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凡卡》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憎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2.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并受到思想教育。
三、教学难点
体会插叙部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介绍作家及.写作背景。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步自学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4.读议第一段,人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学习凡卡写信和写信后的内容,体会凡卡命运的悲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写信后这两部分内容。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忆。下面先请同学们听听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一想:凡卡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什幺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学徒生活苦)
2.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苦?(第8自然段)
3.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受了哪些苦?把感触最深的词句划上记号,然后谈体会。(着重从*、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
①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拖”、“揪”、“揍”等动词认真加以体会,再想象凡卡*时的惨状,并结合凡卡*的原因深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
②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③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
4.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着重从语气、重音、停顿、心情几方面进行引导)
①如果你就是可怜的凡卡,你会用什幺样的语气跟爷爷说?(乞求)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的后四句话。
②自由朗读,体会一下把哪些词读成重音更好一些?(“再也”、“发发”、“跪下”等)说说为什幺?再指名朗读。
③在这短短的四句话中,作者用了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幺意思?(因难过而写不下去)
④出示幻灯片(凡卡跪在地上写信的情景)此时此刻,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珠。(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而懂得朗读带省略号的地方时,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
⑤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写信时的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⑥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前面的四句话。
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
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想起了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情景。那么,凡卡想起了哪些事?在他看来乡下生活怎么样?(板书:守夜砍树乐)
2.指名把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这件事快快乐乐地朗读出来。
3.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痛苦)
4.乡下生活既然很苦,为什幺在凡卡的回忆中确是那幺美好呢?(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主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四?控究结果深化主题
1.自由朗读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内心活动。
2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寄信的句子),全班齐读,引导学生从“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他当时的急切心情。
3.出示幻灯片(凡卡做梦的画面及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怀着甜蜜的希望”中体会他寄信以后的内心活动。
4.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幺?
小结:凡卡甜蜜是希望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他还得在莫斯科痛苦地生活下去,这就更让我们体会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5.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声音轻轻的,好让凡卡甜蜜的梦多停留一会儿。)
五?启发想象渗透教育
1.联系凡卡的爷爷的情况想一想,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把他接回了乡下,爷爷能帮助他摆脱悲惨的命运吗?
2.凡卡才九岁,他本该像同学们一样拥有金色的童年,可他的命运为什幺那么悲惨呢?你从中懂得了什幺?(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中心。
2.巩固生字词。
3.写一篇读后感。
写信前__怕
*命
学徒生活挨冻
(信文)挨饿__苦运
乡下生活守夜悲
(回忆)砍树__“乐”
惨
