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古诗词

发布时间: 2025-07-25 11:37:17

辛弃疾古诗词

1.《虞美人·一杯莫落吾人後》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一杯莫落吾人後。富贵功名寿。胸中书传有馀香。看写兰亭小字、记流觞。

问谁分我渔樵席。江海消闲日。看君天上拜恩浓。却恐画楼无处、著东风。

2.《菩萨蛮·葛巾自向沧浪濯》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葛巾自向沧浪濯。朝来漉酒那堪著。高树莫鸣蝉。晚凉秋水眠。

竹床能几尺。上有华胥国。山上咽飞泉。梦中琴断弦。

3.《水调歌头·折尽武昌柳》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富贵何时休问,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丝竹陶写耳,急羽且飞觞。序兰亭,歌赤壁,绣衣香。使君千骑鼓吹,风采汉侯王。莫把骊驹频唱,可惜南楼佳处,风月已凄凉。在家贫亦好,此语试平章。

4.《水调歌头·酒罢且勿起》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酒罢且勿起,重挽史君须。一身都是和气,别去意何如。我辈情锺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望清阙,左黄阁,右紫枢。东风桃李陌上,下马拜除书。屈指吾生馀几,多病故人痛饮,此事正愁馀。江湖有归雁,能寄草堂无。

5.《鹧鸪天·上巳风光好放怀》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上巳风光好放怀。忆君犹未看花回。茂林映带谁家竹,曲水流传第几杯。

摛锦绣,写玫瑰。长年富贵属多才。要知此日生男好,曾有周公祓禊来。

6.《鹧鸪天·绿鬓都无白发侵》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绿鬓都无白发侵。醉时拈笔越精神。爱将芜语追前事,更把梅花比那人。

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情。君侯要识谁轻重,看取金杯几许深。

拓展阅读

1、《满江红·敲碎离愁》

【注释】

①又一首闺中念远。上篇因景抒情,此篇以情带景,熔情、景、事为一炉。“敲碎”,用奇警。“满眼”联呈现时序之更迭与思绪之流动。换头承上文“读”字,“芳草”联承“满眼”两句而来,缘情而景,以景唤情,盼极怨极语。结处遥应“倚楼人独”,但已是月上黄昏之时,“立尽”二字老辣。

②“敲碎”两句:言风摇翠竹,似敲碎满怀离愁,搅得人心烦躁不宁。

③“人去”两句:言那人去后,箫声不复再闻,人惟独自倚楼。吹箫声断:暗用萧史弄玉事。见前《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注④。此指意中人离去。

④“满眼”两句:言人正不堪暮春,举眼但见千山浓绿,已是初夏季节。

⑤“但试”两句:打开对方来信,再细细从头品读。

⑥“相思”四句:言徒然满纸相思,难慰自身相思深情。

⑦“滴罗襟”两句:满把泪珠滴湿了衣襟。盈掬:满捧,满把,极言泪水之多。

⑧“芳草”两句:祈遍野芳草不迷他行客归路,恨缕缕垂柳遮住我望人视线。

⑨“最苦”两句:言最苦伫立栏干曲处,直立到黄昏时分,明月初升。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这首从语气看象是出于女性所作,很有可能是作者设想中情人对自己的怀念。上阕“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 ”,写昼长天暖之时,闺房内外,十分寂静,甚至只有窗前轻风吹动翠竹的声音,才会惊动闺中的人,中断她的凝思,敲碎她的离愁。环境的幽美,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寂、愁闷 。“敲碎”既体现了静中之动,又以动衬静;“离”字点出了中之情。

这两句景情结合,以景为主,虽是开头,但在全中却写得最细腻。“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所爱之人去了,自己孤独无伴,只好常常倚楼遥望,由于无人欣赏,所以也就无心去吹箫了。“人去”、“人独”,是“倚楼”、“吹箫”的原因。第一个“人”字是对方,是主人公想念的人;第二个“人”字是主人公本人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承“倚楼”句,写登楼所见的风景,又点出了时令。“千山绿”虽然可爱,但“三月暮”却又意味着春光消逝、好花凋谢,对于爱惜青春的女性来说,便有“满眼不堪 ”。之感。这表现了主人公的身分和性格特点 。“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上面写的,是日常的一般生活;这两句写的是一个特殊的细节。主人公不断地把情人寄来的信 ,从头细读,这进一步表现她的孤独无聊,也开始深入地揭示了她思念情人的深切感情。这是通过行动来写情的,是事中之情。

上阕写景写事,没有直接抒情 。下阕“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直接抒情:情人寄来的信,满纸写着“相思”之字 ,说明他没有忘记自己,信中的字,不能安慰、满足自己的“相思”之意,也包含自己没有机会向情人倾吐相思 、取得补偿之意。

