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黻字声伯乐清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5 18:16:04

刘黻字声伯乐清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刘黻,字声伯,乐清人。早有令名,年三十四,以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侪辈已翕然称之。时丁大全方为台属,劾奏丞相董槐,将夺其位。黻率同舍生伏阙上书,言朝廷进退大臣,须当以礼。书上,忤执政,送南安军安置,归别其母解氏。解氏曰:“为臣死忠,以直被贬,分也。速行!”黻至南安,尽取濂、洛诸子之书,摘其精切之语,辑成《濂洛论语》十卷。

及大全贬,黻还太学。未几,侍御史陈垓诬劾程公许,右正言蔡荥诬劾黄之纯,二公罢出,黻又率诸生上书言:比年朋邪记焰,缄默成风,奏事者不过袭陈言、应故事而已。幸而之纯两疏,差强人意。乃今软媚者全身,鲠直者去国。一之纯去,若未害也,臣恐道路以目,欲言辄沮,而公论之脉自此绝矣。

又谏游幸疏曰:天下无道,人主以逸乐而忘忧勤。陛下春秋尚少,作而不法,后嗣何观?大凡人主不能无过,脱有过言过行,宰执、侍从当言之,给舍、台谏当言之。今陛下未为不知道,未为不受人言,宰执惧有所专而不敢奏,给舍、台谏惧有所忤而不敢言,更如此者数年,将何以为国?故政事由中书则治,不由中书则乱,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会丁父忧去位,服除,授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知庆元府事。建济民庄,以济士民之急,资贡士春官之费,备郡庠耆老缓急之需。又请建慈湖书院。八年,召还,拜刑部侍郎,升*御史,累官至吏、工部尚书,兼修玉牒,兼侍读。十年,丁母忧。

德佑元年,江上溃师。丞相陈宜中起复黻为端明殿学士,不起。及贾似道、韩震死,宜中谋拥二王由温州入海,以兵逆黻共政,将逊相位。于是黻托宗祀于母弟成伯遂起及罗浮以疾卒其配林氏举家蹈海未几海上事亦瓦解矣。

(选自《宋史·刘黻传》有删节)

①玉牒:中国历代皇帝族谱称为玉牒。

②二王:指临安陷落时,陈宜中拥立益王赵瘴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赵禹为副元帅。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黻托宗祀于母弟成伯/遂起/及罗浮/以疾卒/其配林氏举家蹈海/未几/海上事亦瓦解矣

B.于是黻托宗祀于母弟成伯/遂起/及罗浮/以疾卒/其配林氏举家蹈海/未几海上/事亦瓦解矣

C.于是黻托宗祀于母弟成伯/遂起/及罗浮/以疾卒其配/林氏举家蹈海/未几/海上事亦瓦解矣

D.于是黻托宗祀于母弟成伯/遂起/及罗浮/以疾卒其配/林氏举家蹈海/未几海上/事亦瓦解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开始设立,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

B.伏阙,即拜伏于宫阙下。多指臣下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C.春秋,指年龄,“春秋尚少”与“富于春秋”,都是指年纪尚少,年轻。

D.服除,即脱去孝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穿大功服的亲族服丧一年,穿小功服的亲族服丧五个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黻率领太学同舍上书抨击丁大全,得罪了执政者,被遣送南安军安置。临走前,刘黻回家向母亲告别,母亲不仅没有责怪他,相反对他的忠勇行为大加勉励。

B.刘黻在任内曾经修建济民庄,用来救济士民的急困,资助贡士的考试费用,以及预备郡学中那些老先生们的急需之用,并且请求修建慈湖书院。

C.刘黻为人忠直敢言,他的那些忠鲠之言,不仅触犯了当时的权贵,而且得罪了皇上,因此每次上书都不被采纳,相反遭到了压抑和排挤,仕途一直不顺。

D.刘黻生长在南宋末危难之秋,对国家、对君王一片赤诚,在国都陷落之时,毅然奔赴国难,最后病死在上任途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为臣死忠,以直被贬,分也。速行!(5分)

②幸而之纯两疏,差强人意。乃今软媚者全身,鲠直者去国。(5分)

