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张家界》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0 13:48:20

《迷人的张家界》的教学设计

教研课题:引导实践、自能读书、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张家界的迷人

教学难点 :知道张家界的武陵源为什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认识它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教具准备:课件

一、回顾学法、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湖南,有个非常美丽、又非常迷人的地方。它有着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又有着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你们猜是什么地方?出示课题:10* 迷人的张家界

以前是怎么学习阅读课文?(抓住预习和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和要求来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出示](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2)武陵源为什么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3)文章三、四、五自然段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4)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奇山秀水

植物宝库

动物乐园

二、品读课文、发现美、感受美

1、学习描写山峰的部分(24节)

四人为小组,读书交流喜欢的部分,可以朗读、可以说喜欢理由。

第二节

(1)指名读,读出喜欢之情。[出示]重重叠叠利剑

(2)[出示课件]看图,师配乐范读。

(3)指名读,再次欣赏,齐读。

(4)省略号表示什么?再出示图片,让学生用有的有的说话。

(5)引读它们纷纷排列优美的诗。

(6)再次配乐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或说。

(2)其他学生考考金鞭岩爱好者,生提问题,生解答。

(3)看图理解斧砍刀劈、怒举的金鞭、气势磅礴并指导朗读。

第四节引读完成

2、学习第五节

(1)看录象、谈感受

(2)自由读,画出认为优美的词。

(3)交流,并出示词语满山清翠、流水潺潺、纤尘不染、清澈见底、安谧静美,读好词语,读好文章。

(4)用上喜欢的词语练习看图介绍金鞭溪。

3、小结,回到课始问题,解决问题3,并点出美学价值欣赏到的,下面欣赏科学价值。

4、学习第六节,看录象大体了解。

问题解决了,鼓励学生课后翻阅资料,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总结升华

齐读最后一节,总结,完成板书:人间仙境。

齐读课题。

板书安排: 奇山秀水

植物宝库

人间仙境

拓展阅读

1、版数四年级上册

知识与技能:

使生简单了解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事等远古数方法、算筹的简 单知识、传统算工具——算盘,及其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算器、和现代算机的发展史。

过程与方法:

使生经历认识和使用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算器进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习数的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

重难点

重点:认识算盘、算器等算工具。

难点:利用算器来进行算。

ppt课件

一、引入新课

们都知道,数总是离不开算。为了方便算,们发明了很多种算工具。我们在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对算工具有过简单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算工具。(板书)谁先来说说我们都了解了哪些算工具?

生介绍算工具。

二、介绍古代算工具,拓宽视野。(课件出示)

(一)认识算筹

师: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数的需要。们就用石子、结绳或者在*刻痕来数。后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数方法——算筹。(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二千多年前,中国用算筹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式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以是木制、骨制或玉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数目,并进行各种算。

(二)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用算筹算后又过了一千年左右,中国又发明了算盘作为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使用它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板书:算盘)

2、介绍算盘的组成。

(1)算盘各部分名称:

师: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这它独特的作用。你在哪见过有使用算盘?(中药店、银行等)

还记得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梁下,每颗代表一。

出示材第24页的两种算盘:观察有什么不同。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 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一颗珠子。原因是我国古代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算盘的两种功能:算和数。

师:算盘有两种功能:算和数。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算结果。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做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数时要拨珠靠梁。拨珠时,要按照数位从高位拨起。(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档为个位)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

(602 134067 35215862)

(意图:生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并查找了资料,所以课一开始就让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算工具,发散了生思维,提高了习兴趣。师根据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生介绍如结绳、算筹等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使生体会了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三)算尺。

17世纪初,英国发明了算尺。

(四)机械算器

17世纪中期,欧洲发明了机械算器。

(五)电子算机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台电子算机。

(六)算器的认识

20世纪70年代,们发明了电子算器,生活中开始用算器来进行算,只要输入题目,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我们就来习用算器算。(板书:算器)

1、介绍功能键:

也许会发现有很多种算器。这是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算器。有科专用的算器,有最简洁的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手中的这款算器。

自主习、小组交流:你认识算器键盘上的哪些按钮,各有什么作用?“On/c”键有什么作用?“Off”键有什么作用?

(意图:展示生手中的算器,让生对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2、使用算器:

师:算器怎么使用?

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开始显示;输入数字和符号;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算器上还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例如,a、%等,还可以用来算分数等。

3、利用算器算。

(1)386+179 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利用算器怎样算?