思念情人除了空读来信之外,还设法安慰自己,但仍不免“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小珠般的点点眼泪,轻轻地、不断地滴在罗衣上 ,不但染衣 ,而且几乎“盈掬 ”。这两句再以事写情,体现了身分、性格特点 ,最可看出主人公是个女性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又接着以景补充抒情。“芳草”句,意本于《楚辞·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 ”而又有发展。对比《摸鱼儿 》“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迷归路 ”(或本作“无归路”,意同 ),则此说“不迷”者,便有盼望他能够回来和归程并不艰难的意思 ;“垂杨”句,指暮春杨柳长得浓密,却碍人眼界,使人不能远望。二句分写两边,而意自关连。因上句有盼望游人能归意,故倚楼望其或即翩然来归;但“垂杨只碍离人目”,“只”字有怪怨的感情色彩,怪垂杨别的作用不起 ,“只”起碍人望远的作用 。两句将楼头思妇的细微感情,曲曲传出。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最后归结,仍从事中写情。第一句从早到晚,第二句呼应上阕的“倚楼 ”。垂杨遮眼,尽管望不到天涯行人的去处,但是仍然站在楼上阑杆旁边,直到黄昏月亮出来。因此用“最苦”两上字来充分地修饰,不仅详尽地表达了这两句,而且是详尽地表达了全之情。

范开《稼轩序》说也有“清而丽,婉而妩媚”一类的作品,这首写闺的,正是其中之一。刘克庄《稼集序》说“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然而又完全全是这样,氏性格豪放,笔力超迈,所写的艳情,仍多哀而不伤,不象秦观、晏几道同类的那样纤细、凄婉,总之,他们各有短长,难以轻论高下。

2、《满江红·直节堂堂》

【注释】:

作者在南归之后、隐居带湖之前,曾三度在临安*,但时间都很短。乾道六年(1170)夏五月,作者三十一岁时,受命任司农寺主簿,乾道七年春山知滁州。这段时间是三次中较长的一次,本可能就是这次在杭州作的。

冷泉亭在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下,为唐剌史元所建。白居易《冷泉亭记》说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寺西南隅 ,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它不但靠近灵隐寺和飞来峰,而且就近登山,还有三天竺、韬光寺、北高峰诸名胜。的上阕写冷泉亭附近的山林和冰来峰;下阕写游亭的活动及所感。

上阕自上而下 ,从附近的山林和流泉曲涧写起。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说山路两旁,整齐排列的高大的树木,象戴冠垂缨的官吏,气概堂堂地夹道拱立。这在修辞上是拟人手法;在句法上是形容句置在主句之前。“直节堂堂”,形容“拱立”的树木高大挺拔,倒戟而出,形成突兀雄伟的气势,并寄托了作者的志趣;第二句绾合上句,并形容树木枝叶的茂盛垂拂。“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说两旁翠绿谿谷的流泉,渐次流下,声音琤琤琮琮,象*衣上的环珮叮噹作响一样。其意本于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这也是拟人的写法。上一层以列队官吏拟路旁树木,有气势,但读者不易领会,稍嫌晦涩;这一层比拟,由粗入细,形象自然、优美,比较容易理解 。“才气横溢 ,常不择粗细 ”,信手拈来,但都能灵活驱使,此处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下面四句 ,集中写飞来峰,由“谁信”二字直领到底。飞来峰并不高,但是形势奇矫如灵鹫《淳祐临安志》引晏殊《舆地记》说:“晋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兹山,叹曰 :‘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耶?’因挂锡造灵隐寺,号为飞来峰。”岩有矫龙、奔象、伏虎、惊猿等名称,是因为远看有高峻之感。“天峰飞堕地 ”,状飞来;“傍湖”,指在西湖之滨;“千丈”,状高;“青壁”指山峰,承“天峰堕地”;“开”承“飞”字 。“谁信”二句描写飞来峰,气势雄伟,但和起两句比较,则辞意细密,峭而不粗。“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玉斧泛指仙人的神斧;方壶 ,《列子·汤问》所写的海上五个神山之一。句中意思是:飞来峰象是仙人用“玉斧”削成的神山一样,可惜时间一久,沧桑变幻,现在已无人能认识它“ 当年”的来历和面貌,以补充解释、描写飞来峰作结,调子转为舒和。

下阕“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 ”,写亭边的木石。琅玕,美石;琼珠,即秋露。因秋露结成琼珠般的水点下滴,所以木石都呈湿润。这四句形式平列,但前后有因果关系 。“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上句写游亭,下句写冷泉秋天流水澄清如碧玉。