参***

4、A

5、D

6、C

7.(5分)①做人臣的为国尽忠而死,因为直谏而获罪,这是为臣的职责。你赶快去吧!(“死忠”“分”“速”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②(5分)幸好黄之纯的两篇疏论,勉强使人满意。如今却是软弱献媚的人保全自己,性格耿直的人离开京都。(“差”、“乃今”、“全身”“去国”各1分,句意1分)

刘黻,字声伯,乐清人。很早就有好的名声。三十四岁时,他在淳佑十年应试进入太学,同辈人已经一致称赞他。当时丁大全正在做台属,上书弹劾丞相董槐,打算夺取董槐的相位。刘黻率领太学同舍直接向皇帝上书,说朝廷任免大臣,应当依照礼仪。奏疏送上去,得罪了执政者,被遣送到南安军营里安置。临走前,刘黻回家向母亲解氏告别。解氏说:“做人臣的为国尽忠而死,因为直谏而获罪,这是为臣的职责。你赶快去吧!”刘黻到达南安,收取前了代濂、洛诸子全部的书籍,挑选那些精切的言论,编辑汇集成了《濂洛论语》十卷。

等到丁大全因罪罢免,刘黻被召回太学。没过多久,侍御史陈垓诬陷弹劾程公许,右正言蔡荥诬陷弹劾黄之纯,二公被罢黜,刘黻又率领各级生员上书说:近年朋*小人嚣张,缄默形成风气,奏事的人不过说些陈年旧事来应付罢了。幸好黄之纯的两篇疏论勉强使人满意。如今却是软弱的人保全自己,耿直的人离开京都。一个黄之纯离开,好像没有什么大害,我担心的是今后路上遇到的人都是以目示意,想讲话就被制止,而公众论事的途径就此断绝了。

刘黻又上奏了《谏游幸疏》,说:天下无道,国君因为安逸享乐而忘记为国事而忧劳。皇上年纪还轻,等到主持国家大事的时候,政令全部由你发出,做事如果不合法度,后世子孙们将会怎么看呢?大凡国君不可能不犯错,如果有了不对的言行,宰执、侍从应当指出来,给舍、台谏也应当指出来。现在皇上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也不是不接受他人的意见,而是宰执害怕有所专断而不敢上奏,给舍、台谏害怕有所抵触而不敢讲出来,像这样再经过几年,将拿什么来治理国家?所以政事交由中书天下就太平,不交由中书天下就混乱,天下的事应当交与天下人共同治理,不是皇帝个人私有的就可以为所欲为呀!

碰巧,刘黻遭遇父亲的丧事离职,服丧归来,被授予集英殿修书编撰兼沿海制置使,主持庆元(今宁波)府的政事。他修建济民庄,用来救济当地百姓的危困,资助贡士进京考试的费用,预备郡学那些老先生们的紧急之需。他又请求修建慈湖书院。

德佑元年,宋军在长江沿岸溃败。丞相陈宜中重新起用刘黻做端明殿学士,刘黻不赴任。等到贾似道、韩震*,陈宜中打算拥立广、益二王从温州移师海上,带兵迎接刘黻共理政事,将位仅次于丞相。于是刘黻将宗祀后事托付给他的弟弟成伯,毅然赴任。到了广东罗浮后,因为患病去世。他的妻子林氏携带全家投海为国殉难。不久,南宋海上的力量也被瓦解了。

拓展阅读

1、守岁、翻注释

唐代: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傍晚的夕阳斜照着华丽的宫殿,岁月使宫廷更加美丽。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年终岁寒,冬雪消融,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的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巨大红烛点燃了,远远看上去,像一簇簇花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君臣欢宴饮酒,喜度良宵,迎新年,辞旧岁,通宵歌舞。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qǐ)宫。

芳殿:华丽的宫殿。下绮宫亦同。丽:使动用法,使・・・・・・美丽。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fù)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馥:香气。盘花:此指供品。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这首诗选用诸如“辞”、“去”、“带”、“入”、“舒”、“卷”等一系列动态词语,娓娓道来,贴切自然,新可读。它属初唐难得的好诗之一。

第一,二句“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以夕阳斜照、“年华”把芳殿、绮宫装扮得更加金碧辉煌来点明皇上于宫苑逢除夕,暗示题旨,给以富丽堂皇之感。

第三,四句“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紧承首联指出除夕是冬春交替之际――冰雪消融,寒冷的`隆冬过去了;暖气回升,和煦的春天来到了。在这里,诗从时令的转换角度给以温馨的快意,酿造了一种暖洋洋、融融的节日气氛。

