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近的距离诗歌
初见,你笑靥甜甜
举指大方,开朗活泼
看着你温柔的眼睛
感觉与你
那年,首次来信
字体清秀,言之款款
每一句都流露出真情
感觉与你
那季,鸿雁频传
锦笺柔情,啼血丹心
三千青丝,七弦缠绵
感觉与你
那月,久别归来
执子之手,吻子之眸
一吻天荒,誓订终生
感觉与你
那天,相依相伴
耳鬓厮磨,低语柔言
伊在我心,深情缱绻
感觉与你
那时,伊在身边
山水漪涟,陌上姹嫣
我在伊心,相守执念
感觉与你
那刻,与伊一别
从此天涯,生死茫茫
思伊更甚,情坚不移
感觉与你
那分,化茧成蝶
金色莲花,瞬间盛开
倾世之恋,天地恸容
感觉与你
那秒,赫然出现
失联二纪,如同千年
再执伊手,情殇心痛
感觉与你
此生,红尘悲苦
相识无悔,相恋无怨
相聚太短,离别太长
筑心为家,只将伊藏
感觉与你
今世,曾经沧海
一腔柔情,百转千回
书写伊名,以血为墨
思念伊容,以心为房
感觉与你
来世,此情再续
伊为花朵,君为蝴蝶
伊为琴身,君为弦索
伊为莲子,君为莲蓬
感觉与你
拓展阅读
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英语手抄报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is not the way from birth to the end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It is when I sit near you
你不知道我爱你 that you don't understand I love you.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is not that you're not sure I love you.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It is when my love is bewildering the soul
却不能说出我爱你 but I can't speak it out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is not that I can't say I love you.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It is after looking into my heart
却只能深埋心底 I can't change my love.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is not that I'm loving you.
而是彼此相爱 It is in our love
却不能够在一起 we are keeping between the distance.
不是彼此相爱 is not the distance across us.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It is when we're breaking through the way
却装作毫不在意 we deny the existence of love.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is not in two distant trees.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It is the same rooted branches
2、适合朗诵的诗歌范文最新
根据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的年龄特点,我通过配对游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及图谱操作为幼儿提供理解与表达的支持,直观感受诗歌结构,为创编打下基础。同时,图谱将幼儿的内在思维与外在口语表达联系起来,为幼儿学习合作仿编提供必要的支撑。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中一一对应的配对关系,学习对话句式。
2.尝试根据诗歌中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萌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图卡若干,大图谱;幼儿仿编记录表每组一份。线描笔人手一支;实物锁、钥匙各一。
2.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找朋友”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做“找朋友”游戏
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找朋友”游戏入场。
二、找找锁的好朋友
1.(出示锁引题)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生活中的物品也是这样。瞧,这是什么?它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钥匙打开锁验证。
3.小结:因为钥匙可以把锁打开,它们谁也离不开谁,所以钥匙和锁是一对好朋友。教师将锁和钥匙的图卡贴于表格中,并朗诵诗句。(钥匙对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锁说:“对!”)
三、寻找物体的一一配对关系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物品总是会在一起,也像锁和钥匙一样是一对好朋友。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卡,请你们找出能成为一对好朋友的物品。
2.教师请幼儿将图卡进行配对,讨论它们为什么可以成为好朋友。
3.师:好朋友找对了吗?我们来听听它们是怎么说的。
教师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直接将诗歌内容朗诵出来。
4.小结:桌子和椅子、雨伞和雨鞋、茶壶和水杯这些物品,它们分别是好朋友。
5.(出示鸟笼和小鸟)师:它们是不是好朋友,为什么?
讨论小鸟为什么不喜欢和鸟笼做朋友,小鸟喜欢和谁交朋友。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图谱上逐一贴上相应图卡,并引导幼儿用诗歌的句子小结。
6.移情教育:鸟笼限制了小鸟的自由,伤害了小鸟,所以它们不能成为好朋友。如何才能做一个爱鸟的孩子?
四、结合图谱完整欣赏诗歌
五、师幼跟随图谱学念诗歌
学习诗歌的对话句式,并重点学习诗歌的最后一句。
六、师幼一起仿编诗歌
1.师: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都有自己驹好朋友,小朋友动动脑筋来想一想。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图谱表示。
3.引导幼儿朗诵仿编的诗歌。
师:现在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把编的诗句连起来朗诵,让它变成我们大三班小朋友的诗歌。
重点指导句式:
××对××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说:“对!”
××对××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说:“不对!我的好朋友是××,还有,××也是我的好朋友。”
七、同伴合作仿编诗歌
1.提出仿编要求:(1)观察表格,介绍任务。(2)大家一起动脑筋找出生活中更多的好朋友,可以轮流记录或请一个小朋友记录。(3)用好听的声音把编好的诗歌念出来。
2.幼儿仿编,教师指导:(1)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支持幼儿的创意。(2)观察幼儿合作创编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
八、分享与交流
将记录表展示在黑板上,请每组幼儿一起上台朗诵,教师给予评价。
九、活动延伸
寻找幼儿园里的“好朋友”。
教师:幼儿园美丽的花园、小竹林、小山坡中也藏着许多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把它们编到诗歌里。
附诗歌:好朋友
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水杯说:“对!”
桌子对椅于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椅子说:“对!”
钥匙对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锁说:“对!”
雨伞对雨鞋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雨鞋说:“对!”
