幽默名人幽默故事大全
1979年春天,当卡特访问新罕布什尔之际,他的*正经受猛烈的抨击。朴茨茅斯的一位女记者问他,他的女儿艾米会不会以父亲当总统为荣。卡特回答说:“不会的,她也许会感到遗憾。”
一次,卡特乘飞机去德克萨斯某镇。当他的飞机降落在饱受旱灾之苦的该镇之前,镇上突然下起了雨。卡特踏上滑溜溜的机场跑道,向聚集在那里前来欢迎他的农民发出微笑。
“你们或者要钱或者要雨,”他说,“我拿不出钱,所以我只好带来了雨。”
任何一位谋求总统职位的人都必须是极具事业心的,所谓雄心勃勃。在全国州长会议上讲话时,卡特嘲笑自己的抱负。他说:“当我州长任期快满时,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眼看我的任期快结束了,我又不怎么想回到家庭农场去———我就同乔迪·鲍威尔讲了此事。他说:嗨,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从事新闻工作?我说:我拥有的唯一房子是在普兰斯镇(卡特的出生地)。他又说:好吧!我们就在普兰斯镇上开办一家报纸。我说;那里只有680位居民。他说:那么旅游者呢,有多少?我说:听着,乔迪,如果说在我的一生中有一件事比起其他所有事情更让我确信无疑的话,那就是在佐治亚州普兰斯镇永远不会有一位旅游者。”
卡特经常张着嘴微笑,露出一口眩目的白牙和牙龈。当卡特的所得税申报书正在被审查一事宣布后,他声称:“我的税收审查结果没问题。到目前为止,他们唯一感到不解的是牙膏帐单为600美元。”
卡特,这位曾被称做为“吉米是谁”的总统嘲笑自己原先默默无闻。他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我早就期待着盛大的就职典礼和检阅仪式。我能想象盛典结束时呈现在我眼前的一片令人意想不到的壮观景象,我简直有点迫不及待了。宣誓典礼结束后,我们坐上大型高级轿车,在宪法大街下车。我们全部下了车,在大路上步行,我能听到密集的人群中发出一片‘看、看、看’的喊声———我得意极了,直到听见他们说:“比利(卡特的弟弟)的哥哥走过去了。”
由于卡特的南方*家庭背景,记者们非常关心他对道德问题的看法。一个记者问他:“当你得知你女儿的风流韵事,你有何感受?”“我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卡特又补充道,“她只有七岁。
3、被劳教过的爱情名人爱情故事大全
编者按:艾青和最后一任妻子高瑛相恋时,因高瑛是有夫之妇,文坛舆论大哗,高瑛为此还付出劳教半年的代价。2012年,高瑛撰写《我和艾青》,追忆了那段往事。
我调到中国作家协会后,每天都做工间操。有一天,我发现二楼窗户上有一双眼睛在看我。此后每天,都是这样。一天,楼上下来一人,我又看到了那双眼睛,我的心一跳,急问同事他是谁,同事说是艾青。就这样,我和艾青相识了。
之后,他总借故请我办事,我能感觉到他的心意,心里很纠结。当时,我正和前夫闹离婚,因为婚后我才知道,他农村老家还有妻儿,我向他提出离婚,但他不同意。不久,我们调到了中国作家协会,虽然离婚的事暂时搁置,但我们同家不同居。
有一次,艾青和我,还有他妹妹一起去颐和园。他妹妹问起我的婚姻状况,我如实相告。艾青听了一愣,好半天,他拿出烟来猛吸,好像痛苦地思索着什么……
过了几天,艾青约我见面。明知我有家庭还约我,是玩弄女性,还是真爱?我把自己的担心毫不忌讳地告诉了他。听完后,艾青说:“我的感情经历比你复杂得多,但是,我从不玩弄女性,都是认真地去爱,当然有爱对了的,也有爱错了的。”
我沉默半晌,茫然地问:“可是以后我们往哪里走好?”艾青说:“上不了天堂,就下*!”