第五,六句“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出句叙写梅花绽开,阵阵飘香。进一步渲染了春意。对句紧扣首联对句突出宫中守岁的景象:宫廷内外.张灯结彩,光辉灿烂;摆上供品,敬神祭祖,守岁辞旧。显得热烈而庄重。

最后两句“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紧扣“守岁”,由宫廷而至天下,推而广之.概述举国欢庆、共度良宵,辞旧迎新的普遍现象,从而浓化了宫苑守岁的热烈气氛。

2、月圆 吴门怀古

山藏白1/1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银丝,白家池馆,吴宫花草,可似当时,最怜处,啼鸟夜月,犹怨西施。

相传这座高山因隐藏一只 * 而得名,虎丘寺淹没在这高山密林之中。池水旁和山崖上长满了桠权苍老的梅树。望着眼前虎丘山的美景,不禁想起了当年范蠡功成归隐泛舟太湖之行;仿佛看到了陆续怀揣红桔从枫林归来赠母的情景;似乎听到了张翰不图名爵而起驾回乡欲吃鲈鱼细丝的命令。

伴着思绪观着美景,又仿佛出现在白居易的池馆前、吴王的姑苏台边,似乎听到东坡仍在长吟虎丘美景。就在这美妙的遐思中,耳畔又仿佛传来了乌鸦在月夜中的哀鸣,这凄惨的啼叫,莫不是西施发出的亡吴之恨的哀

注释

吴门:指苏州。

山:指虎丘山,苏州城西北七里。

池:指剑池。

洞庭归兴:借用范蠡功成隐退之典,后常用此事称道鄙薄名利的品格。洞庭:指苏州西南太湖中的`洞庭山。

香柑红树:作者由四时果鲜的太湖洞庭而想到尤为出名的洞庭红橘,又由红橘追忆了三国时陆绩怀橘归遗其母的典故。香柑:橘子,洞庭山的名产。

鲈(lú)鲙(kuài)银丝:用晋张翰之典。鲈鲙:苏州名菜,把鲈鱼切成片生吃。

白家:指白居易。他在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曾任苏州刺史,历时一年多。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扩建的宫殿,叫馆娃宫。

:令可怜。

吴门,苏州的别名,是一座历史名城。它吸引着历代的**客到这里游览观光,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什。张可久曾多次畅游苏州,并以散曲写景抒怀,该曲就是他游览苏州时所写下的。

3、别宋常侍、翻注释

隋代:尹式

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我要到汉水以东的地方去,宋常侍在杜陵北为我送行。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他也是宦游之,无论是行者还是送行者,都是天涯漂泊,就像秋后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彼此都是两鬓如秋霜的白发之了,衰老的容颜依仗酒力才变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杜陵(líng)北,送客汉川东。

杜陵:长安东南的县城。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上,因名杜陵,杜陵北指长安。汉中在汉水东北,故名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bìn)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此诗是诗离开长安前往汉中时写给前来送行的宋常侍的作品。

首二句总说送行之事,提出“游”与“客”双方以“杜陵北”与“汉川东”两地。“游”,诗中指宋常侍。“客”,诗自谓。点明了离别的地点。杜陵自繁华,汉水空悠悠,这两处地名在古诗里经常出现,其符号意义远超过了地理意义。宋常侍在长安为尹式饯行,离情别绪即由此生出。

三四句转而抒情。“去”者,说自己;“住”者,指宋常侍。当此分手之际,不作丈夫的壮词,也不为儿女的`呢语,而是着眼于彼此共同的流寓者的身分,以“飘蓬”作比。蓬草秋后枯萎,随风而走。诗将自己与对方比成蓬草,见出对对方的理解,同病相怜之意与羁旅飘泊之情,已尽含在这浅近而又动的比喻之中。

五六句着眼于年龄带来的变化。“秋鬓”,迟暮之年的白发。秋鬓本白,遇秋霜而愈白,“衰颜”,衰老的容颜。衰颜本不红,倚仗酒力而始显红润。这两句写衰老之态,抒迟暮之感,含蓄地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情怀。

