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扇形统计图》第2课时的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7 16:16:54

小学语文《扇形统计图》第2课时的教案设计

教科书第67页例2,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五3~5题。

1.联系生活情境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联系实际法 比较法

自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它和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不同点?

条形统计图记录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记录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和幅度。扇形统计图表示每个部分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扇形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独立自学例2思考题中的4个问题

(1)说一说靠山村近几年土地的变化情况。

(2)2006年底,这个村的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千米?

(3)没有改造的荒山还有多少平方千米?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2、小组交流独立思考的内容

3、全班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自学检测

1、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

2、第69页第3题(先独立计算,板演,再说一说,你对这种变化有什么看法。)

四、课堂检测

1、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二年级作息时间安排 五年级作息时间安排

(1)二年级与五年级学生作息时间分配有哪些不同?

(2)你能根据统计图计算出两个年级学生每天上课、自习、校内外活动、三餐洗簌和睡眠的时间吗?

2、某市2009年城区用地情况统计图

已知工业用地面积比绿地面积少42平方千米,这个城区的居住用地面积是多少?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第4,5题

拓展阅读

1、优秀

内容 :科书 106 ~ 107 页,例题及“做一做”。

认识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所反映的情况。

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投影。

生准备 :前收集自己一天内的作息间安排情况的相关数据。

收集家中一个月支出情况的相关数据。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投影出示主题)谈话:同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呢?

2、 数据收集和整理:请一名生做主持人,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师利用 word ,直接生成条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

1、观察条,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从条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

引发生思考,从而发现条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3、生成师利用 word ,直接由条生成。)引导生观察从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信息?(生根据直观观察,发表见解)

4、根据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有哪些建议?

5、回顾知识生成,归纳的特点和作用。

6、做一做:(投影出示)自主看,说一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信息?

根据题意自主算,全班订正。

三、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1、练习二十五 1 题:自主看,说一说李明同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拿出前收集到的自己一天的作息间安排,与李明同的进行对照。先在组内同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说一说,怎样安排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练习二十五 2 题:自主看,说一说,从中得到哪些信息。自主根据给出的条件算出各项支出金额。

根据前每人收集到的家庭一个月支出情况,在组内交流,师可选择几个同的数据制成进行展示。使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总结概括,拓展应用

1、请同总结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作用。

2、优秀

本单元主要包括让生认识,通过熟悉的事例体会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会根据的目的和各种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进行数据描述。本单元是在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刚刚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让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素材,了解的特点和作用,会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习了之后,对已经过的三类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使会根据目的,结合不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进行数据描述,进一步培养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1、使生了解的特点与作用,知道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2、使生能读懂,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在现实生活的作用。

3、使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的,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的意义、特点和作用。

根据不同的表选择适当的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2

内容:人材六年级上册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1、了解三种的不同特点,使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观念,使生深刻体会到数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重点:了解不同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培养观念。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

准备:件。

一、复习引入

上节我们习了,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件出示: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过了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生回答,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有用条,还有用到折线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板书)

】通过对三类特点的复习,唤醒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98页例2(1)组数据。

件出示:

(1)绿荫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表。

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信息?如果让你用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

生:可以用折线

师引导生观察: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件演示绘制过程)

师:还可以用其他吗?

生:还可以用条来表示。(如果生没有说到条件展示。)

师:我们来看一看,条能不能把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生: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这张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结:折线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更合适一些。

】通过对(1)组数据的分析,让生明确如何根据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以拓宽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种类。

2、98页例2(2)(3)组数据。

我们还对绿荫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请看下方表格(件出示表)。

请仔细阅读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能更加直观地表达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馈:

(2)张表格:可以用条来表示,也可以用来表示(件演示)。

比较: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是的,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选择更合适。

(3)张表格: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他的

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表示是不合适的。

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表示。

3、结:通过刚才的习,你知道了什么?

结内容可以包括:三种各有什么特点?在描述各种数据的候可以用哪些?其中哪些更有优势?用哪些又是不合理的?

】例题反映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2)张表格可以用不同的(3)表格只能用一种,选择什么样的能更适当、清晰反映数据,通过让生在自主分析数据以及制作、选择、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的特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99页“做一做”。

件出示题目:在林业科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描述?哪种更直观?

(1)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馈,根据生回答出示(可以用条完成,也可以用来完成)。

引导比较:用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考考你:选择最合适的

(1)如果我想制作一个,使它能够清晰地反映世界人口从1957—2014年的变化情况,你认为选择哪种最合适?

(2)如果我想制作一个,使它能够反映2014年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你认为选择哪种最合适?

(3)如果我想制作一个,使它能够反映2014年各大洲人口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

3、103页7题。

(1)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利用练习让生在选择的多样化选取和优化选择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每种的特点,对三种产生整体的认识。

四、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我们习了什么?现在你知道如何正确选择了吗?

2、外作业:104页8题。

3、优秀

一、复习引新

1 、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里我们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和折线各有什么特点 ?

2 、引入新

出示一组事先收集的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出现的,说明:这些也是一种,叫做

二、

提问:

( 1 )中的这个圆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是什么状?

( 2 )这个圆表示什么面积?我国的国土面积按地分,被分成了几类?

( 3 )从这个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师揭示的含义,并强调中的圆表示的是总数量,圆中的各个表示的是各部分与总量的关系。

说明:我国国土总面积有 960 万平方千米,可以算出各类地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生用算器算出各类地的面积后,可启发生把算出的各类地面积相加,看结果是否等于 960 万平方千米,以达到检验的目的。

2 、

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

3 、做“练一练” 1 题。

提问:里的圆表示什么 ? 这个表示什么意思?让算书上的前 2 个问题。指名口答结果。最后提问回答。

4 、做“练一练” 2 题。

提问:观察,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在班级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习十五 1 题

引导生对两个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 、练习十五 2 题

组织生交流。

3 、练习十五 3 题

可利用中国地先让生说说我国这几个海域的大体位置,再让生对照说说体会。算出各海域的面积后,也可让生通过求和以达到检验的目的。

四、

通过今天的习,你对有了哪些认识?

五、堂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语文《扇形统计图》第2课时的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31063.html

热门阅读

  1. 无故旷课、离校的检讨书范文
  2. 在车间工作的生产实习报告范文
  3. 毕业唯美的经典语录
  4. 关于春节最新经典祝福短信
  5. 2016年圣诞节祝福语大全
  6. 关于安全方面的专题手抄报
  7. 生命关怀教育项目优秀活动总结模板
  8. 201小学生春节放鞭炮作文范文
  9. 课文《雪孩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10. 搞笑结婚的对联
  11. 关于堆雪人的说说
  12. 小猪与老鼠的睡前故事
  13. 关于《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4. 201年植树节搞笑短信祝福语
  15. 教师节赞美老师的句子大全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