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小红军优秀教学设计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弄懂“忍饥挨饿”、“倔强”、“满不在乎”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所蕴涵的感情。
3、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关心战士的美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小红军和陈赓**的高尚品质。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做法以及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课文插图、小红军倒在地上的画面、课件。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情,引起悬念。
1、在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而更为感人的是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有的用双脚走完了漫漫长征路,有的则牺牲在长征的途中。《马背上的小红军》就是陈赓将军在红军过草地时亲身经历的一件感人至深的事。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倔强:性格刚烈不屈。
满不在乎:一点也不在意。
忍饥挨饿:忍受饥饿的折磨。
荒无人烟:荒凉、偏僻,没有人居住。
无可奈何:一点办法也没有。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段意。
第1自然段:陈赓**谈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军时,有个小红军和陈赓**一样掉队了。
第3自然段:陈赓**让小红军骑马。
第4自然段:小红军说他体力强,不要骑。
第5——6自然段:陈赓**命令小红军骑一段路,小红军倔强地要跟马赛跑。
第7——8自然段:陈赓**和小红军一起走,小红军没同意。
第9——10自然段:陈赓**给小红军青稞面,小红军拒绝,陈赓只好走了。
第11自然段:陈赓**平静不下来。
第12自然段:陈赓**掉转马头返回来,小红军倒在地上。
第13——15自然段:等陈赓**明白过来时,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2、课文写陈赓会议的这件事,从哪里开始的?
3、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几部分?
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故事来历。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讲遇到小红军。
第三部分(第11——15自然段):讲失去小红军。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齐读第1自然段。
2、教师提示:这是故事的引言,交代了故事的来历,可单独作为一个部分。
3、这个环节应该修改一下。
这一自然段中“深情”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故事的两部分,边读边思考:每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试着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
1、师:在茫茫的草地上,部队不知走了多少天,陈赓将军虽然骑着马,但因为马和他一样疲惫不堪,他掉队了。此时他发现前面有个小红军也掉队了。
2、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陈赓**遇到了一位什么样的小红军。
3、出示插图,想象小红军的形象。
4、读了这段外貌描写,你能说说小红军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5、谈谈读了这段描写后自己的内心感受。
6、当陈赓**上前准备帮小红军时,小红军是怎样想法设法说服陈赓呢?
A、找出文中陈赓与小鬼对话部分读一读。
B、勾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
C、组内分角色朗读,体会勾画词句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
D、班内指名分角色朗读。
7、指导朗读陈赓与小红军第一次对话,总结“从内容体会思想”的学习方法。
A、初读对话,了解对话内容。
B、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进行理解。
重点体会的句子: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事实上,小红军忍饥挨饿,身体是那么疲惫,怎么会满不在乎呢?这里的“摆出”一词告诉我们小红军是为了让陈赓放心,故意做给陈赓看的。
“老**,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这句话要读出对老**的关怀和体贴。
C、分角色朗读对话。
8、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先是初读对话了解内容,然后再读,抓住人物言行的词语进行理解,最后分角色读,从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
9、运用上述学习方法,自学以下三次对话。
10、组内交流学习。
11、检查自学效果。
A、指名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B、点拨:三次对话中“用命令的口吻”、“倔强地说”、“无可奈何”、“轻轻地拍了拍”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C、指导朗读。
12、引导:小红军说服陈赓的理由有几点?
13、完成表格
对话
陈赓
1上马骑一会儿
体力比你强
2骑一段路再说
同马比赛
3一块走
等同伴
4把它吃了
比你还多
14、从小红军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5、小结,指导全班齐声朗读。
第三部分。
1、质疑:陈赓为什么感到受骗了?
2、以“我明白了……”为题,让学生谈体会。
3、陈赓为什么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个小红军?文中的“搂”、“打”表达了陈赓怎样的思想感情?
