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1、碧艾香蒲处处忙。——舒E《小重山·端午》
2、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李贺《七夕》
3、五更风雨断遥岑。——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4、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5、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6、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7、天上风云庆会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8、高树数声蝉送晚。——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9、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0、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11、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杜甫《九日寄岑参》
12、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13、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李商隐《壬申七夕》
14、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5、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6、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7、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8、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19、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0、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1、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2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23、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4、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5、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6、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27、把紫府清都作一家。——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28、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9、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0、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3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32、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3、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4、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35、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36、月色灯山满**,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37、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38、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39、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40、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1、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浮抖峤醣·七夕》
42、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3、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4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45、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6、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47、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蒋春霖《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48、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张浮抖峤醣·七夕》
49、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50、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51、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52、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T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53、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4、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55、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5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57、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8、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59、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倦寻芳慢·露向晚》
60、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61、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2、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63、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张浮抖峤醣·七夕》
64、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65、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66、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67、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68、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69、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70、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71、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72、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73、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74、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75、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76、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77、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78、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79、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N《洞仙歌·中秋》
80、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拓展阅读
1、关于惊蛰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惊蛰的诗句古诗一览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我们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具活力的节气——惊蛰。”“惊蛰”是指天气温暖,春雷初现,惊醒地上冬眠的昆虫。下面微点阅读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和惊蛰相关的诗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日杂兴
宋-陈棣
料峭寒犹薄,阴云带晚烟。
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
日永消香篆,愁浓逼酒船。
为君借余景,收拾赋新篇。
蚊雷
宋-赵时韶
朝来伏地悄无声,入夜轰轰屋底鸣。
堪笑不能惊蛰户,空将胡蝶梦魂惊。
奉和御製中和
宋-杨亿
佳节更春晦,长标令甲名。
天渊摇绿浪,仙杏吐丹荣。
连皷将惊蛰,高枝已变莺。
云谣传下土,汉曲被新声。
春雷起蛰
金-庞铸
千梢万叶玉玲珑,枯槁丛边绿转浓。
待得春雷惊蛰起,此中应有葛陂龙。
幕客云日为惊蛰
明-孙承宗
谁负旋乾手,当春起蛰虫。
鱼龙惊寂寞,天地喜昭融。
墐户身方远,昂霄意已雄。
俗聋谁与破,予欲问丰跂。
春游即事
清-毛奇龄
江郭看新柳,山亭数落梅。
鸣蛙当晚日,惊蛰动春雷。
野气蒸车幔,乡心入酒杯。
津桥临眺远,灯火莫相催。
惊蛰前一夕大雪压折庭梅一桠
清-查慎行
惊蛰庭梅发,方当烂熳期。
横遭连夜雪,压折近窗枝。
枯菀原关数,猗傩讵有知。
老翁为蚤起,惆怅独移时。
西江月-春雷
清-陆求可
半夜雷车惊蛰,初春雨脚穿江。
梅花应已满山香。急驾兰桡画桨。
一带青山如沐,半湾绿水停航。
白云渺渺雪茫茫。明月天连纸帐。
梦横塘-辛未惊蛰,金陵书感
近现代-周岸登
断云心远,丝雨梦轻,晚来飞电虚掣。
殿角春雷,合皂出、憎寒羞热。
严鼓欺花,冷烟笼水,坏陵弹雪。
认零金剩粉,乍澹翻浪,人天恨、空悲切。
都言雁足无凭,甚烹鱼溉釜,也误珰札。
嫩约钿车,难领略、郊游风物。
更谁与、调莺剪燕,染柳熏桃斗春色。
漫动愁吟,背人含泪,捻丁香千结。
水调歌头-晨见木稼作
近现代-顾随
桥下卫河水,此际未消融。
试灯早过,惊蛰将近,尚冰封。
前日晴天霏雪,纷似梨花飘落,撩乱夕阳红。
昨夜结珠霰,瑟瑟下长空。
带朝烟,拖宿雾。更迷濛。
一番浪子心计,枉是偏天工。
俯仰琼楼玉宇,高下琼林玉树,人在玉壶中。
桃李岂沈默,著意待东风。
荆园杂诗
近现代-李洸
小园得雨藓苔滋,不觉春来物候移。
昨夜新雷又惊蛰,百虫悽抑助敲诗。
忆江南-桃花翠雀
近现代-张采庵
惊蛰候,吹到十三风。
旧院歌辞纨扇冷,去年门巷美人红。
春在鸟声中。
2、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大全
1.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2.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3.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4.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5.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6.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7.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8. 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9.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10.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11.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12.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13. 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4.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15.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6. 好是佳旦称觞,班衣拜舞,有鹓雏相对。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
17.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18.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19.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在世间。
20.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21.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22.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23.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24. 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
25.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26.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27.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28.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29.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30.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31.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32.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33.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34.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35.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36.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37.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38.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39.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40.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41.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42.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43.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44.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45.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46.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47.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48.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语。
49.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3、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大全
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2.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3.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4.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5.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6.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7.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8.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9.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10.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在世间。
11.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12.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13.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4.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15.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16.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4、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大全
1.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3.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4.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5.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6.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7.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8.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9.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0.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11.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1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3.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14.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15.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16.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7.鬓丝**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8.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3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