末两句写别后相思之意。“别有”即“另有”。此二于言外见意,意谓今日此地之别离情景固然令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离情。诗拟想,分手以后,自己将因念友而失眠,由失眠而得以听到静夜里的啼乌、风,而啼乌、风如泣如诉,又会加重自己对友的思念之情。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显得别有韵致,情味绵长。

这是一首早期律诗。全篇都是律句和律联,但前两联之间并后两联之间都失粘;三四句处于颔联的位置上,本该用对仗,却只是两句一意的十句而并不构成流水对。该粘而不粘,该用对仗而不用,这些都是律诗在演进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重要的迹象。

4、祁奚请免叔向、翻注释

先秦:左丘明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栾盈逃奔楚国,范宣子杀了(他的同*)羊舌虎,软禁了(羊舌虎的哥哥)叔向。有对叔向说:“你受这样的罪,未免不够明智吧?”叔向说:“那些*的和逃跑的,又怎么样呢?《诗经》说:‘难得闲和逸脱啊,就这样了此一生吧!’这才是明智。”

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王鲋见到叔向说:“我去为您求情。”叔向没有理会,王鲋离开时,不拜谢。旁(有史籍载此就是羊舌赤)都埋怨叔向,叔向说:“只有祁大夫(才能救我)。”管家听到这话就说:“王鲋在君主面前说的话,没有不采纳的。请求赦免您,您不理会。(我认为)祁大夫无法办到的事,您却说必须由他。为什么呢?”叔向说:“王鲋是顺从君主的,怎么能行?祁大夫举荐外不遗弃有仇的,举荐熟不遗漏亲,他难道会遗漏我吗?《诗》说:“有正直的德行,天下都会顺从’。祁大夫(正是这样)正直的啊!”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晋侯向王鲋问起叔向的罪责,王鲋说:“不背弃他的亲,他有些牵涉吧!”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当时祁奚已经告老还乡了,听到这事(叔向被囚禁的事),赶紧坐上驿站的马车来见范宣子。说:“《诗》说:‘给予我恩惠无边(的),子孙后代永远保存’,《尚书》说:‘圣贤有谋略和功勋,应当明证他的功劳和加以保护。’谋划而少有过失,给许多教益而不知疲倦,叔向就有这样的能力。(叔向是)国家的柱石,即使他十代的子孙犯了罪也应该宽宥,以此勉励那些有能力的。如今因为他的弟弟(羊舌虎)犯罪一事而使他不得免罪,,这从而丢弃国家栋梁,这不是糊涂吗?(从前)鲧被诛杀(他的儿子)禹却兴起(被拥立为夏代第一个君主);伊尹起初曾放逐太甲(后来)又为相辅佐太甲,太甲始终没有怨恨伊尹的表示;管叔、蔡叔(因为*)被杀,周公却辅佐(他们的侄子)成王。您为什么因为羊舌虎的缘故抛弃国家的柱石呢?您与为善,谁还敢不竭力为国!多*又何必呢?”范宣子听了很高兴,便同他一起坐车(去见晋平公)赦免了叔向。祁奚不见叔向就回家。叔向也未向祁奚致谢,径直上朝。

栾(luán)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栾盈:晋大夫,因与晋国的加一大夫范鞅不和,谋害范鞅。事败被驱逐,故出奔楚。宣子:即范鞅之父。羊舌虎:栾盈的同*。叔向:羊舌虎的`哥哥。叫羊舌肸(xī)离:通‘罹’,遭遇。知:通‘智’。优游:闲暇而快自得的样子。

王鲋(fù)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qí)大夫。”室老闻之曰:“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shè)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鲋:读音fǔ。王鲋:即东桓子,晋大夫。祁大夫:即祁奚。室老:古时卿大夫家中有家臣,室老是家臣之长。不弃仇:祁奚曾经向晋君推荐过他的仇解狐。不失亲:祁奚曾经向晋君推荐过的他的儿子祁许。夫子:那个,指祁奚。觉者:有正直德行的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rì)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mó)勋(xūn),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jì)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yī)不免其身,以弃社稷(jì),不亦惑乎?鲧殛(jí)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lù),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驲:读音rì,古代驿站的马车。保:依赖。谟:读音mó,谋略。十世:指远代子孙。宥:赦宥。壹:指因羊舌虎这一件事。