4、激发想象,深化情感。
文中描写小红军粮袋里装着的牛膝骨时,为什么还写上面有几个牙印?你想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三、教师小结:多么勇敢的小红军啊!为了不拖累别人,他宁可牺牲自己一,这是何等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1、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召开一次“长征路上的赞歌”故事会,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长征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
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
对话
陈赓
1上马骑一会儿
体力比你强
2骑一段路再说
同马比赛
3一块走
等同伴
4把它吃了
比你还多
拓展阅读
1、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贺诚曾经说过:“在语言文字明亮而透彻的深处,映照着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它是文化的载体,它是精神的凝固。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不仅需要语言文字的操练,而且追求情感的融会与灵性的感悟。语文,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生命。”《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力图让孩子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深处的情感和生命,牢记屈辱,增强责任感。
【预设目标】
1、运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学会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等,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通过质疑、体验等办法,感悟文章的写法。
一、破题引入,据题质疑
1、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声读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日月普照的明;“园”是万园之园的园。
2、通过课件和图片资料等介绍圆明园,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心情。
如此恢宏的建筑,如此无价的文明,可是有一天,有人却将它毁于一旦,使它成为了一片废墟!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发出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小结规类:为什么会毁灭?怎么毁灭的?谁毁灭了圆明园?后果有哪些等。)
4、整体感知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反馈、小结:
用自己的话介绍圆明园的毁灭的后果是什么?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概括了毁灭所造成的损失。
3、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正音:不可估量。
先解释字面意思:无法计算和估计。
三、学习“毁灭的过程”
1、默读具体介绍圆明园毁灭过程的语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感受:
可恨、愤怒、咬牙切齿……
3、再次读文,用笔圈出让你最恨的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学生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学生先汇报个性感受,教师组织其他孩子展开讨论补充,最后进行小结。)
例如:凡是、统统、实在、任意──侵略者像强盗一样,毫无人性。
5、感情朗读,用朗读表现自己的感情。
四、品读“圆明园的辉煌”,感悟写法
1、教师反问:
课文的题目和重点既然是写“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还要写它的辉煌呢?
2、小结写法:
引读2~4自然段。
3、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们将它改成肯定句:圆明园的价值在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
请细细品读2~4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归纳:
哪些语言写出了圆明园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随机进行词句的归类。)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用简笔画表示。)
有……也有……;有……也有……;不仅有……还有……;不但……还……
饱览、漫游、置身。
幻想的境界、天南海北、风景名胜、历史文物、青铜礼器、奇珍异宝……
5、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练笔
观看圆明园毁灭的影片片断,拓展欣赏雨果关于圆明园毁灭的信,向侵略者写一封控诉他们罪行的信。提示运用文本中的词语和句式。
2、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
1、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圆明园的毁灭及其带来的损失,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体会文章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
一、谈话引入,检查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
同学们,有谁去过圆明园吗?老师布置大家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你们向大家作个介绍。
板书:
1、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师出示有关圆明园风光图:
(出示多媒体课件。)
老师
刚才,老师听
可是有一天,却有人将它毁于一旦,使它成为了一片废墟!
介绍完后,将题目补充完整。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如:圆明园毁灭以前是什么样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圆明园现在是什么样的?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你又产生哪些新问题?
2、教师引导,提炼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⑵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从哪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⑶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是怎样的?
⑷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
⑸从这
三、小组合作,选择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独立阅读后,再将自己的意见拿到学习小组进行交流,研究,讨论,最后得出小组同学的共同意见。
3、全班交流,各小组将自己的意见拿到班级进行交流,互补互学。
(学生汇报时,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课文内容。)
四、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五、实践活动
1、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到
(
2、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如:看书、上
3、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1、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
三、提挈课文头尾,激*感:
(一)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
(二)针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
(2)什么化为灰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
(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
(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
(三)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
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除了这些,你从书上还知道些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还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板书:举世闻名)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哪个字解释“全”?