练一练:4468+1792 32010-8925

(2)用算器算乘、除法。

先估算大约得几?怎么估算?再用算器算。

26×39 312÷8

(意图:认识算器,让生自主了解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算器进行四则算,探究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生对待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4、用算器算找规律。

9999×1= 9999×5=

9999×2= 9999×7=

9999×3= 9999×9=

9999×4=

运用比赛的形式独立练习用算器算一算。

算,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用算器算比赛。

55846+7646= 13027-8934= 66280×23=

6908×37= 111111111÷9= 395412+10589=

2、算一算,找规律。

111105÷9=__________

9÷9=1 1111104÷9=__________

108÷9=________ 11111103÷9=__________

1107÷9=________ 111111102÷9=__________

11106÷9=________ 1111111101÷9=__________

四、总结提升

师: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随着科技的进步,们又发明了电子算机、(课件出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随着社会的发展,算工具会更加先进,这就要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去实现。

2、《跑进来的松鼠》优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哭笑不得”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重、难点:

感悟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物的方法。

一课时

课前阅读描写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中的小动物。

一、从题入手,了解大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我有只松鼠;松鼠是自己跑来的;松鼠活泼可爱……)

二、根据提示,拟订提纲

1、读自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习任务是什么?

松鼠在“我”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生拟订自提纲。(原则:尽量考虑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

三、指导阅读,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纲自课文。

2、分组交流习情况。

3、集体交流:松鼠在“我”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

(预:松鼠千方百储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松鼠把我们采来的鲜蘑菇晾上了;天冷了,松鼠用我们的手套头巾垫窝……从中体会到松鼠的可爱以及对松鼠的喜爱……)

根据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四、朗读深化,习表达方法

1、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想象作者 怎样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

松鼠简介: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约有240种,我国有26种。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称灰松鼠。

们上山时,常常可以看到松鼠在松树上窜来窜去,一条又长又蓬松的大尾巴,常常向背脊上反转。有时候,两只前脚捧着一个松果,用锐利的门牙啃着吃,好像寺庙里**的**客。

松鼠在茂密的树枝上筑巢,或者利用乌鸦和喜鹊的废巢,有时也在树洞中做窝;它们除了吃野果外,还吃嫩枝、幼芽、树叶,以及昆虫和鸟蛋。秋天一到,松鼠就开始贮藏食物,一只松鼠常将几公斤食物分几处贮存,有时还见到松鼠在树上晒食物,不让它们变质霉烂。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没有东西吃了。

松鼠一般白天活动,清晨更为活跃。它的听觉和视觉都很好,行动敏捷、活泼。

松鼠的毛皮又轻又暖,质量虽然比不上水獭和紫貂的毛皮,但是数量很多,是我国重要的毛皮兽之一。

相熟──跳,蹭、咬、叼

跑进来的松鼠 储存冬粮 和谐共处

晾晒蘑菇

3、黄河的主方案

材说明:

版实验本材第九册五年级(上)

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极富文气息的文章,通过对艄公在黄河上驾驭羊皮筏子的描写来反映出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也通过乘客在乘坐羊皮筏子时的谈笑风生,这些来说明他们就是黄河的主

1、通过读感悟到黄河的险恶,感受到在黄河上驾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2、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让生感悟到课文内在的一种文精神。

一、感悟黄河的汹涌激荡

课文一开始,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那汹涌咆哮的黄河边。我们的心也随着汹涌的黄河澎湃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黄河的汹涌,打开课文,看一看101页上的插图,把课文中描写黄河的句子、词语找出来,读一读,请读出你对它的感受。

生开始读课文,找词语。

指名读课文。(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或者是词语和大一起分享一下吗?)

如果是适当的词语就让他把这些词语写到黑板上。

如果是课文中的段落,你就可以让生在读的基础上大量的读。一定要让生觉得黄河是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是一条令感到胆战心惊的河流。

A:我听到了你告诉我,黄河是可怕的,你千万别去;

B:黄河的风浪是滔天的',太可怕了;

最后,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一起感受一下黄河的汹涌。

过渡:就是在这如此汹涌的黄河上,却仍然有一群出没在黄河上,他们就是驾驶和乘坐羊皮筏子的艄公和乘客。

二、习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和乘客

第一次见到它时,“我”知道那是羊皮筏子吗?当时作者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能找出文中的段落来读一读吗?自己感觉一下。

指名读,并说说你认为“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应该怎样朗读这一自然段。

是呀,我非常担心那小小的东西会被黄河的浪头吞没,当他突然发现那上面竟然还有时,作者的感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种心情的呢?请一个同把课文第三自然段来读一读。

你觉得作者此时的心情用什么词来形容。(提心吊胆、胆战心惊、胆惊受怕……)

再看一看皮筏上的在“我”眼中是怎样乘坐羊皮筏子的。找到文中的句子,请一位同来读一读。

(这六个,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讲解该句

在我眼中,这六个是非常的危险,我非常的担心他们。请你再读这个自然段,你是否能发现什么问题?

