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教案设计范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学写倾、舒两字。
【教具准备】
1、录音带。
2、投影片。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释题。
①东方之珠指哪里?(香港)
②简介香港。
③珠原指珍珠,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
那么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世界东方的珍珠呢?
(3)感知画面。
(这就是香港,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行船如梭;景色迷人的沙滩上笑声不断)
难怪人们称它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2、初读课文。
课文对这颗东方之珠作了更具体、更精彩的描述,请同学们打开书,听录音。
(1)听配乐朗诵后,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香港
(2)自由轻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须,准备读给大家听。
(3)检查初读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
②指名选读,及时矫正。
(板书:沙滩公园街市)
3、细读课文。
(1)师: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很好,我们知道有
(板书:沙滩公园街市)但是,东方之珠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沙滩、公园、街市,而是因为它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把这个意思说出来:
香港有
(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就叫总领全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指导朗读。
(听出来了吗?课文首先交待了香港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说她是我国南大门,接着简要介绍那里的、、和多么美啊,多让人自豪啊,一起读读看,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③齐读。
④练背。
(3)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想想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试试怎样读出文中的意思。
①各自轻声读。
②指名读。
③谁想好了,第1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板书:浅水湾好地方)
④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哪两个词点明了这个好地方的迷人之处,那就是(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⑤作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了一同美妙和画面。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波光粼粼的海面再细读读看,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⑥在这如仙境一般的沙滩上,人们感到真是
⑦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大家轻读第2句,去大胆想象、体会。
a、出示:因为人们,所以感受到了舒服极了。
b、人们只所以感受到舒服极了,是因为他们。
⑧知道怎样读了吗?谁来试试。(指读、齐读)
4、指导背诵。
(1)指投影引读。
(2)抽词语填空读。
(3)看板书试背。
(4)看图试背。
5、配乐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6、指导写字。
(1)认读:
shu
fu
qing
tan
qian
舒服倾滩浅
(2)书写:(指导笔顺:倾舒)
(3)描红:(纠正姿势)
要注意对容易写错的字的指导。
如舒的右边是予,没有一撇;
倾中的匕与焰中的臼的笔顺不能写错。
7、作业:
①熟读课文达到有感情。
②能默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学习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举世闻名。下面两句话就是具体写他的举世闻名的。
⑷小结:
第3自然段写了海洋公园里海豚的表演。
⒉学习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闹市口。闹市口的具体情况怎样?
⑷看书上插图,对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获得感性认识。
⑸小结:第4自然段描写了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
⑹齐读第4自然段。
⒊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为什么说香港是灯的海洋?又是怎样具体描写得?
⑷看书上插图,欣赏夜香港得美丽。
⑸结:第5自然段描写夜香港灯光如海洋得美丽景色。
⑹齐读第5自然段。
⒋学习第6自然段。
⑴学生按照上面得步骤自学第6自然段。
⑵检查自学情况。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请学生小结课文第6自然段.
⑷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3~6自然段。
⒈听课文录音欣赏。
⒉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⒊各人自由轻声背诵。
⒋分两个大组,一组背,一组听,在交换。
⒌指名背诵。
⒍同桌二人练习。
四、布置作业:
⒈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背诵课文。
拓展阅读
1、世界地球日主题班会设计方案范文
一、班会时间:4月22日
二、班会地点:初二(7)班教室
三、活动主题:世界清洁地球日,从我做起
四、活动过程: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地球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社会环境的维护是全人类的责任。为了保持地球大环境的清洁,我要让全班同学从我做起,带动他们身边的人,带动全校师生不乱扔杂物,减少污染,维护地球更主要的是维护身边生活环境的清洁。
(一)、活动准备:
1、准备二幅画,将地球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感受的人来表现。一幅是地球被污染后难受流泪的样子,一幅是地球被清理干静后高兴咧开嘴笑的样子。
2、准备6个地球仪,让大家通过地球仪来认识整个地球,对地球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3、提前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
4、每组准备一个宣传条幅分别写上:“世界清洁地球日”、“不乱扔杂物”、“不污染环境”、“清洁地球从我作起”、“清洁地球从手边的事情作起”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二)、活动程序:
1、9月14日先在教室:将6个地球仪分给6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并通过地球仪认识中国的位置。并把提前准备的二幅画拿出来,做简单讲解。
2、走出校门,每组一个条幅,去周边的村里捡白色塑料袋之类的垃圾,宣传保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3、最后又回到教室,召开以“世界清洁地球日,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都站起来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今后的打算。以此加深孩子们“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观念。
4、最后,班主任总结发言,
首先,举例讲一些生活废弃物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
我们常用的泡沫快餐饭盒,由于它不能自行分解,对于地球来说,就是一种永远无法消除的“白色污染”。又如,我们日常用的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污染地球环境的元凶之一。
生活废弃物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烟头:1-5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尼龙织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
最后倡导同学们为了保持我们周围的环境卫生,大家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但自己不乱扔杂物,更要监督身边的人不乱扔杂物,保持环境卫生。
2、最新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所编制的一系列教学准备和计划。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了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明确目标和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设计方案时,我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将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确保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同时,我会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确保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三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安排是教学设计方案的核心。我在设计方案时,会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也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段:注重评价和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的最后一步是评价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也会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方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段: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需要明确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并注重评价和反思。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和不断地完善方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服务。
