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送别·寒更承夜永》原文翻译和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4 18:51:09

骆宾王《送别·寒更承夜永》原文翻译和赏析

《送别·寒更承夜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前言】

《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作品。此诗抒发了当时作者对友人的离别和怀念之情。全诗感情真挚,文笔直率,怀念之情倾杯而出,诗人在抒发怀念之情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一日离别,他日难见的一种情愫油然而生。后被世人传为佳作。

【注释】

(1)寒更:指寒冷夜晚的敲更声送别诗歌意境图。

(2)承:接续。此句指寒夜漫漫。

(3)凉夕:清凉的晚上。

(4)秋澄:像秋天那般澄澈。

(5)离心:离别的难舍难割之心。

(6)玉壶冰:玉壶里装的冰块一样,指代友谊纯净透明。

寒冷的更点长夜里敲个不停,清凉的夜晚像秋天中那么澄澈。离别的时候心里拿什么赠送给你,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的真情。

这首诗是诗人在夜晚彻夜难眠的时候为友人创作的一首离别诗骆宾王,抒发了作者内心中那种对友人难舍难分的纯净通明的友情,君子之交淡如水,离别之心洁似冰。易水送别与秋夜惜别,豪气与柔情于骆宾王之身而为一。正因为如此,诗人丰富的情感更有力地打动着每一个人。男儿自古征战沙场,马革裹尸,功是将军功,死是战士死!还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见面,有酒就喝个痛快吧!尽管它冷的就和冰块没没什么两样!也应了当时社会动荡,难见面的局势。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吧。

拓展阅读

1、沂孙《花犯》 思想感情 评点

宋词鉴·《花犯(苔梅)》

苔梅

古婵娟,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断魂十里。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故山岁晚谁堪寄。琅聊自倚。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罗浮梦、半蟾挂晓,么凤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空翠被。

【注释】

①苔梅:枝干上长有苔藓之梅。据周密《乾淳起居注》云:“苔梅有二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土,苔如绿丝,长尺余。”

②苍鬟素靥:形容苔丝如发鬟般飘垂。《梅谱》云:“苔梅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飘飘,殊为可玩。”

③绀缕:深青色的丝缕,此以指梅树上的苔丝

④琅:指青竹。

⑤蒙茸:谓梅花貌蓬松。

⑥云卧:言其高洁,不沾尘俗污垢。

⑦罗浮梦:柳宗元《龙城录》载,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日暮于松林酒肆旁见一美人,淡妆素服出迎,与语,芳香袭人,因与扣酒家共饮。师雄醉寝,醒来以后,起视,乃在梅花树下。后则以罗浮梦喻梅花,亦作“罗浮魂”。

⑧么凤:鸟名。羽毛五色,形状如传说中凤凰而体形较小,故称么凤。因其常于桐花开时来集桐树上,又名桐花凤。

⑨玉奴:本南朝齐东昏侯妃潘氏,小字玉儿,齐亡后,义不受辱,被缢后,洁美如生。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中仙最多故国之感,故著力不多,天分高绝,所谓意能尊体也。”

周济《宋四家词选眉批》:赋物能将人景情思一齐融入,最是碧山长处。由其心细笔墨,取径曲,布势远故也。(下阙)不减白石风流。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碧山《花犯》苔梅云:“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罗浮梦,半蟾挂晓么凤冷,山中人乍起。”笔意幽索,得屈宋遗意。少陵每饭不忘君国,碧山亦然。然两人负质不同,所处时势又不同。少陵负沉雄博大之才,正值唐室中兴之际,故其为诗也悲以壮。碧山以平中正之音,却值宋室败亡之后,故其为词也哀以思。推而至于国风、离**,则一也。

2、《赋得古

白居易

离离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孙去,萋萋满情。

【注释】 ①离离: 野草茂密的样子。②孙: 贵族后代,此指出门远游的人。③萋萋: 草茂盛的样子。

】 白居易是位早熟的诗人,写这首诗时他才16岁。这是一首诗,题目前冠有“赋得”二字,古代称作“赋得体”。所谓 “赋得”,是指限定某一诗题来作诗,作这种诗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朋友间欢聚或时,指定一个题目,人各赋诗,以发抒情怀; 一种是应考之作,是由考官指定诗题,士子按题作诗,也例在题前加“赋得”二字。无论哪种情况,限题作诗,总是一种束缚,所以古来难有佳作,而白居易这首诗,既能紧扣诗题,又写得感情深挚,富有个性,可以说是古代“赋得体”诗中的绝唱。

这首诗命题为“古”,所以诗中必须把咏草关联起来,也就是说必须寄情于咏草,借咏草而抒情。草与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楚辞·招隐士》 中有 “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名句,以萋萋春草之景,寄托对游人不归的悠悠之情,意境深远,余味无穷,看来这首诗的命题或缘于此,但又独创新意,具情怀。