投影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文字。

开始质疑: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请你说说你的疑问,引导生发问

如此危险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核心问题)

怎样解决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呢?其实有很多解决的方法,比如: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独立思考、跟同讨论等。下面我们同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如此危险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这个问题。

生交流、讨论、读书。老师走下讲台和生共同交流、讨论。

完毕后,请同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结果。

有A:乘客们相信艄公;

B:乘客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坐羊皮筏子。

C:乘客们非常勇敢;

D:乘客们相信艄公的驾驶技术,他们不担心;

……

你从哪儿得到这个答案的呢?想的,书上说的。

赞扬:你真会看书,你比较会思考……

是呀,正因为艄公的勇敢、智慧使乘客们非常相信艄公,也正因为如此,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投影出示该句)板书: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让生畅所欲言】

请你在文中读一读表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句子,读出你对老艄公的敬仰和赞颂。

指名读,交流读

三、总结全文,领悟艄公的精神

千读万说,汇成一句话那就是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生命,而且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勇敢的精神。黄河上的老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老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永远流传下去,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四、作业

课文完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或者要提问的吗?

生说一说

说说我的一个疑问:黄河的主是驾驶羊皮筏子的艄公,他是凭着勇敢,那黄河上乘坐羊皮筏子的乘客也是非常勇敢的,没有勇气他们是不敢乘坐羊皮筏子的,那他们能不能成为黄河的主呢?

五、板书

艄公 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

乘客谈笑风生

本课在过程中生通过黄河惊涛骇浪的描述,感受艄公在黄河上的勇敢,以读来感悟、用问来质疑也去感受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也是黄河的主。通过本课的习,同们初步掌握了作者的意图――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

4、版数四年级上册

1.借助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生的数感。

2.经历课题研究、数建模的简单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生的创造性,体验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方法来解决,体会数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重难点

重点:经历课题研究、数建模的简单过程,培养对1亿大小的感性认识。

难点: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准备:课件、一包打印纸、一把大米、尺子、天平、算器

一、复习引入

1、填一填: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 )

10个10是( );10个100是( );10个1000是( )。

1亿是10个( ),100个( )1000个( ),10000个( )。

2、网络数据: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超过1亿部。

2005年中国的网民超过1亿

哈雷彗星的尾巴长达1亿千米。

我国的小麦产量一直稳定在1亿吨左右。

中国移动平均每天可以净赚1亿元。............

老师:

一亿到底有多大呢?

走路的时候就在想“一亿步有多远?”

吃饭的时候就会想“一亿粒米有多重?”

发作业本的时候就会想“数一亿本练习本要多少时间?”............

二、新知探究

1、质疑:出示一大堆本作业本场面让生直接数【疑惑:数不了】

2、解惑:讨论怎么办?【化难为易】

问题——数作业本要花多少时间?

材料——作业本,时器

步骤——先测出数1本(10本)所需的时间

再推测出100本,1000本,100000本。。100000000本需要的时间。

过程——表格式

10本 100本 1000本 10000本 100000本1000000本 10000000本 100000000本

9秒 ( ) ( ) ( ) ( )( ) ( ) ( )

算一算

合( )分钟=( )小时=( )天 =( )年

小结——从现在开始(9岁)要数到18岁才能数完。

3、试一试

(二)量一量

一亿纸摞起来有多厚?

(三).称一称。(小组合作)

1、问 题

数出100粒大米,称称大约重2.5克

照这样算,一亿粒大米约重多少克?

2、步 骤

1000(粒) 10000 100000000

25(克) 250 2500000

3、结 论:亿一粒大米约重2500000克。

4、运 用

(1)我们全国大约有13亿,如果每每天节省一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

(2)如果每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课后小结

三、课堂小结。

1、你知道了什么?(节约从每一粒米开始)每每天大约吃400克大米,13亿中国每天节约一粒米,大约够一个吃( 81250)天≈(223 )年。

(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喜马拉雅山高约88848米,一亿白纸叠在一起比喜马拉雅山都还高!。。。。。未知的世等待你去发现!

2、你到了什么?(化难为易)

课后习题

3、你还想知道什么,请用课堂上的方法和步骤继续研究。并将你收获到知识做成手抄报进行展示。

板书

一亿有多大

5、《跑进来的松鼠》优秀

材简介:

这篇课文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语言简洁,内容生动,情感丰富,课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松鼠的个性特点以及它与和谐相处的情景。

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在要求上比较宽松,主要是放手训练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方法上,则立足于生的个性,开放了阅读空间,让生通过阅读,自悟这一桥梁,既理解了课文,又训练了习方法。

1、认真阅读课文,培养生自主习,自能习的习惯,继续训练生快速读书的能力。

2、读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与动物和揩相处带来的乐趣与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3、通过相互读书,交流等,增强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1、感悟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感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之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生初读课文,尽量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把不懂的做上标记,并按集有吴松鼠资料。

一、谈话导入:

1、师:同们前面我们习了《老与海鸥》,你喜欢《老与海鸥》吗?你还记得课文肉容吗?(给生时间让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2、师:大还记得习《老与海鸥》这篇课文的方法吗?