写信后(甜蜜的希望)__梦◆
拓展阅读
1、七年级语文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字词正音
(2)、文学常识的巩固
2、能力目标: (1)、仿写句子
(2)、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做题方法
(3)、学会给新闻拟标题(概括一句话新闻) (4)、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 (5)、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6)、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和组材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力目标(1)(2)(3)(4)
教学难点:如何阅读现代文、根据原文组织现代文的阅读答案,作文如何审题如何扣题如何出彩。 教学时数: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学生对照试卷,明白此次考试个人得失。 (二)、教师介绍试卷结构:
本次试题内容符合中考题型,包括四大版块:基础知识以及运用(35分)、现代文阅读(24分)、文言诗文阅读(21分)、作文(40分),这是对学生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一次考察。其中失分严重的是材料归纳、仿写句子、文言文阅读和作文。 (三)、剖析错误原因: A、学生个人剖析。 B、小组讨论找规律。 主要原因,学生归结为: ①、基础知识不牢固,一些该得的分数没有得住。如文言诗文的考查题、文学名著的赏析题还有不少人出错。
②、平时归纳的做题方法没有掌握。一些有难度的题,有些做题方法虽然多次强调,出错依然较多,所以讲到的方法还要注重落实;
③、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不能深入文本,仔细探究,问题的答案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进去,筛选有效信息能力比较差,把握不住一段话的重点,抓不出其中的关键陈述对象。
④、思维不缜密,考虑问题不周到或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导致丢分很多。 (四)、师生互动:
1、针对“积累与运用部分”存在问题,举例探讨,归纳方法: (1)师生探讨仿写句子的方法:
一是要按照格式去仿写句子,二是仿写的句子还要考虑内容方面与所给的句子相吻合。
反馈练习: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是两座连在一起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牙,是遗憾。
,是; ,是。
(2)、师生探讨材料归纳题的规律
所谓“提炼信息”,实际上就是发现并概括三则材料中的共同点。这种“共同点”往往在第一则材料中已经显现了出来,第二、三则材料只是提供相应的“印证”材料而已,要抓住关键性的,总结或归纳性的词语,如,“结果”“总之”“因此”。 反馈练习:
(1)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 “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
(2)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至80%。
(3)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正确、端正、整洁”的要求。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条主要信息。 可提炼出来的信息是:很多人汉字书写不正确、不规范。
(3)、师生共同归纳概括新闻内容题型规律:
根据各部分的内容详略和新闻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概括新闻内容时,一般应该从导语部分去找,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或结果怎么样,如果有字数限制,则必须挑最主要的说。如本次考题就完全可以按照这种模式爱推断。 反馈练习:
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日前,全国10个城市共同签署协议,联合开展“青少年红色之旅”活动,并向全国青少年发出“红色旅游助我成长”的倡议。此项青少年红色旅游将由我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所在的北京、遵义、百色、石家庄、广安等10个城市将积极参与并全力打造青少年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促进红色旅游活动的开展。 参***:全国10个城市联合开展“青少年红色之旅”活动。 2、针对“课外文言文”存在问题,举例探讨,归纳方法:
联想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迁移运用到这里,人名、地名、时间不译,忠实于原文,省略成分补充出来,调整语序,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反馈练习: (1)翻译句子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2)你在学习上有没有上文中提到的毛病呢?请小组内谈一谈。 课课外文言文《长善救失》的译文:
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有的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这四种毛病,都在于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到学习之上,没有正确开发思维。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教书的人,就要善于发现优点并纠正学子的失误。 3、针对“说明文”存在问题,举例探讨,归纳方法:
说明文是教给我们知识的,所以考查的说明对象、说明的主要内容、说明对象的位置、得名的由来等所有知识都来自于文本。要细读文本,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问题的答案。 反馈练习: (1)、故宫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是什么样的? (2)紫禁城内的建筑有何特点?
4、针对“散文”存在问题,举例探讨,归纳方法: 一读,整体感知。辨析体裁,快速了解文章内容。
二读,深入文本,带着问题跳读课文,从文章中筛选文后问题的答案。