全诗八句,有六句完全咏草。在一望无边的古上,铺满茂密的青草,它们一年一度枯而又荣。虽在秋天时经过野火的焚烧,茎叶俱遭摧残,但每逢春风吹来的时候,却又再次抽芽长叶,密密丛丛地铺满野,现出无限生机,这是何等旺盛的生命力顽强的精神啊!诗人这里虽在咏草,但却有意从枯而又荣的角度着笔,歌咏它的性格,赞叹它的精神,这就必然会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从而含有对人生富有启迪的哲理了。

诗的五、六句继续写草,但进一步落到古上。“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古道、荒城,本属一片荒凉景象,而行人即将上路,沿古道,经荒城远而去,又怎能不倍增离人之惆怅?但诗人却又独出心裁,具肺腑,特地用充满生气的芳草来慰藉行人,以壮行色。清香弥漫的春草,生长在古道两旁,蔓延远长,将一路伴随着行人远去;沐浴于阳光之下的绿毯般的嫩草,装点着荒城,秀色可掬。这一片生机盎然的春景,不正可销行人之愁绪,慰离人旅途之寂寥么?诗人不说古道、荒城上长着青草,而特意用了 “侵”、“接”两个词,这不但形容了青草滋生的茂盛,同时还把春草拟人化了,似乎他们有意如此,点缀起荒城、古道,以慰行人一路之寂寞。全诗以“又孙(贵族后代,这里指出门远游的人)去,萋萋满情”作结,说举目芳草萋萋,行人即将远去,终是情难舍,恰如这满春草。值得玩味的是,这里说 “又孙去”,前边说“春风吹又生”,这两处 “又” 字实际是相互呼应的。草可枯而又荣,人也可而复聚,虽然末两句情浓重,但仍然充满的是乐观精神。这与一般的低徊缠绵的离诗完全不同,正显示出少年诗人的顽强豁达的性格过人的艺术才华。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载诗人16岁到长安时,曾拿了此诗去拜谒名士顾况,顾况看到诗人的名字,便戏谑地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他读了这首诗的前四句后,就止不住拍案叫绝,慌忙改口说:“有诗如此,居亦不难。”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已被人所称道了。

3、望岳的

【**--古诗】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通: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巍峨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望”字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雄心壮志,洋溢蓬勃向上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那种揣摹劲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中通常是用于句首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语言来形容,而是出心裁地写出自己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形象,是上句“青未了”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一面为“阳”,山后背日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被割于山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泰山一种主宰力量,这力量不是,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阳光割断,形成不同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景观而前像了迷似,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景色表现得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诗人对祖国河山热爱对祖国山河赞美之情。

末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雄姿气势,也表现出诗人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小高大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雄心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人们所不可缺少。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因。正因为泰山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也是人,所以登上极顶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谋篇布局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点击查看更多骆宾王《送别·寒更承夜永》原文翻译和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17076.html

热门阅读

  1. 留在心底的那张脸初三作文范文
  2. 高层住宅小区建筑工程实习报告范文
  3. 纪念先人的句子摘抄
  4. 教师暑期学习心得体会2016
  5. 《大江保卫战》教案范文
  6. 祝高考成功的祝福语
  7. 表乡愁的诗句
  8. 抒情诗浪淘沙极目楚天空原文翻译及赏析
  9. 石达开诗词
  10. 小学语文一年级《看图写话》教学设计
  11. 《埃米尔擒贼记》优秀读后感
  12. 典型的教改在哪里教学反思范文
  13. 朋友圈早安的说说
  14. 我想变成什么的半命题作文300字
  15. 土木工程生产的实习报告3000字
  16. 201年鸡年元旦简短祝福语大全
  17. 《郭沫若散文》介绍
  18. 2018元旦祝福语
  19. 愚人节搞笑句子整人
  20. 工科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实践初探论文
  21. 医院财务2019工作计划
  22. 彭店古城文明经典散文
  23. 安慰心累无助的句子
  24. 关于学习的苦与乐的高二记叙文
  25. 寓言故事:圈圈阵
  26. 中国古今寓言读后感
  27. 描写春节的句子精选
  28. 让座三年级日记
  29. 那年樱花青春无华散文
  30. 以校外实训基地促高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论文
  31. 2016中秋节祝福语大全
  32. 争当美德少年演讲稿范文
  33. 可持续发展下森林资源保护及管理论文
  34. 《孔子和学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35. 街道的年终工作计划
  36. 石油零管主任竞聘演讲稿范文
  37. 流行的运动会标语横幅
  38. 母亲节贺卡祝福语微信201
  39. 描写风车的散文
  40. 高校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13 05:45:30
本页面最近被 13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上海,TA在页面停留了 118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