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时好朋友。”
3、适合朗诵的诗歌范文最新
【关键词】 诗歌 教育 中职 素质
语文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语文教学中文学的熏陶*更能使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从而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改变。诗是文学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形式,这种文学样式的特殊性使它具有了特殊的影响力。本文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践,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对诗歌教学在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的影响及实践应用作简要探讨。
一、古代诗歌教育
中国诗歌教育的历史与中国诗歌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诗歌教育,从最初的启蒙教育到最后的选拔人才,诗歌写作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关系到文人一生功名的成败。比如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主张把教读诗歌作为蒙学中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他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指出:"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以泄其跳号呼啸于泳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
不仅如此,古代一些著名诗人也十分重视诗歌教育的作用,力图通过诗歌来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实现*教化和道德教化的目的,如韩愈、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等。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就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因此,诗歌教育受到从帝王到百姓的普遍重视,学会读诗作诗成为学子受教育的主要内容。即使到今天,诗歌仍然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唐诗宋词,李白杜甫,可说是家喻户晓,从小学到中学,学校教育中从未缺少过诗歌的身影。
二、中职教育学生特点
中职生由于生源限制和入学层次的差别,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在学习上,他们大都对文化基础课不感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大部分在入学前成绩比较差,一直被当作"差生"看待,自身思想上也默认了这个现实,不再积极进取,因此,对纪律、学习、卫生等都不重视。也有些学生在初中时成绩也不错,怀有美好的理想,能够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一圆象牙塔之梦。但是中考的失败使他们理想破灭,造成终身遗憾,心理消极自卑,对学习也信心不足,从而阻碍了自身学习积极性的发展。
在生活上,他们大多寄宿在学校,远离父母,许多生活琐事都要自己料理。有些学生初次离家生活处理能力很低,带来强烈的不适应感,以至于学习精力分散、不集中。再加上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后,在学习方面的竞争不如高中生激烈,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在行为方式上,他们大多自我约束力不强,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些都是中职学校学生的不利因素,给中职教育带来了困难。要改变学生这种状况决非一日一时之功,而要长期耐心的教育、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熏陶*,使之思想转变,养成良好的习惯。诗歌教育不能说不是一种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因为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中学教育,没有各种考试升学的压力,课余时间又比较宽裕,这为开展诗歌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学阶段的诗歌教学,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中职教育因为没有功利的影响,反而容易让学生轻松地感受诗歌,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诗歌教育实践设想
对于中职学生来讲,加强诗歌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启发思维,陶冶情操,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消极的心态受到感化,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诗歌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使学生认识美、体验美,进而规范自身的言行,使自身的素养得到提高。这种实践需要学生朗诵大量的诗歌才能完成。因此,朗诵是关键。诗歌特别是古诗都富有音乐性,非常适合诵读。格律诗讲究韵律和谐、平仄相对,具有音乐美、节奏美,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品味出诗歌艺术之美。在学习诗歌方面,古人尤其强调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古人十分推崇的读书方法。
诵读作为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与诗歌教育相伴而生,历史悠久。诵读正是"诗"的特征之一。《诗经》就是因为被人们"讽诵",因此能"遭秦而全"。中职学校的课余时间一般比较宽裕,这就为开展诗歌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比如早晨,可以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朗诵诗歌。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就发现有许多同学非常喜欢在早晨朗诵比较有韵律感的诗文。
为避免朗诵时的单调,朗诵的形式也不必拘泥于一种,可以自由朗诵也可以集体朗诵,也可以由学生领读。语文老师可以培养一些文学素养较好的同学协助辅导,比如班级中的文学爱好者,或者文学社的成员等。除了早读时间,课外活动时间、自习课时间也都可以活动的形式做些诗歌训练,让学生感到乐趣,主动参与,快乐地去朗诵。著名学者、教育家吕坤对诗歌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每日遇童子倦怠懒散之时,歌诗一章。择古今极浅、极切、极痛快、极感发、极关系者集为一书,令之歌咏,与之讲说,责之体认"。
四、实践难度
我们在这样设想的同时,也不能不考虑到其中的难度,在实践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选择什么样的诗歌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诗虽然好,但不一定首首都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有些诗,学生从未体验过,难以实现情感共鸣。比如《诗经•生民》,这首长篇史诗现在读起来韵律感不强,其中描写的情节也很难符合学生的情趣,对于中职学生就未必合适。因此,诗歌的选择要注意中职学生本身的情感和诗歌的情感是否相融相洽,学生是否真正感兴趣。
诗歌的解读不能靠纯粹的说教,要形象生动,最重要的还是要学生自身能够深入其中理解。语文老师主要起指导作用,而不是给学生填鸭式的内容详解,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等一大堆,不厌其烦,学生早没有了兴趣。总之,使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才是根本。此外,*不能把它当成一件任务完成了事,因为我们是用诗歌在教育,而不是为了考试要求记住多少内容。
3.实践方法。
在具体实践中最忌也最易陷入的误区是强调死背。诗歌需要朗诵,但不是死背。学生一接触到诗,就是背,教师检查起来,也是背,这样使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完全失去了诗歌教育的初衷。"三分诗,七分吟",让学生抛开背的任务,轻轻松松地吟诵,体味那些意境幽深的诗句,入其境,得其趣,才能实现真正潜移默化影响。
总之,诗歌教育在中职学校中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诗歌教育能为中职教育学生素养的提升带来光明的前景。我们仅就此提出设想,其教育效果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检验,其中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是诗歌教育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伊夫•博纳富瓦 吴康茹.论诗歌的作用(上)[J].诗探索,1994,(04).
[2] 伊夫•博纳富瓦 吴康茹.论诗歌的作用(上)[J].诗探索,1994,(04).
[3] 张继红.中国古代诗歌教育简史[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4]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附蒙学书目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2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