以上几句,调子承上阕的歇拍,仍然舒和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转写自己游亭活动,触动豪情和身世,调子又转为豪迈激昂。”“醉舞”句写豪情,“鸾凤”自喻 ,“浩歌”句写感慨,“鱼龙”因泉水而联想。“恨此中、风物本呈家,今为客。”为什么醉舞还会发出悲痛的“浩歌”,怕歌声会使“鱼龙”感泣呢?这二句正可说明其内在的,复杂的原因。作者的家乡在历城(今济南 ),是山东的“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胜地,原有著名的七十二泉,其中也有叫冷泉的;那里大明湖、趵突泉附近有许多著名的亭子,如历下亭、水香亭、水西亭、观澜亭等,也有可观的美景“风物本吾家 ”,即谓冷泉亭周围景物,有和作者家乡相似的地方。为什么又会因此而产生“恨”呢?原因是作者南归之后,北方失地未能收复,不但素愿难酬,而且永难再回故乡。只能长期在南方作客,郁郁不得志,因而触景怀旧,便有了无限伤感。要想排遣这种伤感,只能通过醉中的歌舞,但事实上是排遣不了的。话说得平淡、含蓄,“恨”却是很深沉的。

这个“恨”,不仅是关系个人思乡之“恨”,而且是关系整个国家、民族命运之“恨 ”,自然会引起读者强烈的同情。

这首由西湖景物触动作者的思乡之情联想到国家民族的悲哀,表达含蓄悲愤深广 ;写景形容逼肖,而开阖自然。它并非是作者刻意经营的,但是能见出作者作的风格特点和功力。

3、《满江红·倦客新丰》

【注释】

①当罢官家居时作。不少论者以为此纯是自我抒怀。但细品作行文口气,似为某仕途失意友人而赋。当然,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正因两人遭遇相近,这才一触即发,兴会淋漓,悲愤无限。

此忧时愤世之作,借友事,抒己怀。上片正面取意,为友人鸣不平,赋英雄报国无路之痛。下片从侧面落笔,烘托题旨,慰友也**。前六句故作旷达狂放语,实是悲中觅欢,聊以相慰。后四句冷嘲热讽,化实为虚,托喻今,变激荡汹涌为冷峻淡漠,与上片直赋悲愤交相为用。

②“倦客”四句:迭用三事,写友人怀才不遇情景。倦客新丰:据《新唐书·马周传》,马周失意潦倒时,曾客居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东)旅舍,悠然独酌,众人异之。后因代人呈事,得太宗赏识,任*御史。倦客:即指马周。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老地荒无人识。”貂裘敝:衣服破烂不堪。此暗用苏秦游说秦王不果事,见前《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注⑦。弹短铗:用冯谖弹铗事,见前《满江红》(“汉水东流”)注⑥。青蛇三尺:指宝剑。青蛇喻剑之寒光,三尺言其长度。浩歌:高歌。

③“不念”两句:指责朝廷不惜人才,不晓用才强国之理。江左老:老死江南。江左:江东,此泛指江南地区。尊中国:意谓使中国国强位尊。尊,使动用法。

④“叹书”两句:读书万卷,志在报国,不想竟以隐退告终。书万卷致君人: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苏轼《沁园春》意同此:“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致君人:辅佐君王。翻:反而。沉陆:即陆沉,指隐居。《庄子·阳则篇》:“身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注云:“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没也。”

⑤“休感慨”四句:休再感慨,但放怀畅饮;须知人生易老,欢娱苦短。醽醁(línglù灵路):美酒名。

⑥“有玉人”两句:何况有佳人怜惜,为我鬓边簪菊。苏轼《千秋岁》:“美人怜我老,玉手簪*。”玉人:指歌舞女子。簪:挽住发髻的簪子,此作动,犹言“插”。

⑦“且置”两句:且罢请战立功、封侯万户之想,直须卖剑买牛,解甲归田。请缨:据《汉书·终军传》:帝令终军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来汉朝见。终军“自请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世遂以“请缨”为主动请求杀敌立功。缨:绳索。卖剑酬黄犊:用汉代龚遂劝农事,见前《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注⑤。此指解甲归田。犊(dú独):小牛。

⑧“甚当年”两句:惊讶当年贾谊何以不甘寂寞而伤时痛哭。甚:本意为“怎”、“何”。中作领字常作“正”、“真”讲。此处当取本意,作冷嘲语。或谓此作“正”讲,人自况贾谊,似与上文语气不贯。贾长沙:即贾谊,西汉初年的*家和文学家。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人称贾长沙。《汉书·贾谊传》称其屡上书陈政,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点击查看更多辛弃疾古诗词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42062.html

热门阅读

  1. 我为示范创建添光彩演讲稿范文
  2. 小班题西林壁教案设计
  3. 中药企业规范化管理方法与意义论文
  4. 木、水、石的教学设计范文
  5. 大学青春励志语录
  6. 关于秋季大学的广播稿
  7. qq签名精选
  8. 春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9.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作文
  10. 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励志美文
  11. 《找骆驼》教案
  12. 处暑节气送朋友的祝福语汇总
  13. 公司同事生日祝福语大全
  14. 《人类的老师》优秀教案设计
  15. 简奥斯丁的名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