生交流,然后师生共同回忆读书**的主要方法。

3、师:很好,同们不仅喜欢《老与海鸥》这篇课文,而且还记得这篇课文习方法。今天我们再来习一篇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课文(边说边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的'意图:因为是自读课文,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阅读权放手给生,但是方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导入中我们重点是方法的提示)

二、课前交流: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们自读了《跑进来的松鼠》这篇课文,而且要求大搜集有关松鼠的一些资料,同们都做得怎样呢?

1、师检查生读书情况:(提好“三问”)

① 读了这篇课文的同请举手(所有生都举手)

②认真读了课文的请举手(一部分生举手)

③完全将这篇课文读懂的请举手(举手的更少了)

师:没关系,我们等会儿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同帮助你。

2、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

① 、请生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比一比,谁搜集的多又好,互相交流,老师**。

②、让生说说自己搜集资料的方法。

3、小结同们都搜集了很多,你们想看看老师搜集的资料吗?(出示资料,播放动画)(这一环节的意图是:重在对生课外情况进行回顾,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督促生养成良好的课外习习惯,而且还引导生掌握了科习方法。另外,通过补充相关的资料,既激发了生的兴趣,又丰富了生的积累)

三、自主读书:

1、认真将课文读一遍(生读课文后老师提示:)

师:同们,读了课文,也搜集了资料,现在老师再要求同们认真地,用最快的速度读一遍,必须时可在书上做标记。

2、生对照问题再读课文。

师: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课件出示问题)

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的可爱?找出相关句段读一读。

②、松鼠是怎么储藏过冬的粮食的?储藏在什么地方?

③、在描写松鼠储存过冬粮食时,哪些地方写得最具体?找出来读一读。

④、你认为课文流露出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根据以上问题在书中、点、批、画。

(这一环节的意图,重点帮助生以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由于本课是自读课文,因此以“问题”引导为主,而且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具有“全局性”即必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才能完整地回答)

四、相互交流:

对照“自主读书”(上一个环节)中四个方面的要求,分组进行交流。

生对照上面四个问题交流(提示:)

1、从以下词句中感受松鼠的可爱:

①、它整天满屋乱跑……

②、松鼠常常跳到上面……

③、松鼠跳到我的肩上……

④、忽然看见松鼠跳上餐桌……

⑤、墙上的那副鹿角上……

2、松鼠储冬粮:

①、地方:大柜顶上,妈妈的帽子下面。

②、内容:方糖,纸包糖……

③、方法:把蘑菇晾干再储存。

3、描述松鼠的储藏冬粮时,最具体的地方是:松鼠将蘑菇挂在鹿角上的情景。

4、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具体表现在几个地方:

①、它整天满屋乱跑……;

③、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

④、唉,它是从森林里来的……。

(这环节的意图是:虽然是自读课文,但对于内容的理解还是不可马虎的,只是看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本环节意在立足于生这个主体,在交流中吸取课文的精华)

五、课堂小结:

小结获得的知识,情感及习方法。

(这环节的意图是:体现整个习过程的完整性,同时也有利于会反思和良好的习方法的形成)

六、巩固拓展:

们,通过习《老与海鸥》和《跑进来的松鼠》,你对接触过的小动物一定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或新情感。请选择你接触过的、喜欢的动物写一篇作文,注意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环节的意图是:旨在消化,巩固习内容与情感)

七、作业

<一>、选词填空:

1、成绩、成就、成果

①建国三十周年的伟大( )鼓舞着亿万民。

②我们校的体育工作取得了伟大的( )

2、涌现、出现、呈现、体现

①、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以来,全校( )出一派新气象。

②、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以来,好好事不断( )

<二>、课外找一些有关小动物与和谐相处的书读一读。

<三>、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文章。

点击查看更多《迷人的张家界》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34574.html

热门阅读

  1. 高中暑假英语日记
  2. 《大叔和小鸟》教学反思范文
  3. 养壶初中经典美文
  4. 学生校园实践报告
  5. 北宋寇准 《踏莎行》 原文翻译赏析
  6.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专题总结
  7. 中秋记事800字作文
  8. 毕业视频感言句子
  9. 企业项目青年突击队长表态的发言稿
  10. 写给自己的生日歌随笔
  11. 写给女友检讨书
  12. 《晚上的太阳》优秀教案
  13. 又是一年杜鹃花开情感散文
  14. 烂摊子不留给客户美文
  15. 家长开放日学生家长代表发言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