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出塞作诗词解析

发布时间: 2025-07-15 21:56:36

王维出塞作诗词解析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姚。

【注释】:

①猎天骄:匈奴打猎。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

②白草:草名。产于北方关外。干时呈白色,故名白草。

③碛:沙漠。

④护羌校尉:官名,防护西羌的武官。

⑤乘障:登城守卫。

⑥破虏句:汉昭帝时,辽东乌桓反叛,中郎将范明友任渡辽将军,带领军队,渡过辽河,平定了叛乱。破虏将军,武官名。

⑦玉靶:镶玉柄的剑把,代指剑。

⑧珠勒马:口勒上镶着宝珠的良马。

⑨霍*姚: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征伐匈奴,战功卓著,曾为*姚校尉,故称霍*姚。此处指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

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这两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适《燕歌行》“单于猎火照狼山”之句,古诗中常常以“猎火”来暗指战火。“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射猎。这一联象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蕃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

前四句刻画形象,有声有色,是实写;后四句便采用虚写,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障”是障堡,边塞上的防御工事。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姚。”“汉家”借指唐朝,“霍*姚”即汉代曾作过*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谓崔希逸。这两句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在诗尾才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收结颇为得体。这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清代方东树曾评论此诗说:“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收赐有功得体。浑颢流转,一气喷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结章法,其气若江海之浮天。”

拓展阅读

1、红楼梦全集并 红楼梦里著名的

红楼梦里,有许多未之谜,那么红楼梦里的大家了吗?本文就来分享一篇红楼梦里著名的,欢迎大家阅读!

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者痴,谁其中味?

《太虚幻境楹联》

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简介:

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开篇的一副对联。用真假对立统一的哲学命题来对整篇小说的内容进行概括性的说明,真真假假世间万象,正如《金刚经》里的一个重要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如是观。 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万法皆空。现实主义文论认为: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大抵是家虚构的,只有虚构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方能真实。相反对生活赤裸裸的描写是不能达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的,既不真实。这也侧面反映了曹雪芹的文艺观点。

《好了歌》

世人都晓*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好,只有*忘不了。

君生**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简介:

好了歌,中国著名古典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经典,小说中为跛足道人所做,甄士隐彻悟后进行进一步注,表现了者现实主义和*思想。

文中还有与之相和的《好了歌注》,承接并引申了《好了歌》的思想。歌内容隐射小说情节,表达了者对现实的愤懑和失望,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简介:

《终身误》是清代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散曲。此曲写贾宝玉婚后仍不能忘怀死去的林黛玉,与薛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实则终身寂寞。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简介:

《枉凝眉》,是中国著名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判曲。

主要以这首曲子写红楼梦的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各种缘故最终破灭的故事,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2、唐送别

【**--阅读答案】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注释

⑴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

⑵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⑶归卧:隐居。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陲:边缘。

⑷但,只。

的这首离别的精妙之处在于,中并没有描绘送别友人的场景,而是记录了送友人离开后人自己的心里活动,以此来表达怀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来的思想感情。

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以一个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从相送到送罢,跨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跨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神伤,但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人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天送别并无关连。而人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一起,就使这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字里行间。读者自会从中看到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如何打发这漫漫长夜呢?

很显然,关上柴门之后,人开始思念友人,末两句表达了人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的不舍心情。“归不归”,本该在相别之际向行人发问,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口的悬念。如此,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客套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

善于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表现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3、《送别》古繁体《送别》赏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注释

⑴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

⑵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⑶归卧:隐居。南山:终南山,也就是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陲:边缘。

⑷但,只。

这首写送友人归隐。全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这样就把题旨点足。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对友人的关切。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者没有明确写,也不必写,留以想象空间。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对友人的劝慰。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间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无穷无尽的。这里明说山中白云无尽,而尘世的功名利禄的“有尽”,无常,已含蕴其中。这两句意蕴非常复杂、丰富,的韵味很浓。句中有者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山林的向往。似乎是旷达超脱,又带着点无可奈何的情绪。从全篇看,者以问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双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还使得意空灵跳脱,语调亲切。

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富于禅家的机锋。禅宗师弟子间斗机锋,常常不说话,而做一些奇怪的动,以求“心心相印”。也就是使要传达禅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将深邃意蕴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让弟子自己去参悟。歌创中吸收了这种通过直觉、暗示、比喻、象征来寄寓深层意蕴的方法。他在这首中,就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凝缩融汇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从而达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4、李清照最名的

名的应该是《如梦令》、《声声慢》、《一剪梅》、《醉花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蕈秋,

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 ~ 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她的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家一大宗”。她的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朝的愤恨。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歌、散文和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的创。她的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人有较大影响。

她杰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等著,但久已不传。现存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1卷、《漱玉集》5卷,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代表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5、《古三首》

【**--教案】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室上传的:《古三首》难句

独坐敬亭山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了铺垫。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人。此刻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望洞庭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总写洞庭湖的秋色。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者十分广阔*怀。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也是对上一句的补充说明。

忆江南

1、江南好。

这是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谙”:熟悉。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

2、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点击查看更多王维出塞作诗词解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28073.html

热门阅读

  1.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学设计
  2. 正能量早安心语短句2016
  3. 各自安好莫念心安散文
  4. 做一颗黑珍珠随笔
  5. 八一建军节的祝福语励志
  6. 周末幽默祝福短信大全
  7. 201年鸡年拜年微信群发贺词
  8. 2018新春贺词合集
  9. 澳洲教学培训心得范文
  10. 2016年搞笑对联集锦
  11. 小学一年级期末生字复习课教案
  12. 描写校园清晨句子
  13. 感恩节给长辈的祝福短信
  14. 席慕蓉的诗《七里香》
  15. 草棚优秀散文900字
  16. 乔布斯精彩语录
  17. 缅怀英雄先烈的手抄报
  18. 调皮的太阳教案示例
  19. 著名景点导游词开场白
  20. 摘抄哲理性段落
  21. 关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2. 2016年双十一光棍节朋友圈搞笑祝福语
  23. 搞笑小年祝福语精选
  24. 送客户的周末祝福语
  25. 《去年的树》的教案
  26. 幼儿园小班班级计划范文
  27. 有关于元宵节的祝福短信
  28. 用包罗万象怎么造句
  29. 圣诞节手抄报图少字少
  30. 美丽的春光教学设计
  31. 空间伤感的经典语录
  32. 201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天上班问候语
  33. 出奇制胜的名言故事
  34. 最新车辆转让协议范文
  35. 《二郎神·炎光谢》全词赏析
  36. 校园广播体操比赛开幕词范文
  37. 提高雅思英语听力的心得分享
  38. 5劳动节对领导的祝福语
  39.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与李清照
  40. 2016有关重阳节的诗句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6 18:26:01
本页面最近被 611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甘肃,TA在页面停留了 88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