我又向前夫提出离婚。他通情达理地祝我生活幸福,我信以为真,并天真地把和艾青相爱的事告诉了他。没想到,他马上向组织反映艾青勾引有夫之妇,破坏他的家庭。于是,我被“隔离”到《人民文学》杂志社写检查,艾青也因此受到冲击,我们断了联系。
那些日子,对我来说简直是煎熬。忽然有一天,同事谈家芳给我送来几本小说,说是艾青让她带给我的。原来,谈家芳到艾青那里去约稿,知道了我和他的事。艾青叫谈家芳转告我,无论事情发展到哪一步他都会对我负责到底,还请谈家芳给我带来几本小说,叫我看书解闷。
后来,我在小说里找到和艾青交流的办法:我借用小说里的人物对话,向艾青表达我的内心。我把选出的句子用红笔勾上,请谈家芳还书时嘱咐艾青重读。“在我的心里,他是世界上唯一的人,我除了他而外,不能为任何人活着。”
艾青重读了小说,吊在半空的心落下来了。此后,我们就用这种方式传递“情书”,感情越来越炽热。
和艾青相爱一年多,挨过批评、受过处分。不久,我发现自己怀孕了,想偷偷打掉孩子,毕竟没有离婚,如果被人发现,我和艾青可能会万劫不复。但艾青坚决不同意,说:“这个孩子是我们两个人的作品,也许是一个杰作!”他勇敢地承担起了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
此时,前夫将我和艾青告上法庭。法院考虑到艾青的社会影响力,进行了不公开审理,最后判我劳教半年,监外执行。虽然获了刑,但却拿到了离婚判决书,我和艾青相拥而泣。
解除劳教后,我便与艾青结了婚。之后,我跟着他被流放到新疆、北大荒等地,虽然经受了很多非人待遇,但我们始终执手相偕,直到艾青的生命尽头,我们一共走过了41年的幸福岁月。
(摘自《我和艾青》 人民文学出版社)
4、严歌苓的异国恋情名人爱情故事大全
1959年,严歌苓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老作家萧马,母亲(严歌苓继母)则是早年的电影演员俞平。她12岁就被部队文工团选去当芭蕾舞演员。1983年,严歌苓调到铁道兵*部担任创作员,丰富的军旅生涯为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25岁时,严歌苓退伍,而令她名噪一时的长篇小说《雌性的草地》及短篇小说《天浴》和《少女小渔》,均创作于这一时期。
写作带给了严歌苓一段姻缘。1986年的一天,严歌苓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写作楼邂逅了李克威,他的父亲是着名作家李准。门当户对与相同的写作背景使得严歌苓和李克威很快相恋并结婚。
1989年,因为工作原因,李克威去了澳大利亚,而严歌苓去了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硕士学位。不久,李克威提出离婚,敏感而自尊的个性使严歌苓平静地签字离婚,内心却陷入一种决然的痛苦与孤独中。她的一位女友从外地打长途电话给她做媒,让她去见一位美国外交官。严歌苓在女友的公寓准备晚餐,女友外出买东西去了,一个年轻的大个子美国帅哥敲门而入,脖子上的吊牌写着,“美国国务院劳伦斯·沃克”。
严歌苓有礼貌地冲他浅浅一笑。两人握手的一瞬,劳伦斯操一口东北普通话说:“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严歌苓顿时感到亲切和温暖,她眨眨眼睛调皮地说:“你的中文讲得果然很好!”劳伦斯得意地说,“我曾在中国沈阳领事馆任了两年的领事,我还会说地道东北话呢。”
劳伦斯的随和、健谈立即冲淡了“相亲”的窘迫。他跟严歌苓东拉西扯起来,三句话必有两句会逗严歌苓大笑。那天,女友悄悄问严歌苓:“劳伦斯怎样?”她认真地说:“和他在一起的这个下午,我感觉到一种久违的温暖,他让我有种奇异的信任感。”而严歌苓轻盈美丽的身影像一抹亮色“印”在了劳伦斯的脑海里,他对这位来自中国的才女一见钟情。
尽管两人很快坠入情网,但美国外交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外交官不可以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女子通婚。所以,当劳伦斯公开了两人的关系后,美国联邦调查局找到了严歌苓,每周对她进行两次调查,甚至要求她进行测谎实验。
当时严歌苓在攻读5门课程,忙得不可开交,压力大得气都喘不过来,遇到这种“**扰”自然很烦。男友也忍无可忍:“这是非常侮辱人的行为,他们把你当作一个罪犯来对待,决不能接受!”当他得知严歌苓已经填好了表格时,一气之下把美国国务院的外交官出入证剪成四瓣,装到信封里递交给上司:“我不做了,你们也不要再麻烦我的女朋友。”
这个悲壮的举动,结束了严歌苓持续了4个月的被审查日子,也结束了他的外交官生涯。1992年秋天,两人在旧金山携手走入婚姻。由于劳伦斯能流利使用9国语言,他很快在德国*资助的商会找到了工作。丈夫的那份镇定、从容,让严歌苓心里有了一种永恒的安稳。
婚后的严歌苓没有后顾之忧,渐入写作佳境,成为年年都出版作品的高产作家,还成为中国大陆以及台湾文学界的“获奖专业户”。她陆续写出了《一个女人的史诗》、《扶桑》、《小姨多鹤》,《扶桑》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人寰》获台湾中国时报“百万长篇小说奖”以及上海文学奖等,成为华裔当红女作家。
2004年,美国外交部的政策松动,劳伦斯被“召回”复职重新做外交官。严歌苓跟着复职的丈夫一起被派往非洲,做起了专职的外交官夫人。多年海外旅居和在世界各地游历的生活让严歌苓的感情深沉、知识广博,并且艺术观念新颖。近几年来,她的作品《一个女人的史诗》《梅兰芳》《金陵十三钗》等被搬上荧屏和银幕,严歌苓又迎来事业新高峰。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1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