三读,总结完善,组织语言。在二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辨析答题内容,合理组织语言,准确表达。 反馈练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并说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2)理解题目的含义
(3)请从语言方面对下列句子进行简要的赏析:
我高考的第一年名落孙山,从此一蹶不振,整天浑浑噩噩,像一棵蔫了的草。 5、作文的修改
(1)学生小组讨论作文题目的题眼 (2)学生自己修改错别字,病句。
(3)组长副组长批改,组员欣赏组长的作文。 (4)每组推荐一篇最好的作文,给其他组的欣赏。
四、亲爱的同学们,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在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上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你反思一下,然后记录下来。
2、七年级语文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好本次试题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
2、学会分析考试的失分原因及如何避免此类情况。
3、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一、导入: (略)
二、整体介绍
本次试题内容包括四大版块:“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主要考察学生最近所学习的内容。其中失分严重的是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得分情况:本班得优秀(81分)以上的有9个;上线的(70分)有13人;60---70之间的有20人;不及格的有27人。
三、自我矫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5—8分钟的时间,对错题进行分析,发现错因,产生疑问,并解决部分问题。) 第一步:错题分类。大体分为:会做但却做错的题;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要点不全);不会的问题。 第二步:分析错因,及时纠正。 第三步:记下不会的问题。
四、评讲“积累运用”部分: 积累与运用—------准(记准、答准)
(一)教师传授方法:平时多积累,记准确。
2、病句修改:第2小题。
初中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的原则:改通顺、改正确(不改变句子原意)
教师传授修改病句的方法: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 【句子仿写:仿句要讲明仿句的具体的标准“三合标准”,即合“式”,合“格”,合“意”。 ①仿句要基本或完全符合被仿句的结构及句式,这就是第一个标准要合“式”;
②仿句要符合被仿用句的修辞格,这就是第二个标准要合“格”;
③仿句的内容必须符合所供语段的内容要求,这就是第三个标准要合“意”(“意”可理解为语境或意境或情境或中心意思)。】
3、语境题要根据语境谈观点,说理由。
答题要求:即观点鲜明,理由充分。阐述理由时,要注意最好多种角度、由主到次、合乎字数。
(二)
1、错误原因:考试紧张、基础知识记忆不扎实、书写不认真、不注意审题、答题方法不当。
2、改进措施:端正态度,明确方法,专项训练,逐步提高。
五、评讲“古诗文阅读”:(略)
六、评讲“现代文阅读”-----活(活学、活答)
(一)原则: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除客观性的、已限制字数的、“概括”的外,尽量活答、多答(特别是联系生活实际的)。
(二)技巧:
1、用原文答题法:抓住文本,扣住主题,针对性的找文段。
2、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2分,答案可能就有2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理解句子的方法指导:回归原文,抓重点词,找上下文,同义词互换,组织语言表达。】 【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做此类题: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
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
当然,现代文阅读,内容包罗万象,题型层出不穷,形式千变万化,但我们答题时只要注意:(1)认真审题,弄懂题意后作答,不能望文生义,轻易作答;(2)熟记各种文体的阅读知识,避免知识错误;(3)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的解题技巧。
作文—新(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1、立意:不偏题、不哗众取宠的基础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2、题目:凝练、形象、吸引人。
3、首尾:讲究文采、修辞、悬念,能打动读者。
4、书写规范、字数要足、不写错别字(学会换词)。
学情分析:
诗文默写满分10分,全班总共扣了16分,得分率为94.7%,全对率为73.3%,应该讲学生默写的情况还是整体不错的。
课外文言文阅读满分6分,全班总共扣了30分,得分率为83.3%,字词解释全是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学生们的表现都非常不错。主要失分点仍然是重点字词的理解出现问题。还有就是对主题的分析对人物的个性还不能落实到位。
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满分9分,得分率为80.3%,这次在词语抄写上未出现抄写错误,选词连话被扣分的原因主要集中表现为所写的文字内容少连贯。
现代文阅读满分为16分,全班总共扣了61分,得分率为87.3%,本大题总共有5道题,考察了“根据拼音写汉字”、“整体理解”、“品位语言”、“概括事情”、“写读后感”这样几个知识点。扣分的原因是“袒护”的“袒”字出现了N种写法,还有答题的技巧并不规范,在概括事情时,不是按照“谁+为什么+在哪里+怎样地+做了什么”这样的内容尽可能地把事情概括清楚,而是一味地照抄原文。在读后感这题中,有个2分的摘抄原句的题目,也有个别学生出现抄写错误。 重点讲解说明文《天坛之美》,原因是学生失分较多,文章比较典型,以此为例,点拨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阅读说明文时,注意到“三抓”——抓题目、抓结构、抓重点段。
首先抓题目。一般说明文的题目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直接以说明对象为题,这种文章注意关于说明对象特征的中心句,从而把握说明内容;一种以说明对象为主,暗含说明特征,这种文章要把暗含的内容具体化。 其次抓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总-分”、“分-总”形式,通过理清文章结构,结合各段中心句就能把握说明内容,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了。