(2)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宏伟建筑”)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珍贵文物”)
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筑的自然段自己读。(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2)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
(3)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读。从这这些“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
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
(5)感悟重点句: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三、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1、师:圆明园中的美景是写不尽的,道不完的。单是园内的美景就让你流连忘返,让你陶醉,相信你读了手中的那份材料后你对圆明园会有更深的了解。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了解了什么,你对圆明园的什么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生看材料)
2、师:看了材料,圆明园的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交流:读完这篇短文,你的心震撼吗?被圆明园的什么深深地震撼了。我被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规模宏大震撼。(640个足球场,十分宏伟)。
我被圆明园的建造时间震撼了。(为什么?)
我被圆明园的珍奇异宝震撼了。
3、但是,同学们,你们读对的、看到的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已化为灰烬了!早已烟消云散了!
四、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
1、圆明园中没有了什么?引读: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
2、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回扣理解第一自然段
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学生联系板书说。)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你有什么话想说?写下来。
学生交流:
4、教师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4、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圆明园的美丽与珍贵,明确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学习课文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
2、电影录音。
一、引探准备
1、检查预习,以旧引新:
⑴同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课,来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⑵齐读课题。
⑶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读了其它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
2、导入新课:
⑴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想想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⑵生速读课文。
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引出“瑰宝”“精华”两个词的意思。
解释“瑰宝”就是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是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3、解决学生在初读课文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珠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的布局看起。
二、引探过程
1、教学第二自然段:
⑴请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星”和“月”指的又是什么?
⑵指名回答。
⑶用图片帮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布局。
(出示图片。)
众星拱月本来指的是很多星星围绕着月亮,文中是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⑷了解圆明三园的分布情况:
我们知道圆明三园是由长春园、圆明园、万春园组成,那么他们又是怎样分布的呢?出示图片:
左边的园子是圆明园,右边的长春园,下边的是万春园,这三个圆子组合在一起,就是圆明三园。
⑸了解圆明园的布局让我们再齐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圆明园不光布局独特,那里还有众多的景观,请大家自由读这一自然段,看看都有哪些景观,并画上记号。
⑵生自由读,并说说都有哪些景观。
⑶各小组自由欣赏景观图片,并互相介绍自己所感兴趣的景观,读读你所感兴趣的句子,还可以想想这些景观都有哪些特点?
⑷生互相介绍自己喜欢的景观,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⑸请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景观或所喜欢的句子。
⑹谁能说说圆明园中的景观都有哪些特点呢?(多)
理解重点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文中用“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还有……”从这些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圆内景观很多。
⑺除了多的特点外,还有哪些特点呢?
生:风格各异,珍贵。
⑻范读本段:
是啊!这儿的景观真多,并且各有各的特点。漫步在这里真像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的名胜。想想怎样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呢?请你们听老师读。
⑼齐读本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呢!为什么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谁能从书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⑵理解重点句: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上自”和“下至”是什么意思?
⑶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有两千多年,经过这样漫长的历史时期,还能留下来,说明这些文物怎样?
生:很珍贵,也很多。
⑷所以说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当年园中的收藏品。
出示图片,演示园中的收藏品。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圆明园独特的布局,风格各异的景观,还有这么多精美的收藏品,我们能去北京看一看吗?我们又看得到吗?
生:看不到,因为他被毁灭了。
⑵就是这样一座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到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些残恒断壁,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
(教师简介火烧圆明园经过,并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音片断。)
⑶听完录音,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自由说感受。
⑷是的,这些侵略者很野蛮。我们再去读读书,书上的文字表达的更清楚。请同学们先试着读这一自然段。
⑸师范读。
⑹就是从这些词句中我们看出了侵略者的野蛮与贪婪,让我们读出侵略者的野蛮与贪婪。
你觉得怎样能表现出侵略者的贪婪,你就怎么读,还可以加上动作。
请生读。
三、引探实践
1、就是这样的一场大火,让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使我们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看过录像,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话想说?
2、生自由发言。
3、在我们的网站上有个留言板,大家可以打开留言板,写下你想说的话。
4、生读自己写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3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