补充信息:
字数:1200字。
段落组织:五段式。
第二段:明确目标和内容。
第三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第四段:注重评价和反思。
第五段:总结。
3、《化石吟》课文教学方法
【**--诗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一、导入新课
晋代葛洪《*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明确学习目标。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⑴ 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①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② 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⑵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三、探究研讨
朗读3~6节,思考问题组: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4、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5、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五、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六、布置作业
1、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课后记】
本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化石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它对研究地球历史以及生物变迁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解,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课前布置学生们进行的资料查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本课能够进行生物和语文的合作教学探究,辅助多媒体实施教学,那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4、世界地球日主题班会设计方案范文
班会想象背景及思路:
伴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持续恶化中,温室气体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最紧要的问题,“低碳生活”也逐渐为全球所关注。所以召开“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
班会目的:通过这次开展主题班会,将低碳、环保等理念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结,旨在倡导学生懂得节约,提高环保意识。同学们通过讨论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等“热门”话题,呼吁环保意识应贯穿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中。只有从点滴做起,人人做起,才能形成合力,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一)教师准备
1. 深化学生,详细了解班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详细情况,为班会教育作好充分准备工作。
2. 召开班**会,围绕主题教育活动张开讨论,做好详细分工。并辅导班**根据班级情况写出“低碳生活倡议书”。
3. 制作幻灯片。
(二)学生准备
1. 查找关于低碳生活的资料。
2. 查找自身不足之处,准备承诺卡。
(三)教室布置
教室前面黑板中间位置写班会主题,旁边配以图案。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教师:同学们,伴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持续恶化中,温室气体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最紧要的问题。
【出示幻灯片】我们明白,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5000多万人受灾:云南大部地区干旱等级升至100年以上一遇;贵州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广西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旱魔,正在西南大地上肆虐。在电视画面上,在报刊杂志上,我们看到了惊心动魄干涸龟裂的河床湖底,看到了枯死干焦的苗木,看到了翻山越岭长长的取水队伍,看到了孩子们面对送水车渴求的大眼睛……
伴着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低碳”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在4月22日即第50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土资源部确定我国今年的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什么是“低碳”呢?请中队委为同学们进行介绍一下。
二、介绍“低碳”及在“低碳生活”中的做法
1、班委介绍什么是“低碳”?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伴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消费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害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去年,*对全世界公开承诺量化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下降40%-45%。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温顺能源危机的跋涉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时期已如约而至,正在深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班委介绍“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当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简朴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如果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3、教师:你在生活中有哪些不好的习惯?(指名说)
4、教师: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已经召开,但很多人还是对“低碳”不是很了解。其实,“低碳”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简朴介绍一下我在 “低碳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
在生活中,做到低碳并不很难,很多时分只要自己动手就可以做到。比如说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幸福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恬静还能改善睡眠……
5、同学介绍自己的低碳生活(2人)
三、班委发出倡议: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四、同学填写低碳生活的承诺卡
五、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低碳生活,我们也懂得了应当怎样做才能够节水、节电、回收和利用。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希望我们每个人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做出自己的贡献。
5、最新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究了每个词语不同读音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词语、运用词语的效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文的意思,读出诗的节奏。
3、写好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教学难点: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间:
2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相声片段请大家打开课本,读读相声片段。了解倒顺词的特点。
2、积累与整合自由读六组词语指名读,说一说这六个词语的意思是否相同归纳一下:演讲讲演、样式式样、代替替代的意思相同,另外三组的意思不同。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让学生再举出意思相同、意思不同的例子。
3、应用与拓展根据上面补充的内容,练习把补充的倒顺词,加入到相声片段里续说。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处处留意生活,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二、诵读与欣赏这是汉高祖刘邦在称帝后第七年返回故乡时所作,刘邦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开国君主,《大风歌》正是他英雄本色的显露。自由读范读,注意诗歌的停顿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讲解:兮是古时候表示语气的词,相当于现在的啊自由练读,小组合作,边读边体会诗歌的抑扬顿挫,做到熟读成诵。全班朗读比赛集体评议、交流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感情三、写好钢笔字本次练习的内容是《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描练兴趣。让学生整体观察、欣赏、感知这几行字提示注意点:要从字的布局、大小、形状去观察、揣摩,感受匀称美。指导学生按行书的运笔方法描练评议:同桌互相比一比,哪个描练的字漂亮。
口语交际: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二)学生讨论交流师创设情境。
1、学生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
3、指生交流,并说出自己从这则名言中所受的教益和启示。
4、学生评议。
5、师总结。
(三)指导学生做书签。适当加一些图案,起到一个美化作用。
(四)总结。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4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