叔向受弟弟的牵连,突然被捕,但他临危不惧,且有知之明。祁奚为国家爱惜才,事成则“不见而归”,根本不希望别报答。叔向获救,也“不告免而朝”,因为他深知祁奚的品德。相形之下,王鲋的虚伪和卑鄙,真是不堪入目。

5、闺情、翻注释

唐代: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月亮将落,晨星稀疏,天快要明了,闺房内孤灯闪烁,女主还在辗转反侧。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

披起衣服走到门前急切探看,恼恨那报喜的鹊欺骗。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梦难成:指辗转反侧,不能成眠。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fèn)朝来鹊喜

不忿:不满、恼恨。一作“不问”。鹊喜:古认为鹊能预报喜事。

这首诗的首句点明背景时间,次句写室内景色氛围,烘托了闺中思妇彻夜难眠的深层心态。三、四句刻画了妇出门张望后失望的神态,表达了妇急切盼夫归来的情怀。全诗语句轻简,含蓄隽永,耐寻味。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描述环境并叙写物的心理活动,营造出了这首诗的整体氛围。月落星稀,月亮已经快要不见了,天马上就亮了,星星也非常稀少,这样的夜色并非心旷神怡,却有着一种挥之不尽的忧愁和伤感。然后诗将视角由窗外逐渐移向窗内,一盏孤灯和不能入眠的女主公兀自相对。诗并未直接诉说女主公的不眠是因思念的缠绵,而是从侧面描写“月落星稀”的天色,以女子深夜不眠的场景,所以就多了一些委婉曲折之致。“孤灯”,说明了众皆睡而女子独醒,暗示女子必是心有所思。“孤”更是对女子孤寂的心境起到了深刻的`暗示作用。

上面的两句可谓静之极矣。万篇俱寂,众都沉醉在梦乡之中,只有一个满怀心事的女子独自醒着。到了第三句,写了一个动静之间的转折:女子起身张望动作。“不忿朝来鹊喜”,来,是黎明时分勤快的喜鹊飞到门前树枝上,那音让女子误以为是郎君归来。一刹那的惊喜随即转为恼恨,因此对喜鹊“不忿”起来。不忿,是一个十分口语化的词,女子那一刻的恼恨是没来得掩饰、自然而然产生的,因此用口语来表现,就比雕琢过的书面语更传神、更贴切。在这一瞬间仿佛能看到女子皱起的眉头,或者嘟起的小嘴。其实,这罪过不是喜鹊的,女子的不忿,表面是怨恨喜鹊让自己空欢喜一场,实际上是对迟迟不归的郎君的痴怨,对自己独守空房、在相思之苦中煎熬的气恼。儒家传统的诗教讲究“怨而不怒”,方不失“温柔敦厚”之旨。此诗这种表里两面的写法,恰是这种旨趣。

这首诗借助景物和氛围来暗示情绪,使得情绪的幽深缓缓展开。前两句用有着一致意味的意象营造出冷孤寂的氛围,后两句用物动作和心理的描画,使得诗意活动了起来,由“静”而“动”,再转入“静”,在结构和意蕴上都起了波折,有了变化,整首诗就此生动完整起来,添了许多“生气”。

新朴实的语言,把一个闺中少妇急切盼望丈夫归来的情景,描写得含蓄细腻,楚楚动,令读者读了之后,自然对她产生深厚的同情。这首诗尾句不仅带着口语色彩,充满生活气息,而且在简洁明快中包容着丰富的情韵。诗作了十分精炼的概括,把少妇起床和后来恼恨的因都略去不提,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地。这样诗意就变得含蓄隽永,耐寻味。

点击查看更多刘黻字声伯乐清人原文及译文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27563.html

热门阅读

  1. 发给女朋友的中秋节祝福语短信
  2. 课文江南的教学设计范文
  3. 协会成立周年庆典仪式领导发言稿
  4. 戒指的错诗歌
  5. 晚安祝福语正能量
  6. 《燕子妈妈笑了》第1课时教学设计
  7. 关于矿产品购销合同
  8. 201年结婚周年纪念日祝福语
  9. 简短精悍的立冬祝福语
  10. 毕业留言祝福语送给最好的朋友
  11. 现代的送别诗
  12. 关于猪年春节祝福语
  13. 娘的眼病美文
  14. 感恩节送人的祝福短信
  15. 早安微信语录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