第三抓重点段。这就要求考生首先找到相关段落,把握本段说明内容,理清本段说明层次,稍加分析整理,就可得到答案。
二、审题立意
1.拓宽
全面拓展话题
2.挖深
深刻挖掘内涵
3.立准
寻找最佳立意
三、布局谋篇
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
1.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
2.一个精彩的开头
3.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
5.一个完美的结尾
6.一个清爽的文面
3、句子仿写:
仿句要讲明仿句的具体的标准“三合标准”,即合“式”,合“格”,合“意”。 ①仿句要基本或完全符合被仿句的结构及句式,这就是第一个标准要合“式”;
②仿句要符合被仿用句的修辞格,这就是第二个标准要合“格”;
③仿句的内容必须符合所供语段的内容要求,这就是第三个标准要合“意”(“意”可理解为语境或意境或情境或中心意思)。
3、七年级语文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字词正音;
② 文言诗文的巩固和默写。
2、能力目标:
② 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做题方法; ③ 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④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和组材。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
2、3 难点:如何阅读现代文、根据原文组织现代文的阅读答案,作文如何审题如何扣题。
三、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自己修改试卷,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解题思路及方法。组内交流,对于出错较多的题组长负责统计。
学生自主修改试卷,分析错误原因,小组间讨论解题方法及疑难问题。各小组间展示疑难问题。(约5分钟)然后师生共同探讨问题。
出错较多的 病句的修改:
分析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大屏幕展示)
成分残缺类型的病句:在教室里,都在认真听课。
2、搭配不当类型的病句:我看见了他的心思。
3、用词不当类型的病句: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迅速地向前走。
4、重复啰嗦类型的病句:他经常回想过去的往事。
请同学们修改以下病句: 1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出错较多的:
综合性学习:品析生动的语言: (大屏幕展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请同学们从修辞、手法、生动的动词等方面品析以上几句。 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用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文明就在我们身边,遵守文明规则,从小事做起。
学会品析诗歌
大屏幕展示品析诗歌的方法。
一读:反复诵读,品味韵律,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二看:看背景,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同时感知作者的情感背景。 三赏:赏析诗中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抓:抓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五想:把自已融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深入其境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诗歌鉴赏一直是考查的重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李煜的《虞美人》,并做导学案上的诗歌练习。
记叙文阅读讲评
(一)、学生研究试卷,分析错误原因。组内交流,做得好的同学介绍解题思路,班内展示,组长负责统计出错较多的题。
(二)、师生交流,讲解试卷。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
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作文讲评: 学生根据审题和布局谋篇的要求,修改自已的作文,然后组内交流,展示好的文章,然后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师:本次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写出真情实感,请同学们欣赏
精彩片段赏析
父亲划着小船,逆流而上。风呼呼地刮着,我缩了身子,穿在胶鞋里的脚也似乎麻木了。我紧张地看了看表:快七点了!我担心会迟到,焦急地抬头看了看父亲。只见父亲使劲划着,他眯起双眼,紧绷着嘴唇,脸冻得通红。风夹着细雨扑打着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他身上的破雨衣没有扣子,只是腰间用草绳扎着。风掀起雨衣,细雨扑打在衣服上,那件退色的灰布裤子早已湿了。一双裂开道道血口子的大手,紧紧地握住冰冷的双桨,猛力地划着,划着,早已冻得通红……
船速并未减慢。我又抬起头,正和父亲慈祥的目光相撞。他微笑着,慈爱地看着我,又看了看我手中的课本,期待的目光里似乎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我的心头不禁一颤:父亲,多少个寒冷的冬天,你都是这样用没有戴手套的双手握住这冰冷的船桨送我上学,接我回家。风雨中,你那冻红的脸总是那么慈祥!你默默地豪无怨言,就这样不知划了多少个寒冷的冬天啊!
又忍不住回过头,父亲却还没有走,他立在风雨中,正慈爱地注视着我。寒风中,他却解开了腰间的草绳„„
当我再次回头时,父亲才划着小船回去了。风雨中,那高大的背影终于消失在远处小沟的拐弯处„„
我的眼眶终于忍不住湿润了,眼前一片模糊„„
师总结
(1)述亲身经历 (2)多细节描写 (3)具体和真实 (4)用生活语言
(5) 充分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师: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59568.html